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什么样的人能获得成功 >

第15章

什么样的人能获得成功-第15章

小说: 什么样的人能获得成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我们要记住:梦想、目标、运用视觉及想像力,是创造与确定目标的工具。

    自己定个计划,自己也就拥了正确的努力方法,有了这一切,还怕什么,因为只要方法得当,想不挣钱也难。

    5在淡泊中享受情趣

    人面对着的现实世界,存在许多令我们心境不宁的事情。

    每天,当我们打开电视和报纸,都会看到许多令人不安的新闻。欧洲又发现了一例〃疯牛病〃。你情不自禁地会想:我今天吃的牛肉汉堡可别有〃疯牛病〃;股市又下跌了,你开始担心自己买的股票;美国发生了校园枪击事件,你在震惊之余,又为你在美国留学的孩子揪起了心,医生说,坐便马桶不卫生,会传染『性』病。你忽然紧张起来,因为你白天刚刚使用了开会的大楼里的公共卫生间……

    在家中,在单位,甚至走在大街上,你也会遇到许多烦心的事:孩子功课不好,又不用功;单位领导莫名其妙地冲你发火,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足足批评了你一小时;路上,一人嫌你挡了他的道,骂骂咧咧没完……

    正如古人所说,人面对着外界的这些干扰,心情怎么能够承受得了。

    那么,该如何办?古人说,保持心情的宁静。只要稍微宁静下来,你眼前的一切就会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情形。

    让我们试着用平和宁静的心情来看待那些曾让我们心烦意『乱』的外界干扰。

    电视和报纸上总会有许多坏消息。世界就是这样,不可能天天都是〃莺歌燕舞〃。坏事报道出来了,说明人们已经有了警觉,如果自己无力改变,相信会有人去改变,自己以后当心一点儿就是了。孩子让你『操』心,但最终要靠他自己努力,你尽到责任就可以了,不必为此闹心。领导可能是有烦心事,不过是拿你当出气筒,不要太在意,受点儿委屈,也就过去了。路上那人是很无礼,但你现在早已离开了那人,忘了那人吧,那人早已走了,你还为他而生气,不是替那人继续折磨自己吗?

    魏晋时有一个人叫王蓝田,特别容易着急发怒。一次他吃茶叶蛋,用筷子夹,夹不住,于是就大怒,拿起鸡蛋扔到地上,鸡蛋未破,在地上打转。王蓝田更生气了,干脆用穿的木屐去碾鸡蛋,鸡蛋又滚一边了。这位老兄眼睛都瞪炸了,简直要气死了,他一把捡起鸡蛋,放到嘴里狠狠咬了一口,又吐了出来。

    这可能是个极端的事例,但我们在平日里不也经常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破坏了我们平静的心情和平静的生活吗?因为外界的干扰而打『乱』我们的心境,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也会打『乱』正常的生活节奏,有时还会误大事。

    《三国演义》里有一故事。曹『操』发兵打刘备,刘备欲联合袁绍共同对曹,便派说客去见袁绍。说客给袁绍分析兵情:曹『操』征讨刘备,他的老窝许昌就空虚了。袁绍发兵乘虚而入,就可打败曹『操』。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谁知袁绍根本无心谈论此事。但见袁绍形容憔悴,衣冠不整,一口一个〃我要死了〃。原来是他的第五个儿子生了疥疮,他的心情也就恍惚不宁了,哪有心思去打仗。说客用手杖敲着地说:〃这样难得的打败曹『操』、夺取天下的机会,就因为儿子生病而不要了。真可惜呀!〃跺着脚叹着气走了。

    不要因外界的纷纷扰扰而自坏阵脚,『乱』了自己生活的步子,更不要心生烦躁、忧虑、焦灼,要保持你心的宁静。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作诗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居住在嘈杂的人间,却听不到车水马龙的喧嚣。为什么会如此?因为心是宁静的,身在闹市也如在偏僻的地方一样。

