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美人如玉之小玉妃 作者:栗深林兮(起点vip2012-03-31完结) >

第133章

美人如玉之小玉妃 作者:栗深林兮(起点vip2012-03-31完结)-第1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滤处理,交给多尔衮。所以看起来巴特尔似乎清闲了下来,每每无事却是指点指点东莪和穆哥的功夫,兴起了还会和姜双平切磋一把。今天如往常一般,一身清闲的站在院子里看着东莪和穆哥在院子里蹲马步。

    姜双平很注重基础,虽然两个小姑娘如今身手也算不凡了,这马步还是每天必练。兰珠倒是絮叨过,到底是格格,这么严格有什么意思呢?小玉儿却是支持姜双平的,两个姑娘自己放弃了女红一定要跟着姜双平练武,自己坚持的路那么就要坚持做到最好,加上两个孩子自己也没叫苦,所以还是一切都听姜双平的。

    巴特尔喊了几声,结果小玉儿却在神游,于是稍微加大了一点音量咳了一声,小玉儿这才回过神来。

    “福晋似乎在担心什么?”

    小玉儿回头见两个孩子还算投入的在练,转身往回走,巴特尔只是和听到动静抬头看了一眼的姜双平点点头,便跟了上去。

    进了书房,小玉儿也不坐,只是站在窗台前,对着窗外的郁郁葱葱皱着眉。

    “巴特尔,你说我们还要等多久?”

    小玉儿的话让巴特尔脸色也沉了下来,他自然知道小玉儿问的是什么,一时却有些不知道怎么回答,沉默了许久才回道:“不会太久了。”他给自己的十年之期已经过了大半了。

    小玉儿这才微微露了一点点笑意:“你也这么觉得?”

    巴特尔这次却没回答,小玉儿一手扶着窗台,似乎有些自言自语道:“是啊,不会太久了。”

    似乎心情好些了,小玉儿这才回头道:“博敦的喜酒你也喝了,你什么时候请我喝你的喜酒?”

    巴特尔愣了下,随即苦笑:“我还是不耽误人家姑娘了。”

    小玉儿也知道他不会接受,只是习惯性的调侃。也不再说什么,却是转了话题。

    “皇上又是筑城,又是屯田。像不像是要跟大明决战?”小玉儿笑道。

第二卷 盛京风云 第五十三章 大幕拉开

    第五十三章 大幕拉开

    天下没有人认为这个自称大清帝国的蛮夷王朝能有和天授君权的大明正朔进行决战的一天,就算在大明遍地狼烟的时候都没有人这么认为,更何况如今天下清平,闯王高迎祥被俘后被凌迟,闯将李自成失踪,罗汝才投降,张献忠东逃……似乎曾经的烽烟四起是一场天下人一起做的梦。曾经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又变的稳固起来。知兵善用的洪承畴已经到了宁远主持看上去糜烂的辽东战局,有英明神武扳倒了魏忠贤的崇祯帝领导,相信也不过几年,这敢自称皇帝的小小建州女真蛮奴很快就会烟消云散。

    大明官员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告诉百姓的。可是这些在辽地的百姓面前全都是废话。征战了几十年的关外之地,早就被打烂了。关内堵起了耳朵捂起来眼睛以为天下太平觉得女真不过癣疥之疾,关外百姓为了生存却不能也这么看。

    熊廷弼来过,毛文龙来过,孙承宗来过,袁崇焕来过……据说这些人都是天上的星宿,都是很大很大的官,都是来帮大伙打鞑子的,只是这些星宿却都死了。老百姓不知道这个经略那个督师到底谁比较厉害,但是至少,没看到谁能打败鞑子。虽然听说这个洪经略很厉害,把陕西的流寇给打败了,但是流寇就是流寇,和精锐的八旗骑兵比起来,能算得了什么?

