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智者人际 >

第22章

智者人际-第22章

小说: 智者人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井边讨水喝。

这时,进边有一个人正在打水。老太太向他讨水,他便于工作舀了一罐子水给老太太喝。老太太喝了水,觉得这水甜得象密糖一样。她不知道这是刚才吃了庵摩勒果,甜味还留在嘴中的缘故,还以为是这进里的水甜,便对打水人说:“我愿用我的这罐子酥油,换你一罐水。”

打水人按照老太太的意思,拿他的一罐子水换了老太太的酥油。老太太高高兴兴地背着这罐水回到家中。

回到家中,老太太取出水喝了一口,奇怪,怎么一点儿甜味都没有了;她又喝了一口,奇怪,怎么一点儿甜味都没有了;她又喝了一口,还是什么味都没有。老太太百里不解,便叫了家中其他的人来尝。大家喝过水扣,都说:“这水简直太恶心了,有一股烂绳泥土的味,又臭又脏。你为什么背一罐这样的水回来?”

老太太听了大家的话,自已又喝了一点水尝尝,果然,这水不但没有甜味,反而有点臭。老太太心中非常懊悔:“我真糊涂,用上好的酥油换回了一罐臭水!”

《换水》

在派出所见到的众多报案者中,最令人同情的莫过于上了当受了骗的老人了。他们痛哭流涕,他们捶胸顿足,他们痛不欲生……其受不法侵害而造成的惨状常常令人难以目睹。

因为历史的原因,操劳一生的老人早些年大都日子过得并不宽裕,养老金并不丰厚,许多人平日节俭成性,靠省吃俭用攒下了一点钱,想着依靠这钱养老送终。然而,在骗子的花言巧语之下,在什么金元宝、中药材、秘鲁币、出土文物、祖传古董、手机手表、治疗器材、电脑芯片、旁人捡到的一叠钱等各种需打引号的“财物”面前,在种种包治百病的“老郎中”,突然冒出的子女的“同学”,上门检测的“煤气公司人员”,帮你介绍医生、助你快速发财的“热心人”等骗子面前,往往迷失了方向,以致于拿出数千、数万甚至毕生之积蓄,拱手将这些血汗钱给了骗子。

据警方掌握,发生在街头巷尾的诈骗案件中,老人是最多、最主要的受骗者。他们受骗后不仅直接损失巨大,而且间接损失更大,对损失的弥补和修复能力又很弱。如有的被骗巨款后经济拮据影响生活;有的终日心里笼罩了阴影愧见子女和亲人;有的受骗后遭人笑话,自尊心受到伤害,甚至神智错乱,更有的大病一场从此躺倒不起……

应该说,“天上不会掉馅饼”这个道理老人们比年轻人更懂,但为什么老年人被骗的事情仍屡屡发生呢?我们在谴责骗子的良心太坏和手段太狡猾之外,有些老年人自己也应看到身上的不足,譬如除了因年老体衰而造成的反应迟纯外,有的人退休之后少读书少看报以致耳目闭塞,有的人盲目追求健康或延年益寿而相信迷信和江湖之术,有的人滥施同情心而轻易遭骗,更多的是贪图小利、爱慕虚荣和固执已见……因此,要防止老年人受骗,除了社会要对老年人这个弱势群体更多关注和经常进行防范宣传教育外,作为老年人自己,也应该通过学习、通过锻练、通过科学合理的生活和接受单位、街道、居委等组织的教育,尽量克服自身的不足,摈弃贪念,这样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象面前保持一份清醒,防止受到不法侵害。

