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能获得成功-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和的故事在社会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哈佛学报》评论说,〃袁和的一生是人类关于勇气的一课,关于理想追求的一课。我们的校训历年提倡的,正是这样一种精神。〃
未来十年里的成功者,也应具备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拥有骡子那样的韧『性』,只有这样坚持下去,必将成为那屈指可数成功者的一员。2成功者大都具备坚韧
不拔的精神,不达目的绝不罢休众多的成功者并不是依赖机会或好运气,而是得力于他们坚韧不拔的的精神,不达目折绝不罢休。
很多人看到不幸或失败迹象就心灰意冷抛弃目标投降。成功者抱定决心,坚韧不拔,坚持到底,直到实现他们的目标。
一个人在成功之前,一定会遭遇到很多挫折,甚至遭遇某种程度的失败。在失败重重打击一个人时,最简单和最合逻辑的方法就是放手不干,大多数人都是这样想的。
美国有史以来最成功的500多位人士告诉人们,他们都是在失败的打击以后获得成功的。失败是个骗子,狡猾又『奸』诈,它最喜欢在一个人接近成功之际,给出点磨难。
开创了一番伟业的美国著名成人教育家戴尔 卡耐基原本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人,而且曾经很自卑,但他后来终于觉醒了,依靠自己的奋斗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卡耐基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从小就要帮助家里干活。全家人过的日子相当贫困。
童年的卡耐基深受母亲文化气息的影响。他母亲信教,婚前曾当过教员,所以母亲鼓励他一定要上学读书,希望他将来做一名教员或是传教士。家境的贫穷促使少年时代的卡耐基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去读书求学。1904年,他高中毕业考入了华伦斯堡的州立师范学院。每天放学回家,他还要帮助父母挤『奶』、伐木、喂猪。到了夜晚已经很累了,他就在煤油灯下刻苦读书。为了赚取必不可少的学费书费,他还经常给人家干活。但他不肯向现实屈服,总想寻求改变命运、出人头地的途径。
他发现学校里的同学中有两种人最受重视:一种是体育出『色』的人,如棒球队的球员;再一种就是口才出众的人,那些在论辩和演讲比赛中的获胜者。他知道自己的身体不够强壮,缺乏体育运动的才能,就决心在口才演讲方面下功夫,争取在比赛中获胜。他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苦练演讲,但在比赛中一次又一次失败了。失望和灰心使他痛苦不堪,甚至使他想到『自杀』。然而他终究不肯认输,又继续努力,他从第二年开始获胜了。这个突破为他以后的志向和事业埋下了思想的种子。一个教导人们如何演讲与交际的大师,想当初却在演讲比赛中屡遭失败,这个巨大的反差对于我们深刻领会卡耐基课程的思想内涵具有很重要的启示。
毕业后卡耐基当过推销员,学过表演。推销工作使他赚到了钱,也锻炼了他的口才,但这种工作不是他的理想,他在大学里就梦想当一名作家或演说家,成就一番伟业。他认为只能赚钱谋生而不能实现理想的生活不是有意义的生活。于是,他决心白天读书写作,晚间去夜校,他很想教公众演讲课,因为他认识到口才与演讲对一个人走向成功极为重要,而他在这方面下过功夫,有所经验。正是口才与演讲上的训练和经验,扫除了他以往的怯懦和自卑心理,使他有勇气和信心跟各种人打交道,增长了做人处世的才能。他要把他的亲身体会告诉给人们,他要从事口才、演讲与交际艺术的研究和教育,于是,他说服了纽约的一个基督教青年会的会长,同意他借用一间房子在晚间为商业界人士开设一个实用演讲培训班。从此,他开始了为之呕心沥血、奋斗终生的成人教育事业。