    老百姓只是想有口吃的,能活下去而已。以前叫沈阳现在叫盛京的地方,汉人越聚越多,沈阳也越来越繁华。新城占地越开越广,旧城也是越来越热闹。原本的辽东中心是辽阳,而现在辽东的中心是盛京。当初反对过迁都的大臣都不得不赞叹当年努尔哈赤的长远眼光。

    满洲人少,几乎全民皆兵,所有青壮去当兵了,要吃饭要粮食都要靠汉人,以前老汗王在的时候,汉人都是奴隶,被逼着种地的,大家积极性自然就是不高,而现在的皇帝当了皇帝后,大家的日子就好过多了,不止态度好,免了些税。而有些一起干过苦力的读书人参加了大明考试失败后,尝试着去考大清的科举却一举成名了。当了官,而另外一些身体好的呢,就去当了兵。在盛京最长见到的就是八旗军,有满人也有蒙古人,但是随着投降的明军越多,来投奔的汉人越多,原本只是一支重军的汉人军队到今天为止,已经扩编至四旗。平时城门口来来往往出征的部队多了去的,往东是打朝鲜的,往西是打蒙古的,往南就是打那个天朝上国的大明的。这些年,往东往西的军队少了,大部分却是往南去的。而南边的军队每次回来,那都是凯旋之师满载而归。

    别当老百姓无知,都说天子脚下的不一样,盛京人如今自诩也是一国之都了,自然百姓也是有点见识的。八旗出动那是很好辨认的,看他们的战甲和战旗就行,红色的,那是礼亲王家的,带白边的,是成郡王家的。蓝色的,那是郑亲王家的,带红边的,是肃亲王家的。白色的那是睿亲王家的,带红边的,那是豫亲王家的。黄色的,自然是皇帝自己的。王爷的名字都太拗口,大家也不敢直呼名字的。平日里一般出征吧,每次出去一到两种颜色的军队就差不多了,或者一种颜色为主其他三种颜色很少。而像今次这般四种颜色差不多平均的场面却是难得一见的。

    很快有头脑快的就悄声的对身边道:“八旗都出动了,这是要打大仗呢。”

    另外一个显然也是见过世面的,也凑过来:“我看黄色的最多,搞不好皇帝御驾亲征了。”

    听着的那个人疑惑道:“皇帝不都在皇宫里呆着的吗?出来打仗,不怕危险吗?”

    第一个说话的人鄙视道:“你以为咱们大清的皇帝和大明的皇帝一个样吗?这皇帝可是七岁就在马背上打仗了。”

    另一个人接话:“可不是,如今这些王爷可都是实打实的战功打起来的,都是皇帝的兄弟们,真正的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这还真是奇怪了,这一个人能打不算什么,这一家子每个都能打,还真是的……”

    “奇怪什么啊,还不是这个……”第一个说话的人指指上面,“要变了呗。”

    “呵呵呵。”

    三人心照不宣的笑笑,拎着各自的茶杯坐回位置上去了……

    关外很多人都被这样灌输过了,要变天了,大明正朔三百年,要到头了……

    出这个主意的人就是郭苏阳,相比在辽地本土出生长大的其他汉臣来说,来自江南的郭苏阳在那里见惯了各种装神弄鬼。越是富庶的地方,对这种天命越是相信的很,虽然现在的传播自然是老百姓以讹传讹后的版本,但是一开始却的确是郭苏阳编出来的段子,然后派一些二流子啊小混混的去散步。地点自然选在了酒楼,茶楼,和ji院。果然各种花样拿出来后,居然比各种安民措施更意外的把很多汉人给安抚下来了。

    秦灭汉兴,李唐代隋,陈桥兵变……这些东西或许他们不懂历史,不懂是为什么,但是却是知道的,虽然喊着万岁,终究没有哪个皇帝哪个皇朝可以真正的万万岁。大家很多都是关内过不下去才出来的,只要给自己一条活路,谁当皇帝不是当?老百姓总是很朴实的,但是有些皇帝却是想不明白这点。或者说短视,哪管身后洪水滔天。

    这些百姓猜的不错,皇太极御驾亲征了,虽然他犹豫了很久,但是最后还是亲自带兵去了。

    公元1630年,明崇祯十三年,清崇德五年。

    3月,多铎和济尔哈朗想带了两旗人马在大凌河附近筑城屯田,四月,八旗派出的第一支先头部队抵达锦州附近。五月,皇太极御驾亲征,并定下二月一轮换的规矩,至此,长达两年的明清最大也是最后一次决战——松锦大战序幕缓缓拉开……

