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王盛宠:神医庶女-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此幕,一众太监心头猛跳,七殿下到底给皇上看了什么东西呀,竟是让皇上这样震怒。
宁夙旭更是一颗心都提了起来。
皇上按压下怒气,目光扫过一脸惶恐的太监宫女,心中只觉烦躁,挥手让他们退了下去,寝宫中只留他和宁夙旭两人。
皇上脸色阴沉地问道:“旭儿,你所禀报的可是属实?”
宁夙旭鼓起勇气抬起头来,直视着皇上的眼睛:“父皇,此事确实属实。孩儿每天在关注着淮洲灾情,这个消息孩儿才刚刚得知,灾情危急,所以孩儿顾不得多想就给父皇送来,希望能尽可能地减少洪灾带来的危害。”
…
。。。
120。第120章 儿臣,既是儿又是臣
…
皇上看了宁夙旭一眼,见他身上的衣袍被夜间的露水打湿,因为赶路赶得急,热得脸上都泌出一层细汗,是以并不怀疑他的话。
再细细回想昨日上朝之时,几位工部大臣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分明是已经看出了些隐患,皇上心里已经确定了宁夙旭禀告消息的真实性。
如果他没有猜错的话,恐怕明日上朝,他就会看到和这些消息有关的奏折了,想必弹劾郭江勇一众抗洪将士的也不在少数。
想到这里,皇上心中的怒火再也遏制不住,将折子重重地摔在了桌上:“郭江勇这个蠢东西这么糊涂,愧对朕对他的信任,竟是做出这种危害百姓的事情。明日朕一定要严惩他!”
一听如此,宁夙旭却摇头轻声劝道:“父皇,万万不可。”
皇上顿时挑起眉头,神色严厉。
宁夙旭从未见过对他这样严厉的皇上,额上有冷汗流下,却依旧坚持劝慰道:“父皇,这场天灾来得突然,抗洪又是一件大工程,国家正是用人之际,加之郭将军他们虽有过但是也有功,如今前线的形势还没有到如此严峻的局面……”
宁夙旭的话没有说完,皇上自己却明白了过来,这么多士兵要是全部都严惩的话,不但会让宁延国损失一批兵力,还会让此次去前线抗洪的将士寒心,更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更会让洪灾在短时间无法控制。
往长远想,淮河流域的抗洪是整年累月要去做的事情,若是都将这个当成苦差事,以后他要派谁去救灾?
还有一点,前几天他还一连褒奖了郭江勇这些将士,如今又要严惩,这不是自己打自己脸么?
而且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是救灾抢险,可不是论罪问责。
想通了这点,皇上再看宁夙旭,怎么看怎么喜爱。旭儿说的对,他这个折子确实必须销毁,今夜的事情不能让任何一个人知道。
皇上起身,走下高高的台阶,亲自慈爱地将宁夙旭扶了起来:“旭儿,多亏你提醒了父皇。”
宁夙旭心中喜悦,表面上却不表现出半点来:“父皇过奖了,孩子愚笨,不能替父皇分忧,但是却希望能为造福百姓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
眼光真诚,言辞恳切。
皇上心中又对宁夙旭喜欢了几分,拉着他的手问道:“旭儿如此仁慈忧民,是我的福气。如今治水这事,要如何做,旭儿可有什么想法?”
