三八小说网 > 动漫电子书 > 游戏的城市 >

第22章

游戏的城市-第22章

小说: 游戏的城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命运的新人?
恕我直言,我在这些母亲的身上并没有感觉到她们理解了这一点,我更多感觉
到的是她们出于与生俱来的那份母性的“溺爱”。她们也许给与了孩子充分的时间
和感情,但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孩子成长乃至生存中的本质性的问题——
譬如,非常敏锐地洞察到孩子内心中的一些微妙变化,同时对这种变化作出作
为一个家K的细腻反应;又譬如,及时地了解孩子身边的那些朋友们的素质,同时向
他作出你的公正而明智的判断;再譬如,自始至终坚定孩子的信心,并且。恰到好
处地给他一份压力,使他明白生活在最本质的意义上便是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反挑
战……
我个人认为这种忽略将是致命的,它决非用过分的“溺爱”便能替代。因为,
如果由于我们的多情、深情、迷情造就而成的下一代,却无法适应二十一世纪这个
更为开放同时也更为冷峻的时代的话,那么,这只能说明我们在孩子们身上所花去
的时间是全部白费了,而我们在孩子们的在生活细节上所注入的情感也只能被用来
证明是毫无意义的。
第一章
?尼葛洛庞蒂给我们上课

来自美国的尼葛洛庞蒂先生正在给我们上课,教材便是他那一本已在中国大陆
某些特殊人群、特殊圈子中广泛流行并产生广泛影响的《数字化生存》,这样的教
材并非只有《数字化生存》,我们不是还读到了《网络为王》、《虚拟生存》、
《电脑时代的恐惧与压力》等等的读物吗?
所有这些读物都明确无误地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人类正进入一个后信息时代,
由于INTER的产生,电脑不再是一台任人摆布的计算机,它将决定性地改变我们
的生活方式、我们的社会秩序、我们的文化结构。用尼葛洛庞蒂的话来说:计算机
不再是计算机的问题,它将决定我们的生存。
对一座尚处于发展中时期的城市(哪怕它已拥有了世界第三高楼,即将拥有世
界第一高楼)来说,这样的信息多少带上了一点耸人听闻的色彩,除了居住于这座
城市高科技据点中的那些人们,除了始终坚信技术的力量并视之为生存的最主要支
柱的那些人们,以及那些陌生于人与人的交往而迷恋人与机器对话的人们,更多的
人们恐怕对INTER仍无动与衷,当然更无视尼葛洛庞蒂的《数字化生存》。
从某种意义上说,当生存在眼下还非常具体地表现为以有限的积累加上同样有
限的公积金去获取7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两房一厅;表现为以拼死一搏的心情在1200
点股指时进入,妄想在1500点股指时有所斩获;表现为乞求于再就业工程给与的50
0元甚至更少一点的月薪来维持生存的需要,尼葛洛庞蒂和他的《数字化生存》不是
显得过于神话也过于奢侈了吗?
但我想,如果我们不那么急功近利、不那么鼠目寸光,我们便有必要倾听尼葛
洛庞蒂的说教,因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不会由于时间、空间的距离而被永远地阻
隔,同样也不会由于我们社会中的大部分人们尚未触及而变换它的性质。
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认识到《数字化生存》、《网络为王》、《虚拟生存》
等等的读物不仅只有文本的价值,在它有时不免夸大其词、有时不免耸人听闻的描
述中,一种我们并不熟悉但无法拒绝的未来社会的架构正在被勾勒,我们已经听闻
那汹涌澎湃的大潮来临前的沉郁涛声。我们同时又有痛苦的直觉:未来社会中缺席
的人们或许就是今天对所有这些都无动于衷的男女。虚拟社会和它的电子信徒
在这之前,我们有着由芸芸众生所构成的现实社会,有着由戏剧、影视所再现
的艺术社会,但我们几乎不知还有着一个虚拟社会的存在,而现在,这个被未来学
家、数位专家、后信息主义理论家所超前演绎的空间却一下子和我们拉近了距离。
譬如,在我们这座城市之外的一些发达区域正流行着一种TAMAGOTCH的东西,它
虚拟着自然界中的生物——小鸡、小猫、小狗乃至恐龙——的生态习性,从而以动
物性界面(借用一个信息主义理论家的术语)来完成与人的沟通。虽说,TAMAGOTC
H的流行还不能指证一个虚拟社会的完整成形,但它却传递了这个社会来临前的信息,
而干百万电子信徒对其的狂热也传递了“未来人”的雏形。
这可能是一种无法避免的世界性趋势,比时尚更深刻、比流行更持久的趋势。
在我们这座城市,早几年,我们不是目睹过多少男女痴迷着俄罗斯方块(尽管它还
不能归之于虚拟社会的范畴),而今天,我们不又目击着几多GAMEBOY聚集在城市的
电玩商店、游戏机房,在虚拟的电子空间里格斗、厮杀、奔腾、飞翔……他们在这
种拟人化的时空中投入的感情、迸发的热情是远远地超越了在现实时空中的强度的。
他们有时感觉到一片虚拟的情景、一种虚拟的环境比他们生存的真实时空要来得更
为激动人心。由此看来,TAMAGOTCH何时出现在上海男女的掌中并不重要,而在它出
现的背后潜伏着一个虚拟社会与现实人们的关系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我想,我们
确实有理由向自己发问:为什么年轻的一代更乐于成为电子信徒而不是文本信徒?
为什么电子信徒将虚拟社会看得比现实社会更为逼真从而更为动心?
渴望虚拟社会会成为我们社会的主流情感吗?