第二卷 盛京风云 第五十四章 缠绵病榻

    第五十四章 缠绵病榻

    “福晋,娘娘醒了。”莺哥撩了帘子从内室走了出来,小玉儿闻言放下了手中的书。

    每日在关雎宫呆着,等海兰珠醒来陪着说说话,小玉儿这半年来大部分时间就是这么过的。

    海兰珠不行了,能不能挨到今年过年都难说。常常就这么昏着,清醒的时间却是越来越少。

    大军围困锦州已经将近一年,皇太极御驾亲征后定下了两月一轮换的规矩,自己却是基本每月都要回一次盛京。还好锦州不算太远,围城打援的做法也非常靠谱,倒不怎么耽误战事,只是海兰珠的样子,却是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支持不下去了。

    海兰珠先天底子薄,生六阿哥时被各种药坏了身体,还没好好休养经历了丧子之痛,内外打击之下虽然凭着一股子的不服气较劲撑着,最终却还是没有撑过太久。

    人的心理是件很奇妙的事情,不少老人忙碌了一辈子精神矍铄,临到退休突然闲了下来就会迅速衰老甚至死亡。所谓人活一口气,人一旦泄了那口气,那就根本上垮了。海兰珠的那口气在六阿哥夭折后不过撑了她半年时间而已,终究还是没能起死回生。

    六阿哥还没夭折那会海兰珠就已经状若疯狂,夭折之后更是变的疯疯癫癫。可是现在她却似乎回归了刚到大清来的时候。

    “总是让你陪着我,真的没关系吗?”海兰珠笑着看着小玉儿,任由莺哥在她身后加上靠垫,扶着她坐直。

    小玉儿在床边上坐下:“能有什么关系?我应该要谢谢你才是,要不是你啊,皇上也不会允许我去看他的藏书。”

    皇太极无疑是个勤奋的君王,从他数量庞大的满蒙汉三种藏书就能看的出来,而且很多书上有他的标记,显然这些书不是放在那边好看而是真的被认真读过的。海兰珠央着皇太极希望小玉儿能进宫陪她,又怕小玉儿无聊,皇太极居然就答应对着小玉儿开放他的藏书。从这里小玉儿就知道,皇太极对海兰珠恐怕已经不止是一位君王对一个嫔妃的感情了。

    海兰珠听到小玉儿说谢,却是浅浅的一笑:“真好,皇上的那些书,你能看的懂。”

    小玉儿愣了下,她不知道海兰珠这话什么意思,也不准备回答,其实很多时候小玉儿就是这么坐着,听海兰珠东一句西一句的说着,有的时候完全不知道海兰珠在说什么,海兰珠也不指望小玉儿回答,似乎真的只是希望有个人听自己说话而已。

    果然这次也是,海兰珠没有等小玉儿回应却又换了话题:“我听人说,人若快死了,会在脑海里把自己的人生给过一遍,我最近倒是经常想着儿时的科尔沁,想起那时的你和布木布泰来。”

    小玉儿皱起眉,自动把她不吉利的话给过滤了:“那明天我让达哲也进宫来?陪你聊聊科尔沁?”

    海兰珠轻轻的笑着,声音很柔很柔:“哈斯其其格啊,如果你是我的亲妹妹该多好。”

    小玉儿伸手掖了下海兰珠的被子,海兰珠动了动,似乎是让自己靠的更舒服一点,然后歪着头看着小玉儿:“还是你好,你不会说什么等你病好了之类的话来骗我。”

    小玉儿沉默以对,海兰珠却又是闭上了眼,两人许久没有再说话,久到小玉儿以为海兰珠又睡过去了,海兰珠这才开了口:“前线的事,你能跟我讲讲吗?”

