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匹妇 >

第30章

匹妇-第30章

小说: 匹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弄璋的解释与他们的认知恰巧相符,很快便接受了。

  实则,这只是原因之一,另外的三点原因,沈弄璋却不肯说与这些野蛮的士兵。

  其一,若是抬高条件让百姓觉得犹豫却又不得不换,买卖将会变成一次性的。百姓会放弃选择他们而直接去县城的盐铺购买,至少比起等待他们的漫长远途运输,去县城更方便。

  而且,更可能会让百姓拼命节省食盐的消耗以此减少购盐或换盐的开销,届时,食盐的需求量便会增长缓慢。

  其二,交换条件定得低,百姓会马上认可,并生出依赖感,就会成为稳定的长期交换,与往年供应的效果趋于一致,但收入却多了一倍,何乐而不为。

  方是时起兵反叛,临近州县的百姓惶惶不可终日,在这种情况之下再发百姓的横财,实为不义之举。交换价格为之前的一倍,已是考虑到消耗人工、时间、运输等等成本后的定价,沈弄璋自认足够良心。

  其三,沈弄璋要的是这低价盐出现之后引发的种种变化和结果,这是她最主要的目的!

  很快,“吉云县里有一队启部行商的盐很便宜”的消息便传了出去。二月初十,在沈弄璋落脚在离吉云县城一百五十里地左右的赵村后不久,一个牙人便找上门来。

  牙人自称姓赵,名必功,看上去三十岁左右。

  假作随从的侍卫将赵必功引到东厢房,赵必功见到沈弄璋第一眼的时候愣了一下,但神色转瞬即逝,立即便微笑着自我介绍,并与沈弄璋寒暄:“听人说启部的行商当家人是个女子,却没想到是这般年轻的姑娘。”

  沈弄璋见他举止得体,连笑容都透着明朗,令人赏心悦目,直觉可靠,便知道他必然是个老手,早已见惯了各式的商人。当下依旧操着启部口音的半生不熟的穆国话,谦虚道:“赵先生客气了,鄙姓沈。”

  赵必功谈吐优雅,温声问道:“鄙人不请自来,想了解沈姑娘这一趟是偶尔为之,还是今后要开辟一条启部与穆国的商路?”

  “我启部确实有意从深山里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但开辟一条商路谈何容易。”

  “沈姑娘所缺的,鄙人倒是可帮上一些小忙,却不知姑娘的货物只有盐么?”

  “今次出门只带了些粗盐。”沈弄璋笑了笑,看向赵必功的眼神里透着“你知我知”的暗示,说道:“听说贵国目前缺盐。”

  赵必功清爽一笑,说道:“不错,沈姑娘来得正是时候。不知可否让鄙人看看成色。”

  沈弄璋保持微笑不置可否,却问道:“小女子只对牙人有一点点了解,不知赵先生从中撮合,哪一方支付佣金?” 

  赵必功坦然答道:“本是卖方出佣金,但沈姑娘放心,盐这等紧俏物,佣金由买家出。”

  沈弄璋轻舒一口气,赧然而笑道:“不瞒先生,我们部族还没有货币,实在支付不起佣金。”

  赵必功了然般点点头,心里对沈弄璋这个商队的一些做法又有了新的判断,语重心长般说道:“虽然暂时无碍,但贵部若想开辟商道,倒是需要准备一些货币。”

  沈弄璋连忙迭声附和着,命令肖长山取一小皮袋盐给赵必功。

  赵必功打开皮袋,里面正是粗盐。颗粒大约为小指指甲大小,晃了晃皮袋,将底下的碎粒翻上来看了看,又小心翼翼地拈了一粒盐粒出来,先闻了闻,再走到门口对着天光瞧了瞧,最后放进口中尝了尝。

  十六岁的肖长山和十五岁的耿介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品鉴盐粒的方式,脸上不自觉便现出一点惊奇,沈弄璋不着痕迹地转头看了他们一眼,见他们如此表情,立即便用眼神示意他们收敛。