第79节:发财致富八要素

从前有个年轻人,他拥有父亲留下来的大笔遗产,却不知如何管理。且生性好吃懒做,不务正业,又交了一帮坏朋友,没有多久,就把父亲辛辛苦苦挣下的家产,挥霍得一干二净。他父亲生前有位朋友,是当地有名望的富翁,财产多得不计其数,人又很善良,常常帮助别人。他听说这个年轻人有困难,便前来看望他教他如何管理财务、如何辛勤劳动、如何积累财富,并送给他一千两金子,做为开业的资本。那年轻人恭恭敬敬地听着,口里连连称是,但是一点也没有改邪归正的决心。他虽照着富人教的办法学做买卖,却仍忘不了吃喝嫖赌;他又试着用各种办法积累财富,但这少得可怜的积累,远不够他花天酒地的开支。没过多久,那些钱就被吃用一空了。

富人前后帮助了他五次,可是每次给他的钱,都被年轻人花得一干二净,却连一点正经事也没干成,最后仍是一贫如洗。富人为这事,实在是非常忧愁,想尽办法开导他、劝说他。

有一天,富人看见门外的粪堆上,有一只死老鼠,便藉机开导年轻人说:“一个聪明的、善于动脑筋的人甚至可以靠这只死老鼠来立业。一个人有了一千两金子,怎么还会贫穷呢?我今天再给你一千两金子,你要努力干出点事情来。”

正好这时有个讨饭孩子,远远地听到这样的教导,顿时得到启发。他过来讨了饭后,向富人要了那只死老鼠,按照他所听到的,又讨来各种佐料,把它做得美味可口,卖得两个钱。他再以这两个钱为资本,做起了卖菜的生意,很快就赚到了一百多个钱。就这样,他每天勤勤恳恳地干,日积月累、积少成多,终于成了有钱人。

他常常想:“我是由于那个富人开导他家的孩子才受到启发,有了发财致富的办法。现在我有钱了,有恩不报,是理所不容的。”于是,他用银子做了一张小桌,以宝石璎珞镶为花边,又用金子铸了一只老鼠把各种名贵的珍珠、宝石装进金鼠内,塞得满满的,再把金鼠放在小银桌上。他将这份贵重的礼品,送到富人家中,并向他讲述前后经过。

富人听后非常高兴,便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这位聪明而勤劳的年轻人。富翁死后,把全部家产都留给这位年轻人。

据《六度集经》卷三《理家本生》

人类生存、发展的一个主要条件是人与人之间能够通过交往,建立各种关系,相联系互依从,协调一致,达到目的。良好的人际关系无疑意味着你会得到更多的帮助,“一个朋友一条路”,“朋友多了路好走”即是这个道理。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我们借鉴、吸收别人的经验。一个人聪明人就是一个善于利用他人的智慧、取长补短,获取成功的人。

曾经有人总结过发财致富八大条件:

(一) 树立必富之信心

致富过程可能容易也可能复杂艰巨,而以复杂艰巨之可能居多,因此必须树立必富之坚定信心,不轻易放弃努力和可能快速致富的机会。

(二) 拥有完善之性格

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会是完善的,作为一种努力追求的目标,不断趋向完善将帮助白领较容易实现快速致富的目的。

(三) 理解金钱之本质

经常思考金钱的本质是什么,金钱与人生的关系如何,金钱能够改变和不能改变的是什么,对类似问题思考得越深刻,越容易快速致富,并且在致富之后不至于迷失人生的前进方向。

(四) 养成思考之习惯

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对于要致富的人而言更是如此。在资讯发达的今天,人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信息,如何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提炼出对快速致富有用的东西,养成思考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五) 培养敏锐之眼光

很多已经致富的人,都有不同于一般人的敏锐眼光,他们善于发现和把握稍纵即逝的机会,善于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更善于在新生事物刚出现时就能捕捉到快速致富的机会。只要具有强烈的快速致富的欲望,眼光自然也会越来越“凶”。

(六) 汲取他人之精华

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善于发现。古今中外的智慧基本都以书籍的形式保留着,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书籍,一方面可以提升和改造完善自身的气质、扩大知识面;另一方面可以直接借鉴他人智慧来帮助实现快速致富。此外,留心周遭的声音,既可掌握市场需求方向,又能发现新的机遇。

