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妇-第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打定主意,沈弄璋道:“先去会会再说。”
第71章 上门生意(上)
请齐亭安排了一间安静的小房间,沈弄璋和杨行进去的时候,齐有道正坐在客位上喝茶。
一打眼,沈弄璋眼角就是一跳!
这个人她见过,在烁河滩草市,兴继商队中与蛮人暗暗交换箭镞的那个人,便是他。
齐有道见到沈弄璋二人进门,立即起身,精明的目光扫过二人,有些诧异。
之前有人通知他,自北面来了一个叫翰章的商队,正在村县里换盐。齐有道在烁河滩已经知道翰章商队换了大量的骏马,但他正在准备朔北的草市,前日才准备完毕。
正想抽出时间去会一会翰章商队,便得到消息,翰章商队已经朝着齐县县城而来,很可能会在此落脚,所以这才十分留意进城之人,见到商队,便及时赶来。
令他惊讶的是,在烁河滩看到的主持交换的女子并不是眼前这位姑娘,但这姑娘一打眼虽然年轻,却比那个主持交换的女子更稳重,只迈步进屋的仪态便透着练达。
启部离这西朔州可不近,他们如此快地便又过来,看来这个一直没听说过的部落要有大动作!
瞬间便压下心事,齐有道将目光停在沈弄璋身上,对二人一施礼,微笑道:“鄙人齐有道,便是这穆国齐县本地人,幸会翰章商队当家人,不知宝乡何处,怎么称呼?”
沈弄璋早有准备,脸上带着浅笑,用带一点启部的口音答道:“沈弄璋,来自启部。”
“商队护卫,杨行。”杨行不会启语,仍是用家乡话。
齐有道在烁河滩见过杨行,见杨行没有认出自己,便也佯作不识,客套地寒暄。
“沈当家这穆语说得很流利哪。”齐有道真心称赞,内心也确实有一点点怀疑,想试探一下他们的来历。
沈弄璋答道:“我曾去过盛州,在那里待过一小段时间,而且杨大哥就是盛州人。”
见齐有道将目光投向自己,杨行煞有介事地也略作详细解答:“宏穆关造反,控制了盐,我们盛州百姓既不想投靠叛军,又不想困死,就想离开穆国去谋个生活,正巧遇到了沈当家。我原是个猎户,有把子功夫,便加入了她的商队。”
由于在烁河滩对翰章商队了解的不多,只知道他们来自启部,因此,齐有道偏重于相信他们所说为真,敷衍道:“战乱无情,民不聊生,杨侍卫也是苦命人。”
沈弄璋微微叹息:“若生战乱,何人不苦呀。”
转而又开门见山地说道:“我们山野之民,不谈他国政事,不知齐先生此来,有何大生意眷顾翰章商队?”
齐有道抿了一口热茶,不紧不慢地答道:“不敢瞒沈当家,自贵商队进了齐县城门,街上百姓便对贵商队的气派议论纷纷。鄙人看到马车走过后遗落在地面上的白色粉末,辨了辨,是食盐,所以不请自来,想来问问当家人,贵商队带了多少盐,这盐又如何卖。”
沈弄璋正要回答,忽然灵光一闪,说道:“盐有一万斤,若是买,便是一斤五十钱,若是换,可以用金器,视器物估量交换条件。”
箭镞在沈弄璋印象中,都是铁制。既然齐有道可以与蛮人交换箭镞,自然也有可能跟自己交换。
她听穆砺琛说过,铁料做兵器比铜料更好,若是能换到铁箭镞……
齐有道面不改色,手指在碗沿划了半圈,似在思考,片刻拉长了声音微叹道:“这个价格有些高哪。”
“不高,我们在聿国要卖八十钱一斤呢。”沈弄璋说道,数字略微夸张了些。
“贵商队的盐在聿国也很受欢迎?”齐有道试探着问道。
“当然,即便是散卖,几天也可以卖出去几千斤。”沈弄璋理所当然地答道:“只是我们启部缺少金器,但聿国基本上都是使用铜钱购买,所以我们才来穆国,尝试兑换。”
穆国有多缺盐,谁不知道。这价格确实高,而且是粗盐,但比起穆国其他商家卖的,沈弄璋开的价格已经低了一半。
至于兑换金器,齐有道去过朔北草市,不仅知道有这种交易,更是这交易的执行者和受益人。
“不知沈当家想要什么样的金器?”齐有道听出沈弄璋的弦外之音,问道。
“金银怕是换不到,能换的条件也必然不低,所以还是铜铁锡实惠一些。”沈弄璋答道,顿了顿又故意补充一句:“当然,若是能用铜钱购买最好,不用一件件验看金器估算兑换价值,省却许多麻烦。”
这欲盖弥彰的掩饰对于齐有道这种有着丰富经验的牙人来说,当然是一眼便看透了。
翰章商队因在烁河滩草市的大手笔交换骏马,被大部分蛮族所知。这个深处启河之南大山之中的部落为什么千里迢迢到朔北换骏马?且转眼过了年又来换金器?
