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望族权后 >

第115章

望族权后-第115章

小说: 望族权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一娘却避到一处越发清静的地方,捧着手炉斜倚凭栏,遥望着高地山坡上那些显望之族竖起的庞大灯树,依稀可见底下载歌载舞。
  明日,就要重返大明宫。
  她对那幽深又富丽的禁苑并无怀念,然而却注定要楚心积虑重返。
  终于,让她等到了这一天。
  可在这样的夜晚,眼见繁华缤喧,纵然摁捺抑制似乎已经成为习惯,此时此刻,难免还是会忆及旧人旧事。
  含冤死去的家人,他们再也不能齐坐一堂谈笑风生;除夕守岁,她再也不能叩拜祖辈高堂,恭贺“福延新日,庆寿无疆”;不能再自兄长们的年礼中挑拣中意物什据为己有,转身却被十一弟与八妹从她手里抢占。
  那些时光与亲情,重温来只有锥心锐痛。
  她垂眸,一滴眼泪落在手炉上。
  “渥丹想念你们,很想念……”
  而在南阳王府,贺湛这时好不容易从酒局里脱身,也正斜倚凭栏。
  是面对普宁坊的方向,唇角笑意渐渐淡却,仰首,一盏酒尽。
  薛府,陆离站在廊下,带笑看了一阵薛昭投放爆竹,男孩的面庞被火堆映得通红,两眼熠熠发亮。
  是这样健康又稚趣,曾经他们的童年,也是如斯。
  于是笑容也逐渐淡去了,陆离回到暖阁拨明灯烛。
  案上那册金匮遗书再次被长指展开。
  眉心紧蹙,目光胶着与卷上艰涩的词句。
  直到远远传来迎庆新岁的子时钟响。
  轻声喃语:“又是一年了。”
第203章 入宫觐见
  对于朝臣京官而言,年年元正日就算正在七日假期,但因为元日大朝会之故,比往常都要繁忙小心,便是外命妇们,也不得不起个大早穿戴礼服前往禁宫,顶着寒风在宫门外列队恭候上好几时辰,待得太后升座后,依照品阶高低入内参拜,往往得折腾上半昼,直到午后回府才能填腹镇饥——元正日朝食之于她们而言是不能用的,以免参拜时因为人有三急而失仪,这可是大不敬。
  除了宗室王妃郡主县主之外,只有极个别能得皇室恩点,比如韦太夫人与韦夫人姐妹,就是太后专程嘱令肩與抬入银台门,暂候于偏殿,不需与其余命妇一般站候宫门。
  不过今日太后有旨,太夫人姐妹虽相继宗室之后参拜,仍然没有得允归府,太后留了午膳。
  而今日特令诏见的闺秀们除了柳氏九娘姐妹之外,果然有谢翡与谢莹在场。
  在这样的场合,纵然偌大的空间里只有太夫人姐妹与四位小娘子,宫人都站在七、八步外候命,不过当然不能好比在家时一般自由自在,十一娘与九娘跽坐在太夫人身边,眼观鼻鼻观心,活像两樽雕像一般。
  谢翡却没那么拘谨,悄悄打量着四周陈设,十分好奇又隐隐兴奋模样。
  谢莹却一直蹙着眉头,这孩子仍如幼年,还是忧心戚戚年少多愁的性情。
  韦夫人却一点拘谨不见,甚至不在意周围耳目,大剌剌对太夫人抱怨道:“不知太后又有什么盘算,大冷天,巴巴让咱们把孩子们带来。”
  太夫人睨了一眼妹妹,轻咳一声:“应是为同安公主择选伴读一事罢。”
  “我家莹儿可不由得她挑挑拣拣,当谁乐意为这伴读?”韦夫人冷哼一声。
  谢翡听说这话,却下意识地挺了挺腰,不过谢莹仍是一副不为所动模样,不知在想着什么心事,愁眉苦脸几乎就要泫然而泣一般。
  谢饶平虽被贬迁,可因为太后对谢府恩宠依然没有减薄,年节赏赐十分丰厚,谢家众人个个仍以显望自居,谢翡比十一娘只长着一岁,谢莹却比十一娘小着半岁,但随同长辈出入邀宴的机会却都超过了十一娘,故而京都闺秀们对谢氏姐妹都有知闻,十一娘做为表姐妹,四年间也不乏与两个交道的时候。
  谢翡已经养成眼高过顶,也就是对柳七娘与柳九娘还算“平易”,因十一娘是庶出,她一贯不搭不理,更别提对外姓闺秀,动辄冷嘲热讽或者颐指气使,显示自己非同一般贵女的尊荣。
  再说谢莹,对任何人都是爱搭不理,沉默寡言不主动挑衅,只不过稍有不顺心就会哀哀哭泣,在韦夫人眼中却成了孙女嬴弱受欺,为此不少次出头训诫旁人,也真是宠纵无度。
