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重生之大科学家 >

第263章

重生之大科学家-第263章

小说: 重生之大科学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尤其是宋教仁,虽然曾担任华兴会副会长、同盟会司法部检事长,但却从未在政府中就职过。当初孙元起担任湖北提学使的时候,还曾聘请他当湖北法政学堂的教习。如今孙元起是内阁教育总长,他也成为农林总长。相比之下,究竟是谁发迹更快、腾达更速?

于右任突然说道:“在下听说,原先侵占山西全境的北洋第三镇已经渐次东撤,晋军都督阎百川将由大同返回太原,并且有改弦更张的打算。不知消息是否属实?”

宋教仁神情一黯:“大致不差!去年年底,袁项城趁着南方兵荒马乱、我们无暇北顾的时候,派兵由娘子关、平型关两路入晋。阎百川手下那些新招募的士兵,如何是北洋劲旅的敌手?只一照面便溃不成军,十多日之间山西全省便大半沦陷。当时阎百川曾南下向我们求援,但我们与山西之间横亘河南、直隶两省,实在是鞭长莫及;而且一旦派兵,就会破坏南北之间来之不易的和谈,所以我们只有闻言抚慰而已。

“后来他又向孙百熙求救,他们之间毕竟师生一场,而且正好袁项城急切想把京师附近的第四十七混成协和飞机撤走,于是孙百熙便与袁项城达成协议:袁项城撤走侵入山西的第三镇,孙百熙撤走京师附近的第四十七混成协和飞机。这才有了今天的这番局面。正因为如此,阎百川对我们同盟会没有及时伸出援手颇有怨怼之心,加上孙百熙对他恩同再造,故而他现在开始倾向新中国党,并准备在太原成立新中国党山西分部。”

胡汉民顿足骂道:“孙百熙着实可恨,只此轻轻一举,既满足了袁项城的要求,又使我同盟会在北方失一重镇,还平白捞到山西省地盘。亏他还被全国青年视为‘当代圣人’,行径如此卑劣、心思如此阴毒,哪有半点为人师长者的模样?”

众人都知道胡汉民是强词夺理,不过却没人为孙元起分辨,甚至部分人还大声附和起来。

孙中山道:“在山西这件事上,终究是我们没有尽到救援同志的职责,对不起阎百川在先。我们既然不仁,就不能怪人家不义。而且孙百熙如今是内阁教育总长、新中国党党首,在西部诸省拥有巨大的影响力,我们同盟会要想有所作为,就不能忽略孙元起的势力,必须要妥善处理好与新中国党的关系,尤其是在当下我们处于劣势的时候。所以这个过节我们还是就此揭过吧!”

大家这才安静下来。

黄兴借机说道:“中山先生,同志们已经在院里恭候许久了,我们还是早些进去吧!”

第三二九章便应重拜富民侯

走进丁家花园,就看见道路两侧站满了群众。众人见到孙中山进来,纷纷鞠躬抱拳道:“孙大总统,幸会幸会!”

“中山先生别来无恙?”

“祝孙督办旅途安和,一帆风顺!”

孙中山也笑容满面,与众人一一寒暄。

来到正堂上,只见中间挂着青天白日旗和红色巨大条幅,上面写道:“同盟会同仁饯别中山先生!”原来今天同盟会众人聚集在这里,是为孙中山举行声势浩大的饯别会。

孙中山卸任临时大总统后,本来应该无官一身轻,无论他做回“夏威夷华人”,还是成为民国一介公民,袁世凯都该长松一口气。然而袁世凯对他还是大为猜忌。这道理也不难理解:从古至今,哪位皇帝对前朝君主放心过?尽管孙中山只占据半壁江山、只在位短短数月,毕竟他曾荣登大宝,在南方各省颇有号召力。

对于如何处置孙中山,袁世凯也是破费踌躇:放他进内阁,无处安厝;让他在野,又担心四处拆台。而孙中山自己呢,自然也不甘心向袁世凯俯首称臣,更不甘心就此撒手而去。两下都权衡良久,最后袁世凯给了孙中山一个“全国铁路督办”的空衔。——这也是刚才同盟会会员称他为“孙督办”的原因。

