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桓侯再生 >

第125章

桓侯再生-第125章

小说: 桓侯再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慕镌デ苣萌爰啵笈浼岢秩衔镌ゲ豢赡茏龀稣庵质吕础T谏笈湟涣φ缰拢纷钪昭≡窳讼嘈盘镌ァ�
  “哼~!”袁谭面色铁青,不满地看了看审配,冷哼了一声,显然是颇为后悔当日听审配之言放过田豫。
  “……”审配自认颇为了解田豫的为人,实在不敢相信其会做出这样的事来,但事实却摆在了眼前。在想不出内中原由的情况下。审配只能选择沉默。但一种道不出来的巨大危机感,却渐渐浮上了审配心头。
  “来人,立即擒拿田豫举家老小,亲朋故旧……”袁谭再不看审配,断然下令说道。
  邺城  议事厅
   “哈哈哈……”曹操亲自离座,将跪伏在厅下的一人扶起,开怀大笑说道,“快快请起……我得国让相投。胜过得河北一州!”
  被曹操扶起之人虽只身为普通布袍,但周身散溢的气质却极是不凡,尤其是眉目中更有一股掩饰不住的英武之气,内行人一看便知其是行伍出身。此人正是袁谭军中平北将军田豫田国让。
  田豫本一直在真定、河间积极筹备抵御曹军入侵地事宜,但三日前却突然收到一封老母谴人送来的家书。家书地内容几乎让田豫震骇欲绝——田豫老母道自己已被曹操接至邺城,曹操待己极厚。老母让田豫弃袁投曹,速至邺城团聚。起先田豫还有些怀疑家书有假,但仔细地辨认之后,无奈地发现地确是老母笔迹。田豫尚在襁褓中时父亲便已经早逝,其母为了年幼的田豫。坚持没有改嫁他人。含辛茹苦地一手将其带大成人,也因此故,田豫事母至孝。“忠”与“孝”之间。田豫只能无奈地选择孝道。但说到底,田豫并不是那种以背弃旧主求取一己荣华的人。在本可带出至少三成兵马投曹地情形下,田豫选择了孤身离去,并留下一封信件向故友牵招说明了情况。
  原本田豫心中还对曹操行如此“无耻”的计策颇为鄙夷不屑。但等真正见到曹操,见识了曹操非凡地气度、热切的态度之后,再对比起袁谭,田豫发现自己根本就恨不起曹操来。
  “曹……呃……曹承相,敢问家母何在,可否容豫一见家母?”田豫生疏地改变对曹操的称呼,询问起老母的情况来。
  “国让莫急。老夫人正在府中内院歇息……”曹操转头对随侍在旁的曹纯说道,“子和,你领国让去见老夫人!”
  “是!”曹纯躬身领命,随即对田豫说道,“田将军,请随我来!”
  “有劳了!”田豫向曹操微施一礼后,跟随曹纯离去……
  “可惜,田豫竟是孤身来投……”程昱摇了摇头,颇为惋惜地说道。“以他之能,若愿举师来投,至少可带出真定、河间半数袁军!”