    台湾作家刘庸译著的《不要为琐事烦恼》一书中,介绍了一种如何在一片混『乱』之中保持平静和安宁的方法,这就是找到你的〃风暴之眼〃。所谓〃风暴之眼〃,原是指台风、飓风甚至是龙卷风的中心地带,一块自始至终风平浪静的地带。这片地带以外的任何事物都被席卷而去,只有这个中心地带仍旧保持着平静。如果我们能在〃社会风暴〃和〃人际风暴〃中找出它的〃风暴眼〃,则不论周围环境有多恶劣,噪声有多大,我们都能够做到耳根清净、心情平和、临危不『乱』。而这个〃风暴眼〃其实就是我们自己镇静从容的心境。

    而要保持这种平静心境,就要学会去注意我们的感觉,注意我们生命的质量,注意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停止担忧那些不重要的事情,比如衣服不太合身,交通又堵塞了,有人好像对自己不友好,这次提升又没有我,别人买了汽车而自己还没有,等等等等。我们还要学会不要昧于事理,让生活失去了平衡,就是说,不要让工作上的压力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

    世间的事不是我们都能掌握主动权或只要努力就能做好的,有许多事我们只能尽到本分,但仅此而已。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因遭遇外界的压力和痛苦而使自己也变得郁郁寡欢或烦躁不安。对人世间的痛苦我们都会产生同情,这是正常的合乎人『性』的反应。但我们也要与它保持适当的距离,只有这样,才是处理痛苦的妙方,也是让自己能继续把工作做好的惟一方法。

    美国学者马尔登说:〃不安和多变,是形容现代生活的贴切词语。我们必须面对不安的生活,使我们的船驶过人生的险道……否则的话,就只有退回子宫,恢复妄想和苦闷。因为能为我们担保的东西很少,我们只有学会尽力去克服那些危险,才能过着更满意的生活。〃他说:〃只要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值得一活的人,人生的危机就不会妨碍你去过充实的生活。……如此,就会有一种安全感取代焦虑不安,而你也就可以快快乐乐地活下去,把不安之感减低到最低限度。〃有了这种〃安全感〃,也就自然会有心灵的平和宁静。

    要保持宁静的心境,可以在遇到烦心的事时有意识地改变一下想法。比如在乘公共汽车时碰到交通堵塞,一般人会焦躁不安,但你可以想:〃这正好使自己有机会看看街道,换换脑子。〃如果朋友失约没来找你玩,你也不必心生烦闷,你可以想:〃不来也没关系,正好自己可以看看书。〃这样转换想法,就可以使烦躁的心境变得平和起来。

    有的小男孩生气时不哭也不闹,而是悄悄躲到桌子底下。父母找来找去,终于看到他从桌下探出脑袋。这时父母把他拉出来,小男孩笑了,已不生气了。这是一种很好的自我调整心态的办法。我们在心烦时也可以找个地方躲起来,比如到电影院看场电影,或者骑车到郊外转转,我们的心情就会恢复过来。

    清代人石成金曾写过《惺斋十乐》,讲人生的十种乐境,这十种乐境正是平和宁静的心情所致,或者说,十种境况也是使心情安宁的好办法,不妨一读:

    乐于知福。人能知福,即享许多大福。当常自想念,今幸生中国太平之世,兵戈不扰,又幸布衣蔬食,饱暖无灾,此福岂可轻看。反而思之,彼罹灾难困苦饥寒病痛者,何等凄楚。知通此理,即时时快乐矣。

    乐于静怡。不必高堂大厦,虽茅檐斗室,若能凝神静坐,即是极大快乐。试看名缰利锁,惊风骇浪,不知无限苦楚。我今安然静冶『性』情,此乐不小。惟有喜动不喜静之人,虽有好居室、好闲时,才一坐下,即想事务奔忙,乃是生来辛苦之人。未知静怡滋味,又何必强与之言耶。