古今中外,众多的成功者并不是依赖机会或好运气,而是得力于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都不可能一帆风顺。
缺乏坚韧力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大多数人常见的共同弱点。这弱点可用努力加以克服。
在激烈的竞争中,要想获得成功,不可缺少坚韧不拔的意志。
要想在未来十年里成功,就别让外在力量影响你的行动,虽然你必须对他人的惊讶,和你面对的竞争做出反应,但你必须每天以你的既定计划为基础向前迈进。用你对成功的想象来滋养你强烈的欲望,让你的欲望热情燃烧,最好能烧到你的屁股,随时提醒你不可在应该起而行动时,仍然坐待机会。
3成功者要具备明察秋毫的能力,
善于广泛收集信息并有选择地利用成大事者要有高瞻远瞩的目光,又要有明察秋毫的眼力。
百智之首,知人为上;百谋之尊,知进为先;预知成败,功业可立。这是成功乃至成大事者的必要条件。
所谓知人,就是善于了解人,有知人之明;所谓知时,就是善于洞察世事,能够掌握作出决断的条件;所谓知成败,就是能够根据上述两个方面,对军事,政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变化状况作出预测,并同时为取得最好结果而积极准备。
《孙子兵法》里有这样一段著名的话:〃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这可谓是古往今来的战争经验的总结。
〃知彼〃的情形十分复杂的,包括对对方的将帅、士气、作战能力、所处形势等所有的方面的综合了解。如果说〃知彼〃难的话,〃知己〃就更难,所谓〃当局者『迷』〃,人们往往很难对自己做出客观的了解和评价。如果既能客观地评价自我又能全面地了解对手,那么就会无往而不胜了。
但在〃知彼〃的诸多方面中,了解彼方主帅的『性』格、谋略、为人、心态、志向等因素恐怕是十分重要的,也是首要的。只要能吃透对手,对他的意图了然于胸,那主动权也就牢牢在握了。哪怕己方不如对方,只要能把握住对方,也不至于大败,这就是所谓的〃惹不起,躲得起〃。
中国历史上还有很多著名的政治家,他们往往有如神算,似乎上知千年,实际上,他们也是平凡普通的,只不过善于根据社会形势、人事去分析得失成败以及各种力量的对比发展罢了。所以,高瞻远瞩就成了统治者必不可少的素质,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因此,中国在政治预测方面的智慧是相当发达的。但具体的世事变化之后,总有一定的发展规律,把握了规律就当然能有正确的预测。总体来看,不外乎从社会发展、形势变迁、人事转化三个方面入手。
在《三国志》中有一篇著名的〃隆中对〃,是诸葛亮在隆中回答刘备有关天下大势的话。在这席冠绝千古的谈话中,诸葛亮未出隆中就三分天下,而其后的形势也正是根据他的预测发展,诸葛亮可谓是一位〃国际形势预言家〃了。但细看这篇〃隆中对〃,就可看出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论断,局势的把握它不是靠能掐会算给看出来的。而是完全依据于对现实形势、人事的准确全面的了解和细致周密的分析而作出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一旦出了隆中,就尽心尽力地辅佐刘备,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是靠了他的努力,刘备才得以与曹『操』、孙权抗衡而三分天下。看来,要想做一个政治预测家,不能以隔岸观火的悠闲态度来对待世事,只有参与和投入其中,才往往有比较深入地了解与正确的预测。在这个意义上讲,那就不仅是政治预言家,还是政治活动家了。