    小玉儿意外,大半年海兰珠似乎一直对皇太极这次亲征没有太多的兴趣,皇太极回来她就面带笑容的跟着皇太极撒娇,说自己这里疼那么痛,甚至一点都不避着小玉儿这样的外人在场,由着皇太极软言软语的哄着,自己腻在皇太极身上笑着。等皇太极面露难色要再赴前线的时候,她若醒着,一定会笑着送皇太极走,轻声细语的说着我等皇上回来。

    看着她这般,纵然是小玉儿心中也有些不忍,更何况皇太极?虽然所见甚少,但是小玉儿能想象的出来,每月皇太极回返这几天两人是怎样的浓情蜜意。可是这般的甜蜜,所有人的都知道不可能长久,背着海兰珠,皇太极给自己交代太医的嘱咐时,眼中难掩的哀伤让小玉儿有一瞬间觉得这个一代雄主也是这般的脆弱。

    “怎么突然对前线战事有了兴趣?”小玉儿笑着问。

    “其实一直想问,可是皇上每次来去匆匆,看上去那么的疲惫。我怎好去烦他。我又不能问姑姑,所以只能问你了。”海兰珠的笑容里似乎带了一种异样的东西,但是小玉儿却想不明白。

    “问我有什么用?我又不在前线。”虽然不明白,但是小玉儿却是直觉有些不对劲。

    “哎,连你也不跟我说真话了。”海兰珠似乎有些伤心,再次闭上了眼。这次却是真的睡了过去。

    小玉儿起身招了莺哥进来,两人把海兰珠后面的靠垫拿开,扶着她躺好。小玉儿这才直起身子,看着海兰珠毫无防备的睡颜,终究只是叹了一口气,便转身离开了内室。

    “天色不早了,等娘娘醒来就说我回去了。”交代了莺哥,小玉儿这才出了关雎宫往清宁宫走去。

    莺哥看着小玉儿的离开这才回转进屋,应该睡着的海兰珠却是睁开了眼:“她去姑姑那了?”

    莺哥点点头:“娘娘,睿王福晋她……”

    海兰珠眼中的笑意早就没了,变成了一片冰冷:“她肯定知道。”

    “那她为什么不告诉娘娘,难道其实是她……”莺哥有些着急。

    海兰珠却是摇摇头,手肘撑着床板要起身,莺哥连忙上前扶着。

    海兰珠靠着靠垫,似乎在想些什么,莺哥有些纳闷的问道:“娘娘?”

    海兰珠似乎这才回了神,看着莺哥略显焦急的脸却是有些失笑的摇摇头:“她为什么要告诉我?她又不是跟我一边的。”

    莺哥闻言却是低头思索了一番,随即却是睁大了眼睛:“难道她其实是庄妃的人?”

第二卷 盛京风云 第五十五章 兄弟仨

    第五十五章 兄弟仨

    海兰珠一愣,随即丢了一个白眼过去:“傻丫头,她跟庄妃,那可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那她是哪一边的啊?”莺哥有些委屈。谁不知道这宫里宸妃和庄妃是最不对付的,说睿王福晋不是自己一边的,第一反应自然是庄妃那边的嘛,“而且我以前还在永福宫的时候,觉得她们两关系不一般。”

    海兰珠冷笑:“暂时还看不出来,也不知道她是跟我那个傻姑姑一样,还是有别的打算,娜木钟也在拉拢她,想把自己那个便宜侄女嫁给她儿子,本来倒是个好机会,可以看看她到底什么打算。可惜被我那个好姑姑给挡了回去。不过……或许我们自己可以试一试她。”

    “娘娘的意思是?”莺哥有些疑惑。

    海兰珠却是闭起眼:“皇上快从锦州回来了吧?”

    小玉儿自然不知道海兰珠的打算,她现在有些身心疲惫。在关雎宫并不轻松,而每次去清宁宫接雅苏喀却也更累,因为她知道大玉儿和娜木钟也都在清宁宫。谁让她们仨生了三个差不多年纪的儿子。

    哲哲的长女崇德元年的时候嫁给了额哲,去年次女却是嫁回了科尔沁,如今哲哲身边却是没个孩子了,所以她对三个小子特别喜欢。小玉儿进宫陪海兰珠是皇太极的旨意,哲哲却是让小玉儿进宫把雅苏喀也带来,甚至有时兴起留了这小子住在宫里。娜木钟不知道是不是还是对小玉儿不死心,也是三天两头的带着博果儿往清宁宫跑。借口自然是博果儿想和九阿哥玩,博果儿想雅苏喀了。

    多尔衮常年不在家管不着,偶尔回家看到猛的大一截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