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新秩序 >

第112章

大唐新秩序-第112章

小说: 大唐新秩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京城自从建立之后,两百年从来没有经历过大军入城的仪典,百姓们赫然近距离直面观礼,头一次见识到赫赫军威,早就将初来时的惊疑抛开。老者目瞪口呆,喃喃不语,青壮者热血涌动,高声赞叹。妇孺们更是指指点点,掩嘴惊讶着,相互低声私语。
    “好年轻的都督。好雄壮的军士……”
    “嗯,这些大唐军将们也赁是年少,个个英武不凡……”
    “李家娘子动了春心么?也不知大唐军将们可否婚配,回头让家中大人去说合一二。也是一段佳话……”
    营州军将们确实年轻,自李诚中以下,钟韶、王义簿、韩延徽等众人,哪个不是二十左右,听到这些街边流过来的闲言碎语。都不自觉精神一振,下巴抬得更高了,胸膛挺得更直了。王义薄神采飞扬、左顾右盼,不时在马上摆出一些潇洒做作的姿势,引得路边女娘们一阵欢呼。钟韶在一旁揶揄道:“王大郎果然风流年少,回去后某将大郎这般英姿告知绿釉娘子,绿釉娘子定然对大郎更加仰慕。”王义簿脸都绿了,忙道:“钟四郎。莫要多说……回去后某请你吃酒……”
    上京女娘们继续议论着。
    “好多年轻军将啊……恩。也不都年少,你看那个,胡子只有三缕的,倒似乎过了四十……”
    “他旁边那两个也很生怪异,一个鼻子里串个环,一个两耳缀着一排骨牙……他们看过来了。纪氏姊姊快些低头,莫被他们看上了。到时候去家中说媒,你家大人还不定怎生是好呢……”
    “小点声。那几个是契丹人,老夫曾走过扶余,契丹人都是这副扮相。”一个老头在旁边好意提醒。
    “契丹人怎会在唐军之中?”有人不解。
    “听说被李都督打败了,好些契丹人都向大唐投降,已经入了唐军。”
    百姓们一片骇然,再看营州军,脸上更是多了几分崇慕。
    跟在李诚中身后的蒲敌臣、安端全和乞活买等人一阵郁闷,被渤海女娘们这般指指点点,脸上都是无光。蒲敌臣还罢了,他都是快有孙儿的人了,短暂郁闷之后也就不放在心上,安端全和乞活买的岁数还没有李诚中大,年轻人对异性看自己的眼光总是特别在意。两人都是脸色通红,忍不住一个摸了摸鼻环,一个拽了拽耳坠,都在琢磨是不是今后干脆摘掉好了。
    李诚中立于高头大马之上,在数十军将簇拥下,心神已经有些恍惚。自去年春穿越以来,自己带领一帮年轻的底层军卒,苦苦打拼,大小数十仗,终于成就了今日率军伐国的功业,这是以往根本不敢去想的事情。现在千乘之国已被踏平,国都向自己敞露无遗,自己身上却忽然感受到了更重的压力与责任,这种感觉真是让人喘不过气来啊!不过,这种感觉也真的……十分惬意!
    李诚中的都督将旗之后,大队大队的渤海军士继续跟进,左金吾卫、左监门卫、右监门卫……隆隆的脚步声震动上京。
    过黄门坊,入内城,再至玄天门,大军在玄天门外校场上列队,将空旷的宫门展露出来。宫门大开,正前方恭候着渤海国文武百官,领头两人正是大唐册封的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大玮瑎,他身旁侧后则是王弟、鸿胪寺卿大封裔。校场一侧跪拜上千男女,最前方十多人俱都自缚全身,额头触地,不敢稍抬——却是大相朱承明等朱氏、金氏、崔氏三族及附逆官员。在西京城下率领大军和李诚中对阵的朱承玉也在其中,此刻他已经陷入了绝望和呆傻之中,不过李诚中却对这个人一点兴趣都没有,他甚至连看都没有看过去。
    六记清脆的蟒鞭响彻全场,宫门外立时鸦雀无声。
    渤海国太常寺少卿薛明礼口中唱诵:“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大氏,携渤海文武恭迎王师——”唱诵声悠远,直入人心。
    “一拜大唐天子——致安!”大玮瑎率文武百官躬身,向李诚中施礼。
    “天子无虞——圣安!”代答的是韩延徽,他是营州军中文化层次最高的几人之一,全套礼仪由他负责致答。
    “次拜大唐王师——致礼!”大玮瑎率文武百官再次施礼。
    “王师无虑——百胜!”