  “哈哈哈……有田豫一人,胜过万数袁军!”曹操不以为意地大笑说道。极具识人眼光的曹操,一眼就看出田豫的非凡之处,但曹操更为欣赏田豫不贪图荣华富贵的气度。
  “而今袁军诸将中,最擅领军者就是田豫——”,郭嘉淡然笑道,“此人亦弃袁投效承相,袁谭更是无力抗拒承相大军了……”
  “呵呵……”曹操大笑点头,“奉孝!若得田豫相投地消息,袁家小儿定然气炸了肺……”
  “审配亦有难了,听闻前番他曾力保田豫……”郭嘉眼中现出睿智的光芒,和声说道,“袁谭并非心胸宽阔之人,更何况还有擅长煽风点火地郭公则(郭图)在……”
  “一切皆在奉孝预料之中啊……”曹操开心地说道,“如今兵马粮草齐备,差不多也该对袁家小儿动些真格了……”
  “承相,许都文若先生信报!”负责值巡城池地曹休手拿一封绢书走进议事厅。
  接过绢书后,曹操迅速阅览起来。不片刻,曹操的面色变的深沉下来。
  “承相,是何事?”郭嘉微感惊异地问道。
  “刘表上表天子,表刘备为征南将军、扬州牧……”曹操将绢书递给郭嘉,沉声说道。
  “刘表、刘备二贼,屡与承相作反相抗,居然还想得征南将军职,真是痴心妄想!”曹洪毫不犹豫的亢骂说道。
  “承相,刘表为何突然表奏刘备为征南将军?”程昱明显比曹洪想的更远、更细致。
  “刘备讨伐,逆贼,孙权有功……”曹操气极反笑地说道。
  “就是张飞攻取庐江、丹阳、吴郡之事?”程昱疑惑地问道。
  “非止如此……”郭嘉已将绢书看完,接口说道,“半个多月前,别权派遣两路大军反攻丹阳、庐江,结果遭遇惨败。攻庐江的一军‘30000’人被关羽全歼;另一路由周瑜统领攻丹阳,被张飞重创,‘30000’大军折损大半……”
  “嗬~”厅中立时响起一阵抽气声,曹军众将对如此战果皆感震惊非常。
  “不会吧……”夏侯渊不敢置信地说道,“一路三万全军覆没,一路三万折损大半,加起来岂不是有五万人了。江东军竟赢弱至此???”同样的江东军,几月前刚刚以弱击强大胜15万荆州军,但现在居然这样惨败给刘备军。
  究竟是江东军和荆州军太弱了?还是刘备军变地太强了?其余诸将心中存在同样的疑惑。
  “奉孝,你怎样看?”曹操倒是没有太过惊讶,略一思索后,向郭嘉问道。
  “呵呵……”郭嘉淡笑说道,“若不出我所料,刘备胜是胜了,但绝没有这般大的战果……”
  “奉孝先生的意思是……”曹仁疑惑地问道。
  “刘表作了假,谎报扩大了战果……”郭嘉笑道。
  “……”曹操沉吟片刻,似乎猜出了什么,略感到惊异地说道,“奉孝,莫非二刘之间……”
  “正如承相所想……”郭嘉点了点头,笑着说道,“二刘之间定有些不谐,以至刘表居然想出了这条驱虎吞狼之计,想借承相之手来敲一敲刘备……”
  “哈哈哈……”被郭嘉证实了猜测后,曹操大笑起来,“刘景升自暴其短矣,果然不成气候……既然二刘不谐,正可为其添材加薪……”
  郭嘉笑而不语,显然表示认同。
  “对了,奉孝……”曹操忽然想到了什么,对郭嘉说道,“不知‘风痹小儿’做得怎样了?”
  “算来,他也该到那里了……”郭嘉微微一笑,和声说道。
  寿春,街市主道之上,一青年儒士葛巾布袍当街击剑长歌:“天地反覆兮,火欲狙;大厦将崩兮,一木难扶;山谷有贤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贤兮,却不知吾。”
  第一一八章
  寿春,郡守府偏厅中
  “大贤何在?”刘备疾步匆匆地走入偏厅,语气颇为急切地询问说道。原本刘备正在书房中与徐庶、糜竺二人分析这几日所拨集到的各方情报,忽然间孙乾遣人来报,道在市街之上偶遇到一位才识非凡的大才。爱才若渴的刘备闻听这个消息,当即抛下手中事务,领着徐庶前往偏厅会见这位“大贤”。
  “主公,大贤在此……”孙乾向刘备施了一礼后,指着身旁不远处的一位葛衣布袍的儒士说道。
  “……敢问先生高姓……”刘备稍一打量孙乾所指那名儒士,不禁对“大贤”的年纪如此之轻略感到一些惊异。但刘备并没有将惊异表现在了脸面之上,毫不迟疑地向那名儒士微施一礼,热切地询问说道,“刘备这厢有礼了……”