目的已然明显——要么是启部内部出了问题,要么是与聿国有了龃龉要做预防,最后,也可能想趁穆国内乱之际过河捞好处。
前两个对他,对穆国来说,完全不受影响,那么就要琢磨琢磨最后这个目的的可能性。
启部若帮方是时攻打穆国,叛军确实实力大增,但叛军人数太少,主力将是启部,对启部来说,几乎等于独立攻打穆国。
这种事聿国都不干,一直在草市精于算计的启部会干吗?
不会。
启部若是想积攒战力,等方是时和穆国开战之后收取渔翁之利,显然更不现实。
国君穆唯朴已然视邛州为一片残损的小指甲盖,虽然偶尔碰到了有些疼,但不碰就不疼。
既然治不了,干脆就不治了,只要它不再扩大,就慢慢等它自己脱落就好。
所以启部等国内开战,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
以上两个可能都被齐有道否定,那么剩下的就都是对他和郑九洲有利的!
他手上有翰章商队所需的东西,现在的关键就是能谈出什么条件来交换盐,有盐就有巨大的利润。
原本有些遗憾在草市上没有跟荼芺部交换食盐,没想到几个月后便弥补了这个遗憾。
翰章商队进城的马车他看到了,这盐至少有一万斤,家门口的买卖谈成了,省了多少运费和折腾!
况且,买卖完成之后,还可以赶在翰章商队回程前给方是时递个“消息”——启部将对宏穆关不利——只怕会更让方是时寝不安席了。
不花钱弄到盐,再给方是时添些堵,一石二鸟,哈哈!
想到这里,齐有道故作沉吟,慢悠悠地边想边说道:“沈当家的盐是穆国的稀罕物,鄙人倒是能找到买家,只是这价格确实高了,鄙人所知的买家们每年都会参加朔北草市,怕是不会同意沈当家开出的条件。”
“齐先生,我开价,您还价,这本就正常,不如直接说您的价格和买的量,合则交易,不合,咱们各自继续再寻合作者。”沈弄璋更加直接地说道。
齐有道本想让沈弄璋自己调价,没想到沈弄璋竟然将问题抛给了他,倒是觉得这女子够爽快,够直接,也不扭捏,答道:“沈当家爽快。要买,自然便是全买,这样,贵商队也可以不再继续辛苦奔波,为下一次交易做准备。”
沈弄璋目光定定地看着他,等他继续。
“只是——”话音一顿,齐有道微微一笑,又道:“只是不用货币交易,我们以物易物,便是沈当家所说的铜器,可好?”
铜器?沈弄璋心中纳闷,箭镞不该是铁制的吗?难道他们还有其他铜器?