(七) 领悟“贵人”之重要

有“贵人”相助对于致富是非常重要的。“贵人”可能是师长前辈,也可能是同事朋友,平时懂得人脉对于快速致富的重要性,就会努力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八) 学习借力之技巧

要取得成功,当然需要自身不懈的努力,但是要发财致富,却应该懂得借用各种“力”为我所用。这其中主要可以借用的是人力(主要是人的脑力)、资本、技术、名声和各种关系。善于借力者往往比较高明,这种人要他不发财,难。

第80节:欲望和摆脱欲望

品德拉是佛陀最得意的弟子之一,素以持戒严谨而著称。一天,国王乌德纳来到品德拉修行的森林里,好奇地向品德拉问道:“常言说,英雄难过美人关。佛陀的弟子年纪轻轻,精力旺盛,为什么能够摆脱情欲的冲动,而保持住清净的身体?”

品德拉回答说:“佛陀教导我们应这样对待妇女:看到年纪比自已大的妇女,要把她们当母亲看待;见到年轻的女人,要把她们当女儿看待;见年纪与自已相当的女人,要把她们视为姐妹。佛的弟子正是按照这一教导,摆脱欲望,而保持六根清净的。”

“可是,有的人即使对母亲、女儿、姐妹那样的女人,也会起歹意。遇到这种情况,佛陀的弟子是怎样对付的?”

“大王,世尊告诉我们,要了知人体充满了种种污垢和不净,如血、汗、脂肪等等。用这种眼光来看女人,就能防止心地有色欲,从而保持六根清净。”

“大德,这对于身心经过修炼的佛弟子或许较易做到。但对刚刚入门的弟子来说,要做到这一步也是不容易的。也就是说,即便你想象中把女人看成丑陋的东西,但情不自禁又会被她的美貌所吸引。对此,佛陀是否还有什么别的办法?”

“有的,大王。佛教导我们把守好五官的门户。亦即是说,当你的眼睛看到颜色和形状,耳朵听到声音,鼻子闻到香气,舌头尝到美味,身体接触到物体的时候,你不要被她的美联姿所动摇,也不要困为丑态心烦。你唯一要做的是把守住五官的门户,年轻人照这个办法做事,就能确保六根的清净。”

据《佛经故事》

说起人生的意义,几乎每一个人都会给出精彩的答案,而且各有道理。我把人生看做这样的过程:不停地完美自己;摆脱欲望的过程(先是不良欲望,最终是所有欲望);不停的增加自己的智慧,提高自己的境界。这三种说法只是不同的描述而已,其实本质是一样的。

人的本质是一样的,有着相同的欲望,所不同的是各种欲望的程度不一样,而且各种欲望存在的阶段不一样。以大多数人为例。刚出生的孩子,只要求满足生理的需要,心理就会满足,所以可以说没有任何多余的欲望。慢慢的孩子的欲望就多了,他会希望有人陪他,逗他开心。再后来,他便学会玩耍,从中取乐。好奇心,好胜心,爱,恨,这些欲望慢慢的都有了。青春期后,他们有了情欲。再然后,各种欲望会交织在一起,心理学定义人最终的欲望是:自我人格的最大实现,也有人说是最终获得最大程度的被认可和尊重。

于是不同的人就开始为着不同的欲望开始忙碌,满足了最基本的生存要求后,功、名、利、禄、情也就成了大多数人忙碌的焦点。

佛教的思想朴素、平和,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正是因为佛站的足够高,智慧足够大,才明白几乎每一个人心里的想法,明白为什么此人会有那种思想。佛教思想一眼看透,人之所以会痛苦,就是因为有欲望,而这个社会纷杂的原因正是因为不同境界的人的境界或者说是层次不一样,从而所追求的欲望也不一样。人要摆脱欲望或者是满足欲望,顺其自然的摆脱,或者是彻底的戒掉不良欲望,于是就有了很多佛教门派的产生。

