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什么样的人能获得成功 >

第4章

什么样的人能获得成功-第4章

小说: 什么样的人能获得成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表现之二,自己在融资方面过分强调独立自主,没有争取银行贷款,因而不得不〃杀鸡取卵〃。稍微懂点经济的人都应晓得,搞房地产必须有银行贷款作为坚强后盾,史玉柱却连这念头也没动一下。巨人大厦从1994年2月动工到1996年7月,史玉柱没有申请过一分钱的银行贷款,全凭自有资金和卖楼的钱支持。此举简直令人不可思议,在传闻巨人要破产后,央行马上派一个工作组到珠海检查看银行损失了多少钱?是哪个银行做的?工作组却被检查结果惊呆了。为了解决建楼的资金问题,史玉柱不得不把所有能用的资金全部投入到建楼上,一下子让史玉柱陷人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处于险境的史玉柱没有鲁莽行事,他回味了自己的败招,经过反复周密思考,史玉柱才一步一步走出了这一片险难。

    在人生道路上,人人都想拥有史玉柱那样的成功,那就要做到像史玉柱那样,从自己经历的事情中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如能做到这些,你就将是未来十年里的成功者。

    6怎样把偶然成功变成必然成功

    一百个博学的智者的计谋也比不上一位命运女神。

    (摘自古罗马作家普劳图斯的《撒谎者》)

    机遇,是汉语的一种〃倒装〃结构,也就是〃遇机〃,即〃遇到的机会〃。然而,机遇又像爱玩捉『迷』藏的小孩儿,常常隐藏在偶然之中,不被人轻易发现。

    而成功者,往往都善于抓住这一偶然成功,将其变为必然成功。剪刀王麻子就是其中之一。

    王麻子剪刀是我国著名老品牌之一。王麻子的原名叫王犟,是清朝)顺治年间的北京人。

    王犟年青时在北京南城的菜市口的一家剪刀作坊里当学徒。那时王犟长得眉清目秀,仪表堂堂,脸上并没有麻子。

    有一天他师娘为他师傅炖了一只鸡,鸡炖好了端出来放在他和师傅打造剪刀的桌子上晾着。桌子下面是盛着鸡血的盆。王犟在摆放剪刀时一不留神,失手将剪刀掉进了鸡血盆里。他慌里慌张地弯腰去捡。慌『乱』中又碰翻了桌上的鸡汤,滚烫的鸡汤四处飞溅,烫得王犟满脸的大水泡。就这样,王犟成了后来人们说的王麻子。

    当王犟从鸡血里捞出剪刀擦干后发现,这把剪刀格外明亮锋利,几近吹『毛』立断。平日里就聪明伶俐好动脑子的他没有轻易放过这一偶然现象,他反复琢磨,从鸡血里捞出的剪刀为什么会如此光亮、锋利?后来他终于从中总结出一个秘方:把打好的剪刀放在动物血里会使其更加锋利无比。

    从此以后,他打造的剪刀越来越畅销,名气也越来越大。人们送给他的绰号〃王麻子剪刀〃也就越来越响了。

    王犟抓住机遇使〃王麻子剪刀〃成了优质品,使他出了大名。如果他对此不是个有心人,错失了这一重大发现的大好时机,恐怕也会和许多人一样,要买后悔『药』吃了。

    随着科技研究在宏观上不断扩大和它在微观上的不断深入发展,由机遇直接或间接导致的重大发明创造的机会相应减少了,人们要想在偶然中发现必然,即提示事物的某种奥秘,就必须更加深一些对事物表面现象(偶然『性』)的思索,以免错过从中获取重大发现的机会。

    时时、事事做个有心人,勤于动脑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展开一些想象和联想,使我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和把握及利用的水平,再提升一个挡次。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抓住机遇都是非常重要的认识手段和方法。

    在21世纪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善于抓住机会,将偶然成功变为必然成功,将使你多于别人竞争的手段,会使你先于别人成功,成为未来十年里的成功者中的一中。

