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什么样的人能获得成功 >

第10章

什么样的人能获得成功-第10章

小说: 什么样的人能获得成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最初的动机也许只是赚钱,吃饱饭,但最单纯的动机却可以产生出无穷的力量。李华成功的经历使我逐渐明白:成功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一段〃向前走〃的旅程。

    动机是行为的最初目的,如果没有动机就意味着缺乏行动,而没有行动就不能完成任何事情。人们普遍认为,不健康的心态和缺乏动机是人生的两大绊脚石,阻碍人们获得成功和满足。

    强烈的动机和健康的心态。

    拿破仑 希尔通过对成就与动机的研究发现,只有10%的美国人对行动和成就有强烈的动机,世界上的实业家都有〃成功动机〃,虽然大多数的人都觉得自己有成就动机,却很少有人是实业家。

    希尔认为:强烈的成功动机最明显的标志是一种思考的倾向。也就是说,一个有强烈成功动机的人,即使没有人指定他去思考任何事,处在完全自由放松的时候,他也会自发地去思考如何完成某件困难的事。成就高的人总是积极主动地思考,而那些平庸的人则往往消极被动地思考。这就是他们之间最基本的差别。

    希尔指出,即使人们拥有同等的知识和能力,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及区别也将决定他们的不同。那些喜欢沉思默想,做白日梦的人,总是充满热情,具有强烈的动机,这使他们具备了成功的先决条件。而那些总是看到事物负面影响,采取消极态度的人,也就缺乏行动的欲望,除非鸿运当头,否则他们的人生将毫无进展。有成就的人想着如何成为赢家并获得成就感,最后他们都按照自己的计划来实行,这对他们的生活很有影回。

    不管是在追求生活的质量或是工作事业上,他们都总是充满热情,尽量发挥自己的影响力,也就是说,他们对人和事情都能找到动机,这使他们生活得充实而且总能得到满足。

    当然,你的动机或行动也许会受到现实的制约,也可能早上很顺利,下午运气差,或正好倒过来;要不就是这一年或这一季跌到谷底,下一年又是鲤鱼翻身,这才叫人生嘛!即使是上帝仁慈,也不会赐给你免费的午餐,想吃饭,自己动手呀!

    8成功者要付出的艰辛要比一般人多许多

    80年代的一首歌唱道:〃幸福在哪里?朋友啊告诉你,她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她在辛勤的工作中,她在美好的祝愿里。啊,幸福,就在辛勤的汗水里……〃,而成功者更是了解这一点,他们之所以是成功者,是因为他们勤奋,付出的艰辛要比一般人多许多。

    付出必有回报。个人奋发向上的辛勤实干是取得杰出成就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任何一种杰出成就都必然与好逸恶劳的懒惰品行无缘。正是辛勤的双手和大脑才使得人们富裕起来。事实上,任何事业追求中的优秀成就都只能通过辛勤的实于才能取得。没有辛勤的汗水,就不会有成功的喜悦与幸福。

    〃真正的幸福决不会光顾那些精神麻木、四体不勤的人们,幸福只在辛勤的劳动和晶莹的汗水中。〃懒惰,只有懒惰才会使人们精神沮丧、万念惧灰;劳动,也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生活,给人们带来幸福和欢乐。任何人只要劳动,就必然要耗费休力和精力,劳动也可能会使人们精疲力竭,但它绝对不会像懒惰一样使人精神空虚、精神沮丧、万念俱灰。因此,一位智者认为劳动是治疗人们身心病症的最好『药』物。有人说:〃没有什么比无所事事、空虚无聊更为有害的了。〃〃一个人的身心就像磨盘一样,如果把麦子放进去,它会把麦子磨成面粉,如果你不把麦子放进去,磨盘虽然也在照常运转,却不可能磨出粉来。〃

