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桓侯再生 >

第361章

桓侯再生-第361章

小说: 桓侯再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扫除了最大障碍后,杨锋顺理成章地接任蛮部大首领。为了尽快稳定局势,杨锋业已上表庐江朝廷,陈归附之意,并奏请天子恩赐粮食以解决蛮部的饥荒。表章在两日前送到襄阳,徐庶知道大哥即将抵达,也就没有送往庐江。
  另外一件要紧的事,却是跟司马懿有关——就从九月底开始,许昌方面真正地对司马懿发难。
  许昌方面曾想私下里秘密联络司马懿重新回到曹操麾下效力,但这一努力以失败而告终。随后,司马懿身在凉州且为马岱效力一事,便如燎原之火一般迅速在凉州、及曹操治下各州郡散布了开来。
  任谁也知道,马岱是听命于大哥的,司马懿效力于马岱,也就等于在为大哥效力。司马氏乃名门,其族中在曹操麾下效力者无数,仅六百石、比六百石以上官员就有九人,曹操对司马氏也向来照拂。
  这样的一个与曹操休戚相关的名门大族,居然出来这么一个大逆不道的子孙。
  在有心人士暗中的大肆推波助澜下,这一消息很快传开,而且似乎还有理有据,令人无法置疑。
  顿时,举世哗然。
  司马氏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诘难之声不绝。在巨大的压力下,前任家主、司马懿之父司马防气极病倒,现任家主、司马懿之兄司马朗上表请辞户曹尚书一职。
  由于曹操仍在辽东,代为主持朝中大事的尚书令荀彧婉言拒绝了司马朗的请辞。并请往河东探望司马防。以示对司马氏的信任安抚。
  司马氏对此大为震动,感激涕零。司马防拖着病体,亲自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家书,请荀彧设法转交司马懿,勒令其即刻返回河东老家待罪。同时,司马朗也写就一封家书,以兄长的身份恳求胞弟“迷途知返”。莫要继续为“贼逆”效力。
  随后,荀彧即命河西太守孟建负责转交家书一事。
  也不知是疏忽还是故意,孟建竟然大明大白地派了几人进入凉州,直接要求面见司马懿。
  百般无奈地司马懿只得露面,收下了两封家书。
  看完家书,司马懿泪流满面。强忍悲伤向来人询问了老父的身体状况后,他当场昏厥过去。
  然而,两日后,司马懿却对父兄之命做出了否定的回答,以《忠孝论》一文作为回信。文中,司马懿言天无二日,而如今大汉一国二主。实在是有违天命。紧接着,他引经据典。从天、地、人等诸方面论证了庐江朝廷才是承继天命的正统朝廷,许昌朝廷只是被曹操把持的伪朝廷。
  随后,司马懿含泪痛陈,“虽自古孝为人本,但忠在孝先。”相比对父母之孝,对天子、社稷之忠显然要更加重要。为大忠,不得不舍弃小孝。
  文章的最后,司马懿极为悲戚地请求父兄原谅自己的不孝之举。
  司马懿的这篇《忠孝论》写的极妙,行文虽然朴实无华。但字间行间,那种回旋于忠孝之间的无奈、痛苦情绪尽显无疑。
  短短的十数日内。此文已传遍凉、雍、司诸州,士人尽相传诵。就在昨日,南阳太守邓芝将一卷抄录的《忠孝论》送到了襄阳。
  “难为仲达了……”看完邓芝亲自抄录的《忠孝论》一文后,大哥神色歉然地摇头说道。
  “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是解决问题地最好方法……”徐庶安慰大哥道,“而且如此一来,司马仲达再不必受藏头隐身之苦了。对他,对司马一族,何尝不是一种解脱?”
  “话虽如此……”大哥喟然轻叹一声……
  河东,司马府
  又送走了几位前来探望老父的官员,司马朗黯然地转身回府。收到司马懿回书后,司马防当场气极昏厥,随后病势加重。
  没有料到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荀彧无比歉然地向司马朗请罪,并代曹操赠予无数滋补良品,供司马防休养之用。
  不过,司马懿的《忠孝论》毫无疑问地改善了司马氏的处境,近两日已有许多官员造访探望司马防的病情,并劝慰司马朗放宽心态。
  回到老父的病榻前,司马朗挥退了一旁服侍地仆婢。
  这时,面色苍白、神情呆滞的司马防似乎突然恢复了过来,轻声冲长子说道:“府外情况如何?”
