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仙路归途 >

第476章

仙路归途-第476章

小说: 仙路归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巳时两刻,每一个署衙来了一群士兵,他们把署衙前后左右的门都包围起来了,已经上班的官员全部不准出来,而有些官员在家中后悔了,再想进去,那也进不去。

    每一个署衙外面都围着一群人,他们不畏惧严寒,聚在一起朝站岗的士兵指指点点,还有探头探脑往里边看,尤其是原本很热闹的署衙,现在非常清净。

    “这些大官还真敢和陛下叫板。”有人咋舌地说道,旁边立马有人接过话去开始畅聊起来,不过不敢说大声,他们还是怕站岗的士兵,万一把他们抓起来怎么办?

    。。。。。。。

    “主上,外面传来消息,各个署衙出入口都被军队包围起来了,里面的人不准出来,外面的人不准进去。”

    管家又来回封德彝,封德彝赶紧走出来,这时他的两个儿子也来到书房,他们都在等结果。

    “军队?那是谁调动的?陛下下令的?陛下要怎么做?”封德彝想不到怎么做,他看了两个儿子一眼,对于三子,他现在没心情管他。

    韦家,韦挺作为太子的铁杆队伍,他不敢罢工,但韦锡候左思右想,他不好得罪太多同僚,也不能得罪陛下,所以昨天他就已经请了今天的病假,他需要观望一天,今天到底是什么走势,如若陛下胜利了,他明天病就好了,乖乖回去上班。

    如果陛下失败了,他明天继续生病,何况就算陛下胜利了,他也不怕,他还有弟弟,弟弟可是太子的铁杆队伍,反正韦家只要弟弟在,就不会像某些人家那样陷入两难之地。

    时间继续往前滑,巳时正,太子府、卫王府、齐王府、楚王府终于打开了大门,石崇、谢冲代表着太子府领着一群人往署衙走去,李玄霸领着自己的人去了齐王府,两方汇合之后就往署衙走去,李智云领着自己的人往署衙走去,三方在署衙外面的街口碰上。

    围观的百姓面面相觑,卫王、楚王这是要做什么?酒楼、茶楼正得意的才子们皱眉深思,卫王、楚王会怎么做?还有太子就算远在前线,他难道没有后手吗?

    李玄霸、李智云直接领着将近八十人进了署衙,他们按照名单挨个把人员分配到各部门,这些年轻的儿郎眼睛里发出的正是跃跃欲试的光芒,反正他们身无所长,王爷让他们干什么就干什么,而且王爷那话的意思,就是让他们取代那些高高在上,又不办事的官员,想想就觉得刺激,不管会不会成功,他们也出名了。

    石崇和谢冲等到署衙门口,不一会从来只听其名不见其人的孟良携带着一群人而来,有三百多人,有十几岁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有三十多岁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他们被带到署衙来了之后,很快一群士兵就包围了他们,石崇、谢冲赶紧把人领进去,然后按照名单安排任务。

    不过这些人进去之后,还在院子里站着,等着李玄霸、李智云给他们开个动员会,而外面围观的百姓激动了,这些人进去干什么?

    不一会就听到里面的非常具有煽动性的狂吼声,有些没听清楚,但就听到似乎是卫王的声音:“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让那些老学究看一看,没有了他们,世界一样转!”

    这群被激励得在喊口号的年轻人,三分之二脸色激动地跟着喊口号,但有三分之一的人脸就变成苦瓜脸了,心中纷纷想着,等到回家,只怕屁股会被父亲打开花,但他们已经上了贼船,下不去了,只好硬着头皮做下去,何况这游戏蛮有趣的啊!