虽然内心疑惑,但沈弄璋表明仍淡笑着答道:“有何不可?只是我们需要看一看器物,还需要再找一位牙人先生帮忙核定价格。”
齐有道轻轻地摇了摇头,一脸轻松地说道:“无需其他牙人,沈当家看过器物,便可定下交换条件。”
沈弄璋大致有了答案,却仍装糊涂道:“还请齐先生明示。”
齐有道自座位上站起走到沈弄璋和杨行面前,缓缓自袖内抽出一根颜色暗淡的东西,摊在手心上,请他们观看。
正是沈弄璋看过的箭镞。
通长不到四寸,首为三棱形,由于久未维护,已生有绿色铜锈。
果然是这东西,原来是铜制的,沈弄璋暗忖。
杨行眉头一皱,两只拳头已经握紧。
箭镞是国家统一铸造的兵器配件之一,只会拨发给各个州府和戍关的军营。
他们宏穆关士兵戍守边关、鞠躬尽瘁,向王廷申请军帑、兵器,王廷拖拖拉拉不肯按数配置,而在这西朔州,竟然有人将箭镞拿出来当货物做交易?!
那种排山倒海的恨意让杨行顷刻间便白了脸,两条眉毛皱得几乎连在一起。他恨不能现在就一把掐死齐有道,再杀到县廷去,将县令郑九洲碎尸万段!
齐有道首先发现杨行的异状,不觉眼神一跳,神色僵了一下。
沈弄璋倒是时刻注意着齐有道的细微变化,微微转头便看到杨行可怕的一张脸,心头一突,却马上挺直了腰杆,有意无意地用肩膀撞了杨行一下,一脸怒容地质问:“齐先生,您这是什么意思?这东西也能交换货物?不会是前脚给了我们,后脚便通知贵州府的士兵将我们擒获,吞了我们的货物吧。”
杨行被沈弄璋一撞,终于清醒过来,也跟着冷冷地威胁道:“杨先生,我虽然是穆国人,但现在是沈当家的护卫,你可不要存着什么陷害我们商队的心思!”
“二位不要误会。”齐有道被杨行的气势震慑,强做淡定地解释道:“这些都是很早以前与蛮族交手后收集起来的箭矢,箭杆烂掉之后,只剩下了这些箭镞。我们这穷乡僻壤,几百贯钱哪里出得起,想着这些蛮族的箭镞留着也无用,咱们何不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箭镞明明是穆国的样式,齐有道却在这里胡说八道,杨行还没有压灭的怒火便又“腾”地窜了起来,皱眉问道:“这些,都是你那个卖家搜集的蛮族的箭镞?”
杨行的压迫感令齐有道有些紧张,更有些不悦。
他自当了郑九洲的幕僚之后,虽然身份没有公开,但暗地里却已有人知晓,因此对他这个表面的牙人身份十分尊敬,还没有遇到过这样强横的卖家护卫。
这个杨行若只是个小猎户,为什么要对箭镞这么敏感?莫不是另有来历?
第72章 上门生意(下)
气氛忽地凝重起来。
贩卖箭镞本就是隐秘之事,若不是因为确定了翰章商队是来自启部的外族,齐有道也不敢在这里露出箭镞之事来。
然而,突然变了脸色的杨行的言行实在可疑,且心中一旦生了怀疑,齐有道便也不像方才那样急于促成交易,只是淡淡点了点头,答道:“是。”
沈弄璋在辨认出齐有道的身份后,便在心中决定与他交换,虽然理解杨行的心情,但她现在更想完成交易,快些将傅柔所要的这些东西送回荼芺部去。
只是她看得出,杨行的行为已然引起了齐有道的戒心。
即便她是个普通人,也知道箭镞属于军需品,只是齐有道仗着县令幕僚这一层身份,才能将这些箭镞拿出来交易。对于这行为,沈弄璋所在意的只是郑九洲的渎职和贪婪,没有其他想法。
虽然沈冠古也是县令,但沈弄璋从小便看着父亲为了县中百姓的生活殚精竭虑,州府和王廷没有一星半点的表彰或者利于民的益政,心中根本没有家国一体之感,当然也就无法理解杨行此时的愤怒。