  两人察觉自己失态,连忙挺直了脊背,做出一副自然放松的神态来。

  赵必功没有发觉他们的小动作,鉴别过盐粒后,脸上的微笑已不如先前那样明快,很是老道地点评道:“色泽略微发黄,口感微微发涩,有些吸潮,倒是没什么味道。”

  之后将皮袋递还给肖长山,才又对沈弄璋笑道:“这种粗盐,只能算得中等。”

  语气中满是真诚和遗憾。

  既是买家出佣金,必然会狠狠压价,这是讨价还价的必然说辞。

  沈弄璋心如明镜,不紧不慢地温声说道:“所以定价只有贵国定价的四成。”

  赵必功微微抬眼,笑道:“那是对外贩卖的价格。买家大批量买进,运送、储藏、保管,还可能要继续提炼成纯盐,样样都需要开销,这都是成本哪。”

  沈弄璋佯作不懂,很是诚恳地说道:“我们的盐在这里几乎不需要多少时日便可以交换售罄,无需这么麻烦的操作。”

  赵必功不与她相争,淡定地问道:“敢问沈姑娘来吉云县多久?”

  “五日。”沈弄璋老实答道。

  “敢问沈姑娘已经贩出多少盐?还剩多少盐?”

  “贩出一千一百斤,还剩三千九百斤。”沈弄璋仍旧实话实说。

  “再问姑娘,自启部到这里,用时多少?”

  “一个多月。”沈弄璋斟酌着回答。

  赵必功笑了,“如今吉云县缺盐,姑娘五千斤盐,或可大半个月便换完。但下一次,吉云县不再缺盐,姑娘势必要继续深入到其他村县,耗时会变长。倘若下一个村县对盐的需求不大,姑娘不止贩售的时间要延长,还要继续前行。这里里外外的延时算下来,可能两三个月不止。”

  “若是有买家接手,姑娘只需将盐运送到固定地点便可坐地收账,无谓消耗的时间足够姑娘再运一次盐来此,同样的时间赚一倍的钱,沈姑娘觉得又如何?”

  见沈弄璋还在犹豫,赵必功又道:“况且,此时穆国境内略有不靖。姑娘零零散散地贩卖,换了零散的粮食器物,最终又要装回到车上,运回来依旧耗时费力,倘若因延宕时间而影响返程,更是得不偿失。有大买家接手的话,直接钱货两讫,姑娘空车返回,速度也将快上一倍不止吧。”

  见沈弄璋沉吟着不说话,蹙着秀眉似是陷入巨大的纠结之中,而纤细的手指却在不停地微动,显然正在算账,赵必功也胸有成竹般自信地淡淡笑着,等她的回答。

  半晌,沈弄璋才为难地说道:“赵先生的好意,小女子心领了。但盐价已足够低,实在无法再降。只好辛苦我辈族人,分成两路、三路,进入贵国慢慢贩卖吧。”

  赵必功笑容一僵,差一点失态——实在没有想到这女子竟然会想出这样的办法来拒绝自己!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小天使们给我灌溉了营养液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夏薄荷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_^

第40章 第一笔大买卖

难道是欲擒故纵!
  赵必功没有马上继续说服沈弄璋,而是又仔细回忆一番他之前对沈弄璋的打听和了解,脑海中灵光一闪,他突然明白了沈弄璋拒绝他,不只是欲擒故纵,而且,她还另有他图!

  微微一笑,赵必功说道:“沈姑娘若是还要交换金器自用,或去他处贩卖,鄙人可居中为沈姑娘寻金器的卖家,保证做工精致细腻,不仅实用,更可作堂室陈列摆件,提升雅致。”

  “自用”二字,赵必功故意拖长了一点音节。

  沈弄璋心头一突,没料到赵必功竟然从自己这几日的兑换之中便看出自己的需求,虽然他的判断还有些偏差,但总归已是被他察觉。

  定了定神,沈弄璋摇摇头,说道:“太精致的金器对买主的要求也高,小女子只想快速出手兑换,多积累些铜币。”

  这无疑便是拒绝了赵必功的提议,也断绝了他继续联想其他。

  赵必功看得出沈弄璋此时的态度比较坚决,是个极有主见之人。

  但是,沈弄璋到底年纪小,经验仍不足,从她的言语之中,赵必功确定了心中的怀疑——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铜币!