相对来讲,预知成败并具体『操』作要比单纯的知人和知时要困难的多了,因为它是一项〃综合工程〃。
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也可谓有知人之明,亦有政治家的才干。他在派大将钟会和邓艾伐取蜀国时,做了一番细致独到的分析,可谓把钟会和邓艾紧紧地捏在手心里,不论二人反与不反,都逃脱不了司马昭的控制。
当初,司马文王(司马昭)想派遣钟会征伐蜀国,下属邵悌求见文王说:〃臣认为钟会的才能不足以理当统帅十万大军征伐蜀国的任务,否则只怕会有不测,请您再考虑考虑别的人选。〃文王笑着说:〃我难道还不懂得这个道理吗?蜀国给天下兴起灾难,使黎民不得安宁,我现在讨伐他,胜利如在指掌之中,而众人都说蜀不可以征伐,人如果犹豫胆怯,智慧和勇气就会丧失干净,智慧和勇气都没有了,既使他勉强去了,估计也打不了什么胜仗而只会大败而归。只有钟会与我们主意相同,现在派钟会伐蜀国,一定可以灭亡蜀国,灭蜀之后,即使发生了你所顾虑的事情,他又能做什么呢?凡败军之将不可以同他谈论勇气,亡国的大夫不可以与他谋划保存国家,因为他们心胆都已吓破了。倘若西蜀被攻破,残留下来的人震惊恐惧,就不足以与他们图谋起事了;中原的将士各自思乡心切,就不肯与他同心了,倘若作『乱』,只会自取灭族之祸罢了。所以你不必对这件事感到担忧,只是不要把我的这些话告诉别人了。〃
等到钟会禀告邓艾有反叛的迹象,文王统兵将往西行,邵悌又说:〃钟会所统领的军队超过邓艾五六倍,只要命令钟会逮捕邓艾就可以了,不值得你亲自领兵去。〃文王说:〃你忘记了你前一阵子说的话吗?怎么又说可以不必我亲自去呢?虽然如此,这些话也还是不可分开。我自己应当以信义对待他人,但他人也不应当辜负我,我怎能首先对人家产生疑心呢?近些日子中护军贾充曾向我说:'是否有些怀疑钟会?'我回答说:'如今我派遣你去,难道又可怀疑你吗?'我一到长安,事情就会自行结束了。〃司马昭的军队到长安时。钟会果然像司马昭所预料的那样,已经死去了。
司马昭深知二人必反,但又派二人前去,这是用其勇。的确,如果不是邓艾出奇兵从阴平小路偷袭成都,蜀国还不知道何时才能攻破。正是由于邓艾和钟会两人的内外夹攻,蜀国才破于一旦。但二人皆有反心,必然相互牵制,所以,钟会先是逮捕了邓艾,宣布反叛,然后又被部将所杀,邓艾亦被『乱』兵所杀。二人取了成都,却又拱手送给了司马昭。即使钟会在蜀地反叛成功,司马昭也不怕,因为他早已断定,蜀地人心不可用,钟会成不了大事。况且司马昭听到钟会报告邓艾反叛的消息,即起大兵西去,众将不解,其实司马昭用意不在对付邓艾,而在对付钟会。可以说,司马昭实在是计出万全了。
人们常说:〃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这句话与我们俗语中的〃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意思相近,即人们为达到一定的远期目标有时候需要放弃一点眼前的利益。
春秋时期的秦晋关系也很有意思。今天还有一句话,叫做〃永结秦晋之好〃,实际上,秦晋两国总是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有时大打出手,弄得亲戚成了仇家。
晋国曾经一度动『荡』不安,国君屡有变动,持续了将近20年直到重耳成为国君才安定下来。晋公子夷吾在秦国,想借助秦国的力量回晋国即位,于是发生了下面一段故事:
晋国人芮让晋公子夷吾厚贿秦国,以便让秦国帮他回国即位。芮说:〃别人把国家都占去了,我们爱惜什么钱财?回国后能得到民心,贿赂些土地又有什么?〃夷吾听从了。