  十一娘对谢氏众人不可能存在任何情谊,即便太夫人与韦夫人是同胞姐妹,但对韦夫人亲孙女谢莹,十一娘是一贯敬而远之,纵然不至于因谢饶平之故迁怒这小丫头,也没什么交好的意愿就是了。
  而据十一娘这时揣测,太后今日只令柳谢两家闺秀入宫,或许不是专为同安伴读一事,应是有其余盘算,她不关心谢氏姐妹何去何从,至于自己,因为师从莹阳真人,伴读之一的资格已然确定,不需要再耗力气争取,只希望九娘能置之事外,不要引起太后关注用作棋子。
  “均宜授职一事仍未确定?”韦夫人忽然问起这话,实在让太夫人这当姐姐的无可奈何,扫了一眼不远不近侍立的宫人,淡淡说道:“这事不急,均宜离京四年,正好趁这段闲睱与亲戚故交叙旧。”
  韦夫人却仍然言出无忌:“是被连累罢了,他姨丈是咎由自取活该被人过河拆桥,我是巴不得他被罢官去职终生受冷,只可惜了均宜这孩子。”
  太夫人越发无奈了,妹子也是为人祖母之人,却当着晚辈面前抱怨起自家丈夫,行事还如当初一般无所顾忌,让人提醒敲打都不知道用什么方式好,只好装作什么都没听见,不搭腔便罢。
  十一娘却在默默期待,不知韦夫人与太后这对“情敌”面见,又会碰撞出什么火花,这场合她还从未曾见识过。
  就这么等候了足有两个时辰,总算来了个宦官,尖着嗓子将众人请往含象殿觐见。
  太后已经换下那身繁重的朝服冠戴,但因为稍候要与宗室命妇们共宴,仍旧穿着细钗襢衣,这时没在正殿诏见,十分平易地将人请去暖阁里,慈眉善目地看着四个孩子跽跪一排肃拜,赐坐称赏,先是带着笑意与太夫人姐妹两寒喧一番,便先提起伴读一事:“虽说来都是伴读,但其中四位更需稳重有才者,负责教导督促,伊伊虽然年小,气度才智都无可挑剔,甚合我意,就不知伊伊自己可愿意?”
  话说到这样程度,也就是不容拒绝了,十一娘自然只有遵令:“太后器重,儿不敢辞。”
  一边谢翡只觉心跳如擂,放在膝上的手掌都忍不住捏成拳头,倘若不是拘于母亲一再叮嘱的礼数,恨不能热切迎视表达自己也乐于授任的心情。
  太后却没有先关注她,只问九娘往常学些什么。
  “虽与族中姐妹一处诵习经史,然则儿素来不喜枯躁无趣,也只是将《孝经》《论语》等熟背而已,琴棋书画也都只是略通,相较棋弈略优,而书画居末。”九娘这显然是太过谦虚了,她虽并不擅长书画,然则对经史书籍还是不限如此浅显的。
  太夫人这时说道:“九娘一贯跳脱,最受不住拘束,怕是不能担当重任。”
  太后挑眉:“同安倒也需要玩伴,全是稳重老成也不妥,四妹先别急着替九娘推脱,还是让九娘自己说说她愿不愿意。”
  十一娘暗暗睨了一眼九娘,竟略有些紧张起来。
  九娘转脸看向祖母,似乎为难失措,好一歇才答话:“太后恕罪,儿愚顽无教,惧怕宫规拘管,只担心……担心……”
  太后眉头轻蹙,她看出来了,柳氏九娘是为祖母之命是从,要想彻底收服不易不说,看上去也不是那么伶俐,罢,她这四妹既一心护庇嫡亲孙女,强扭的瓜也不甜,莫若成全,倒是十一娘,毕竟只是个庶出,又年少老成,未必不知在祖母心头地位始终不如嫡姐,恩服起来也容易。
  “既然如此,姨祖母也不强求。”太后笑得分外慈祥,却没问谢氏姐妹才艺,直接说道:“早先我已同翡儿祖母与母亲提过,让她入宫陪着同安一处进学。”
  谢翡是谢饶平侄孙女,韦夫人并非她祖母,对于谢翡是否入宫韦夫人并不在意,闻言也只是挑一挑眉而已。
  哪知太后紧跟说道:“我听说莹儿年龄虽小,却甚有诗赋天份,埋没可惜,也让她入宫跟同安一块听学,由我督促教导,六妹应不至放心不下罢。”
  “三姐,我只有莹儿一个嫡亲孙女,当然放心不下她离我膝下。”韦夫人果然没有照顾太后颜面,梗着脖子就顶撞回去:“莹儿也不愿入宫,三姐莫要强求为上。”
  十一娘忍不住睨了一眼谢莹,却见这位已经开始淌眼抹泪,几乎在韦夫人话音刚落时就哽咽说道:“我不愿入宫。”
  “我可不是在与六妹商议!”太后冷哼道:“谢氏好几个闺秀,要么自大狂傲、要么懦弱娇矝,六妹身为长辈,又是出身大族,却未尽教导之责,看看莹儿,被你宠纵成什么模样,元正日,又是入宫觐见,竟然悲泣落泪,若再不用心纠正,岂不是败坏家风?”