  自进入屋内,赵必功便看到沈弄璋这一行人的服饰大致与穆国人所穿服饰一致,院外几个年轻魁梧之人的佩刀制式也与穆国相同。有这样的锻造工艺,若说不会铸造铜币,似乎说不过去。所以,他们需要的不是铜币,而是铜和其他金器。

  至此,赵必功心中已然豁亮——此女看似简单直接、诚恳干脆,可绝不是孤陋寡闻的启部行商这么简单,另外的目的更不简单!

  好在目前的赵必功只想求财,对于沈弄璋隐藏的目的,虽然看穿却不点破。

  但是赵必功也难免暗忖,起初将沈弄璋当做不谙世事的嫩雏儿,想要大赚一笔,实在是走了眼了。

  照她这样下去,消息很快便会在盛州传开,不只是牙人,便是商户也会主动接触她。那时,自己可就失了先机了。

  虽然还有说辞可以再次游说沈弄璋,但到底还不能明确知道对方的底细,赵必功不想现在便让双方“坦诚相见”。

  主意既定,赵必功起身施礼,说道:“鄙人已了解了沈姑娘的想法,待鄙人去与买主协商,务必促成这桩美事,为沈姑娘打开一条长久持续的商路,以免沈姑娘各处奔波之烦苦。”

  沈弄璋立即起身还礼,悄悄吩咐耿介一句话,便礼貌地送赵必功到院门。

  耿介自后面赶来,将一个沉甸甸的袋子递到沈弄璋手上。

  最后道别前,沈弄璋先将小小的一袋盐粒交给赵必功,“赵先生或可用得着这样品。”再将钱袋子奉上,笑道:“这是这几日新换的,先生此来费心,不成敬意。”

  赵必功知道这是沈弄璋在向自己表示诚意,接了盐袋,却伸手挡住了钱袋,正色道:“牙人的规矩,买卖不成,不收佣金。且鄙人已说过,佣金由买主承担,沈姑娘无需客气。”

  “我们初来乍到,有幸得赵先生照拂,只是一点心意罢了。”沈弄璋道。

  赵必功却仍是不收:“不能坏了规矩。沈姑娘放心,鄙人必当尽心。”

  说罢,告辞而去。

  肖长山看着赵必功的身影消失在远处,才不解地问道:“璋儿姐,干嘛要给那个骗子钱,我们到了吉云县城,还愁这些盐换不出去?”

  “他腰上挂着牙令,是官府的身份证明,可不是骗子。”沈弄璋耐心答道,“我们身份敏感,我之前又经常在盛州跑来跑去,很可能会有人认出我来,抛头露面之事在小村子里做一做便罢了,到了大县城总有些危险。有个牙人为我们穿针引线,将盐直接卖出去,最好不过。”

  “璋儿姐,你可以教我们,我和长山哥去吉云县城,找到商户跟他们谈价格,一定比在这里卖的多。”耿介凑过来,眼神亮晶晶的,兴奋地说道。

  其他士兵也跟着附和,在他们看来,仍旧是换得多、卖的多最实在。而且,明明手里的盐是紧俏货,买家也已经找上门来,沈弄璋却仍旧不肯提价,着实有悖常理。

  沈弄璋摇摇头,温声解释:“此地的商户绝不会高价收购我们的食盐,相反,他们恨不能我们马上便将盐都卖掉,这样,我们便只能离开,而他们会继续以他们的价格卖给其他百姓。我们这一点盐,在他们眼中实在不算什么。”

  “为什么?他们低价买,高价卖,不是赚得更多?”耿介问道。

  “吉云县百姓很快便会知道我们的盐价,无数双眼睛看着我们,也看着商户。如果这些商人买了我们的盐,再以往常的高价售出,百姓怎么会接受,到时必然一通大乱。若是他们买了我们的盐后主动降价,连带他们原本的盐也要降价,他们的盐总比我们这一点要多得多,岂非得不偿失。”