这个“全国铁路督办”,名义上是中央给予的职位,却又不在政府正式编制内;说它不在政府正式编制内,却又享受政府拨给的巨额薪水。如此一来,既满足了袁世凯不想让孙中山进入政府、又想羁縻孙中山的愿望,也满足了孙中山不想向袁世凯屈膝、又想有稳定经济来源的要求。所以孙中山欣然接受此职,双方皆大欢喜。

全国铁路督办是干什么的?

从字面上理解,是兴建铁路的最高指挥。但孙中山一来没有孙元起的金手指,二来没有任何修铁路的经验,三来也没有能够兴建铁路的班底,如何来督办铁路?想来想去,只能先在全国各地四处考察一番。至于孙中山调研什么内容、最终会去哪里。现在都没有一个完整详细的计划,大家只知道他的第一站将是十里洋场的上海,于是众人在丁家花园为他举办了这场盛宴。

当然,这场宴席除了给孙中山饯别外,也有送宋教仁、王宠惠两位同盟会总长北上就职的意思。

诸位头头脑脑刚在堂上坐好。胡汉民、宋教仁等人就鼓噪道:“中山先生。给我们讲几句吧!”众人也应声附和。孙中山对此可谓驾轻就熟,稍稍谦逊几句,便昂然走上前台,开始了他的演讲:“遥想数十年前。清廷次第剿平洪杨天国、东西捻军以及西北回乱,朝野上下都弹冠相庆,自以为经此祸乱金瓯复整,当盛世可期、万年可待。百官士绅竞相主张开厂矿、修铁路、购军舰、造巨炮、练海军,民间也是意气风发。到处一片繁华,时称‘同光中兴’。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却在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最后不得不割地赔款委曲求全。

“当时孙某年未而立,最初见国势蒸蒸日上,也想学得一技之长为生民略尽绵薄之力。谁知国家居然颓败如斯,甚至不敌东瀛弹丸小国!在屈辱、震惊的同时,孙某开始积极反思,试图寻找落败的原因。记得战后。日本著名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曾评价道‘日清战争是文明战胜野蛮’。我才明白在这繁花似锦的表面下,清政府早已病入膏肓,所谓‘同光中兴’只不过是回光返照。要想让中华重新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唯有驱除鞑虏、建立民国一途!于是在1894年年底转赴檀香山,募款创建兴中会。是为革命之始。

“自甲午到现在将近二十年的时间,孙某一直奔波海外,与诸位同仁为民族、民权、民生而艰苦奋斗。赖全会同志尽命,我们终于推翻满清建立民国。民族、民权斗争基本达到目的,政治上革命已经如愿以偿。然而革命尚未全功。同志仍需努力!在我们面前,尚有大量的工作必须完成,使中国能以强国的身份与列强并驾齐驱。现在当务之急是施行民生主义,从事社会上的革命。社会革命比政治革命更属重大,因为社会革命的主要内容是平均地权,而地权向来是国民生活的根本,不是放几排枪、扔几颗炸弹就能解决问题的,必须使用和平手段才能奏效。

“在孙某看来,平均地权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征收地价税和土地增价归公。所谓‘征收地价税’,就是私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国家按价征税,贵地收税多,贱地收税少;而‘土地增价归公’则是以后地价涨高的部分归国家所有,同时保留由国家照呈报地价收买的权利,以防地主少报地价。当然,土地是传统经济社会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即便采用征收地价税、土地增价归公等手段,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消除国人对土地的依赖和眷恋。所以我们还要从其他方面着手。

“首先,我们同盟会要在精神上开展启蒙运动,积极宣传西方的重商思想,让国民摆脱愚昧,增广见识,冲破以往皇权、神权等造成的思想桎梏,减少民众对土地的迷恋,把资金投入到实业与商务中来,以此重建我们的国家。这项工作就有赖遁初诸位了!