    乐于读书。圣贤经书、举业文章,皆修齐治平之学,人不可不留心精研,以为报国安民之资。但予自恨才疏学浅,年老七十余岁,且多病多忘,如何仍究心于此,尚欲何为乎?目今惟将快乐诗歌文词,如邵子(北宋哲学家邵雍)、乐天(唐代诗人白居易)、太白(唐代诗人李白)、放翁(宋代诗人陆游)诸书,每日熟读『吟』咏,开畅心怀而已。又将旧日读记之得意书文,重新诵理,恍与圣贤重相晤对,复领嘉训,乐何如耶。

    乐于饮酒。予『性』喜饮酒,耐酒量甚小,每至四五杯,则熙熙嗥嗥,满体皆春,乐莫大焉。凡酒不可夜饮,亦不可过醉……宵旦昏沉不知其乐,且有伤脏腑也。

    乐于赏花。观一切种植之花,须观其各有生生活泼之机,袅袅娇媚之态,不必限定牡丹、芍『药』之珍贵者。随便各种草本、木本之花,或有香,或有『色』,或有态度,皆为妙品。但有遇即赏,切勿辜此秀『色』清芳也。

    乐于玩月。凡有月时,将心中一切事务尽行抛开,或持杯相对,或静坐清玩,或独自浩歌,或邀客同『吟』。此时心骨俱清,恍如濯魄水壶、置身广寒宫矣,此乐何极。想世人多值酣梦,听月自来自去,甚可惜哉。

    乐于观画。画以山水为最,可集明画几幅,不必繁多,只要入神妙品。但须赏鉴之人,细观画内有可居可游之地,心领神怡,将予幻身恍入画中,享乐无尽。不独沧海凄然,移我『性』情也。

    乐于扫地。斋中扫地,不可委之童仆,必须亲为。当『摸』箕执帚之时,即思此地非他,乃我之方寸地也;此尘埃非他,乃我沉昏俗垢也。一举手之劳,尘去垢除,顿还我本来清净面目矣。迨扫完静坐,自觉心地与斋地俱皆清爽,何乐如之。

    乐于狂歌。凡乐心词曲诗歌,熟读胸次。每当诵读之余,或饮至半酣之时,即信口狂歌,高低任意不拘,调不按谱,惟觉我心胸开朗,乐自天来,真不知身在尘凡也。

    乐于高卧。睡有三害,曰思,曰饱,曰风。睡而思虑,损神百倍;饭后即睡,停食病生;睡则腠理不密,风寒易入,大则中厥,小亦感冒。除此三害,日日时时,俱可享受羲皇之乐。不拘昼夜,静卧榻上,任我转侧伸舒,但觉身心快乐,不减渊明之得意也。

    还是魏晋时的事:一个书生在屋里坐时,忽有一只苍蝇飞进来。苍蝇嗡嗡叫,书生好不烦躁,竟拿起剑,满屋子追着砍杀苍蝇。

    同样是一只苍蝇,是现代的苍蝇,它飞到了一位正在花园里闭目养神的老人的左手上。老人抬抬左手,苍蝇又落到老人的右手上。老人笑了:〃它吻了我的左手,又亲吻右手了。〃

    同是外界的干扰,书生无法保持平静的心态,作出好笑的举动;老人以平静的心情对待干扰,苍蝇成了生活愉快的点缀。谁更幸福?

    诸葛亮有句名言: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能在一切环境中保持宁静的心态的人,是有高度修养的人,也是能成就大事的人。他能冷静地应对世事的千变万化,永远不『迷』失自己的目标。我们要努力培养自己的抗干扰能力,〃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这个〃台〃,就是宁静的心灵。6寻找自己可立之志

    人当立志。这是很小的时候,师长们就教给我们的。那时,我们立下了各种各样的志向:军人、大学生、医生……当岁月带走儿时的幼稚之后,留给我们的是一条现实而又漫长的人生之路,如何做人,如何走路,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也许会『迷』茫,也许会走错方向,这时候,就应该看一看我们是怎样一个人,想一想我们应怎样做人,怎样向自己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前进的。