  众人这才明白其中的道理,不由得都在心里对沈弄璋生了敬意。那些原本还不太相信沈弄璋本事的士兵,也对她刮目相看。

  “那我们就去别处卖,总比让那个牙人牵着鼻子走要好得多。”肖长山愤愤不平地说道。

  “如果我们再这样低价贩卖给百姓,那些商户会不会纠结起来埋伏、偷袭我们?”耿介蹙着眉头,煞有介事地思考一番,慢悠悠地说道。

  沈弄璋伸手摸了摸耿介的小脑瓜,赞道:“小介说得好。”

  转头又对屋中所有人解释道:“这就是我要同牙人合作的原因——商家可以以低价收购我们的盐,却绝不肯再让我们低价卖给百姓。倘若我们一定要逆势而上,必然会遭到他们的报复。”

  “唉,就是苦了这里的百姓。”耿介叹了一口气。

  “哼,谁叫他们软弱,任由官府欺压而不反抗,活该!”一个年轻的士兵轻轻嗤道。

  “这世上有方将军与各位这样的真正胆量者本就是少数,不到生死关头,大多数都是唯唯诺诺终了一生。”

  沈弄璋恭维了一句,听得那些士兵都极是受用。

  唯唯诺诺者受欺压剥削,但只要咬牙坚持和忍受,倒也可以卑微地活下去。而有胆量奋起反抗者,却是赌上性命在抗争,大多都会牺牲在抗争的过程中。

  蝼蚁一般地艰涩苟活,和激烈如风般狂扫而过,孰好孰坏……

  沈弄璋想着穆阳县城的血战,看着眼前踌躇满志的士兵,缓缓垂下眼帘。

  此次贩盐的计划已经顺利完成一半,但关于另一半,她却又犹豫起来——为了自己复仇,让那么多无辜的百姓卷入漩涡,她有些于心不忍。

  对于穆国的局势,她看不透,如果穆砺琛在……哎,算计他的父兄,有何脸面再征询他对局势的看法。沈弄璋暗骂自己无耻,烦躁地压下心头之事,更不敢再去多想穆砺琛如何如何。

  第二日,赵必功匆匆赶来与沈弄璋议定了今后交易的盐价。

  沈弄璋答应后续五万斤可在今年内运送过来,均可按此价交易,再接下来便要看穆国局势再定夺。

  之后两人商定了交割货物的地点及称量、价格等问题,赵必功便又匆匆离去。

  二月十八,在吉云县与临县的边界处,沈弄璋与买主见了面,得知他是陵州举县来的商家,姓程名书安,是举县程家盐铺的家主。

  此人倒是人如其名,看上去很是文雅。

  二人照例寒暄,聊了聊彼此的“家乡”和眼下的局势,便聊到了长途跋涉的运输之上。

  “不知诸位是如何过的启河?”程书安好奇般问道。

  “族人用竹排将我们送过河北岸。”沈弄璋对此早有应对,施辰曾经与她和穆砺琛说过这些。

  只是回答完问题,突然便又想起穆砺琛,算了算时间,他现在早已在启部,却不知在与施辰做什么。

  会在准备茶叶及马车么。

  是否有新茶可采。

  也许正在讨论要兑换的货物数量。

  ……

  “遗憾陵州处于内陆,没有大河可供运输之用,陆地运输着实费力。”程书安不知沈弄璋的心事,感慨道。

  正分神陷在无数个“穆砺琛”之中无法自拔,听到程书安的声音,沈弄璋终于回过神来,说道:“听说邛州有条大河叫祥河,离陵州倒是不远,若是能走这条河,倒是可以省不少功夫。” 
  程书安苦笑道:“原本是可以的,但现在……没有船了。”

  船已被方是时控制,为的就是困住穆国的商人,不让他们从水道输送货物去聿国。

  是的,即便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