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旺夫小农女 >

第325章

旺夫小农女-第325章

小说: 旺夫小农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有一丁点儿怀疑,我都不会跟你成亲,明白了吗?”
    明朗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了,手上微微用力,将她拉入自己的怀中,偏着头亲了亲她的额头,笑着说,“我知道了,睡吧。”
    他并不是觉得这件事许如玥没有必要知道,而是现在还不到时候,那么问,也真是怕她心里多想罢了。
    结果许如玥却给了他这样的答案,心里又是惊喜又是惊讶。
    再等等吧,总有一日他会带她去那个地方看看的。
    明朗次日就去府衙跟韩渊见了面,把许如玥的想法告诉了他,韩渊听过之后跟他一样惊讶。
    “如玥到底知不知道要给出去多少银子?这不是随便说说就可以的。”
    明朗笑了笑,“爹,这个您放心,我那媳妇儿虽然看起来有点傻乎乎的,但是账算得很明白,她不会吃亏的。”
    “为了鼓励老百姓种水稻,她可以拿出那些银子来,可是同时也要跟衙门做一笔交易,把那些空余的地给她用,要不然就便宜卖给她,要不然就白给她用。”明朗挑了挑眉,“爹,您说说看,这样一来,她能吃亏吗?”
    韩渊已经来了新川两年,这两年来,虽然有人为他传递京城的消息,但是像安华镇这样的小地方,他却并不会放在眼里。
    许如玥的香水生意做得很好,可那是女人家的东西,韩渊一个大老爷们儿,并不会对这样的事上心。
    他现在对许如玥的印象还停留在小农女的身份上,不过是一名乡下女子,就算是聪明,能挣来多少的银子?
    但是看着明朗这个反应,倒是一点儿都不担心的样子,韩渊不由地好奇起来,难道这儿媳妇还真是个土财主不成。
    韩渊看着他,“这些银子对咱们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如玥这个计划可行,我觉得可以好好考虑,但是这银子怎么能让她一个女人来出?”
    明朗顿时笑了起来,“爹,让玥儿出怎么了?我这几年在安华镇可全是靠媳妇儿养着的,我都没说什么。”
    韩渊撇撇嘴,瞪着他说,“行啊彻儿,你现在可真是能耐啊,吃软饭都吃得这么理所应当的。”
    一个男人,要是真的什么都不会,得让自己的媳妇儿养着,照顾他的吃喝拉撒,那这个男人就是无能,说出去让人笑话。
    可要是一个男人,他什么都有,还想让媳妇儿养着,这就是情趣了,就乐意这样,怎么着?
    明朗笑笑,他主要是想让许如玥顺理成章的跟衙门做买卖,这样一来,以后不管赚了多少钱,那都是她应得的。
    既然他都这么说了,韩渊自然也没有什么意见。
    新川这地方有钱人很少,早些年战乱,有钱的都跑到外面去逃命了,现在新川这个样子,谁还愿意回来啊。
    许如玥这样的口气,在这里还真算是土财主了。
    要是许如玥是个男人,并且跟自己家一点儿关系都没有,韩渊一定不会有意见,立马就会接受这笔银子,可偏偏这是自己的儿媳妇,拿着那笔钱,他自己心里都奇奇怪怪的。
    这不仅仅是自己的儿子被儿媳妇养着的问题了,现在韩渊的感觉是自己一家子都被这个儿媳妇给养着。
    不过看明朗乐在其中的样子,他也就不说什么了,银子嘛,怎么也不嫌少。
    皇帝都已经下了那样的圣旨,现在他就是拼了命也得把新川给做出点成效来呀。
    之前还想过,要是新川这地方富得太快了,皇帝会不会产生怀疑什么的,现在皇帝自己都逼着他出招,要是没点儿成效才不好交代。
    眼下这种形式,不管新川有多大的改变,都是可以解释的,毕竟皇帝都开始施加压力了,作为臣子,难道还不能做出点反应吗?
    要是还没有成效,皇帝到时候可又有别的话说了,这时候就得拼命才行。
    为了明面上过得去,韩渊还是上了奏折,奏请减免新川的赋税,让朝廷批一笔银子拿来鼓励农业。
    这封奏折送出去,他就知道命运到底如何,皇帝不可能答应的,而且还会想一番完美的说辞来搪塞他。
    但是上不上奏折,和皇帝答不答应,这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反正他得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到,皇帝要怎么样那是皇帝的事,跟他没关系。
    奏折送出去之后,韩渊就开始着手准备这件事了,首先得把这个消息一一传达到下面的官员那里。
    新川这么大的地方,州府以下还有好几个县城,要想把这件事做下去就得靠着底下的官员。
    这些小官员里头有皇帝的人,这个是毋庸置疑的,韩渊心里很清楚。
    这件事不好做,一来是百姓那里不好说动,二来就是这些皇帝的人会从中阻挠,这些早就可以料想到,要是一帆风顺才真是奇怪了。
    