并且,虚拟社会的信徒们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将成为新的另类?

INTER不是“诺亚方舟”

一个人类历史上变化最为多样、急遽和诡秘的时代正被我们这一代所而对,其
中,这个时代的产物之一INTER让我们全体感受着它的无边魅力、万千气象。
当我们还十分朦胧地理解着电脑的发明不同于电话的发明的时候,当我们还十
分含混地想象着卡斯帕罗夫与深蓝的胜负只是这个时代的一个小插曲的时候,当我
们还十分模糊地看待那些在网上闲聊的人们并将他们只是当作吮吸林忆莲乳汁的细
小族的时候,我们能有多少自信去不屑INTER?
然而,有一点是需要加以警惕的。在今日的时代里,我们开始听到这样一种说
法,INTER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最伟大的创造,它为人类提供的服务是最为全面的,
一句话,INTER几乎是无所不能的,它甚至可以表达人类最复杂的情感,解决人
类已有的一些难题。
这种说法充塞在我们的大小媒体上,它压倒一切,唯我独尊,是正在慢慢形成
的新意识形态的素材之一。
必须注意这种说法的来源,他们不外乎是这样一些人物:别有用心的网络服务
商、单向度思考问题的电脑行家、永远走在所谓的时代前列而其实永远迷乱自己的
大大小小的网虫们……
但是,已有的历史证明了没有一种发明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人类自身的问题。
没错,十九世纪人类拥有了公路,二十世纪人类获得了飞机,二十一世纪人类
将由电脑来承担他的一部分任务,人类在有效地克服时间、空间加在他身上的阻力
这一方面的努力是极其成功的,但是,人类在面对自我的时候,却显得十分无力。
人们内心所存在的痛苦、焦虑、怀疑、隔膜、敌视、仇恨、不信任等等的情感正伴
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与日俱增,又有谁能够向我们证明由于时代的更替使得我们也一
同进入了一个较前更为明朗、清晰、安全的肚界呢?
INTER不是“诺亚方舟”,它不能拯救我们的肉身更不用说我们的灵魂了。
它只是人类的一项发明,一项伟大的发明。它的作用确实不比瓦特先生的蒸汽机来
得差,它指代着时代的更替、生活方式的变化,但是,我们绝对无法去指望它会来
解决我们内心存在着的、连上帝也无法洞见的问题。

胜利的电脑与被“组织化”的恐惧

我相信,任何一个对电脑、对国际互连网络、对前信息后信息时代有着不可遏
制的迷恋的男女,他们都不会产生这样一种压力和恐惧,然而,对在文本时代中成
长并用文本方式去和他的身外世界沟通的很小的一部分人们来说(请注意,我用的
是“很小的一部分人们”这个限定),这样的压力和恐惧是真实地存在着的,他们
不信任电脑,同时拒绝这个现代社会的超级尤物。
在事物的最一般的层面上,也即事物的表象上,这样的人们容易被一个前进的
社会、一个时尚的人群和一种激进的意识形态所忽略所不屑,然而只要你有足够的
感受力和洞察力,你便不会如此轻率、如此肤浅地作出判断。
仔细地观察和感受他们一下,你就会明白一点,他们对电脑时代的压力、恐惧
来自于自己即将被彻底机器化、彻底组织化的一种“野兽般的预感”,但愿这样的
说法不至于冒犯他们。
彻底机器化和“彻底组织化”的事实是真实地存在的。
比如,在文本时代里,你和组织的对话可以采取人际交往的方式,即使你完全
不同意对方的观点、不同意对方的意见,你至少可以与对方有所交流,你可以争辩、
反驳、抗议,你可以用尖锐的愤怒来表达你的思想,用强硬的不满来传递你的立场,
一句话,你的对话和沟通是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上的,它让你感受着人性的氛围,感
受着人性空间中的一切生命的反应。
但现在,在一个电脑时代里,当一个人与他所栖身的组织进行对话的时候,他
所面对的只是一台冷冰冰的机器,一个寂然无声的物件,它将你与你的交谈对象截
然分割,你完全感受不到对方的任何情感反应,无论是愤怒还是轻蔑,无论是冷淡
还是狂喜,你接受到的只是一连串的电脑指令,你只需在你的“菲力普”的键盘上
打上YES或NO。在这样的对话和交流中,你根本得不到人性空间所存在着的那种极微
妙、极细腻的感受,你同样得不到那个空!司里有着的属于人性独有的正常反馈,
悲观地说,你先前所赖以生存的人文空间现在被无情地消灭了。
这就是在彻底的机器化后“彻底的组织化”。这里的“组织化”与我们先前谈
到的组织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表达的是一个时代在它无情的发展中所强加
给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是一个其实目下很难评判的生存系统。
我一开始就说过,这个时代适得其所的人们是不会理睬更不会在乎电脑时代的
悲观主义者的,他们当然也不会去在意悲观主义者的观点。由于从一开始他们就生
活在CPU、CD—ROM、MODEM所构建的世界里,他们是兴高采烈地欢呼着电脑时代的到
来,他们认为这样的时代才能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个性。但我更愿相信,再过若干的
年头,他们也会渐渐地体会到“被彻底组织化”后的人性悲剧,也会慢慢地理解起
人性化空间被消解后的生命的空洞。
至于我们,我想,是有足够的理由去注意电脑时代中的这些小部分的背道而驰
者,去关注他们的“野兽般的预感”。