    “再拜大唐都督——致诚!”大玮瑎率文武百官三拜。
    “都督康健——纳诚!”
    拜礼已毕,薛明礼再唱:“下国小臣朱氏等,向王师乞罪——”
    早已跪伏的大相朱承明、太常卿崔人秀、智部尚书金舀及左右神策军中尉等中官膝行于前,至李诚中马下叩首。
    韩延徽朗声道:“大唐营州都督李,都督关外诸军事,代天子致责曰:‘乱臣金氏等三族,逆谋王上、肆虐朝纲、惑乱三军、裂隙萧墙,此为猖獗之属、不赦之獠!着朱氏承明、崔氏人秀、金氏舀……等二十七人即时问斩。表天地之序、国事之明,以为后来者鉴!天子仁厚,不意涂炭。念其罪心尚诚,免族人之死,籍没家产,发营州为役。”
    上千罪囚再次拜伏。口颂王师之仁。
    数十名军士涌至,将跪伏在李诚中马前的朱承明等二十七人拖至玄天门外,须臾,尽数问斩。
    直到此刻李诚中才下了马,走到大玮瑎身前。将他搀起,温言道:“国王受苦,王师来得晚了些,还请国王见谅。”
    大玮瑎被中官挟持已经数月,此刻能得脱身,早就感激不尽。他向来就不理国政,从来只知享乐,哪里有一国之主的气度。此刻已经哭了起来。拉着李诚中的衣袖,鼻涕眼泪横流,咧着嘴道:“都督,都督来得不晚,好在都督来了,小王才有活命。呜呜呜……”
    李诚中一皱眉,道:“来呀。国王受惊过度,好生扶下去歇息。”
    国王大玮瑎的表现令渤海百官脸露惭色。顿时不知如何是好。裴頲咳了一声,上前圆场,将王弟大封裔、太傅乌胤度等重臣引介给李诚中。李诚中是大唐营州都督,权掌关外各族,渤海国也在其辖制之内,是以大封裔、乌胤度等都以下臣之礼见之。
    王弟大封裔引着李诚中进入紫元殿,然后召集百官上殿议政。百官俱在玄天门外,不多时便都各自入班。六阶高台之上是国王宝座,宝座之旁加设了一张横塌,李诚中也不客气,直接登阶而上,坐到横塌之内。他看了看一旁空着的王座,还是吩咐将国王请上朝堂,共同议事。虽说大玮瑎一直以来都是个摆设,但摆设毕竟还是要摆在那里才符合仪程。
    不多时,大玮瑎已经重新整理了衣冠束带,脸上也扑了粉,遮挡住泪痕。他自己也明白自己眼下的身份,上阶之后对李诚中行了一礼,然后坐在宝座之上一言不发。
    李诚中示意韩延徽宣读早就拟定的诏令,韩延徽在阶下朗声道:“大唐营州都督李,奉天子诏令,都督关外诸军事。今渤海内乱,朝纲不靖,都督李代天子巡察渤海国政,还政清明!——令,东娄郡王大氏諲譔附逆从贼,紊乱上下,废之王爵,贬为庶人,圈于西台,终生不赦。”大諲譔听信了朱承明的蛊惑,意图篡位,此刻废爵也是常理。
    韩延徽续道:“令,鸿胪寺卿大氏封裔,贤明有德,素为朝野宾服,加东娄郡王,即日起奉谕建国。”大封裔是国王大玮瑎的胞弟,多次带领使团向长安朝贡,对大唐极有感情,是渤海国内亲唐派的中流砥柱,此番国难之中秉持了对大唐的忠心,坚决反对朱承明等人的谋逆,虽被圈禁在府中,仍是向裴頲发出了“清君侧”的命令,所以才有后来的西京之变,乃至营州军的东进。东娄郡王是渤海国储君的封号,李诚中为了酬答他的忠心,晋其为东娄郡王,监理国事,其实等于将渤海国托付给他,他就是下一任的渤海国王,现在的王太弟。
    李诚中有权干涉渤海国王和储君的任命,向大唐天子建议其人选,根本无需顾及大玮瑎的感受,当然,准与不准还在长安,只不过此刻天下大乱,天子哪里顾及得过来这些边事,李诚中只需通过和他关系良好的中官予以追认即可。
    大封裔喜出望外,叩首于阶前,行春秋大礼,拜伏着哆嗦道:“小臣谢大唐天子之厚恩,谢都督之隆德!”。。)

第一卷 燕赵多悲歌 第二十五章 诸侯之定(四)
    韩延徽继续宣令。!