  “暂且不明但潜伏细作一时恐怕还不会撤去……”司马朗关切地询问道,“父亲,您今天一整日只进了半碗稀粥,我去为您准备些饭食。”
  “暂时不必!”司马防摇了摇头,“眼下非常时刻,谨慎为妙,否则便让仲达地苦心付之东流了!”
  “还是父亲了解二弟!”司马朗轻叹道,“没想到二弟居然用出如此绝妙的办法……”
  “虽然如此,但我司马氏与许昌隔阂已成。伯达,你等兄弟都有州郡之才,可惜在许昌一朝,恐怕仕途难见光明了……”司马防歉疚地看着自己的长子。
  “能以一己之失,换司马氏一族之兴,儿无所憾矣……”司马朗笑了笑,不以为意地说道。
  缓缓点头,司马防也欣慰地一笑。
  翌日,司马防从昏迷中“转醒”,随即便强撑“病体”,命长子司马朗草书通告天下——再不认司马懿为子。
  第一百七十七章(下)
  大哥在襄阳留了五日,专门与马良、马谡商谈他兄弟二人前往西凉接替司马懿辅佐马岱一事。
  眼下,司马懿算是以破釜沉舟之心公开承认了自己的身份,甚至不惜背上了不孝之名。正如大哥所说,再让他留在西凉,确实也有些为难人了。
  凉州的局势正逐渐趋于稳定,尽管仍有曹军细作时不时煽风点火制造混乱,但基本已难有大作为。可以说,司马懿已经相当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让他返回庐江,正当其时。
  大哥对马良的才能和稳重很是放心,比较担心的是马谡。马谡年前才从鹿门山出师,随后便在徐庶麾下参谋军政大略。性情日见稳重的徐庶,对自己的小师弟颇为看重,以最严格的要求对待他,以此磨炼马谡的心性并增长他的经验见识。
  应该说马谡也没有辜负几位师兄的期望,出仕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展现出了相当卓越的参谋才华。但他毕竟年轻气盛,容易冲动,离独当一面还有不小的差距,必须有人在旁提点约束。身为兄长的马良应该是个不错的对象。
  但饶是如此,大哥还是特地与马谡进行了一番单独的促膝长谈。我虽然不知道大哥说了什么,但再见到马谡时,他强作平静的表情下掩藏的兴奋丝毫瞒不过我的眼睛。
  大哥返回庐江的前一天,马良、马谡兄弟先一步动身前往西凉。他们首先将经上庸进入汉中,而后由屯兵石泉的吕岱派遣人手护送,走祁山道抵达凉州。这一路道路虽然有些崎岖,但所经之地都在我军控制之中,安全上不存在问题。
  前往西凉之后,马良的官职将是太中大夫,兼领征北将军府长史,马谡则出任征北将军府主簿。
  而空出的荆州别驾一职将由南郡太守顾雍接任,郡丞习桢接任南郡太守一职。
  我并没有随大哥一同返回庐江。正在回师的西征大军。荆州的人事更迭等一系列事务。都需要我坐镇稳定局面。与此同时,由凉州而来5000匹良马业已到达汉中,再过几日就得派人过去接收。
  马岱夺回凉州所带来的一个极大便利,就在于我军不必在为战马而发愁。在去年的北伐战事中,风骑军的伤亡很大,人员地损失还不难补给,战马地缺乏却是让人束手无策。近几年来。荆北虽然也开始尝试着养马,但培育出的战马用来负载运输倒还罢了,用来配备骑兵冲锋作战,却是根本不适宜。随着公孙康的行将覆灭,从辽东补给战马也已失去可能。
  为了补充风骑军的损失,几乎已经用尽了我方的备用战马。在这样的情况下,凉州的夺取正如久旱地甘霖一般。
  凉州本就是大汉三大良马产地,凉州马更以高大、冲刺力强而闻名,是绝佳的战马品种。正是凭借凉州马的强悍,董卓和马家军才能纵横西疆。威震中原。
