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夫小农女-第3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氏笑着说,“不碍事的,就是两个丫头,长得都漂亮,看着瘦瘦小小的,能有什么事儿啊,还带着一个小孩子,那孩子长得也好看,我喜欢呢。”
阿牛知道自己的劝说是不会有任何用处了,这老两口一辈子待人都热情,哪里那么容易改?
他想着,明日四处去打听打听,看看今日来的人到底是什么身份,要是没危险倒还好说,要不然的话,他离开家心里得多不放心?
晚上躺在床上,阿牛双手枕在脑后,望着窗户发神,他来到这里已经好几年了,不知道在远处的家人到底怎么样。
阿牛想起几年前的事,还是觉得不可思议,直到现在,他不知回想过多少遍,每每想起来都觉得自己像是在做梦一般。
现在在山里做的那些事,他没办法跟任何人说,就算是内心激动不已,却也只能忍着,再忍忍吧,说不定过两年就能回去了呢?
第1455章 修建堤坝
到了晚上,许如玥激动的心情都还没有得到平复,今日也不知道是怎么了,突然之间就责任感爆棚,想要实现人生价值。
明朗转过头看了她好几眼,许如玥都是那个样子,自言自语的,也不知道在说什么。
他伸手在许如玥前面晃了晃,许如玥回过神来,回过头看他,笑了一声,“相公,做什么呢?”
“你做什么呢?自言自语的。”
许如玥笑了笑,往他怀里蹭过去,趴在他的肩头上静静的说,“没什么,我就是想到了一些事,知道以后该怎么努力了。”
明朗也没仔细问,搂着她的腰,“你今日带着初阳出城去了,还去了人家家里吃饭,是不是?”
许如玥点点头,他知道这个她并不觉得奇怪,在外面有什么事,暗卫自然会告诉他的。
“胆子现在大起来了啊,没我在身边也敢随便去人家家里吃饭,要是那家人是坏人呢?把你们留下,让你给人家的傻儿子做童养媳,看你到时候怎么办。”
许如玥笑着吐了吐舌头,完全没有被他给吓到,抬起头看了他一眼,“给傻子做童养媳,我不是早就做过了吗?那傻子现在聪明着呢。”
傻子自然就是说的他了,明朗好气又好笑,那段黑历史真的是不愿意让人再提起,不过这丫头只要一高兴了,就要拿出来说说,他还真是没有办法,只能伸出手轻轻的捏了下她的鼻子,“你再说,信不信我不让你睡觉。”
“我错了。”许如玥认错的态度特别快,但是根本没用。
我错了,我错了,我真的知道错了,但是我下次还敢,差不多就是这样的意思了。
夫妻二人斗了斗嘴,然后就睡着了,大概是白天想得太多,晚上做梦的时候竟然梦到自己以后做出来的成就,她在新川这个地方成了土皇帝,这里的人都听她的。
而那时候的新川也已经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变得十分富饶,风景美丽,很多人想来这个地方居住还没办法呢。
这算是一个美梦呢,许如玥在梦里都笑出了声,做了一夜的梦,早上醒来的时候发现枕头都湿了。
她坐起来,伸了个懒腰,从今日开始就是新的生活,一定要更加努力才行。
等秧田准备得差不多,谷种也已经都撒下去了,现在就等着小苗出来了往秧田里插,而这时候不知道从哪里传来了谣言。
大约就是说今年会发大水,老百姓好日子到头了,过不下去了,新川这地方会被淹没,谁也活不了,那些当官的不是人,反正大水来了他们第一个跑,置百姓于不顾。
本来好多人心里就心存疑惑的,这谣言一起,老百姓心里更是不踏实了。
这咋办啊?谷种都已经撒下去了,要是现在不种水稻多浪费,今年这些田拿了好多出来种稻子,别的作物也没种,再说都已经在衙门按了手印的,总不能这时候反悔吧?