“其次,我们同盟会要在物质上以身作则,大力兴办实业,使得中华工厂遍地,机器轰鸣,烟囱密布,高楼林立,火车通行南北,轮船畅游江海。早在二十年前,孙某北上拜谒李文忠公(李鸿章)时,就曾提出国家要使得人尽其才、地尽其利、货畅其流。现在革命已经初步成功,正是大有为之时,而且孙某卸任临时大总统之后也恰好有空闲,所以这项工作孙某当仁不让!

“实话说,中国的经济非常落后,工农业基础非常薄弱,需要发展的实业太多太多!无论是粮、棉、油、纺织、日用品、印刷、蚕丝、茶等的加工,还是煤、铁、石油、有色金属等矿藏的开采,又或者钢铁、石油、机械、水泥等各种原材料的制造,都需要我们同志认真努力。然而要想让各种实业健康发展,前提是必须尽快修建沿海、腹地和边疆联成一片的庞大铁路系统,确保各种货物顺利流通,从而促进商业走向繁荣。

“袁项城给予敝人‘全国铁路督办’的空衔,孙某何尝不知其背后的羁縻之意?只是铁路关乎国计民生,意义重大,所以敝人才欣然接受。孙某愿以十年时间为国家修建十万英里铁路,为商业繁荣、国民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也用这个活生生的现实告诉全国民众,我们革命党人不仅善于破坏,更善于建设!”

话音一落,“大总统万岁”的欢呼声便响彻丁家花园。

当然,如果孙元起在现场的话,必定要为孙中山异想天开的设想捧腹大笑:你知道十年修十万英里铁路是什么概念么?一英里约合1。61公里,十万英里就是16。1万公里。举全国之力,经过一百年的发展,截止到2012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才9。8万公里,还不及孙中山设想的六成。而且纵观世界各国,也只有美国一家达到了孙中山的要求!孙中山既没有穿越众的金手指,又没有美利坚帝国那样的庞大财力,何德何能在十年之间修建十万英里铁路?

如果说孙中山十年修十万英里铁路的设想让人捧腹大笑的话,那么他一本正经刊登在《建国方略》中的铁路规划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据说那张十万英里铁路规划图是孙中山查阅铁路工程资料、考察既有铁路沿线之后亲手绘制的草图,但是,只要任何有一点地理和交通常识的人都规划不出孙中山的那个铁路建设伟业,而且即便以现在的工程技术也无法实现他的宏伟蓝图!因为那张规划图与其说是铁路规划,还不如说是各大中城市之间的连线游戏。

更要命的是,不管两座城市之间是崇山峻岭、荒原大漠,还是长江大河、丛林沼泽,孙中山一概无视,直接以线段连接,仿佛是在证明他学过平面几何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公理。相信施工人员看到那么多笔直线路,上吊投河的心思都有了!

孙中山又说道:“不过,在当今中国兴办实业也非一件易事!比如兴办铁路、商港、军工等大实业,国家贫困苦无资本,则不能不借外债,然而借外债又会被某些国家主义者诋毁,轻则怀疑你政治操守,重则攻讦你卖国求利。稍有不慎,就会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难啊!

“此外,在兴办实业富国强民的同时,我们必须防止资本家的垄断。所谓的资本家,以压榨平民获取暴利为本分,但对人民的痛苦却全然不负责任。一言以蔽之:资本家者,无良心者也。所以我们一定要排斥少数资本家,使得最广大人民享有生产劳动上的自由!”

第三三零章润物无声春有功

当天晚些时候,孙中山在饯别会上的讲话稿就被陈训恩送到了孙元起的案头。

孙元起看完,弹了弹那几页纸:“说起借外债,别人或许还不知道他意中所指;但要说到现今中国最大的资本家,还有谁比得过我?中山先生这番讲话,恐怕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啊!”