    那些游手好闲、不肯吃苦耐劳的人总是有各种漂亮的借口,他们不愿意好好地工作、劳动,却常常会想出各种主意和理由来为自己辩解。比如〃那山山太难爬了!〃或者〃那没必要试一我已经试过多次了,都没有成功,无须再试了。〃针对这种种辩解,一位文人曾写信给一位年轻人说:〃你这懒惰行为,所谓没有时间等等,都只是一种借口,你总是用种种漂亮的借口来为自己辩解,我看你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不肯努力,不肯下功夫,你的理论就是这样:每一个人都会把他能干的事情干好的,如果有哪一个人没有干好自己的事情,这表明他不胜任这件事情。你没有写文章表明你不能够写,而不是你不愿意写,你没有这方面的爱好证明你没有这方面的才干,这就是你的理论体系。如果你这个理论体系能为大众普遍接受的话,它将会产生多大的负作用啊。〃

    确实,一心想拥有某种东西,却害怕或不敢或不愿意付出相应的劳动,这是懦夫的表现,无论多么美好的东西,人们只有付出相应的劳动和汗水,才能懂得这美好的东西是多么地来之不易,因而愈加珍惜它,人们才能从这种〃拥有〃中享受到快乐和幸福,这是一条万古不易的原则。即使是一份悠闲,如果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得来的,这份悠闲也就并不甜美,充其量只不过是一种无聊而矣。不是用自己劳动和汗水换来的东西,你没有为它付出代价,你就不配享用它。

    一位学者这样认为:

    〃一个无所事事的人,不管他多么和蔼可亲、令人尊敬,不管他是一个多么好的人,不管他的名声如何响亮,他过去不可能。现在也不可能、将来更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生活就是劳动,劳动就是生活。让我看看你能干什么,我就知道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一向认为,热爱自己的工作、尊重劳动是保持良好品德的前提条件,只有热爱工作、尊重劳动,才能抵御各种卑劣思想、腐朽思想的侵蚀,才能抵抗各种低级趣味的引诱。我想进一步说明,只有热爱劳动、尽职尽责,才能摆脱由于沉溺于自私自利之中而带来的无数烦恼和忧愁。无论是谁,他既不可能躲避烦恼和忧愁,也不可能避开辛苦的劳动。〃

    有些懒惰的人总想干点轻松的、简单的事情,但大自然是公平的,这些〃轻松的〃、〃简单的〃事情对于懒惰者而言也会变得很困难、很艰难。那些一心只想逃避责任的懦夫也迟早会受到应得的惩罚,因为这种人总是对高尚的、有利于公众的事情不感兴趣,于是他的私欲、各种卑劣、庸俗的念头就会在他的大脑中膨胀起来,这种人的心思本来可以用在有益的、健康的事业上,结果都由于私心杂念过于膨胀,自己的心智脑力被各样各样琐屑、卑鄙、甚至是幻想出来的烦恼和痛苦白白地耗费了,许多无所用心的人的脑力也是这样白白地浪费了。

    无论是从最低级、最庸俗的意义上讲,还是从纯粹个人享乐这方面讲,适当从事有益的劳动也是完全有必要的。不劳动就不应该享受劳动所带来的快乐。有人说:

    〃即使当我们被雇佣的时候,当我们从事艰苦劳动的时候,我们也感到很幸福、快乐;适当的休息、必要的休闲这都是人人所希望的,但这一份清闲必须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赚来的,通过自己的辛苦劳动赢来的才具有意义,才会使人享受到劳动之余的乐趣。也只有这样活着,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无限幸福。〃