且不说这谣言能不能让老百姓放弃种水稻,但是对他们心理上的打击也是不小的。
韩渊立马察觉到不对劲,让人暗暗的去查,很快就查明白了,的确是有人在故意散播谣言。
这些人的身份要是查的话还需要一些时间,毕竟人人都长了一张嘴,这个传一句,那个传一句,谣言也就起来了。
至于源头到底在哪里,这个是不好查的,可是用脚趾头想也知道,这事儿多半和京城里的那位脱不开关系。
韩渊气愤不已,这皇帝实在是太过分,他现在做的事,明明就是为了让新川这个地方富裕起来,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作为皇帝,这样不爱惜天下的子民,以自己的喜好来做决定,私人恩怨竟然能放在天下的利益前面,实在是太可笑了。
且不说他们暗自在背后部署了多少年,就单单说皇帝这样的性子,这个位置他也是坐不久的,天下这么大,不是一句话两句话都就能管理好,必须要让有能力,真的心系万民的人来做天下之主才行。
查到这些之后,韩渊也来不及生气,现在要做的事就是安抚百姓的情绪,让百姓重新信任衙门才行。
然而百姓恐惧的情绪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不是那么容易收住的,这时候不管衙门说什么,他们都不太容易相信。
平时跟他们讲道理就不怎么起作用,不管说多少遍,发不发洪水和地里种什么庄稼没有直接的关系,他们都是听不进去的。
更何况是现在这个敏感的时期,韩渊思来想去也就剩一个办法了,告诉百姓衙门正在筹备修建大坝。
按理来说,新川这地方既然那么容易发洪水,就应该早早的把大坝修建起来,但是因为连年的战争,民不聊生,谁还顾得上修建这个东西?
韩渊的计划本来是让这个地方的治理初见成效之后再考虑修建大坝的事,毕竟这不是一个小工程。
此时新川的财力,人力,物力都是跟不上的,要想修建大坝,必须要朝廷支持,而他这时候是新川知州,皇帝不可能支持这件事,所以必须得靠自己努力才行。
谁知道闹出这件事,韩渊心一横,反正都是皇帝逼的,不如将这个计划提前,煽动起百姓的情绪来,让朝廷出钱帮着修建大坝。
煽动百姓情绪的事皇帝很喜欢做,从当初他来到新川这个地方开始,皇帝就一直都在做这件事,不管是京城的百姓还是新川的百姓,都被皇帝利用了个遍,这么好的办法,皇帝知道用,为什么他不知道用?
现在百姓心情被恐惧笼罩,这时候衙门要是不做出表率来,那可真是让人寒了心。
韩渊立马就下了命令,让底下的各个衙门说动当地的地主乡绅,让有能力的人出钱资助衙门修建大坝,给新川百姓带来往后的安宁。
这个命令一出,老百姓立马就放心了不少,修建大坝啊,这就是他们的愿望,可也知道如今新川穷困,没那个银子。
第1456章 得人心
韩大人是京城来的京官,很有能耐,也许在他的带领之下,这一次堤坝真的能修建起来呢?
老百姓心中带着期许,甚至有人在家里摆设祭坛,杀了鸡鸭祭天,祈求老天爷保佑,这一次一定要将大坝修起来。
多年之前就应该修建的,在一场洪水当中,以前的堤坝被冲垮了,那时候又正巧赶上战乱,朝廷在和边陲小国争抢新川这个地方的治理权。
双方在意的都是地盘,没有人在意百姓的生死,能抢回来地盘最要紧,那时候哪里顾得上修建大坝呢?
几十年就这样过去了,被大水冲垮的堤坝,现在都找不到太多的痕迹,所以这几十年来才洪水不断。
这么多年了,甚至都没有人提起过要修建堤坝这件事,实在是太耗财耗力,现在突然听到了消息,虽然说还没谱,不过既然是有人提起,就代表有希望了,老百姓能不高兴吗?