陈训恩点点头:“大人所言极是!此次同盟会在内阁中势力尚不及我们新中国党,作为党首,孙逸仙难免会有怨怼之情。但话说回来,内阁总理唐少川不仅是袁项城的亲朋故旧、大人的大学校友,也是他们同盟会的会员,如何组建内阁他心中自有成算,与我们何干?”

孙元起道:“如今南北和议刚刚达成,中山先生主动让贤,引得全国上下一片赞誉,同盟会也随之名声大振。这次同盟会在内阁中吃了闷亏,就算他们想找袁项城的麻烦,也不可能选在这个时候,免得让人怀疑他们是在挟恩求报,然而总要找个发泄的对象。我们新中国党改组未久便在内阁异军突起,一举占据三个席位,在同盟会看来,分明是我们强占了他们的位置;而且敝人、张啬翁、汤蛰翁等都曾在清政府任职,正是他们革命的对象。如此想来,他们把矛头指向我们也在情理之中。”

陈训恩问道:“大人,那我们应该怎么做?”

孙元起微微摇了摇头:“我们什么都不用做!”

陈训恩迟疑片刻又问:“什么都不做?难道就任由同盟会诋毁中伤我们?大人,我们现在可是非比从前!别说在内阁里随便搞点小动作,也不用在广播报纸上散布消息,只需我们在军火、药品上拿捏同盟会一下,就够他们好好喝一壶的了!”

孙元起道:“我们之所以要放同盟会一马,首先是我们不能与同盟会反目,——倒不是我们实力不敌同盟会,又或者不敢与同盟会结仇,而是因为袁项城在边上虎视眈眈!我一直怀疑我们新中国党在内阁获得三个席位,而同盟会仅仅占据两个。是出于袁项城的授意。目的就是要挑起我们与同盟会之间的矛盾,好让他渔翁得利。既然这样,我们自然不能让袁项城称心如意。

“其实是我们不必与同盟会反目,因为在我看来,同盟会未必就能把我们怎么样!”

“哦?大人为什么这么说?”陈训恩好奇地问道。

“你认真看看中山先生的讲话内容。”孙元起把那几页纸递还给陈训恩。然后接着说道。“在这番讲话里,中山先生提出了‘社会革命’理念。所谓‘社会革命’,除了重申同盟会十六字纲领里的‘平均地权’,就是号召同盟会上下在精神上开展启蒙运动和在物质上大力兴办实业。他为什么突然这么提?毫无疑问。他是注意到了敝人这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认为我之所以能有今天这般成就,根本原因在于推广教育和兴办实业。《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既然找到了成功秘诀,他们便要有样学样。准备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陈训恩顿时大点起头:“不错、不错,大人所言极是!好在我们已经洞见一切,自然不能任由他们胡作非为。大人觉得我们该如何应对?”

孙元起道:“我们以不变应万变。”

陈训恩想了想说道:“也是!大人创办经世大学,据说前期投入数千万两白银,同盟会想办学校,哪有那么多资金供他们挥霍?大人所兴办的实业不仅技术精密,而且还有专利保护,就算同盟会想模仿也模仿不来。若是他们自不量力,只怕会落得个偷鸡不成蚀把米的下场。”

孙元起道:“如果中山先生真的有志于投身教育、实业。困难并不是很多,也未必不能做出一番大成就!比如彦及你刚才所说的资金问题,其实就很好解决。袁项城为了安抚他,特地授予他‘全国铁路督办’的职衔,他完全可以用修铁路为名向袁项城要钱。也可以成立铁路公司向国内士绅募股,还可以拿路权向外国银行抵押借款。

“有了钱以后,再来兴办一些见效快、收益高、技术含量低的实业公司,接着以盈余扩大生产、兴办教育、发展民生等。三五年时间。便可以取得粲然可观的业绩;十年之后,必定能够富甲东南。只是中山先生和同盟会上下未必有那么好的毅力。能够默默无闻、踏踏实实地做上那么长时间。甚至他们都没有耐心在一旁等上三五个月!”

以孙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