    劳动是使人快乐的方法之一。经常从事一些适宜的劳动,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有益无害的。一旦离开这种经常『性』的、有益于身心的劳动,人们就会百无聊赖、无精打采,就会无所事事,精神萎靡不振,进而会头昏眼花,神经系统也会紊『乱』不堪,久而久之,身体自然会莫名其妙地垮下来,精神也会一蹶不振。千万不要陷进这种状态之中。战胜无聊和苦闷的最好办法就是勤奋地工作,满怀信心地劳动。一个人一旦参加了劳动,快乐自然就会来到你身边,无聊和单调的感觉就会逃之夭夭。工作,勤奋地工作;劳动,愉快地劳动,总是去干这样或那样有益的事情。〃懒惰是魔鬼为所有伟大人物和小人物设置的陷阱,一旦掉入这个陷阱中,就等于落到了恶魔的手中。〃这也许是你祖父说的也许是你的小学老师说的,这确实是至理明言。

    成功者要付出的艰辛比一般人多许多,他们知道幸福在辛勤的汗水中,他们把劳动当作快乐,在轻松的心态中奋斗、拼搏,最终取得成功。

    

什么样的人能获得成功 第四章

    有骡子那样的韧『性』;狐狸那样的敏感;还得有点流氓兔的玩世不恭……北京广播学院电视文学系主任苗枥

    成功者的可贵品质,正如苗枥所说的那可,应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具有明察秋毫的能力,而对于失败,更需具有像流氓兔一样的厚脸皮,而只要你具备了这些,你也将是成功者中的一员。

    1持之以恒才有成效

    有许多人都有成就大事的愿望,并为之而奋斗,可往往成功者却屈指可数,问及原因、避开先天才智等条件不谈,能拥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也很重要。

    一个人想干成任何大事,都要能够坚持下去,坚持下去才能取得成功。

    说起来,一个人做一点事并不难,难的是能够持之以恒地做下去,直到最后成功。

    许多人干什么事,起初都能够付诸行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难度的增加以及气力的耗费,大多数人便从思想上开始产生松劲和畏难情绪,接着便停滞不前以至退避三舍,最后放弃了努力。

    人之所以在于什么事时常常会浅尝辄止、半途而废,主要原因是人天生就有一种难以摆脱的惰『性』。当他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障碍和挫折时,便会灰心丧气和畏缩不前。

    这也就像走路一样,人总是愿意走下坡路而厌恶走上坡路。走下坡路省力,于是人总是不由自主地选择下坡路。这就是人之所以常常见了困难绕着走的深层原因。

    朝最省力的方向想,或者喜欢走下坡路,对于走路并不要紧,然而对于干一件重大的事情来说,却成为一种致命的缺陷,因为这样一来,远大的目标就不能达到了。

    许多人之所以没有收获,主要原因就是在最需要下大力气,花大工夫,毫不懈怠地坚持下去时,他却停止了努力,省力倒是省力,成功却从此与他无缘了。

    平庸的人和杰出的人,其不同之处就是看能不能坚持。坚持下去就是胜利,半途而废则前功尽弃。

    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君不见举行马拉松式赛跑,最初参加竞赛的人可以说成百上千。但是跑出一段路程之后,参赛的人便渐渐少起来。原因是坚持不下去的人,逐渐自我淘汰了,而且每到后面人越少,全程都跑完能够冲刺的人更少,奖牌实际上就是在这些坚持到最后的人当中产生。

    马拉松式赛跑,与其说是赛速度,不如说是拼耐力,也就是看谁坚持到最后。

    做任何事情都和赛跑一样,成功与失败往往只是一步或半步之差,因而起决定作用的只是最后那一瞬间。谁在最后爆发出巨大的潜力,谁就是胜利者,最后的努力是决定命运的努力。

    1986年美国职业篮球联赛开始之初,洛杉矾湖人队面临重大的挑战。在前一年湖人队有很好的机会赢得宝座,当时所有的球员都处于巅峰,可是决赛时却输给了波士顿的凯尔特队,这使得教练派特 雷利和所有的球员都极为沮丧。

    派特为了使球员相信自己有能力登上宝座,便告诉大家:只要能在球技上进步1%。那个赛季便会有出人意料的好成绩。

    l%的成绩似乎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如果12个球员都进步1%,整个球队便能比以前进步12%,湖人队便足以赢得冠军宝座;结果,在后来的比赛中,大部分球员进步不止5%,有的甚至高达50%以上,这一年居然是湖人队夺冠最容易的一年。