    “太傅乌氏胤度,忠肝义胆,事君以诚,赏爵开国男,食邑三百户!”乌胤度位极人臣,已是三师之一,无可再升,但封爵之赏却属于极高的待遇了,除了刚被斩首的朱承明坐了一个多月的开国公,渤海国已经百多年没有爵赏示臣,所以乌胤度也引来了百官的羡慕。
    “文籍院少监裴氏頲,深明义理、勤劳王事、披肝沥胆、文采斐然,迁政堂省大内相,署理朝政!”裴頲首倡勤王之举,有此晋职,也是众望所归。
    “太常寺少卿薛明礼……迁太常卿……”
    “宣诏省侍中李乘寿……
    ……
    一个个官职发布下去,顿时将渤海国朝堂换了个模样。升官的都是这次事变中竭力维持大唐渤海之间宗藩体系的官员,贬职和黜落的都是曾对大相朱承明等人示好或者立场不稳之人。当然,其中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变故,就是李诚中让自己那个便宜儿子李怠墨担任渤海国鸿胪寺卿。
    鸿胪寺掌渤海国对外事宜,这个职位由营州方面派人担任,等于将渤海国的外交权拿到了手中,下一步李诚中还要将渤海国兵权收拢,军权和外交权在手,任渤海国将来如何折腾,都逃不出他的掌控。
    李怠墨这次并没有随同前来,他正忙着在柳城和扶余城之间奔波。如果单提他在营州军中统战处从事一职的话,恐怕没有多少人知道,但营州方面来的虞候们随口说了句“都督的义子”,渤海国文武便即恍然,也不觉得这道任命有什么出格之处了。
    等朝堂官职宣布已毕,李诚中一笑,向大玮瑎道:“国王看是否合适?”此为渤海内政,李诚中能节制大玮瑎,却不能直接任命渤海官员,所以要询问大玮瑎。只有他点头,这道命令才算有效。但大玮瑎怎敢不点头,连忙向李诚中谄笑:“甚好。甚好!”屁股扭来扭去,王座都坐不稳了。
    李诚中点点头,向殿中一挥手,韩延徽道:“散朝!”于是当日议政结束。
    是夜。李诚中居长乐宫歇宿。长乐宫是渤海国仿大唐宫室所建,却用的是汉代宫室之名,原因无他,大玮瑎喜欢“长乐”之名,便为这处宫室改了名称。并按照心中所想,加建了许多享乐的场所。不过大玮瑎虽然耽于享乐,在国事上糊涂透顶,但这点事理还是明白的,立刻将自己常住的长乐宫腾给了李诚中。
    长乐宫中有一浴池,名唤兰池,池边八只石蟒,口中喷吐热水。将整个兰池熏得云雾缭绕。虽是严冬,但庭内却温暖异常。李诚中赤身泡在池中,两旁各有一名美貌宫女在水中服侍,穿着粉色肚兜,肩披透明细纱,伸出玉臂。在给他轻轻按捏。从额头至脖颈,再到双肩、腰腹乃至双腿。劲道舒适,让人软绵绵提不起气力。
    身后台阶之上更有两名美貌宫女。模样周正,轻唇秀眉,肌肤粉嫩,弯腰侍奉他饮茶吃果。奉茶的宫女茶道工夫娴熟,流水阶热茶、点茶、分茶,将一盅浓香扑鼻的茶水轻轻啜入口内,然后探头,从身后转到李诚中面前,以嘴将茶水度入李诚中口中;另一宫女则以纤纤素手剥去甜柿外皮,轻咬一口,然后以舍尖送给李诚中。
    帘幕之后,女乐伎轻挥琵琶,叮叮咚咚的清脆琶音徐徐回响,绕池浅行。
    乖乖隆滴个东,这家伙渤海国王也太尼玛会享受了!李诚中心里一边暗骂,手上一边忍不住不干不净起来,却被身旁两个宫女欲拒还迎的推开他的狼手,让李诚中心里说不出的痒——痒得难受!这尼玛只要是个正常男人,谁受得了?