我们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是在自发的满足或者摆脱欲望的,只是因为自己不能理性的看问题,会导致很多的痛苦。如果智慧到了一定的高度,就会荣辱不惊,快乐与痛苦都是暂时的。当然了,佛教哲学因为走的太高,一般人不可能完全领悟他的真谛,更谈不上时刻用此思想指导自己的行为。断章取义使佛教思想产生了很多的副作用,也导致了很多人的不求上进,甚至一心修炼,想做神仙,要知道那也是一种欲望的,也是佛教思想里所谓的小乘之道,那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其实人活着就是有欲望的,既然都有欲望,都为着不同的欲望奔波,每个人都在想办法让自己快乐。弗洛伊德说过一个快乐原则,说人生的目的就是尽量让自己快乐。我们更应该知道的是如何让自己快乐。当然,这个问题太大,绝对不是多看点书,多想想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经历,思考,学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自身足够的智慧。不过,人的智商其实都是一样的,因为每个人的大脑在非睡眠状态都是在不停思考着,只是每个人因为状态的不同,思考的问题也不一样。有人整天想如何当官,有人则想如何发财,还有则为一些感情上的事情费神,或者说自己的思想被自己的欲望限制住了,无法达到另一个高度。

第81节:吃小亏占大便宜

有一位长者,想发心兴建一座佛寺,供佛安僧。他把建寺的材料都筹备齐全,仅缺柱下的一块“地基石”而已!

邻居住有一位老人,知道帮助他人完成建寺,是一件美事。于是,即将他的镇家之宝…………捣衣白石,乐捐出来赞助建寺,使庄严的佛寺快速得以完成。

这位老人命终之后,上生到“忉利天”去,住在七宝所成的宫殿中,有很多天女侍奉他,享受自然的天福妙乐。

时间经过很久,那座庄严的佛寺,也因年久失修而倒塌,转成废墟。那块捣衣白石,当然也埋没在地下了。

后来有一个农夫,在废寺的荒地上开垦,当他驱牛犁地时,犁头却碰到地基石,妨碍到他的耕犁。于是,农人想找人来帮忙迁移这块石头,以免妨碍耕作。农人刚开始兴起移石的念头,天宫忽然缓缓摇动起来。

因为天宫震动,使得天人感到惊讶,想追寻震动的原因,随即用他的天眼观察,知道下界(人间)废寺的荒地上,农人想要移走他从前布施的那块白石而引起的。

天人心想:“我因为布施那块石头,无意中得生天上,享受天福;如果那块地基石被农人掘掉移走,就会损害我的天福,我应该要自救,阻止农人移动这块基石。”

于是,天人就变化成一个老翁,来到农夫的面前,问道:“你为什么要掘掉这块石头?”

农人回答说:“这块石头在这里,不但阻障我的耕犁,而且减少收成。为了多求一点薄利,多做一点耕种,可以多得一点收成。所以,我决然要把这块石头掘掉,增加我的耕地。”

老翁说:“你开垦这块荒地,辛辛苦苦地工作,一年能有多少收入呢?我送给你黄金五百两,请你保存这块石头,不得移动它,你愿意吗?”

农人听了惊骇万分地说:”我一辈子也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黄金。您从什么地方来,为什么关心这块石头呢?”

老翁即变回天人之身,告诉农夫说:“我以前也是本地人,这块荒地,就是古代的佛寺。那时,因为邻居正将兴建佛寺,全部材料都筹备齐全,但缺少一块平石,做为木柱的地基石。我把祖先留传下来,视为至宝的捣衣白石,毫不考虑地捐出来建寺。真使我料想不到,布施一块石头建寺,竟然会有大福报,使我上生天界,住在七宝所成的天宫,享受天福妙乐。今天早晨;我的天宫忽然震动,我觉得奇怪,就以天眼观察,知道你动了心念,将要掘掉这块地基石。这块白石是我生天的根源,如果被你掘掉,会损害我的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