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爱国军阀 >

第466章

爱国军阀-第466章

小说: 爱国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杨兴宣誓后,在场的所有人员,中国铁路修建人员,军人,驻当地外交人员,中亚各国与会人员都异常兴奋,高呼保卫中亚,重振丝绸之路的口号,场面非常热烈。
在当天,在完成仪式后,中亚铁路立即投入运行,以及在原俄罗斯修建的西伯利亚铁路南线基础上改铺正常轨道工作顺利开展(当然该项工作比较顺利,在过去俄罗斯铺设的是宽轨,而现在改铺的是正常轨道,将过去破坏的宽轨收集起来,改铺正常轨道而已),随着中亚铁路的建成,从而避免了战略物资在运输过程中几经周折,避免利用伊犁河运输过程中所遭遇的季节性瓶颈。
在那以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各国陆续将拆卸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宽轨改为正常轨道,从而保证了中国战略物资源源不绝的运输到最前线。
在特别是战后,由于中国通过乌鲁木齐到阿拉木图,兰州到塔什干的铁路与西伯利亚大铁路南线连接在一起,从而加强了中国与伊朗的联系,加强了中国与欧洲各国的联系。
这是后话,而在此时,随着中国第2兵团从中西伯利亚高原调往中亚,在阿克套附近中国逐渐积累了巨大的反击力量。
1月11号到13号,中国空军纷纷从阿拉木图,阿克莫拉起飞,对正在围攻阿克套的苏俄军队炮兵阵地进行了多次不间断的地毯式轰炸。这让前几年风头正健,各部突飞猛进的苏俄军队措手不及。
第7兵团趁机发动局部反击,收复多个阵地,引起前线苏俄士兵阵阵恐慌。
对中国空军连续不断起飞轰炸,这让朱可夫头痛不已,从开战至今,虽然苏俄曾经一度在地面上占据进攻优势,但是在天空中,由于雷达的投入使用,再加上中国飞机吸收了欧美与德国的空间技术,以及无线电的广泛应用,在战场中,中国空军常常占据绝对的制空权。
在前面数日,中国空军一度停止对苏俄进攻阵地进行重点轰炸,这可让前线的苏俄将领高兴不已,而今中国空军突然大规模的对苏俄炮兵阵地,苏俄后方铁路重点轰炸,这可让前线的苏俄士兵惊恐不已。
一些老兵总结,在中**队发起反击前,在中**队发起进攻前,必然派出大量飞机对敌人重点阵地进行地毯式轰炸,对后方交通线进行轰炸,现在中国突然对炮兵阵地,对后方铁路进行高密集轰炸,这无疑代表着中国即将开始迅猛进攻。
朱可夫也在指挥部琢磨着,中国发动进攻,兵力从哪里运来,这可伤脑筋啊,在前线,派出多个侦察小分队,多架侦察机进行侦察。
在1月12号下午,侦察机发现延绵数十公里的钢铁洪流后,当即惊呆了,报告马上打到朱可夫的指挥所。
而这时,朱可夫正在与指挥部一干人作各种猜测,就在刚才,作战参谋来报,中国空军刚才对苏俄阵地进行了一次轰炸,不过这次轰炸目标有点不同,主要轰炸各集团军结合部位的道路桥梁,主要轰炸后方补给线。
朱可夫脸色凝重,难道中**队要发起反攻,这怎么可能,情报显示,中国在阿克套只有3个步兵军与一个装甲军30余万人,在自己后方,只有中哈吉5个骑兵师,如此折算下来,中国在阿克套地区也仅仅40余万人,要对抗苏俄4个集团军近50万人马,毕竟实力有限。
正在这时,情报参谋来报,在东面,发现曼延数公里的钢铁洪流,朱可夫大惊道:这怎么可能,情报显示,中国主力远在中西伯利亚高原,怎么可能形成如此大规模反击兵团?怎么可能将如此大规模的军队运到遥远的中亚?
情报参谋报告道:朱可夫同志,刚刚收到阿拉木图地区的情报人员来报,中国在上个月12月28号已经完成伊犁到阿拉木图铁路修建,据内部可靠人士反映,中国有一个兵团的兵力正向阿克套赶来。(在二战时,情报收集非常困难,常常导致大的战略欺骗行动获得成功。如大家都知道1944年国民党在豫湘桂会战中惨败,过去我们都说主要是国民党政府、军队的**。实际上,除了这种原因外,还有日本疯狂扩军备战有关,在那个时候,日本已经扩充到100个师团,有的资料说日军人数已经超过1千万,日本秘密向豫湘桂前线集中比过去多一倍以上的兵力,突然发动雷霆一击,国民党军队便在豫湘桂大溃败,从而成为国民党统治**的历史罪证。)
朱可夫摇摇头道:这怎么可能,即使中国在12月28号完成中亚铁路中国段、哈萨克斯坦段修建,但如此庞大的力量也不可能在一个半月内运输到哈萨克斯坦,运输到阿克套啊。
旁边一个参谋插嘴道:朱可夫同志,是否中国再次实行战略欺骗。实际上中亚铁路很多路段早就已完成通车,或者整个路段在12月28号已经完成通车,但是中国为了给我们这样一个印象,他们反攻将在2月之后,因此才大张旗鼓宣布,中亚铁路在12月28号通车。
可否通知库洛奇金将军,命令其16集团军停止进攻,全力应对中国第2兵团的进攻。