  “乡野之人张懿,拜见刘皇叔!”那青年儒士急忙躬身回礼,自报姓名。
  “主公,张先生见识高远,非比一般!适才乾与张先生浅谈片刻,即感深深拜服……”孙乾语带敬服地向刘备说道,“乾知主公求贤若渴,特将张先生引荐于主公……”
  “孙别驾谬赞了……”张懿摆了摆手,和声说道,“似张某之才者,天下间以斗计,以海量,懿有自知之明,不敢当孙别驾如此称赞……”
  “公佑乃是至诚君子,不擅虚言……先生不必太过自谦……”虽然尚未见识到张懿的才华如何,但其谦和的态度却已让刘备颇生好感。再仔细地打量了一番之后,刘备发现这张懿相貌虽然算不得多么俊秀奇伟,但周身上下却散溢着一种卓而不群的非凡气度,眼中更是不时闪现出睿智的光芒。惟一可惜的是,此人眼似鹰眸,让他的脸面显得有些阴沉。
  顿了一顿,刘备继续说道:“汉室倾颓,奸臣窃命。百姓流离所其所。备不自量力,欲伸张大义于天下,然智术浅短,虽得贤才相助,而今也只能芶且一隅。今日机缘之下,得逢先生,实是刘备三生之幸。备斗胆,请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曲赐教诲,开备愚鲁……”
  “……”知道这是刘备在考较自己,张懿淡淡一笑,从容自若地说道,“自董卓祸乱社稷以来,天下间曾豪杰并起,皆欲逐鹿争雄,但大浪淘沙,时至今日余者寥寥——实力强横无匹者如董卓、世家名门者如袁术、骁勇善战者如吕布,皆如已夜空流星般瞬闪而逝……而今之天下。有能逐鹿者。惟有三人耳……”
  “请先生赐教……”虽然张懿仅只寥寥几语,刘备的兴趣却已被勾起,急切地询问道。
  “许昌曹操为其一、皇叔为其二、江东孙权为其三……”张懿毫不避讳地将曹操列在刘备之前。
  “莫非先生忘却了河北袁家、荆州刘表、益州刘璋、西凉马腾不成?”一旁的徐庶忽然笑着问道。
  “这位是……”张懿看了看徐庶。和声询问道。
  “不才单福……”徐庶淡淡一笑,报出了自己曾经的化名。
  “单先生岂非明知故问……”张懿笑着说道,“河北自袁绍起,即已江河日下,而今袁家之主袁谭比之其父尚逊数筹。以袁谭之能,对上曹操,莫说争雄天下,恐怕连自保亦是疑问重重。荆、益二州富庶天下闻名,本是可大有作为,但刘景升(刘表)、刘季玉(刘璋)却无逐鹿之心。只能偏安一隅。至于马腾,仅是徒具武勇之徒,且西凉之地内不安、外有异,根本不足挂齿……”
  “话虽在理……”徐庶笑笑说道,“但先生莫非不知——那江东别,权累败于我主之手,也已日薄西山,覆亡不远。以孙权之势,谈何逐鹿?”
  “皇叔与孙权之战,懿略有所闻……”张懿不紧不慢地说道。“单先生当知——孙氏据有江东,已历三世,民心颇附,更有江淮智能之士相辅。前番皇叔所以顺利连取江东数郡,似乎也是占了些荆州大军牵制的便利……但往后,皇叔再进取其余江东郡县恐怕就未必会那般容易。万一皇叔兵事有所不利,已占江东诸郡未必不会有所异动……以懿之见,只要孙权日后未有什么昏聩之举,恐怕尚有恢复元气之日。
  若其引曹操为援,未必不能与皇叔抗衡几载。若河北战事了结,曹操必一力南下,届时皇叔还有力剿灭孙权么?真到那时,孙权其系有可能乘虚反攻被夺诸郡,讲而据长江稳固江东之地。”
  徐庶听后,笑笑点头不语。
  “先生所言在理……”刘备点了点头,恳切地询问道,“备当如何做,才可振兴社稷,还请先生赐教?”
  “欲兴王霸之业,无非依托三者……”张懿淡然笑道,“一为天时,二为地利,三为人和。天时暂不可争,但地利、人和却可为。皇叔以仁德之名传于天下,百姓皆愿归心、士人尽相投效。可以说,以人和而论,当今无人可及皇叔。皇叔欲兴汉室、匡扶社稷,自然需以,人和,为本,施行仁政,更收天下之心。进而,以人和图谋地利、乃至天时。以眼下而言,北面曹操暂不可图,但荆、扬、益州,皆可成为皇叔成就大业的地利之本。若能据而有之,何愁不能……”
  张懿款款而谈,刘备不住点头称善,连一旁的徐庶也面露赞许之色,似是非常欣赏张懿的才能。
  “先生胸有经纶而不傲,满腹才华而不骄,大贤之称实是名至实归……”听罢张懿的细致分析之后,刘备惊叹着说道,“不知先生是哪里人士,师从何人?”