    7用一生来学习

    常言道:活到老,学到老,自古至今,不知有多少人在实践着这句话,师旷劝学虽是古话,却可以使我们感受到这种精神对心灵的振憾。用一生来学习,不仅是方法,更需要形成习惯,言可持之以恒,而见成效。下面讲一个〃江郎才尽〃的故事。

    南北朝时期,梁朝有个金紫光禄大夫中字叫作江淹的人的故事。江淹年轻时家境贫寒,好学不倦,诗和文章都写得很好,成为当时负有盛誉的作家,中年为官以后,有一天晚上,他梦见一个自称郭璞的人,对他说:〃我的五彩笔在你处多年,请你还给我吧!〃江淹听了这话以后,到自己怀中去『摸』,『摸』到了五彩笔便还给了郭璞,从此后,江淹再写诗、文便再也没有优美的句子了。因而后世便有了〃江郎才尽〃的成语。

    虽然,这只是传说的梦呓而已,但江淹做官以后,脱离群众,脱离生活,不认真学习,恐怕是他在文坛上从此湮没无闻的主要原因。纵观古今中外,人在青年时代所获得的成就往往比壮年老年时期要多得多的大有人在。苏东坡少时文章议论纵横飞动,冠绝一世。而进入中年后,便逐渐委顿了。这些例子,说明人只有学习不停,才会才华不尽。勤学不辍,就不用怕〃江郎才尽〃。

    季羡林先生具有超人的治学禀赋,学识广博,刚刚提过的他的学术研究范围,就可以证明。季老的学识不但广而且还深,可谓边活边学,不言放弃。拿他研究工作的《浮屠与佛》来说,从1947年用汉、英两种文字发表此文,其中有些问题由于当时条件有限感觉不太满意。直到1989年,历时40年,不断搜集资料,又写一篇《再谈〃浮屠与佛〃》,直至解决了那些问题。

    季羡林先生这种坚持学习的精神,在他60年的学习和研究中从未间断过,在其研究吐火罗文的历史过程中,便可见一斑。

    1946年回国以后,在吐火罗文研究方面,我手头只有从德国带回来的那一点点资料,根本谈不到什么研究。五六十年代,在〃极左〃思想肆虐的时期,有〃海外关系〃,人人『色』变。我基本上断绝了同德国以及其他国家的联系。偶尔有海外同行寄来吐火罗文研究的专著或者论文,我连回信都不敢写。我已下定了决心,同吐火罗文研究断绝关系。但是,在思想中,有时对吐火罗文还有点恋旧之感,形成〃藕断丝连〃的尴尬局面。

    80年代初,新疆博物馆李遇春馆长亲自携带着1975年在新疆焉耆新出土的吐火罗文残卷,共44张,两面书写,合88页,请我解读。我既喜且忧。喜的是同吐火罗文这一位久违久违的老朋友又见面了。忧的是,自己多少年来已同老友分手,它对我已十分陌生,我害怕自己完成不了这一个任务。总之,我一半靠努力,一半靠运气,完成了委托给我的任务。从那以后,我对吐火罗文的热情又点燃了起来,在众多的写作和研究任务中,吐火罗文的研究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在1983年我就开始断断续续地用汉文或英文发表我的吐火罗文a《弥勒会见记剧本》地转写、翻译和注释。到了写这一篇〃总结〃的时候,1997年12月,我对吐火罗文a《弥勒会见记剧本》所应做的工作,已经全部结束。一部完整的英译本,1998年上半年即可在德国出版,协助我工作的是德国学者prof。wernerwinter和法国学者georgespin…alut。这一部书将是世界上第一部规模这样大的吐火罗文作品的英译本,其他语言也没有过,在吐火罗文研究方面有重大的意义。我60年来的吐火罗文的学习和研究工作,也就可以说是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了。