 第742章 朱可夫的选择

在本书中,东方也将与各位网友一道探讨华夏沉沦的原因)另一作战参谋深有同感,指着地图对朱可夫道:司令员同志,中**队从内地赶来,最先必然袭击我军东线阵地,可否通知库洛奇金将军,命令其16集团军停止进攻,全力应对中国第2兵团的进攻。
而先前那个参谋反驳道:克雷布斯上校,中国一贯作战思想就是穿插到敌后,截断我军退路,我想这次也不外乎如此。如今在我们后方,有中哈吉5个骑兵师在后方骚扰,威胁着我们运输线与退路,若是中**队在反击的时候突然截断我后路,我3个集团军必然再次陷入哈巴罗夫斯克、赤塔,乌兰乌德惨败景地,因此我主张脱离与中**队接触,全军撤往鄂木斯克。
那个叫克雷布斯的上校反驳道:费久洛夫中校,我知道你们在哈巴罗夫斯克、在赤塔吃过中国人的亏。但请要注意,这里是中亚地区,不是在远东,在鄂木斯克,我们有卢金将军统帅的19集团军,正在保护中我们沿途补给线,在西西伯利亚西部,有得到补充的马利诺夫斯基将军统帅的1个集团军,在唐努乌梁海地区,有罗科索夫斯基统帅的2个集团军,在西伯利亚城,有伏罗希洛夫元帅统帅的1个集团军坐镇,在车里雅宾斯克,有阿帕纳先科统帅的1个集团军。费久洛夫中校,在西伯利亚,我们有9个集团军近140万的兵力,怎么会对中国一个兵团突然出现在16集团军侧翼,就如此惊恐万状?
费久洛夫反驳道:克雷布斯上校,如今我军进攻阿克套已经2月有余,现在虽然攻到阿克套城下,但是由于中**人抵抗非常顽强,再加上中国沿城墙以及在后面组建的数个工事,以及我们完全丧失了的制空权的影响,最近出现的弹药补给困难,要想达成大本营命令,攻占阿克套,以及到最后彻底摧毁中国在中亚的影响,基本上不可能。司令员同志,卑职建议我们回撤到鄂木斯克,在得到弹药补给后,我们再南下与中国一决雌雄也不迟。
这可激怒了方面军政委,他愤然站起来道:费久洛夫同志,你这是逃跑,你这是对中国资本家的投降。你知道你的建议的后果吗?这无疑宣布我们对中亚控制的失败,这无疑导致我们整个西西伯利亚平原即将受到中**队的威胁?
朱可夫豁然站起道:政委同志,我是西伯利亚军区副司令员,我受斯大林同志委派,全权负责前方战事。我同意费久洛夫同志的意见,若是再不撤退,哈巴罗夫斯克、赤塔、乌兰乌德悲剧将在我们身上上演。我只会对所属的4个集团军前途负责,只会对中亚与西西伯利亚平原战局发展负责。
听到搬出斯大林后,这位政治上将颇有点无奈,看着朱可夫道:朱可夫同志,正如你所知道的,我们撤退,政治影响太大了。
朱可夫摇摇头道:政委同志,你知道,我们已经发动了2个月的全面进攻,你知道,我们后方补给非常苦难,你知道在前线我们战士已经非常疲劳。
当即下达命令,以布尔加宁的30集团军为掩护,梯次向鄂木斯克撤退。
如历史上在苏俄战争时,看到苏俄军队出现的混乱,看到整个乌克兰方面军有可能被德国人包抄的时候,朱可夫敏锐的发现这点,并且提出将乌克兰方面军撤出一样,在此时,朱可夫也敏锐的认识到,在这个西西伯利亚平原,中国集中了6个兵团超过230万人马,在这种状况下,整个苏俄军队都有可能崩溃,当即如实报告给斯大林,并且提出上中下三策。
而与此同时,更让人头痛的是如何向斯大林解释这次撤退,在发给斯大林报告中,朱可夫解释道:我们在西西伯利亚,在中亚有11个集团军,有170万人,但这又能如何呢?但是中国号称有大军8个兵团,有29个军,其中步兵军19个,骑兵军4个,装甲军6个,其一个步兵军有5个满编师,其一个装甲军有装甲师3个,保守估计,在前线,中国至少有大军230万人,有坦克5000多辆,更不要说在各个战场牢牢掌握的制空权,而我们,虽然有10个集团军,但是除了在西伯利亚城的那1个集团军的战略机动部队,我们其他集团军都不能调动。更为重要的是,若是留在西伯利亚城的那个集团军调动南下的话,中国三个兵团近百万大军很可能突破马利诺夫斯基所部的防守,导致整个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崩溃。
朱可夫阐明的上中下三策分别为。
1、上策,与中国谈判解决中亚地区、西伯利亚地区归属问题。