宁夙旭神色顿时惭愧起来:“孩儿愚笨,一直在研究防洪之法,可惜未能想出陆二小姐那样精妙的治水方法。除了折子上的几点建议外,孩儿一时再未想到什么办法。不过如果父皇准许的话,孩儿愿意亲临前线抗洪救灾,不成功不还朝。”
说到最后一句,宁夙旭一脸坚定,神色中没有丝毫畏惧,仿佛已经下定了决心。
饶是皇上,都被宁夙旭的决定吓了一跳,哪怕旭儿在民间游历过几次,见过一些风俗民情,可他从小锦衣玉食的,哪里能吃得了这些苦头,更何况洪水无情,万一发生了什么意外……
最为让皇上意外的是宁夙旭似乎对皇位一点都没有**,太子是失了他的心,所以他的儿子们一个个都想将太子拉下马,眼巴巴地等着争储的机会,到了婚配年纪的几个皇子更是在一众世家闺秀中挑来挑去的,专挑哪个官家小姐对自己争储最有助力。
论年纪,旭儿也到了婚配年纪,可如今他却自请治水,时间一长,哪怕是他最后安然无恙地坚持下来,也错过了许多条件好的妃子,少了强大的助力,就算他治水有功,光凭这一点未必就会有势力支持他。
更何况或许等他还朝回来,储位已经大定,他就会永远离开那个位置。
难道他真的从来就不在乎那个位置吗?
皇上的第一反应是不信,可是如今这样真诚的宁夙旭就在他面前,皇上不禁想起当年他还是六皇子的时候,同样也没有过争储之心,可是被他的兄弟们逼得差点没了性命,幸得他福大命大最终竟是成为了九五之尊。
想到这些往事,皇上又信了宁夙旭,当年的他都能如此,他的儿子又如何不会是如此呢?
想到这里,皇上不禁紧紧地抓住了宁夙旭的手:“旭儿,你当真愿意前往淮洲救灾?”
宁夙旭重新在皇上面前跪了下来,语气坚定不容动摇:“父皇,孩儿已经下定决心,还望父皇成全。”
皇上不禁湿润了眼角,再次将宁夙旭扶了起来:“旭儿一片赤子之心,是我的福气,是天下百姓的福气。父皇准了,只是你也要答应父皇一点,一定要平平安安地去,平平安安地回来。”
“孩儿遵命!”
直到离开宁清宫,宁夙旭还觉得神情有些恍惚,不敢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
皇家的人,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张面具,哪怕是面对父母兄弟姐妹,都不曾扯下那层面具。
曾几何时,他以为父皇很喜爱他,他很懂父皇的心里在想什么,直到今天他才明白他想得太简单了。
其实他早就收到了淮洲洪灾突然爆发的消息,如果不是陆芊珞的提醒,他不会有魄力去连夜面见父皇禀告这个消息。
却怎么都没想到,正是这个决定,让他更得父皇喜爱。
儿臣,儿臣,虽是儿子,又是臣子,只有做到儿的孝和爱,又能做到臣的忠和忧,才是父皇最喜欢的孩子,才是最有希望接近那个位置的人。
宁夙旭出了宁清宫,缓了缓神,吹了一会夜风,才一路去了生母贤妃的昭云宫。
他面见父皇的事情不能让别人知道,只能委屈贤妃称病了。这是最妥善的办法,也是父皇的意思。
宁夙旭到了昭云宫,一众太监宫女连忙将他请了进来,一通忙碌后,将熟睡中的贤妃请了起来。
宁夙旭做事从来不会如此欠妥,深夜过来必然是有要事。
贤妃让宫中所有宫女太监都退了下去,担忧地问道:“旭儿,你深夜过来,可是出了什么事?”
。。。
121。第121章 破灭,不能说一个不字
…
皇上卯时上了朝,果然有大臣上了奏折,谏言说抗洪前线将士马虎了事,使得洪水累计高度又复升了回来,而且新建的防洪提有随时溃塌的迹象。
一时间,朝堂之上一片哗然。
这个治水方法是大家一致通过的,只要严格执行就能扛过这场洪灾。可是没想到这个治水方法好不容易见了成效,这还没维持多久时间,竟然就出了这样的事情。
陆轩宇站在一众大臣之中,官服下的双腿都不自禁地打颤,陆家还没得意几天,竟是就遭受到了这般大的打击。
他如今只希望有办法能弥补这个失误,不要让皇上将怒火发泄在郭家或者陆家身上,在抗洪这件事上,无论哪一家出事两家只怕都逃不过。
龙椅之上的皇上面色阴沉,任谁都能看出皇上在压制着他的怒气,一旦压制不住爆发出来,那绝对是雷霆之怒。
“众爱卿,你们可有何良策?”