第1401章 老百姓动心

  还好韩渊在这里的官职并不算低,底下的那些官员都得听他的话。
    皇帝下了圣旨之后,他完全可以说自己是身上有了压力,所以想出了这些办法来,底下的官员要是不听,或者是向上奏请,他也有理由为自己申辩。
    怎么的啊?你圣旨都下到这个地方来了,我难道还不该做出点改变啊?
    我又不是不想活了,是你逼我的啊,现在你又让我消停点,你到底什么意思?
    这些话自然是不敢跟皇帝说,不过这其中也就是这个意思了。
    不得不说,皇帝这时候的一道圣旨,还真是帮了不少的忙,至少做什么事都有了说辞。
    怕降职啊,掉脑袋啊,谁不怕死?你不怕吗?反正我怕。
    有了这个借口,行事也就方便多了,韩渊将任务分派下去,底下的官员当然是立马反对。
    任务才刚刚分派下去呢,次日就接到了底下官员的信件,大致就是一个意思,新川这边不种水稻,那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以前发大水,把这片地给淹了,死了多少人?
    民不聊生,韩大人还是不要这么折腾了,本来是从京城派来的京官,让这里的百姓过好日子的,折腾这些做什么呢?老百姓都要被折腾死了。
    有几人的话说得非常不客气,韩渊不得不动怒。
    在那几人打着主意往上奏请之前,他就已经写了一封奏折送去了京城,大意就是他想好好治理新川这个地方,奈何底下的人不听话,还请皇上明示,到底该怎么办。
    这时候皇帝还能说什么,总不能让他不要瞎折腾吧,这让他建设新川,可是皇帝的意思,这时候必定是要支持的,韩渊得到了他的意思,就能想做什么做什么。
    在皇帝的意思还没有到来之前,韩渊就已经开始整治底下那些官员了,不听话没关系,我就不信我这知州的职务还压不住你们这些地方小官。
    与此同时,他又让人在州府周围散播,让百姓种水稻衙门给补贴的消息,一亩地给一钱银子补贴,并且减免一半的赋税。
    这下子老百姓还得了啊,年年种地,最讨厌的就是上交赋税,弄得大家心里有苦不能言,减免一遍一半的赋税,就已经让他们挺心动的了。
    还一亩地给一钱银子的补贴,家里大多数都有十来亩水田的,这加起来就有一两银子啊。
    别看一两银子听起来不算多,但是在这地方来说,一两银子足够一家人两个月的花用了,关键是这银子是白得的,也不用拿什么东西去换,只需要往地里种水稻,这怕啥呀,种水稻就种水稻,种出来还能当饭吃呢,都不用买了,怎么想怎么划算。
    衙门放出消息的同时,还强调了,这个奖赏制度就只有这两年才有,错过了以后,就是把家里的田地种满了水稻衙门也不会给奖赏的。
    贪便宜的心理,什么时候都有,一旦给了期限,老百姓就跟疯了似的,立马去衙门报名,说自己家来年就要开始种水稻。