2、中策,将西伯利亚主力撤往车里雅宾斯克,如此缩小四面受敌处境,缩短后勤供给线,阻击住中国在西西伯利亚平原发起的进攻。而与此同时,集中南方方面军,渡过黑海,里海,从侧翼进攻土库曼斯坦,从而导致中**队困难。
3、下策,固守鄂木斯克、西伯利亚城,将中**队阻挡在西西伯利亚平原外围。
朱可夫认为,若是苏俄无西线德国人的威胁,最佳选择是下策,在这种状况下,举全国之力东进,在西西伯利亚平原将中国攻势活生生的挡住,从而以打求和,实现中国与俄罗斯之间长久和平。
但是,由于德国纳粹很有可能进攻苏俄,若是中俄两国拼全国之力在中亚地区,在西西伯利亚平原全力争夺,必然导致苏俄实力下降,以及到最后不可能抵抗德国的进攻。
若选择下策,对西伯利亚城,离中国中国北方军事重镇哈尔滨、太原(太原通过铁路到达外蒙古库伦,到达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乌兰乌德)有2400公里,离沈阳、平津(北平天津通过铁路到达大同,再到达乌兰乌德)则有3000公里距离。而离则有莫斯科3191公里,其后勤补给线,则明显比中国的长。
对鄂木斯克,离中**事重镇成都重庆则有2800公里距离(通过兰渝铁路到达兰州),离西安则有2500公里距离,兰州则有2000公里,离乌鲁木齐,则有1300公里距离。
中国哈尔滨、太原离此距离3000公里,中国沈阳、平津距此4000公里,而苏俄首都莫斯科据此不过2564公里,如此双方都没有占有多大优势。
虽然西伯利亚大铁路西线运输能力远大于东线,但是由于西线不时受到中国空军威胁,以及中国主要军事重镇已通过多条铁路与西伯利亚大铁路相连,中国已逐步克服运力所带来的影响。
因此若选择下策,中国与俄罗斯只是陷入战略胶着状态,需要与中国人拼物资消耗,拼人员消耗。由于中国有5万万人,中**队在前线表现出连战连捷,在拼人力消耗方面苏俄明显陷入不利状态。
因此,选择下策,苏俄只能与中国拼物资消耗,虽然中国经济实力不如苏俄,但是中国由于战场上的胜利,一直空军优势,再加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支持,如此足以抵消物资消耗过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并且,更为不利的是时间,中国各兵团占领着高原,险地,只要突破一点,就可对西西伯利亚平原形成威胁。
当即,朱可夫得出结论,可以让中俄之间陷入力量平衡状态,但是苏俄将陷入全面苦守状态中,面对中国随时可能发动的反击,下策虽然是一个选项,但是不可取。
从内心上,朱可夫愿意选择中策,若是控制鄂木斯克,就将中国中亚战区与西伯利亚战区彻底隔离开来,退可抵挡住地形对苏俄的不利,进可威胁阿克套,威胁西伯利亚城,因此,从内心上将,朱可夫宁愿选择以鄂木斯克为中俄决战的中心。
即使苏俄在鄂木斯克失守,苏俄完全可以退到车里雅宾斯克,而此时中国哈尔滨、太原离达到3700公里,沈阳、平津离此4700公里,乌鲁木齐据此2000公里,西安据此3000公里,成都距此3300公里,如此必然带来战略上的不利。
因此,朱可夫建议斯大林选择中策,主动放弃西西伯利亚平原,退守鄂木斯克,并通过南方方面军对土库曼斯坦,以及车里雅宾斯克对北哈萨克斯坦,鄂木斯克对阿克套、对西伯利亚城的威胁,以此来消耗中国的国力,从而迫使其不得不求和。
但是,无论选择中策、下策,我国在西西伯利亚平原都需要集中300万以上的军队,这还是没有考虑在与中国作战的消耗,否则不可能改变手指于敌的态势。无论是中策、下策,我国都是与中国比消耗,但是正如您所知道的,中国人有五万万人,并且可以全力对付我们。而我国只有1万万人,不但要防止中国在东方进攻,而且要防止德国可能在欧洲发起的进攻。所以,中国除了武器弹药供给可能出现困难外,在其他方面都足以应付。现在,随着中国到阿拉木图铁路建成通车,随着中国兰州到塔什干的战略公路建成通车,再加上中国还可以利用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运输补给,中国在武器弹药供给上已经不如过去那么紧张了。