韩渊在这里几年,老百姓本来就比较信任他了,现在又颁布了这样一条法令,老百姓更是信任他。
紧接着,底下就出现了很多称赞的声音,可是之前那些散布谣言的人怎么可能这样轻易放过,还在继续散播。
“韩大人是京城来的官,来了几年了都没能耐把堤坝修建起来,现在怎么可能就修建了,我看啊,他就是想今年顺利把稻子给种下去,所以才这么说的。”
“说不定是跟其他地方的富商达成了见不得人的约定呢,逼着老百姓种水稻,到时候收了稻子卖给别人,他就从中赚钱,才没有考虑老百姓的安危呢。”
“新川要是被洪水给淹了,他肯定第一个就跑,反正淹不到他身上来,你们说是不是?”
“是啊,这不是把老百姓当成傻子吗?让老百姓卖命,替他干活儿,一点儿好处都没有,说不定把一家子的性命都要搭上了,这事儿还是得好好的想明白了才行。”
在韩渊备受称赞的同时,这样的一番言论也在新川流行开来,一时之间,老百姓的言论分成两派,一种是说韩渊好的,一种是说他不好的。
韩渊不动声色地写了奏折,向朝廷申请修建堤坝。
这封奏折到了皇帝手里,会得到什么样的批复,他差不多也能猜到,可是这样的过程却不能省。
与此同时,他很快就做出了表率,嘴上说得再多,老百姓也不见得会买账,最重要的还是要做了才行。
修建堤坝所要耗费的银钱并不是小数目,这个全靠着衙门是拿不出来的,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向朝廷申请。
再不然的话,就是靠着当地的地主乡绅拿些银子出来,但是新川这地方原本就不富裕,就算是地主乡绅家里,能拿出来的也是不多的。
衙门的钱并不多,但是却有大片的土地没有人耕种,这些土地已经荒废,不过却可以卖给他人,韩渊就盯上了当地的有钱人,亲自上人家家里去,让人家买地。
之前许如玥已经低价买走了几千亩的地,那时候就有不少人盯住了这件事,想知道到底怎么拿这些地来挣钱。
而现在这些地投入使用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是要看到成果,也得等到下半年去了。
韩渊想用这件事来诱惑别人,还是有些吃力的。
不过好在他本就没有打算把募集银子作为主要的钱财来源手段,就像之前说的一样,这里的人穷,就算是有钱人家里也不富裕的,拿不出多少银子来。
不过就是要做做样子,表示他在想各种办法募集资金,也让京城那位看到,他的确是焦头烂额了,要不然的话也不会想到向朝廷伸手啊。
我多懂事儿,能自己挣钱还能向朝廷要钱吗?皇上您可看看吧,实在是没办法了。
而同时也有一帮人在外面宣扬知州大人的名声,为了修建堤坝,知州大人已经很久没有好好睡过觉了,每日都四处奔走,想要募得银钱,修建堤坝,给新川一方百姓带来安宁。
皇帝能找人败坏韩渊的名声,难道他们就不能找人吗?