  “懿是东平寿张人,曾有幸师从胡公毋班(胡毋班,汉末大儒)”
  “东平寿张……”刘备拧眉略一思索,忽地说道,“先生与故陈留太守张孟卓(张邈)有何关系?”
  “孟卓公正是懿族叔……”张懿面色略显黯淡地说道,似乎想起了什么悲痛的事情。
  “孟卓天下义士、汉室忠臣。备尝有牵与孟卓共讨国贼董卓,只可惜……”刘备叹了口气说道,“如此义士忠臣最后竟陷于另一国贼之手(注:张邈曾背叛曹操,迎吕布入兖州,但最终失败,全家被曹操围杀)……天理何存……”
  “……”张懿面色深沉,低头默然不语。
  “刘备虽名微德薄,还请先生不弃鄙贱,出仕相助。刘备当拱听明诲……”刘备长身向张懿行了一礼,恳切地请求道。
  “皇叔不必如此……”张懿急忙还礼说道,“懿虽不才,既蒙皇叔不弃,自当效犬马之劳!”
  “得先生相助,备无忧矣……”刘备纵声长笑说道,“我看先生似有疲态,不如且在府中先休息片刻。晚间我将设宴贺先生相投之喜……”
  “多谢皇叔——”
  待张懿随府中亲侍离去之后,刘备详细地向孙乾询问了他遭逢张懿的全过程。
  “元直,你以为此人如何?”刘备领着徐庶回返书房,路上忍不住出声询问道。
  “此人确是不世奇才,庶亦有些自叹不如……”徐庶和声回道,“此人既是张邈族侄,不投曹操而投主公,亦是情理之中地事……”徐庶知道刘备的顾虑——张懿是兖州东平郡人,而兖州正是曹操的根基所在。常理之下,张懿应当去投效曹操才对。但从刚才的情况来看,徐庶也看不出张懿的表现有任何异常,而且站在徐庶的立场上,也不便多说什么,以免产生嫉贤妒能的误会。
  “恩……”刘备点了点头,暂时抛开了心中的顾虑,笑着说道,“若能多得似张懿般人才,我与元直担子便要轻上许多……”
  “是啊——”徐庶淡笑了笑,轻应了一声,目光却显得有些深邃。
     用了两天时间,我逐一会见了有投效意愿的吴郡几大望族的族长。其中,除顾族是我亲自登门拜访之外,其余几族都是被密邀至郡守府中。在全范地推波助澜之下,顾、朱几族都应承了投效之事,并允诺以人、财、物力支持我军,以及让其族中精英至大哥麾下效力之事。
  九月十六日,原本我正打算亲自去一趟富春,探视一番给我带来莫大惊喜地陆逊,但一骑至秣陵而来的快马迫使我打消了想法——别,权就交换“人质”一事已有回音。由柴桑而来的使者已至秣陵,并携带了孙权地亲笔书信,而且使者声称书信必须亲手转交与我。
  第一一九章
  九月十七日黄昏,我领18骑亲兵返回秣陵。一回到郡守府(丹阳原治所是南徐,但我担任丹阳太守之后,将郡治暂时安置在了秣陵),我即召见了简雍询问孙权使者之事。
  “三将军,那使者自三日前赶到秣陵后,我曾几番约见询问以地换人之事,但他却一言不发,只说必须见到三将军后才能传达孙权之意……”简雍摇了摇头,略显无奈地说道,“使者身上虽有孙权书信,但也不便强取。所以孙权究竟有何打算,尚不能知晓……”以吴景、孙贲等人“交换”会稽之事,简雍是全程参与其中,我明里和暗里的目的他是知之甚详。
  孙权究竟想搞什么鬼?我眉头微蹙,思索了片刻后,沉声对简雍吩咐道,“宪和,你速去邀孙权使者至议事厅!”
  “是!”简雍应声离去…
  大约两盏茶的工夫,一名青衣儒士在我府中亲兵的引领之下来到议事厅。
  “阚先生,这位就是我家张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