    时至今日,这位耄耋老人依然每天坚持读书、看报,不断学习、进步,真可谓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为我们树立了终身学习的榜样,也为青年人的学习、奋斗之路上增添了一座路灯,指引我们前行。

    在互联网已经成为学习途径之一的今天,社会对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你不学习,你不及时让自己〃升级〃,那你就会被时代的竞争淘汰出局。〃用一生来学习〃不仅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更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更也是成功者必备的成秀品质。

    

什么样的人能获得成功 第二章

    〃out of box〃思维能力,能够跳出现有社会的思维模式的人……中国惠普有限公司总裁孙振耀

    超人的思考力是想成大事之人应该必备的,当今社会,不认真思考,不要说大事,小事也难成。我们要想成就大事,想使自己的未来幸福而美丽,那你就得有超人之处。而这些超人之处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孙振耀一们的人,拥有思考创新的能力。思考创新,应该是我们成大事的习惯之一。

    1。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能

    在未来的工作中击败竞争对手平时我们之所以不能创新,或不敢创新,常常是因为我们从惯常思维出发,以至顾虑重重,畏手畏脚。而用一种创新思维来以考虑,就会发现很多新的机会、新的成功。

    也就是说只有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击败竞争对手,成为真正的成功者。

    高斯是德国伟大的数学家。小时候他就是一个爱动脑筋的聪明孩子。

    还是上小学时,一次一位老师想治一治班上的淘气学生,他出了一道算术题,让学生从1+2+3……一直加到100为止。他想这道题足够这帮学生算半天的,他也可能得到半天悠闲。谁知,出乎他的意料,刚刚过了一会儿。小高斯就举起手来,说他算完了。老师一看答案,5050,完全正确。老师惊诧不已。问小高斯是怎么算出来的。

    高斯说,他不是从开始加到末尾,而是先把1和100相加,得到101,再把2和99相加,也得101,最后50和51相加,也得101,这样一共有50个101,结果当然就是5050了。聪明的高斯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遇事要开动脑筋是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高斯的聪明之处,在于他能打破常规,跳出旧的思路,仔细观察,细心分析,从而找出一条新的思路。打破旧的思维模式给我们带来的禁锢,我们就会在习以为常的事物中发掘出新意来。另在挖掘新意时也应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

    有几个老矿工,他们终日在极深的坑道中工作。有一天,矿灯出现故障熄灭了。他们在惊慌之余,到处找出路,一阵混『乱』的『摸』索后,谁也弄不清楚方向,几个人走得精疲力竭,只好坐下来休息。

    其中一个建议说:〃与其这样盲目『乱』找,不如坐在这边,看看是否能感觉风的流动,因为风一定是从坑口吹来的。〃

    他们就在那里坐了很久很久,刚开始没有一点点感觉,可是过一段时间后,他们心思变得很敏锐,逐渐感受到一丝微弱的风轻抚脸上。他们顺着风的来处,终于找到出路了。

    人在越是危机的时候,越要保持冷静,要相信〃天无绝人之路〃,从而想出解决危机的办法。

    从前,有个樵夫和妻子住在小村之外。每天早上,樵夫会出门到森林里砍树,而当傍晚他结束一天的工作返家时,妻子总会煮好一桌热腾腾的可口饭菜等待着他。

    一天,樵夫提早收工回家,却意外地由窗外看到妻子和村里的当铺老板在家偷情。他开门的时候,也清楚听到当铺老板慌忙找地方躲起来的籁籁声响。

    但樵夫一向是个冷静而幽默的人。

    他于是不动声『色』地走向前拥抱妻子,并且告诉她:〃森林之神赐了我一对千里眼,我只需要注视一块木头正中央的一个小孔,就能够见常人所不能见。〃

    他并且告诉妻子,他发现房间的柜子里藏了一件奇怪且值钱的东西(自然指的是那当铺老板)。为了证实他的新能力,他于是将柜子上锁,一下扛到当铺的柜台上,向店里的伙计出价五十个金币,出售柜子和柜里的东西。