皇上沉声问道,一时间,朝堂上死一般的寂静,众位大臣你望望我,我望望你,谁都不敢出列谏言。
献策是不难,可是献策的后果却不是他们能承受的。
皇上本来是佯装生气的,这下是真的怒了,朝堂之上这么多国家栋梁,竟然没有一个能替他分忧的!
皇上将目光望向最为靠前的刘相国,沉声问道:“刘相国,你一向不是足智多谋,这次难道没有什么良策?”
刘相国额头划下冷汗来,砰一声跪了下来:“皇上,如今淮洲灾情危急,当务之急是派人增援。抢险办法要多搜集出来出来,大家再行商议最为合适的方法。”
刘相国说完,皇上的面色未有缓和一分,朝堂之上更是寂静一片。
工部尚书暴躁地捏着额头,工部是有一些应急之法,可只能解一时之急,对于眼前的灾情根本没有多大的效用。
吕阁老思虑良久,面色凝重地出列:“皇上,如今前线洪灾突然严重,仓皇想出的办法未必能真正有效。可是救灾刻不容缓,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微臣建议,可先安排去前线支援的援军。至于抗洪方法大家人多力量大,多筹集些方法讨论,或许就能赶到援军出发前想出最好的办法。”
看着吕阁老发须皆白,却仍旧上朝献策,这个方法也是他心中所想,皇上微微点头,又问:“何人愿意带兵前往前线支援抗洪?”
皇上话音一落,皇子一列就有两位同时出列,其一是昨夜就和皇上商议好的宁夙旭,其二却是四皇子宁夙昊。
宁夙旭有些意外,陆芊珞让他快些行动时,本来他还有些迟疑,此刻看到这样的情形,才知道她果然没有说错说,果然他的兄弟中也有人会主动请命。
同时,宁夙旭也对宁夙昊更多了一些认识,以前他并没有将这个四哥放在眼中,生母地位卑微,没有舅辈外家的支持,一直依附着平庸的太子,难有什么大的作为。
这一刻,宁夙旭当真对宁夙昊高看了几分,哪怕是依附太子,能有这份耐力和气魄,宁夙昊就不会是泛泛之辈。
比宁夙旭更意外的就是宁夙昊,他这些兄弟们,每个他都看得清清楚楚,料定他们不会放弃京都的一切,甚至那个位置的可能,可是他没想到,一向养尊处优的宁夙旭竟然也会自请出战。
他好不容易得到了这个机会,却没料想被宁夙旭横插一脚。
皇上微微眯起了眼,七子去前线是和他商定好的,没想到四子竟也会有这样的想法。
“老四,你可有什么好的办法治水?”皇上虽是在问宁夙昊的话,目光却大半都落在太子身上。
宁夙昊立刻跪下请命:“父皇,儿臣尚无完善的解决之法,但是儿臣愿意带兵前往淮洲随机应变,无论多么艰难,一定会战胜这场天灾!”
宁夙昊一脸真诚坚定,可太子在皇上的注视下,目光却有些躲闪。
很快,皇上就知道太子和宁夙昊早就商量好了,也就是说他们早就知道了前线的情况,却一直等到今天上朝时才提出,就是想等到他火烧眉毛时才雪中送炭,他的这两个儿子可真是用心良苦呀!
皇上眸光一沉,又将目光转而落在宁夙旭身上:“旭儿,你当真愿意前往前线救灾?”
宁夙旭神色坚毅地跪下:“父皇,儿臣已经下定决心,救灾抗洪,不完成不还朝!”
此话一出,朝堂之上又是一片哗然,七皇子党一个个面色僵硬,如遭五雷轰顶。
宁夙旭的舅舅差点晕了过去。
七皇子党和******,稍微清醒点的,还酝酿着要如何劝皇上。
七皇子党自然是想要保住七皇子,******却是想要将这个机会争取给四皇子,四皇子的功就是太子的功。
可是皇上并不给他们机会,在宁夙旭话音一落,皇上就拍案道:“好!朕准了!”