  这5000匹凉州马只是马岱筹措而来第一批战马,日后只要蓄养情况良好,还会源源不断有战马过来。
  章和三年十一月十八日,大哥回到庐江后,主持的第一次朝会上,决定接纳南中蛮部大首领杨锋的归附,合益州(益州治下一郡,郡治在滇池)、永昌、牂牁三郡。设安蛮将军,统一管辖南中蛮部。杨锋授第一任安蛮将军。日后,每任安蛮将军都需经朝廷正式任命。
  恢复南中诸郡名存实亡的亭里制度,由朝廷任命各蛮部首领出任县、乡、亭官员,授予印信、封赏爵禄。
  此外,朝廷将于南中三郡开办专门面向蛮人的官学,设五经学、农学、算学、律学四科,教导汉人文字,传授农桑技艺。
  同时,朝廷诏令荆州刺史部提供3000石粮食。以解决南中蛮部的燃眉之急,并于武陵、桂阳二郡开蛮市。设有司专职管理,准许蛮人以皮货、铜铁矿石、茶叶、药材、金银玉石交换包括粮食、农具在内的各种民用物资。
  十一月下,辽东的最新战况传到了庐江,随即又经庐江传递至襄阳——面对再不留余地地曹操,公孙康虽然借助地利拼死顽抗,并向三韩求援,但还是无可逆转地走向了穷途末路。
  隐藏幕后的法正虽然也借几位充当内应的辽东官员献了多条计策,但无奈公孙康自己昏招迭出,令法正也只能感叹回天无力。
  至十一月上,曹军包围襄平。尽管公孙康厚着脸皮想要乞降活命,曹操却没有给他任何机会,直接将使者的首级送回了襄平。
  面对这内忧外患,尤其三韩的援军被曹操设伏屠戮一尽之后,公孙康彻底失去希望,与其弟公孙恭携全家老小饮鸩自尽。
  城内其余官员以公孙兄弟首级再次向曹操请降,获允,辽东由此而平。
  察觉到情况不对,法正先一步登上海船,南下回到了青州东莱郡。
  公孙康的覆亡,使得天下名副其实地进入到两分状况——大哥与曹操二人,完全地掌控了大汉的十三州郡。
  十二月十四日,入冬的第一场雪仍未停息,寒意成浓。
  与马良兄弟完成了交接地司马懿,在这一日自凉州回到了襄阳。
  “凉州那边在下雪,荆州这边也在下雪,看来懿还真是与风雪有缘……”见礼后,风尘仆仆的司马懿笑着对我说道。
  眼前的司马懿,与一年多前未去凉州之时比起来,消瘦了不少,黝黑了不少,鬓角间甚至略现花白之色。而即使再过十来天进入新的一年,他其实也才32岁而已。
  呆在凉州这一年多,简直有如让他苍老了五岁,但他的目光依然睿智深邃。精神状况也是相当不错。
  “恰好被仲达赶上了荆州第一场雪。上天似乎就是以这场雪来迎候你回来!”轻拍了拍司马懿的肩头,我爽朗地大笑道。
  司马懿欣然一笑。
  是夜,我在刺史府内设宴为司马懿接风。
  宴上,我没有邀请其他人,就只我与司马懿。两人一边观赏着纷纷扬扬飘落的鹅毛大雪,一边就着炭火饮酒叙话。
  “荆州的雪,终究是不如凉州来的大。来得猛……”收回凝望厅外的目光,司马懿饮了一口热酒后,轻叹道,“懿离开时,凉州那里已经是下第四场雪了。虽然冷地骇人,但却别有一番塞外的风味,与荆州和扬州大不相同。将军日后有机会,不妨到凉州去看看……”
  “呃……”似乎想起了什么,司马懿自嘲地轻笑了笑,“懿忘了。将军是涿郡人,见惯了风雪地……”
  我笑听着司马懿的讲述,只是时不时地接口问上几个问题。司马懿给我的另一个不同感觉,就是健谈了一些,不像他身份未暴露时那样显得有些阴沉寡言。
  “月前,公孙康业已覆亡,曹操平定了辽东……”我将辽东的事情说了出来。
  “曹操也只是除了一个后患罢了,他身后的隐患还多地是……”司马懿略一思索后。没有对公孙康覆亡一事本身发表什么感慨,而是迅速想到了对刘、曹两方可能产生的影响。”鲜卑、匈奴、乌桓等异族皆非善类。便犹如那鹰狼,饱之或可安抚利用,饥则必反噬一击。”