  韦夫人气急:“那也是我谢家之事,不劳太后挂心,太后可不是谢家妇!”
  “住嘴!”见韦夫人这般口不择言,太夫人又气又急,先于太后喝斥出声,替她求情道:“三姐,六妹气性一贯如此,着急起来就口不择言,还望三姐宽恕。”
  “四姐,三姐一贯什么心肠你不知道,她这是……”
  “你给我住嘴!”太夫人重重拉了一把韦夫人。
  太后轻轻一笑:“四妹也不需这般焦急,姐妹一场,些微小事我何至于怪罪,不过六妹这般任性,其中道理,我需得好好与你掰扯了。”说完,太后却嘱咐宫人:“将莹儿先带下去好好安抚,哭哭啼啼不像样,落旁人跟里,不免议论失仪不敬之罪!”
  这话彻底将韦夫人震住,只好眼睁睁地看着谢莹被人带了出阁。
  十一娘却留意见谢莹瞪视着太后满是愤怒的目光,将面孔一低,唇角轻笑。
  太后如此器重谢饶平的嫡亲孙女,非要收为己用,可依她看来,谢莹却并不领情,将来怕是有好戏看了。
第204章 璇玑有何玄机
  又说谢翡,对堂妹谢莹的心怀不满由来已久,她才是嫡宗女儿,奈何祖父虽为宗长却不居要职,反而是叔祖父谢饶平位居国相,虽说如今贬迁,可一州刺史仍比祖父更受器重,叔祖母又是名门出身,历来就比祖母更有威望,因而造成她在家中不得不对谢莹百般容忍。
  谢莹又是多愁善感的古怪性情,姐妹们稍有不迁就,抑或言辞疏忽就会造成谢莹悲泣不止,谢翡记得十分清楚,有回与长辈赴请邀宴,毛家两个闺秀只不过与她们玩笑:“阿莹怎么默不作声,愁眉苦脸坐在一边,莫不是阿翡欺负自家妹妹?”谢翡看得上眼的闺秀本就不多,因着家族本就交好,毛氏小娘子可算是知交了,故而随口解释:“莹妹妹自幼如此,不喜与人交流,就爱捧着那些诗书诵读,花开花落都会引得她哀愁一场。”
  这本也是实话,哪知谢莹掩面就走,跑到韦夫人面前哭泣,韦夫人问得原来是谢翡在外人跟前将孙女当作“笑料”,火冒三丈,操起竹尺就责打了谢翡掌心。
  谢翡一心要为同安公主伴读,便是打着争取太后恩宠再不受叔祖母欺辱的盘算,原本听说太后竟要让谢莹入宫就愤愤不平,这时眼见叔祖母也被喝斥,她倒是灵机一动,连忙转圜:“太后息怒,叔祖母只是不舍莹妹妹,莹妹妹本就娇弱,而宫规严厉,叔祖母也是担心莹妹妹受屈。”
  十一娘抬眸看了一眼谢翡,小姑娘颇有心计,这是抓紧机会向太后示诚?她这时忽然想起当年上清官应试的谢芝,应当便是谢翡嫡亲伯父之女,也是个以为有太后倚仗就能高人一头的姑娘,看来谢氏闺秀们大约都明白太后的重要性,争着抢着要成为棋子,只除了韦夫人。
  韦夫人与谢饶平只有一个嫡子,否则当初怕也轮不到淑妃入宫,太后必是会提携谢饶平这顶极心腹的女儿,而谢莹又是韦夫人目前唯一嫡亲孙女,自幼奉若掌珠,怕是听韦夫人灌输过不少关于太后的坏话,所以才会如此抗拒入宫。
  太后应该会想到这点才是,可依然强迫留下谢莹在身边教导,是企图今后能够扭转谢莹心性对她彻底臣服?