这话一出,朝堂之上的大臣各个瞠目结舌。
不等他们有反应,皇上又补充道:“旭儿,朕命你即刻回宫准备,待到良策一出,即刻带兵出发,前往灾区!”
“儿臣领命,儿臣定不负父皇所托。”宁夙旭高声领命,起身后再向皇上俯身一拜,神色坚毅地退出了大殿。
这样的宁夙旭不骄不躁,没有他往日的温暖柔和,多了一些坚毅和英武,让人心中不禁生出一股敬意来。
皇上又命陈将军率军一万,即日和宁夙旭一起前往淮洲救灾。
待到最后,皇上才将目光落在宁夙昊身上:“昊儿,你就留在京都吧。”
希望破灭,宁夙昊心中再不愿意、再恨也不能说出一个不字。
皇上给了一众大臣一上午的时间,让他们未必尽一切之力想出对策来,午时一过就再次上朝讨论抗洪方法。
到时候想不出办法的大臣,就要论罪严惩。
陆轩宇从早朝退下,整个人都是浑浑噩噩的,直到现在,他都忘不掉皇上退朝时,落在他身上期望的目光。
皇上是因为之前姝儿献出良策,是以对陆家期望很大,可是这次灾情很危急呀……
。。。
122。第122章 震怒,你养的好女儿
…
看到许多大臣回府找家人商量,陆轩宇也急急忙忙地回了陆府,同僚们一个个都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哪里有人能顾及到他。
陆轩宇只得一方面让人在皇宫候着,看看陆芊姝那会不会有什么好办法,一方面在家和老夫人、大夫人商量对策。
一回到家,陆轩宇就将阖府上下的人都发动了起来,管家、丫环、小厮、婆子一个个也都被拉来想抗洪办法。
眼看到了午时,一众人还未商量到一个好办法,陆轩宇急得浑身不住冒汗。
只得将就着几个最好的抗洪方法写入奏折中,可是握着这份奏折他心中实在是不踏实。
正在这时,素月回来了。
素月知道事态紧急,直接将折子交给陆轩宇:“老爷,这是小姐让我送回来的。小姐说这里记载着一套抗洪方法,兴许对淮河的灾情会有些用。”
听到是抗洪方法,还是一套,陆轩宇一听,眼睛顿时一亮,连忙将那本折子接了过来。
折子上的内容以图为主,并未有多少字,一眼看去清晰明了,比起刚才他们想出来的抗洪方法看起来确实要更容易实施。
陆轩宇终于松了口气,有了这些治水之法,哪怕这些就算最终都不能被皇上采用,陆家也不会被皇上惩罚。
在心里,陆轩宇已经认定陆芊姝才能提出最为完美的抗洪之法。
准备完毕,陆轩宇就匆匆地进了宫。
朝堂之上,每个官员,按照品阶,一个一个就呈递上来。
每每看完一张奏折,皇上的脸色就会阴沉了一分,这么多抗洪方法中,重复的重复,粗陋的粗陋,除了工部提出的抗洪方法,竟是没有一个能实施的。
皇上看完了诸位皇子、一品到三品大臣的奏折后,场中大臣的奏折已经被看完了一大半了。
眼看天色已经渐暗下来,这时,御史太监张公公刚从宝音寺返回上了朝。
见到张公公,皇上眼中顿时亮起一点希望,连忙问道:“陆二那里,可有提出什么好法子?”
张公公硬着头皮将奏折呈到皇上面前,心跳如鼓,奏折上的内容他没有看,可是看着陆芊姝将奏折交给他时,那一副神色犹豫的模样,他实在是对陆芊姝没有多少信心。
皇上满含期望,迫不及待地打开了奏折,可是看完的时候,却一怒之下直接将奏折摔了下去:“满口胡言,纯属门外之言!”
帝王之怒,让众位大臣都是身体一颤。
皇上神色阴厉,目光冰冷地扫过一众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