    接着,樵夫走到外头悠闲地踱步、抽水烟,让伙计慢慢考虑这笔生意。这时,他也听到柜子内闷窒得发慌的当铺老板在柜里高声喊叫,要求伙计快些付赎金,好放他出来。

    在这则古老的日本寓言里,樵夫用了个巧妙的计谋,使人们印象中小气吝啬的当铺老板为自己的作为〃付出代价〃。樵夫扭转局势的冷静与机智幽默,不仅使他轻松赢了五十金币,无愧良心地报了一箭之仇(如果他在盛怒中杀了当铺老板,恐怕就有愧良心,并且得不偿失),证明了他的高人一筹,无须担心此事的有失面子,此外,樵夫也因此更容易面对、处理自己的痛苦。

    樵夫的高明处,就在于在情绪高涨的非常时刻,他能够选择保持幽默、以智取胜,将自己抽离出愤怒的情绪,以一个既实际又能发泄怨气的方法来处理事情。将创新思维用于经营上,大有妙处可言。

    24岁的犹太人哈同,尾随嘴咬雪茄的洋商和身带枪炮的洋鬼子,流浪到了旧中国的大上海,在沙逊洋行混了个看门的差事。

    看门本是一个不能发财的下等差事,可在哈同眼里,最低下的差事,最有机会赚钱。只干了几天,他就对洋行上下了如指掌,知道那些来洋行办事的,大多是来谈烟土等黑生意发财的。于是他脑筋一转,就想出了一个发财的鬼点子。

    在这之前,到洋行办事的只需和门卫打个招呼就被放进去。但哈同改变了这种做法,他在门口放了一本记事簿,来客一律要先登记,然后坐在门口的长凳上等候,按顺序进门。这下可把那些烟土商急坏了,因为他们急于将黑货出手。有些机灵的商人,猜透了哈同的用意,便把钱轻轻塞入哈同手中,恳求道:〃我有急事,请你通融一下。〃哈同马上到里面跑了一趟,出来说:〃请进吧。〃

    久而久之,别人也看出窍门出来了,于是也在登记时给他钱。有个别的生意较大,需〃货〃较急的,便多加一些钱。

    这一看门方式的改变,不仅使哈同一天能多收入二三十元钱,而且还给营业部管事一个聪明能干的好印象。因为以前这位管事的办公室里,从早到晚总是挤满了客户,他们急先恐后地谈生意,吵得管事头晕目眩。忽然从某一天起,客商们秩序井然,而且几乎所有大买卖都排在前头。管事颇感纳闷,特意抽空到门口侦察了一番才知〃原来如此〃,心中顿时对哈同另眼相看:〃这个犹太人聪明能干,让他做看门人,岂不是大材小用!〃

    就这样,哈同很快就得到了上司的赏识,像坐直升机般地被提拔为业务管理领班。

    在30年代的上海滩哈同确实是〃生财有道〃〃骗术高明〃,后来他凭借洋人的势力,买下来了上海滩一半的地皮,再转手卖出,成了上海数一数二的大富翁。

    正如中国惠普总裁孙振耀所讲的那样,只有跳出现有社会思维模式的人才能成为未来十年里的成功者。

    2具有创新能力的人,

    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现代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为知识和智慧的竞争,而知识和智慧的竞争,又归结为学习的竞争。

    知识经济是学习竞争经济,是人才经济。人才是学习的最佳体现和载体,是知识经济的命脉。知识经济的发展取决于人才之争。

    在21世纪的激烈竞争中,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国民创造力的竞争,是创造『性』人才的创造速度和创造效率的竞争。在知识经济中,人才和学习创新能力,比资金的投入与积累、市场的占有与扩大更为重要。也就是说,人才是未来知识经济的制高点,是这场新的国际竞争的焦点。国内外许多高技术企业都是在有了技术创新人才和能看到潜在市场的人才之后才逐步发展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