    一位北大教授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真正潜心研究学问的人,是要把生命放进去的。〃北大之所以能形成如此浓厚的学术氛围,是因为北大总有一批专心致志钻研学问的人。这种对学术执著不舍的精神,越是在艰难的逆境中越显得可贵,它不断地于一种精神之中使北大人在历尽千辛万苦之后仍然从容不迫,超然物外。

    〃理想〃的本身应该是件〃浪漫〃的事。它追求的是一项高远而美丽的目标。它是一种力量和热情,使你为它赔上时间与金钱也在所不惜。而由于这理想本身的美丽动人,常会吸引来许多志同道合的〃同志〃与〃同好〃,大家全用这种〃浪漫〃的心情来为这理想奠基,为它耕耘与开拓。于是,在力量与热情的支持下,它开花结果,漂亮极了。

    当你把注意力由工作转向金钱之后,分散了对工作的专注,偏离了工作原来的指标,掺入了功利的杂质,为求迅速达到赚钱的目的而急切完成,为求较普及的市场而迎合俗众,误以初步的成功所赚来的金钱为终极的成功巅峰,不再追求精进,只在浅薄的水平上重复一项初步的工作,更不用说〃明志〃了。

    其实,财富是应该这样来理解的。你能在直接的财富之外,有眼力见到间接财富;在狭义的财富之外,有胸襟见到广义的财富。创事业的人,追求理想的人,要能避开〃商业念头〃的侵袭,才算是走上了成功的第一步。

    赚钱不应该是创业者惟一的追求,否则的话,创业者会一下子钻进钱眼儿,成了鼠目寸光、惟利是图、蝇营狗苟之类。创业者要有正确的财富观,而且要让好胜观取代财富观。真正的人才从事商业并非惟一目的为了赚钱,赚钱只是一小部分。从事商业、开创事业才是他们真正的乐趣所在。现在的世界百舸争流,英雄尽显本『色』。不必非要会做官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开创一番事业,在自己有限的一生中创造出令人景仰的事业才是好男儿所应做的,财富只是事业成果的体现之一,比如世界首富比尔 盖茨,在几年前他的财富就已超过世界上所有的人,稳居世界首富已达好几年。但比尔 盖茨还是雄心勃勃经营着微软大帝国。在他眼里,钱已经什么也不是了,微软才是他一生事业所在。他的理念是让全世界的人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可以轻松地交流或者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和世界首富相比,中国的第一批富翁中,有很大一部分人过着声『色』犬马、纸醉金『迷』的生活,他们认为钱所带来的是快乐,只有享受,才是人生的幸福。对比这两种人,创业者要取反思自己是追求事业成功的快乐呢?还是仅仅为了赚钱追逐世俗的一些物质刺激呢?在这些人的眼中,还存在志向吗?

    深入生活,深入社会,去深入地体味社会人生,你就会知道:金钱买不到爱,金钱买不到人间真情,金钱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它往往具有双生『性』格:建设『性』与破坏『性』。现实生活中有大量的生动活泼的典型例证,我们应当到社会生活中去验证金钱的是非优劣。这是一个充满辩证关系的金钱观,没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做保证,你在现实的把握上就难免出漏子。看一看在改革与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有多少人沦为金钱的奴隶,最终走向犯罪道路,被推上了经济犯罪的被告席,这还不够怵目惊心吗?金钱不应该成为我们生活的终极目的。充其量只不过是一种生存的手段而矣。

    一个人一生的价值以其所得到的金钱为标尺来衡量,可以吗?正确吗?鲁迅先生一生挣得了几块大洋?爱因斯坦研究出相对论卖了多少钱?历史上有多少伟人身无分文,但他们创下的社会价值难道是可以用金钱来估算的吗?曾几何时,在物质利益的刺激下,金钱欲膨胀,一些人开始以腰包里钞票的多少来衡量人的价值。我们不能否定金钱标尺观在特定的时候、对特定的对象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现实:一些人思想观念正在因此而走进误区。

    的确,拥有足够的钱财使人更自信,使人感到放心、舒适和满足,没有缺吃少穿、贫困潦倒的后顾之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