齐田的隰朋率军队会合秦国送夷吾回晋国即位,夷吾就是晋惠公。
秦穆公对芮说:〃公子依靠的是什么力量?〃答道:〃下臣听说逃亡的人没有党羽,有党羽就一定有仇家。夷吾小时候不喜欢玩闹,能够争斗但很有限度,长大后这个脾『性』也未改。至于其他方面我就不是很了解了。〃穆公又问秦国大夫公孙枝说:〃夷吾的位子能够稳固吗?〃公孙枝回答:〃下臣听说只有合乎准则才能安定国家。《诗经》上说:'无知无识,适应自然规律。'这说的是文王。又说:'不弄虚做假,不残害人民,就很少有不合乎典范的。'不爱玩闹也不爱争斗,个『性』自然是少猜忌也不争强好胜。现在他的话里边既猜忌又好胜。要安定国家,恐怕很难呀。〃秦伯说:〃猜忌多则怨恨多,又怎么能成功?正好可以为我所利用。〃
穆公是一位很有头脑的国君,他不立好的,反立一个坏的,其目的就是要利用坏国君搞垮晋国。夷吾回国果然是弄得天下大『乱』,同秦国发生了以下的战争:
鲁僖公十四年(公元646年)冬,秦国发生饥荒,向晋国请求粮食援助,晋国不给。晋大夫庆郑说:〃前年晋国灾荒,秦国救济了我们大量的粮食和钱财。现在我们不去救援他们,就应该算是幸灾乐祸,忘恩负义。我们忘恩负义,就会失去亲附的人;幸灾乐祸,是没有仁义;爱惜财利是不祥;激怒邻邦是不讲义气。这四种德都失掉了,凭什么保卫国家?〃晋大夫虢『射』也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八字进谏。庆郑说:〃背弃信用,背叛邻邦,谁来周济患难?不讲信用,祸患必至;失去后援,必定失败。一定会应验的。〃虢『射』说:〃即使支援秦国也不会减轻对我们的抱怨,反而会助长敌人的力量。不如不给。〃庆郑曰:〃忘恩负义,幸灾乐祸,是百姓所唾弃的。亲近的人还会因此结仇,何况冤家敌国呢?〃晋惠公听依然不予理睬仍是一意孤行。庆郑退出公室,说:〃国君肯定会为此后悔的。〃
当初秦国送晋惠公回国即位的时候,秦穆公把贾君托附给他,并且叮嘱:〃让众公子都回国吧。〃晋惠公曾答应送给中大夫器物,不久也背充了诺言。他曾许诺秦穆公送给秦国黄河以外的五座城邑,东到虢略城,南及华山,还有黄河之内的解梁城,也没有兑现。晋国闹饥荒,秦国向晋国输送了粮食;秦国赶上饥荒,晋国却不伸出救援之手,秦穆公考虑到晋惠公所做的这么多的不义之事,认为时机已到,决定大举讨伐晋国。
9月,晋惠公迎击秦国军队,先派出韩简观察敌情。韩简回来报告说:〃敌军人数虽少,然而斗志昂扬,我军恐怕抵挡不了啊。〃惠公问;〃什么原因?〃韩简回答:〃国君您当初逃离晋国是得助于秦国,回晋即位也是由于秦国的宠信,闹饥荒时吃的是秦国粮食,秦国三次有恩于我国却不思图报,所以才起兵来攻打我们。现在我们又迎击他们,我军懈怠,秦军振奋,斗志差一倍都不止啊。〃
14日,秦、晋两军战于韩原。此一役,秦国虏获晋惠公而回师。
其实此次秦晋之战秦穆公已是胜券在握了。秦穆公早就做好了打算,这不仅仅是单纯的预测,而且一步步地实行了自己的方案。秦穆公从对晋惠公夷吾的『性』格分析入手,再经过几次外交攻势,已经完全占据了主动的地位,更何况秦国的军队并不比晋国弱,一战而俘获晋惠公,就不是意料之外的事了。
司马昭平钟会邓艾之叛和秦穆公捕获晋惠公,这两个例子,均是把政治预测与实际『操』作联系起来的,通过努力来实施自己的预测,最终达到预测的结局。这是一种主动『性』极强的预测,能够进行这种预测的人,一般来说都能取得成功。
成功者要具有高瞻远瞩,明察秋毫的能力,将一切害怕自己的因素,环境都考虑到,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勇往直前。
一个成功者不但要具备上述明察秋毫的能力,还得善于广泛收集信息的能力。下面就以一企业为例:
1981年,英国王子查尔斯和黛安娜在伦敦举行了耗资10亿英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