第501章 隋朝公主VS唐朝太子—09() 
秦王/府;虚掩的大门被人推开,一个脚踩靴子的年轻人,这样的大冷天,他浑身冒汗,额头的汗珠大颗大颗地往下滚,他根本来不及喘口气,直接跑到大厅;而一直等着消息的长孙无忧立即从矮凳子站了起来,她已经怀胎四月;现在身体特别不方便;但今天事情太重要了,她不得不从头到尾地盯着。

    “殿下。”来人大喊了一声,但他气息不稳;正在大口大口地喘气。

    长孙无忧着急地问道:“怎么样?”两个婢女扶着她,就怕王妃太过于激动影响到腹中胎儿。

    “殿下;太子府管家、卫王、楚王、齐王府管家把他们招揽的所有书生学子都派往署衙各部门办事,暂时取代今日全部旷工的诸位大人;王妃,我们该怎么办?”

    长孙无忧深呼吸一口气;一手抚着已经有些弧度的腹部,一手握紧拳头;说道:“秦越,你和方管家代王府走一趟,带着白容奇他们十二人;交给卫王殿下,由他安排。”

    年轻人一愣,赶紧点了点头,和方管家去召集秦/王府招揽的十二名有才之士,然后送到署衙,不管他们帮不帮得上忙,这是一个态度问题。

    长孙无忧被婢女缓缓扶着往里边榻上坐下,她脸上闪过一丝愁绪,叹了口气:“大哥、三弟、四弟、五弟明显早有准备,但就是没有告诉我们。”

    “王妃,那卫王殿下、楚王殿下有点过分。。。。。。”小婢女低声嘀咕了一句,长孙无忧又是轻轻叹了口气:“你不懂。”

    长孙无忧对今天发生的事情自然是一清二楚的,她的兄长也都清楚地告知过她,兄长还说他会代二郎拉拢更多的朝臣,而且这次事件之后,只怕大哥和大部分朝臣就是站在对立面了,这就是秦/王府的机会,她也在思考,陛下会如何解围?

    一刻钟之后,有人来向长孙无忧禀报更详细的消息,秦越方管家送过去的十二人不过是杯水车薪,真正大头的出力方全来自于太子府。

    “殿下,现在全长安都震惊了。”来人把他打听到的消息和别人分析的情况全部讲述了一遍,他讲得整个人都有些懵。

    长孙无忧彻底傻眼,回过神来,呢喃道:“原来大哥早在半年前就预测到今天发生的事情了,半年前就在做准备。”

    不只是长孙无忧傻眼,罢工的各个官员们更是傻眼,听到仆从的汇报之后,就差在家里跳脚骂上天。

    封德彝和两个儿子听到仆从的汇报之后,父子三人更是傻眼了,封德彝捂着胸膛,差点没晕过去。

    “父亲,父亲?”封大郎、封二郎扶着父亲,脸色惊慌之际。

    一呼一吸,封德彝清醒了,他正在思考怎么把篓子补起来,现在人家衙门不差人,他们这场罢工这不是正好给人家让位置吗?

    就在这时,管家急急慌慌地跑进来,说道:“主子,不好了。”

    管家一大把年纪了,跑了这么小段路程,这会都上气不接下气,他后面跟着的年轻小厮赶紧说道:“公爷,三郎君被带到京兆府当临时少尹,脱不了身,三郎君让小的回来向公爷求助。”

    封德彝、封大郎、封二郎三人面面相觑,封德彝指着小厮,问道:“你快说说是怎么回事?”

    那小厮把他所了解到的事情全部都讲了一遍,封德彝眼睛大冒金光,问道:“最近这几个月,三郎到底交了些什么朋友?”

    小厮摇头又点头,被封德彝瞪了一眼,苦着脸说道:“公爷,小的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三郎君都是在一座与好些年轻学子讨论话本,不过话本内容都是涉及破案的,三郎君对这个很感兴趣,还和谷大爷他们说等到他把大唐律例了解透彻了,再多看几本破案的话本,他也打算写一写这类的话本。”

    封德彝问:“那座是否还有擅长其他的书生?”