    日本企业之所以能有今天的风光,很大的原因得益于美国品质大师戴明的指导,他们追求品质的决心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他们经常把一个词挂在嘴上,这个词就是〃改善〃,在日语里有〃没有休止〃的意义。

    事实上改善有个原则,就是逐步慢慢地改进,哪怕这种改进是多么地微不足道,只要每天都有小小的进步,长久积累下来就有惊人的成就。成功快乐的人生得益于不断成长、不断拓展的信念。

    生活中有许多人做事最初都能保持旺盛的斗志,在这个阶段普通人与杰出的人是没有多少差别的。

    然而往往到最后那一刻,顽强者与懈怠者便各自显示出来了,前者咬牙坚持到胜利,后者则丧失信心放弃了努力,于是便得到了不同的结局。

    要说成功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

    许多失败者的悲剧,就在于被前进道路上的『迷』雾遮住了眼睛,他们不懂得忍耐一下,不懂得再跨前一步就会豁然开朗,结果在胜利到来之前的那一刻,自己打败了自己,因而也就失去了应有的荣誉。

    自然,最后的那一段路如同登珠穆朗玛峰,总是异常难走,然而正是由于充满了艰险,才使它后面的风光非同寻常,才使一个人的生命达到辉煌的境界。

    每一个想干一番事业的人,都不要放弃最后的努力,不要在成功到来之前丧失拼搏的勇气,相信胜利就在这片刻的忍耐之后,冲过这最后一道关口就会到达理想的境地。

    也许,即使在我们做出很大的努力之后,我们所渴望的成功仍然没有出现。但是,只要你真正努力了,拼搏了,你就不会一无所获,要知道,每一滴汗水都在表明你向着目标靠近了一步!

    前几年,中国女学生袁和为了理想,不畏艰难,与命运和病魔抗争的故事经校方的宣传与介绍,在哈佛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许多学生激动地说:〃太令人感动了……〃〃袁是好样的,她给了我勇气……〃校方利用这一契机,进行座谈,举办演讲,教育学生向袁和学习,为了知识和理想,不要惧怕任何困难。并且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袁和是一位来自上海的姑娘,为了能出国深造,她一边在街道工厂里靠糊纸盒赚钱,一边学习英语。她凭着顽强的毅力,通过了托福考试,被马萨诸塞州蒙特 荷里亚女子学院录取。但是她刚到美国才两个月,就被医生诊断为得了癌症,且癌细胞已经转移。但是这位柔弱纤细的中国女孩儿,没有被死亡与不幸吓倒。她说,我还想读书,我要拿到硕士学位,这是我到这里来的目的。按照经验,她只能再活半年,想要得到硕士学位,简直是一种美丽的幻想。袁和是清楚这一点的,但是她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坚持,我一定会胜利。她仿佛忘记了自己是一个被现代医学宣判了死刑的人,她拼命地读书,把死亡当成自己生命的拐杖,倚着它,无所畏惧地前行。有一次她晕倒在宿舍里,在冰凉的地上,她整整昏死了近10个小时。尽管她也曾胆怯过、犹豫过,痛苦难耐时,也想放弃追求。但她战胜了自己,战胜了人的懦弱和绝望中自戕的念头。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苦熬,与死神的抗争,袁和终于穿着长长的黑『色』学袍,一步步走上了学院礼堂的台阶,接过了院长亲手颁发的硕士学位证书。教授们和那些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们,在台下为她鼓掌。人们从她身上看到了勇气,看到了无畏,看到了人格的力量。袁和并没有停止她生命的进程;她又决心以顽强的毅力去攻读博士学位。但是,没过多久,病魔便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

    袁和的故事在社会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哈佛学报》评论说,〃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