  放下手中酒爵,司马懿想了想后说道:“并州刺史梁习,河西太守孟建倒是相当不简单,这两人应付鲜卑、匈奴时软硬兼施,手段相当出色,不容小觑。”
  “孟建?”我眉头一扬,微讶说道。这个名字对我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同样师出鹿门,并与诸葛亮、庞统几乎同时出师。只可惜,这位被诸葛亮评为一州之才的大贤,最终却是选择了与石韬一同投效曹操。徐庶、诸葛亮、庞统也尝对此大感遗憾。
  不过,司马懿如果不提,我一时间还真想不到这个人。
  “说起来,懿其实也曾被他算计了一次……”笑了笑,司马懿轻叹说道,“不过,纵然曹操麾下有再多英才,这天下大势却已然无可改变
  人力再强,也难敌天数。大汉社稷,终将在主公、君侯、将军手中得以再兴!”
  十二月二十三日,我和司马懿一同回到了庐江。
  大哥亲自出城30里,只为迎接司马懿。
  “难为仲达了……”轻轻托起曲身行礼的司马懿,大哥只是微笑着说了一句话。
  司马懿身体微颤了颤,没有说什么,只是缓缓将身体前倾至几与地平,双手合拢,再次深深地施了一礼。
  翌日,司马懿以自己的真正身份,第一次参与了庐江朝廷的朝会。
  因辅佐马岱夺取、安定凉州之功,司马懿授阳陵亭侯,晋宗正丞。因现任宗正卿刘阐尚未成年,司马懿实行宗正卿之权。
  此后的数日里,司马懿逐一拜会了当年曾遭他设计、在庐江之乱中受到牵连的文武官员,以示忏悔之意。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章和三年成为了历史。
  就在今年,再过九个月,大哥与曹操的停战协议就将到期。
  第二次北伐,已经可以进入倒计时了……
  第五卷 乾坤万里一掌中
  第一章
  大哥与曹操之间这条为期两年的休战协议,名义上是为了顾惜天下生灵而罢兵休和,然而实际不过是双方休养生息,为下一次的全面决战积蓄实力而做的准备罢了。
  这一点,只从休战后双方仍各陈重兵相互提防,丝毫没有放松戒备就能看出一二端倪————从青州、徐州到兖州、豫州、荆州,加上凉州和汉中,我军在最前沿就屯驻了不下15万人,斥候细作更是十二时辰从不间断,曹军方面同样也是如此。即便在曹操统军进击辽东时,屯驻于边境的曹军也绝不会下于15万人。
  此外,据细作的回报,曹操正在竭力征募兵员,锻造兵械,整军备战,同时更是想尽一切办法收罗粮草。
  在第一次的北伐大战中,因为粮草的匮乏,迫使曹操不得不寻求以奇兵取胜,结果却是在这一点上反遭算计。在事后谈及北伐的得失时,诸葛亮和庞统都认为粮草对战事的胜负起到至为关键的作用。
  不过,曹操纵然想方设法筹集粮草,却不得不受制于人口、土地……
  第一北伐战事之后,刘、曹两方的人口比例差不多约是6:4左右。
  再者,以气候、土地的肥沃度而言,北方与南方也有很大差距由于人口的迁徙以及朝廷的重视,长江以南的各郡县农耕日益兴盛,产粮的比重逐年上升。江东、荆南各郡一年粮食两熟已完全不成问题,交州一带,甚至可以实现三熟。(历史上,南方产粮超过北方,大约是在北宋中后期。但本书里情况变化了,呵呵)五年前,时任会稽太守的邓芝自交州引进了原产交南的“占禾”在会稽两县试种,结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