    李诚中已经不是穿越来时的不经人事的羞怯青年了,他已经和婉枝颠鸾倒凤过不知多少次,当然是个正常男人,而且是个不折不扣的半熟男。他正要进一步下手,却不防身旁的两个美貌宫女忽然变了手法,其中一个转身与他直面,跨在他身上,双手轻抚他的脸颊,伸出舌尖在他眼皮上转动,竟是以舌揉眼。
    李诚中立时不敢动了,他闭着眼睛,用心享受着,只觉眼皮子被宫女柔软的舌苔轻压轻叩,说不出的惬意。就在此时,李诚中忽然身子一僵,涨红着脸说不出话来——另一个宫女潜入水下,居然用口帮他清洗下身!
    李诚中幸福的差点晕过去,内心煎熬无比,既想立刻挺枪上马,又不忍破坏正在发生的美妙情节,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了。
    闭目享受片刻,忽觉身上一松,正前方两名美貌宫女微笑着离开他的身体,爬出了浴池,再看身后两名侍奉他饮茶吃果的宫女,也很快收拾好器具,豁然而去。
    吃惊之余,李诚中不禁大骂,这尼玛不是害人么!却又拉不下脸皮让宫女回来,只是满肚子怨气,自怨自艾——刚才怎么不抓紧时间呢?
    忽听帘后琵琶声流水般长坠不休,也不知从哪里闪出一个盛装女娘,宽大的丝绸披风裹在身上,欲遮还露,修直的长腿和饱满的酥胸若隐若现,身材高挑、腰身紧凑,让人欲念大盛。李诚中由腿看起,腰身,再到脸蛋,明眸贝齿,令人不可方物。忍不住就是一呆。绝色!当真是绝色!
    这女娘容貌酷似后世的韩国金美人,冷艳的容颜上时不时轻微一笑,既高贵又和煦,偏偏让人感觉有一种说不出的挑逗之意。
    那女娘微笑着步入池中,拉住李诚中的手掌,十指轻扣,将光溜溜的李诚中引出了浴池,随即一抖腰带,将李诚中包裹进披风之内。肌肤相接之下,李诚中立时发现,对方全身不着寸缕,触感光滑微凉,当真是冰肌玉骨!
    女娘汉话说得极为字正腔圆,轻声在李诚中耳旁道:“都督忙了一日,不倦么?不如带妾身歇息?”说着,耳腮处立刻羞得通红,胸膛喘息不定。
    李诚中已然忘乎所以,只觉浑浑噩噩之间,被那美人引到了一处罗帐之中。将美人抱上床榻,压在身下,舌头就往对方香唇中硬顶,撬开贝齿,缠绕了上去。
    纠缠良久,他正要挺枪直入,那美人忽然止住他:“都督稍带。”从枕下取出一方白布,垫于身下,这是要向李诚中表明自己是含苞之身。
    准备停当,美目望向李诚中,眼波流盼,满脸红晕,略显紧张的咬唇轻道:“请都督怜惜。”那份忐忑不安的表情,顿时让李诚中有一种既想加倍呵护,又想狠狠鞭笞的罪恶感。
    李诚中挺身而入,美人顿时紧皱眉头喊了声“啊”,身体如弓一般绷直,带有女子体香的鼻息拂在李诚中嘴角,李诚中忍不住以口封住了她的呼痛声,
    良久,美人绷直的身体才松了下来,长长吐气,已是额角生汗。
    ……
    李诚中实在累坏了,既有这段时期不停征战的操劳,也有昨夜疯狂折腾的辛苦,直到日上三竿,兀自躺在床榻之上不愿起身。怀抱美人温暖的肌肤,手指上不停在对方小腹间划过,划着划着,忍不住又想翻身上马。
    宫室外钟韶已经是第三次前来了。
    “都督还没醒来?”
    值星的营州军中营警备都军官小声道:“还没有,要不卑职进去唤一声?”
    钟韶“嗯”了一声,却又道:“算了,再等等,都督自从出榆关后,已经一年没有好好睡过一次足觉了,让他再睡会儿。”
    李诚中在宫室内早就听到了,只不过他真的不想起身啊。正如钟韶所言,自从出榆关之后,李诚中每天忙着处理各种事务,睡得极晚,起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