眼看着杨行即将搅乱了这场交易,沈弄璋心思电转后,态度也淡了下来,说道:“齐先生,这箭头虽然是铜器的一种,但似乎牵扯到了官府。您也看到了,我们商队的人不多,大家只是想安分地做生意,不想招惹官府,这生意着实有些让我们担心。”
顿了顿,才勉为其难地说道:“能否容我们考虑考虑。”
沈弄璋这招以退为进倒是将起了疑心的齐有道重新迷惑住,没有继续勉强,齐有道笑容又缓和下来,温声道:“好,鄙人也去与买家确认一下,能换多少盐。”
送走了齐有道,沈弄璋没有说话,径直回了自己的房间。
杨行第一次看到沈弄璋冷下脸来不言不语,也察觉出是自己坏了事,但他刚愎惯了,当然不会道歉,见沈弄璋不说话,也就讪讪地返回自己的房间。
翌日,沈弄璋下令,明日出发,继续向南,今日里到城里采办补充食物。
众人从去年八月自宏穆关出发,一路风餐露宿到朔北草市,又到荼芺部,都是荒凉偏僻之地,之后进入穆国,触目也是穷苦破败,难得到了齐县县城,看起来略有些热闹,便都跟着负责伙食的火头儿出去采买,顺便逛一逛县城,散散心。
荼芺部众人虽然也想好好去街上看看,但他们不会说穆语,又怕暴露身份给商队带来麻烦,影响接下来的交换,便都很是自律地留在商驿。
杨行也独自一人出了门,但他不是散心,而是到处转一转,了解一下穆国各地的情况。
沈弄璋在商驿里与齐亭等小仆聊天,过了晌午便回去补眠,一直睡到傍晚,这才起身洗了把脸清醒清醒。
她在等人。
酉正,齐亭来通报,齐有道求见。
来了!
今日让火头儿出去采买,便是要将翰章商队明日离城的消息放出去。盐到哪里都可以卖,但齐有道这边错过了可就要长途跋涉去朔北草市才能换盐了。
沈弄璋相信自己昨日的以退为进能迷惑住齐有道,削弱他对杨行的怀疑,而今日对他不理不睬的采买正是放弃交易的暗示,一定会彻底消除昨日杨行所造成的影响。
果然,贪婪的人上钩了。
没有叫杨行,沈弄璋请齐亭安排一顿晚饭,准备一壶好酒,就在前院东侧的饭堂内。
齐亭极有眼力劲儿,虽然饭堂里没有其他人,但他还是选了东南的一角,然后贴心地摆了折叠屏风,将他们的饭桌保护在内。
齐有道被引进来后见到屏风,也是眼前一亮。这里虽然是商驿,但当家人的细心及细致实在让人记忆深刻,更浑身舒坦,如沐春风一般。
沈弄璋站起身来迎接齐有道,赔笑道:“正想明日去拜会齐先生,不料齐先生却先到了。我们入乡随俗,便在这里向齐先生赔罪。”
齐有道浅施一礼,说道:“沈当家客气了。”
随即入了座。
“既然先生已经来了,我也就开诚布公,直言不讳,关于交换之事,我的护卫们以他们的经验劝诫我,不要涉险。”
齐有道脸色稍变,正要说话,沈弄璋已打断他,“不是怀疑齐先生,而是我们担心带着那么多‘东西’,无法出关。”
既然进了穆国的地盘,总有出去的时候,出关前,驻扎在关口的士兵会检查货物,这些箭镞必然会惹来麻烦。
“此番真是辜负了齐先生一番心血,我自罚一杯酒谢罪。”沈弄璋说罢,端起小酒爵,一饮而尽。
“不不不,是鄙人考虑不周,也该罚。”齐有道连忙说道,也干了一爵。
酒一入腹,齐有道精神一震——虽然早已闻出酒的味道是米酒,不是果酒,入口才知这米酒更是窖藏之酒,醇香及口感自不是果酒所能相比。
齐有道好酒,但不是喝到一醉方休的那种,而是浅斟慢酌的品味,感觉是人生一大享受。只是因为穆国粮少,因此米酒不多,大多都是果酒,所以每每在外喝得都不尽兴。
今日能在这瀚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