许如玥在这件事当中也帮了不少的忙,只是现在还是时机不合适,要是第一批香水已经做出来了,光是那个利润就足以让这里的富商心动,衙门名下的那些土地,一定是不愁卖的。
到时候肯定有人纷纷效仿,可现在作坊都还没有建成,她在新川已经开始建的那些产业就帮不上忙了。
韩渊这一次也是彻底豁出去了的,每日都不在衙门,出去募集资金,甚至跑到乡下去亲自安抚老百姓。
老百姓不管心里到底对衙门是什么样的心思,看到这么大的官愿意屈尊降贵来乡下和老百姓待在一起,心里说不感动是假的。
韩渊就这样一步一步的让老百姓更加信任他,而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奏折到达京城,皇帝的反应如他所想,直接就给回绝了,理由就是国库空虚。
这几年接二连三的闹灾荒,老百姓需要救济,光是救济老百姓都已经让国库空虚了,现在这个时候没有多余的银钱用来修建堤坝。
皇帝的批复快马加鞭的到了韩渊的手中,说实话,皇帝的这个反应倒是能帮一个大忙。
现在都已经是四月里了,小苗早就已经下了田,就算是老百姓一直心存怀疑,但是小苗育出来了,他们也不能看着好好的秧苗就那么浪费了吧?所以还是按着该做的事,一步一步都给做好了。
韩渊收到批复之后,并没有太着急,而是像之前一样,继续去乡下和老百姓混成一片,谁家里人要是少,忙不过来,他甚至还亲自下田去帮着人家插秧呢。
最开始当地的老百姓很不好意思,这毕竟是官儿呢,而且还是不小的官儿,还是第一次听说知州大人竟然到乡下来帮着插秧的。
不过后来见韩渊坚持,也并没有怪罪他们的意思,大家除了感动就只剩下感动了,还觉得和韩大人相处十分愉快呢。
第1457章 靠自己
“韩大人,草民斗胆问一句,这堤坝今年到底能不能修啊?新川这地界之所以这么穷,和战乱脱不开关系,但是也跟每年发大水有关系啊。”
“咱们就是把这地方建设得再好,也抵不过老天爷无情,夏天一场洪水来,庄稼颗粒无收,这么下去也不是个事儿啊。”一名老农说起这事儿来十分激动,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他原本有五个儿子,现在只有三个了,有两个儿子都是在发大水的时候被水给冲走的,而且还不是在同一年被冲走的,每每想起这事儿来,老汉心里就很不是滋味儿。
按理来说,这堤坝早就该修了,朝廷不会看不见,可他们心里也明白,这需要的银钱不是一笔小数目,要是朝廷不答应,地方官也没办法。
老百姓不知道渴望了多少年,堤坝修好了,发大水不会把村子给淹没,不会有人丧命,到时候才算是能安安心心的过日子啊。
韩渊听着这些话,心里也挺不是滋味儿的,直起腰来看着那老汉,“本官已经向朝廷递交了奏折,也不瞒你们说,前几日收到了批复,可是这结果吧……哎,不提也罢。”
韩渊叹了一口气,大家心里刚刚燃起的那点儿希望立马熄灭了。
听着这意思,就是朝廷不答应呗?
想也知道,之前并不是没有地方官向上奏请过,可是每次得到的结果都是这样。
这堤坝就是修不起来,需要钱,可是朝廷哪里就缺钱了?每年他们这里的赋税也没有减免过,该交多少就交多少。
人家那些富裕的地方,交了赋税还能剩下不少的粮食,可是对于他们来说,要想家里的日子过得好,又得把赋税交上去,就得多种地,人都要给累死了。
可是到头来却是这样的结果,朝廷明知道这里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却不肯伸手拉一把,只是因为多年以前他们还是属于边陲小国的地盘,刚刚抢回来不久,大概是觉得这里的百姓还没有被驯化服帖,没必要对他们太好。
老百姓其实并不傻,这些事他们都明白,只是没有人听他们说罢了。
说了没人听,甚至还会引来杀身之祸,话能随便说吗?
这一次也是因为跟韩渊混熟了,所以有人把心里的话都说出来了。
“韩大人,是不是今年堤坝还是不能修?”
也干了挺久的活儿了,韩渊招呼着大家坐下,正好歇口气。
“大伙儿听我说啊,本官答应你们,只要我韩渊还在这儿,就一定把堤坝给你们先修起来。”
“不瞒你们说,皇上的批复的确是说国库空虚不能修,可是咱们有一双手啊,朝廷帮不上忙,咱们可以靠自己,你们说是不是?”
其实这也是一句空话,安慰人倒还可以,真的实行起来哪有那么容易,修堤坝又不是建房子,几个人努努力就行的,没有国家支持,这种事太难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