    衙门将这些人的信息登记在册,同时根据他们上报的水田亩数,发给他们银子,实实在在的银子拿在手里,老百姓什么都不再怀疑了,这回是真的。
    州府这边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一个地方,老百姓之间的联系比各处的衙门联系肯定要更紧密,婚姻嫁娶,老百姓之间走动往来,消息流通得很快,地方上很快就知道了州府这边的消息,还有人去衙门询问的。
    底下那些官员本来还想着怎么把这事儿给压下去,现在可好了,老百姓就跟疯了似的,又想要银子,又想减免赋税。
    地方衙门迟迟不给出回应,老百姓就天天都去衙门问这件事,弄得衙门都想关门不见人了,但是没法子啊。
    有几人向皇帝奏请,按着规矩,他们不能这样越级奏报,可是谁叫这几人是皇帝派到这里来的呢,有什么消息自然得让皇帝知道。
    可皇帝先收到了韩渊的奏折,这会儿再收到他们的,韩渊奏折的本意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我是听你的话,所以才这么办的。
    皇帝哪里还能拒绝,他想了想之后,只能同意了韩渊的做法,并且下达命令让底下都听韩渊的,给了韩渊更大的权力。
    他倒是要看看,新川那么个地方,韩渊到底能把它治理成什么样子。
    现在权利都已经给了,底下的官员也被他处置了,要是韩渊还没有什么成效,到时候他可就能正大光明的处置他了。
    韩家始终是他心里的一根刺,只要韩渊垮台,韩家离开京城,他就能真的放下心来了。
    可是,镇国大将军为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哪里是想扳倒就能扳倒的,必须得使出点手段才行。
    有了皇帝的意思,韩渊做起事来更加顺畅了,底下的官员,这下子半点都不敢反抗,只能听他的。
    到了七月底,新川这边明年要种水稻的水田数目就登记得差不多了,足足有三万亩。
    之后韩渊又用一样的办法,帮许如月弄来了一千亩瓜地。
    这些瓜地都在新川府城附近,这样子比较方便管理,并且这不是想上报就能上报的,必须得是沙土,不趟水,能晒太阳才行。
    这几个条件筛选下来,还是有很多土地符合要求,一亩地给二钱银子补助,并且种西瓜得来的钱老百姓自己拿一半,他们要帮着除草打理,西瓜种子这些东西衙门分发。
    这样的条件说不上好坏,一亩地拿来种粮食,要是收成好也能卖不少银子。
    老百姓都知道这里种的西瓜好吃,他们夏天都吃得不少,各家都会自己种一些吃,拿来卖的还是少。
    因为并没有那么好卖啊,城里人虽然不种地,得买,可还是乡下人多,有那个闲钱还不如买粮食,谁买西瓜吃啊。
    担心卖不出去,所以不愿意多种,现在有衙门做担保,他们只要算着自己不会亏本,就愿意试试,万一能挣钱呢?
    