 第743章 莫洛托夫的和平呼声

得到朱可夫的电文后,斯大林大怒。当即放言,战争不是仅仅通过纸上作业就能决定,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英勇苏俄红军顽强抗击中国人的进攻,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虽然知道朱可夫脾气比较犟,但还没预料到如此独断专行,当即下令撤销朱可夫的西伯利亚方面军副司令员职务,委派国防委员伏罗希洛夫前往处理阿克套前线的危局。伏罗希洛夫赶到阿克套前线的时候,宣布撤销朱可夫的职务时,下令全军反扑,但这毫无疑问遭到前线将领的一致反对。在三天后,苏俄军队已经非常危急,一直游荡在北边的中哈吉2个半骑兵师在一支空降旅的配合下,正在猛攻退路巴甫洛达尔。在阿克套前线,布尔加宁的第30集团军已经被中国第7兵团击溃,正向后面撤退,如此中国第7兵团兵锋一转,从后面包抄正与第2兵团陷入苦战的19、20集团军。到中**队在坦克开道下,攻势猛烈,每日前进数十里,特别是在1月22号,装甲31军进抵巴甫洛达尔前线的时候,整个局势有崩溃之势。这这种情况下,伏罗希洛夫不得不下令全线后撤,不得不从其他地域调遣军队前来营救陷入苦战的苏俄军队。1月25号,后撤的卢金19集团军也已经进抵巴甫洛达尔,与一直游荡在苏俄后方作战的中哈吉联军展开宣战。到1月27号,南线作战的第16、20、30集团军残部退到巴甫洛达尔,但紧随其后的是中国装甲部队,是中国步兵。在这种情况下,伏罗希洛夫集中第19集团军、第16集团军残部猛攻巴甫洛达尔,一面下令,对20集团军,30集团军后退将领全部就地枪决,在红色恐怖之下,才稍稍稳定了前线形势。1月29号,在从西伯利亚城赶来的17集团军,从唐努乌梁海赶来的第2集团军配合下,马鸿逵指挥的中哈吉联军被赶出巴甫洛达尔,在这种情况下,苏俄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