    小厮点头:“是啊,有擅长书法,有擅长画画,有擅长弹琴,小的不懂欣赏,不知道他们水平怎么样。”

    封德彝忍不住骂了一声娘,然后把三儿子痛骂了一顿,转头看向大儿子二儿子说道:“走,我们去看看三郎到底怎么当少尹的。”

    如同封德彝这样,还有好些人家听到仆从汇报之后,也把自己儿子暗暗骂了一通,尤其是在被一起罢工的同僚皮笑肉不笑地讥讽他,做事两面三刀,答应与他们站在一起,转瞬却派自己儿子去打圆场,这世上最精明的就是他。。。。。。。被这样讥讽,他只得把这份心头苦咽下去,他能说儿子做的事情,他这个老子根本不知道吗?说了人家也不会相信,何况就算人家相信了,他们心里头也不会好受,因为他们的官位可能保不住,而他因为这个儿子神来一笔,虽然可能会被世人笑话,但官位肯定保住了啊。

    皇宫并未被禁止出入,杨若惜一早就已经出来了,李渊上朝时,她根本见不到他,所以她带着柳荷、吕茜她们在宫外的商铺里等着,起初听着外面议论纷纷的声音,她心中微苦,因为她完全帮不上忙,正在她苦苦思考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忙时,太子府、卫王府、齐王府、楚王府、秦/王府出动了。

    柳荷、吕茜她们不懂这场暗斗的意义,但杨若惜明白,如果这场暗斗陛下妥协了,就代表着以后太子的处境不妙,有可能陛下为了李唐的江山会换一个太子,这样才能缓和朝臣与皇室之间的矛盾,给李唐皇室更多的生存机会,就算现在被世家抵抗的考核制度以后还会施行,但那也是以后的事情。

    杨若惜这会就在商铺对面的茶楼,小商铺只有二十几个平方,后面倒是有个院子,但都在装修和打扫,她没法呆在那里,且今天她心思不在商铺,所以就来这处茶楼,想多听一听茶楼里客人们的声音。

    “这位小娘子,在下可以坐这吗?”

    杨若惜皱眉,她不喜欢被陌生人打扰,抬起头正要说不可以,就望进了一双含笑的眼睛,她一愣,这人明显她不认识,但这双眼睛很熟悉,但声音虽然也有点熟悉,但又不完全一样啊。

    “这样呢?”他换了一种声音,杨若惜被惊得捂着嘴不敢置信,柳荷和吕茜她们本在围栏处,看到这一幕,赶紧跑回来。

    “主子。”柳荷正要发话,杨若惜拦住了:“柳荷,不用,就让这位郎君坐在此处也无碍。”

    。。。。。。。

    酒楼、茶楼的一众外来‘人才’,个个脸色都不太好,以前不论他们出现在哪个地方都是受人追捧的,就算背后是依靠着某个大家族,但他也是受到大家族的礼遇,然而来到长安之后,发现以前的招数不好使,明明他的观点受到某位大官的欣赏,更或者受到皇帝的欣赏,但还是没用,欣赏是一回事,要进入朝堂,完全没折。

    等到弄清楚朝堂的秩序、署衙各部门的条规之后,他们果断的发现,现在李唐初建的这个朝廷,虽然还有些混乱,但就从颁布下去的条例、秩序这些能够看得出来,等到完全成熟了,便完全没有他们这些盛名在外的新人的立足之地,不,如果他们能够从头再来那当然没有问题,但他们如何能从头开始?

    朝臣不是对这套考核制度没有意见,只是他们现在还能应付,因为现在太子、秦王、齐王在外打仗,但等战争结束,太子回长安之后,他就会过多地涉足政事,那么考核制度就会完全落实下去,要想靠作弊过关,只怕会有点难度,考核不过关,那就只能等着把位置拱手让人,这怎么行?

    何况,官员们都想推举自己人上位,自己家族的人,儿子、孙子、女婿、弟子。。。。。。这样关系网盘根错节下来,多年以后,他就能成为朝堂上举足轻重之人,而他的家族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也会陡然拔高,这便是推举制的好处。