电脑时代与一种伟大传统的被丢弃

当我们开始谈起电脑时代与这个时代对人们的压力时,我们并不是从一个机械
文明的反对者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也不是从一个信息时代的边缘者的视角
来看待这个问题。换言之,一种平面而又简单的“卢德主义者”的立场并不是我们
所要坚持的立场。
我们谈的压力是那种义化的压力,指的是一种传统文化被今日的电脑文化所颠
覆后我们所面临的压力。具体来说,用笔(无论是毛笔、铅笔、钢笔还是圆珠笔)
书写的方式是我们固有的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它与我们达成的和谐、一致和下意识
的沟通是无与伦比的,这是由时间的积累、文化的代代相承所形成。如果说我们拥
有的书写方式是一种传统方式的话,那么,这是一种绝对有价值的传统方式,因为
在这里面不仅注入了历史的成分,它还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或者说是一个伟大的种群
存在于世的物化证明。然而,现在我们不仅看到了用电脑输入文字这样一种崭新的
方式,我们简直就是被这样的新方式所逼迫,不管愿不愿意,我们都得接受这样一
种方式,除作我们甘愿被别人指责为一个落后于时代并且立刻将被时代所淘汰的可
怜虫。
在这样做的时候,我痛切地认识到,我们的文化之根正被斩断,我们传统的一
部分正被埋葬,那个至今只有五十年历史的电脑代替了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传统书写
方式,它在这么做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传统书写方式里面色含的历史价值,更不
必说这里面包含的审美价值了。譬如,从今以后我们还能欣赏到那说不明、道不完
的书法艺术吗?
我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这样的简单代替并不会使我们与电脑立刻建立一种
十分和谐的关系,更不会让我们与电脑产生一种我们和传统书写方式曾经有过的那
种下意识的关系,而正是这种下意识的关系,使我们的文化传统保持了统一。
也许,比我们更年轻的人们不会有这种文化压力,他们和电脑的关系与我们有
着本质的不同。但是,这并不能够说明我们承受的压力毫无意义,不能够说明一种
伟大的文化传统的被丢弃是值得欢欣鼓舞的。因为,如果我们不能尊重历史的话,
那么,历史同样不会尊重我们,不会尊重今天妄自尊大的人们。

幸福的冲浪和不幸的沉没

今天,我们将成为一名无可比拟的“冲浪者”,假如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足够的
热情进入那个叫做INTER之海的话。
在那里,我指的是INTER上,冲浪将是十分的刺激和兴奋,超文本阅读让我
们知晓了施瓦辛格的下一部动作片诉求的是什么内容,卢卡斯正作着怎样的空间战
幻想,而欧文·斯通先生在《野战排》、《KFG之后又有着多少有关社会、政治、艺
术的想法……INTER为我们展开的是一个无边无际的信息之海,我们在其中漫游、
冲浪,同时真正地感受到什么叫做“浩瀚”。
如此看来,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生逢其时,生逢神奇的INTEK时代,但
冲浪者中有人难道不会因此而沉没吗?且不说我们是否真的需要那么多的信息,即
使对一颗有准备的头脑来说,过多、过量、过分的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十分有
害的。现比心理学家和通讯理论家早就对人体作为信息的通道量做过实验,他们证
明了这么两点:人类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信息的超负荷将会使人们严重地行
为失常。在那些信息研究先驱者的眼里,超量的信息摄入将会导致一个不祥的结果:
精神的紊乱。联想到我们其实生活在一个有着稳定发展节奏的社会,当我们要以大
大快于这个节奏的速度去接受和处理信息,其中的裂缝不是由此而清晰可见吗?
尽管,一个技术社会的到来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对于每一个冲浪者来说,在
他航行之前,他应认识到这样一点:并不是每一次的冲浪都是必须的,他应谨慎地
作出选择以防在信息之海里被彻底淹没。

奈斯比特还能预言什么

整整16年之前,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他著名的《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
的十个新方向》一书中,已经天才地预言了未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将从非此即彼的选
择到多种多样的选择,更分散、更个人化的生活模式将成为主要的方向和趋势。16
年之后,奈斯比特的预言果然得到了世界性的印证。
在上海,’98之夏人们的休闲生活便呈现了1982年(也即奈斯比特写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