第1402章 都是骗人的

  这么多地拿来种了西瓜,衙门肯定是会找销路的,不能让这些西瓜烂在地里吧,衙门给了那么多银子,肯定不是白给的。
    就是想到这些,所以去衙门登记的老百姓也不少,不过只要一千亩地,就是先到先得了。
    这两样需要老百姓配合的搞定了,其余的韩渊自己就能做主,许如玥要的那些荒地他直接就能批复了。
    不过这么大的动静,肯定会引人注意的,许如玥在这里依然不想出这个头,所以需要先联系方掌柜,让方掌柜去跟刘家谈,让刘家派一队人马过来,到这边建作坊。
    只要有刘家出面,许如玥就可以继续躲在后面,不会被人发现。
    至于瓜地,她也要跟林掌柜联系,这里虽然距离有些远,但是本钱更便宜,算上运费,跟在安华镇的价钱差不多的。
    这一点对于林掌柜来说并不重要,他就那么一家铺子,做安华镇的生意就已经足够,许如玥吸引他的是另外一笔生意。
    让他帮忙,把西瓜分销去别的地方,不管是哪里,只要有利可图,反正许如玥还是跟以前一样,只在意卖给他的价钱,卖出去挣多少,这都是林掌柜自己的本事。
    做买卖的人,谁也不会嫌自己的钱多,林掌柜也是这么想的,对他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不管这边产的西瓜他自己能不能卖,关键是他可以把这些东西卖给别人。
    只需要在中间做中间人,就可以赚一笔银子,而且赚多赚少都是看他自己的本事,这对他来说也算是一个挑战了。
    许如玥猜得没错,林掌柜一收到她的信,立马就对这件事很是动心,回了信,告诉她只要有空就会过来这边跟她商谈。
    今年许如玥田庄里的果子就能卖了,林掌柜已经从田庄里进了一大批果子卖出去,价钱比在别处进的要便宜很多,但是卖出去的价钱还要卖得更高,这中间的差价不用说了。
    最重要的是,许如玥田庄里出产的果子还要比他在别处进的更好一些,果子又大,赚的钱还更多,现在林掌柜已经笑得合不拢嘴了。
    既然是要在新川这边开始种西瓜了,其他的果子肯定也会跟上的,林掌柜瞅准了这个商机,不可能放弃这么大一条鱼不要。
    所有的事情都在往许如玥预想的轨道上面走,但是这些事要真的办成,还需要付出挺多精力的。
    七月底,天气更加炎热了,不过这一阵炎热过去就会稍微凉爽一些,新川这地方热,就算是到了冬天,也不会有安华镇冷。
    小柔按着许如玥给她的图纸来做衣裳,做出了好些款式新颖的短袖,这也就能给初阳穿了,其他人要是穿着,还真有点儿奇装异服的意思,不过在家里就无所谓。
    天气实在是太热,明朗已经让人弄了大量的冰块在家里,能降一些温,但还是热,而且小柔说许如玥这样的体质也不适合待在放着冰块的房间里,所以她也不敢多待。
    大夏天的,对于许如玥来说,来月事真的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本来肚子就疼,再加上天气热,月经期间还不能吃生冷的东西,不能待在有冰块的屋里。
    她躺在床上,第一百次在心里骂前世告诉她生了孩子就不会再痛经的那些女同事,特么的,这根本就是骗人的好不好,该怎么疼还是怎么疼,一点儿也没有减轻啊。
    不管她多么忙碌,每日都会抽出时间来照顾小初阳,跟他玩游戏,这两日来月事,她自己都虚弱得不行,哪里还能照顾这个小家伙呀,只能让小柔带着他来看看。
    初阳看见许如玥躺在床上就扁扁嘴,“娘。”
    他虽然小,但是也看得出来许如玥挺难受的,母子连心,这是他娘,小家伙能不心疼吗?
    赶紧抓着许如玥的手,放在脸上蹭了蹭。
    “初阳乖,明日娘亲就陪你玩了。”许如玥伸出另一只手摸了摸他的头,这小子真是暖心啊。
    小柔在边上说,“夫人还是别怕疼了吧,平日里就让奴婢给您针灸,这怕一时的疼,到了来月事的时候不是疼得更厉害吗?”
    这两年小柔跟在张大夫身边学了不少的本事,许如玥这个痛经的毛病,她就挺在行的,之前给许如玥针灸过,挺有用处,那一个月基本上没怎么疼,就有一点点不舒服罢了。
    不过每日针灸许如玥也觉得非常难熬,要躺在床上小半个时辰,什么都做不了,这时候又没有手机可以玩。
    再说了,扎针还是有一点疼的,这时候的银针比不上前世的,要粗很多,每日那么扎针想想还是挺难受。
    真是纠结死了,又不想来月事的时候肚子疼,又不想承受每日扎针的痛楚。
    不过她现在来月事的时候,已经没有以前痛得厉害了,小柔给她做了一种药丸子,每日吃上一颗,会好很多。
    这一次痛得厉害,那是因为最近实在是太累了,劳心又劳力,再加上天气炎热,心情烦闷,这才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