    皇宫,李渊下朝之后,心中生气,连饭都差点没吃,还是江良工好劝歹劝才吃了一碗饭,饭后便坐在御书房门口,坐等宫外的消息。

    梁涛这时候不在,只有他师弟裴子真一人。

    冬日的寒风刺骨,李渊心中有事不怕冷,但江良工和裴子真可不敢真让他对着风口吹,于是江良工和裴子真就站在李渊左侧,挡住了从左边吹来的绝大部分的冷风。

    宫外什么情形,李渊也知道,他在等梁涛所说的好戏,索性没等多久,也就小半个时辰,就有人来汇报,说禁卫、玄衣卫出马了,又是一会有人来报,太子府、卫王府、齐王府、楚王府纷纷行动起来,由卫王、楚王安排,逐渐把今日署衙缺席的岗位安排上了人。

    “裴子真,这些暂时取代罢朝官员的人当中是否有一些官员子弟?”李渊想了半天,也想不到他儿子是怎么把这部分人收拢起来,还不惊动人家老子的。

    裴子真眼珠子一转,微微低头说道:“回禀陛下,青云阁在外以学识交流的名义招揽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学子,有的人擅长画画,有的人擅长书法,有的人擅长算术。。。。。。总之这些人不是全才,但都有擅长的某一方面,殿下便让青云阁着重培养他们那方面的能力,给他们找同样类型的人一起交流、切磋,然后按照他们擅长的类型分配到不同部门,比如擅长算术的,要么分配到户部,要么分配到工部,擅长书法、画画的分配到礼部,还有一种人,思维在某方面特别敏锐,比如破案,这样的人就分配到刑部或者大理寺、京兆府。”

    “原本这些人以为只是一个志同道合的交流会组织,只是昨日阁主说今日有事情请他们相帮,让他们一定出手,这几个月青云阁对他们帮助甚多,他们哪好拒绝,于是答应了,只要不是杀人放火侵犯大唐律法的事情,他们都可以相帮。”

    李渊咋舌,还是带着一丝怀疑道:“这些人能够办好衙门的事情吗?”他表示怀疑。

    裴子真笑嘿嘿道:“当然能行,毕竟各部门的规章制度非常的详细,只要按照章程制度来办事就行了,如果不在章程制度范围内的,暂时推迟一下应该也无妨。以前各部门都是部门老大的一言堂,基本上不把规章制度当一回事,殿下暂时没有时间,所以才没有管,现在他们要闹事,换一个人按照规章制度说不定做的比他还要好。”

    “在今天之前,他们都以为阁主只是一片好心,今天之后他们才知道阁主是什么人。”不只是被蒙在鼓里的人知道了,满长安的人都知道了,而且青云阁也将彻底出名。

    虽说青云阁一向藏在暗处,这样才好办事,但在明处也无碍,他们再设另外一个部门就是了,再换一个名,换一副面孔,转明为暗并不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

    宫外的消息源源不断地传进来,李渊心头那股郁气顿时疏散不少,他倒要看一看,为了以后的前程,大臣们还敢不敢与他较劲!

    各署衙当中,像礼部、户部等工作不是那么立竿见影,所以效果不是很明显,但刑部、大理寺、京兆府可就热闹了。

    尤其是京兆府,今日京兆尹、两个少尹都没来上班,但其他诸如功曹、司录、司户等这些七品小官全都在,但京兆尹、少尹不在,京兆府不敢开府升堂办案,功曹、司录等全都战战兢兢,不知道该怎么办?直到卫王领着五个人到来,其中年长者叫谷伟良,年过四旬,另外四个年轻人,年龄都不超过三十岁,最年轻者十八岁,分别叫胡建元、姜明远、韩鸿朗、封承瑜,谷伟良暂代京兆尹一职,封承瑜四人联合暂代两个少尹职位,五个人被赶鸭子上架,已经在开府办事了。

    其中哪些什么登记户口之类的事情自然有司录、司户办理,这五个人就专职升堂办案,京兆府所办的案子大部分都是小案子,比如这家的鸡被另外一家偷了,被偷的主人来报案,要要回自己的鸡,或者这家小孩打碎了另外一人家中较为珍贵的盘碟,要赔偿之类的,这种案子就全靠府尹断案了。

    原本以为今天不会有人来告状,却不想还不少,都是市井之间皮毛蒜皮的小事,谷伟良五个人起初还有些忐忑,但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