  太后可不会莫名其妙与韦夫人争夺孙女,应当是有非谢莹不可的计划。
  会是什么呢?
  十一娘暂时不能肯定,只听太后继续与韦夫人掰扯:“我是莹儿姨祖母,见她被你宠纵得不成话,论来也有教管之责,再者,六妹虽是莹儿祖母,可并非谢氏宗妇,连你谢氏宗妇都认同我代为管教,你还有什么非议?宫里规矩虽严,莹儿又不是入宫为婢,等闲谁敢给她气受,她这时还小,性情不难扭转,我是全为莹儿打算,不会害她。”
  韦夫人当然不服,可还不及争辩,就被太夫人紧紧拉住衣袖。
  太后当然也将太夫人的阻挠看在眼里,轻轻一笑:“好了,午宴就要开席,两位妹妹随我一同前往罢。”她便径直在前,留给太夫人劝导韦夫人的机会。
  几个小娘子没有被允入宴,留在含象殿中由宫人们服侍着进膳,九娘这才舒了口气,低声对十一娘说道:“莹妹妹可真不走运,怎么就被太后盯上了非要留在宫内,十一妹将来可得多加宽慰,依莹妹妹那性情,还不知会受多少责罚。”
  宽慰?她可没这闲心,十一娘心里这般想,嘴上却说道:“许是莹妹妹福份呢,能得太后器重本该庆幸。”
  九娘盯着十一娘看了一阵,抿嘴低语:“鬼丫头,说反话吧你。”
  到底耳目众多,姐妹两并未过多议论,然则太夫人却几乎是与韦夫人一路争吵,废尽苦心才将妹子劝住:“太后如此坚持,又岂是你我违抗就能打消,你这性子,也真该收敛收敛,今时可不比往日,就说从前,你还没吃够暗亏?早该明白有些事不能强蛮,必须隐忍!太后无非是想利用莹儿罢了,怕是打算着将来监视晋王,毕竟谢饶平是她心腹,谢氏女儿更得她信任……你先莫急,莹儿这才多大?大有时间计划筹谋,再说即便莹儿入宫,一月总有假期回你身边,只要莹儿不愿妥协,太后也明白强求不得,否则她怎么会连备棋都暗留好了,你当谢翡为何为这伴读!”
  其实太夫人还有一句没说,那就是她自己的孙女十一娘恐怕也是备棋,但因为晋王贺烨早前“表现”,先是相助打击柳直,再又遣内宦暗示贵妃已有行动,太夫人对贺烨已经一改成见,再不相信他如表面那般顽劣暴戾。
  太后想要盯死晋王,恐怕也没那么容易。
  只要谢莹一昧“愚顽”不改,太后也不愿放这么个不能掌控的耳目去晋王身边,谢莹一旦不能通过考验,妹子的担忧就可解消,至于谢翡,虽说有些小聪明,眼下看来还远远不是晋王对手,就算最终被太后采用也不足为虑。
  太夫人倒是相信十一娘足能应对各种情况,将来若她不愿为太后所用成为晋王妃,大可将谢翡摆放阵前挡箭,可若晋王将来要真能成为太后威胁……十一娘为晋王妃也不无益处,才有期望促成翻察旧案,彻底终结太后涉政。
  总之,一切尚不分明,还是要走步看步。
  而在宫外,元正佳节,家家户户都按风俗设有丰俭有别的酒席,以供四邻故交相互走访“传座”,平民如是,贵族自然也不例外。
  薛陆离照常是与齐光等兄弟负责串门拜年,然而今年当他拜访完薛氏诸多姻亲后,便找了个借口单独行动,却是主动去了长安令宇文盛的内衙。
  元正休假,长安县衙也不例外,虽然衙前仍有值守,不过宇文盛今日是必然不会坐堂务公的,绕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