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望族权后 >

第117章

望族权后-第117章

小说: 望族权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五姐,你可是有何心事?”十一娘问道。
  “你还小,不懂。”
  十一娘:……
  她沉吟一阵,突发其想:“姐姐莫不是有了意中人,但家中长辈不允?”
  这下呆怔之人便换作王宽,可她虽然呆怔的时间颇为漫长,终究还是不愿告诉十一娘:“你莫追问,只需明白这都是我心意决断。”
  十一娘明知没有灵沼公这个祖父允许阿宽是万万不至授特诏伴读,她想了一想,威胁道:“姐姐有意与我生份,也不要紧,我问我四姐也使得。”
  “你这丫头!”王宽大急,这才将十一娘扯去更加僻静的地方,也没多少娇羞,跺脚说道:“我告诉你,你可不要胡乱张扬,我是有中意之人,然而不是长辈不许,是那人直言拒绝,我虽不愿纠缠,却也不欲听从父母之命随便嫁给个陌生人,原是打算趁着这回特诏,缓延数载罢了。”
  “可是我十四兄?”这一问,显然出其不意,让王宽闹了个大红脸。
  “我就知道,若不是我也熟识者,姐姐不会瞒我。”十一娘拉了好友的手:“十四兄怎么说,或许不是拒绝,不过他也不欲早婚罢了。”
  王宽却无比郁闷:“他都二十四了。”
  好吧,十一娘承认,在她心目中贺湛一直是个弟弟,却没想自己这时虽然寄身于个十岁少女身体,要论年纪,也已经是往而立直奔的人。
  “十四郎说一直将我当作妹妹看待,决无别意,他如此坦荡拒绝,我也只好死心。”王宽拉了一把十一娘:“鬼丫头,这事你心里明白就好,别再多嘴,否则我真不知如何自处。”
  十一娘嘴上答应了,然而在入宫之前,她依旧寻了个机会去盘问贺湛。
  当日十四郎打扮得朱衣锦绣,那模样要多潘安有多潘安,显然是欲祸害人间,可惜还没出门就被十一娘堵个正着。
  “十四郎又要去平康里?”
  贺湛不以为意,伸长胳膊就搭在十一娘肩头:“怎么,想要随我开开眼界,那也得换身行头呀,你这年龄,只好扮作小厮。”
  脚踝立即挨了一下,女孩的力道当然不至于让贺湛呼痛,却踢得这人夸张一跃:“十一妹,长幼有序你懂也不懂?”
  “我问你,你这一大把年纪,还如此浪荡,就没想过安定下来?十五娘有什么不好,你一口拒绝,把人都逼得进宫了!”十一娘一副打抱不平的英勇样。
  贺湛当即明白过来,苦着一张脸:“姑母都放任不管,十一妹这是操什么闲心,好罢,别冲我瞪眼,我实话直说,十五娘是个好孩子,英豪豁达开朗可爱,可我一直将她当作妹子看待,有种与她怎么样就是对不住王七之感……心理负担太大,实在不能放任。”
  十一娘便知无可挽回了,倒也没再纠缠,粗声粗气问道:“那么十四郎可有中意之人,若非十五娘提醒,我都忘记你已经二十四了,阿姑虽不愿过于拘管,未必暗下不替你操心,你起码得有个中意方向罢,如此我与阿姑也能替你留意。”
  明明是个才及胸口高度的丫头,却装出一副长姐气势来,十四郎实在忍不住捧腹,笑了好一阵,眼角却不无狡黠的微眯着:“十一妹,与其关注我之姻缘,你怎么不替陆离多多操心,他还比我年长一岁呢,怎么,你就忍心看他孤独终老?”
  说完这话,贺湛也不多留,擦肩而过时用力拍了拍十一娘的肩头:“当局者迷呀。”
  十一娘稍一呆怔,待回过神来时已经不见贺湛踪影,顿时气恼:“这是祸水东引,暂且算你蒙混过关!”
第207章 上岗的上岗,落榜的落榜
  做为当今天子的唯一骨肉,同安公主的伴读队伍在太后亲自操持下,人数尽管没有达到晋安长公主当年的规模,也是十分壮观了,四个“特诏”,各自带率八名伴读,也有三、四十人之多。
  让十一娘稍觉郁怀则是,太后也不知出于什么考虑,将谢翡与谢莹姐妹分至她的队列中。
  谢翡倒不值得她过多分心,然而一看谢莹那张依然愁眉惨淡的面容,连十一娘都觉日月无光、凄凉苦闷,整个人都不好起来。
  这是要生活在多么水深火热的环境才能造就成如此悲酸辛楚,可分明谢莹自打出生就锦衣玉食无忧无虑,才有闲情为落花流水悲泣伤祭。
  不过让十一娘稍觉安慰的是,太后宣布,四拨伴读以十日为限,依次入宫。
  这便是说,当值十日后尚得三十日假期自由行动。
  尽管十一娘心中明白,做为晋王妃潜在人选的她即便在假期也很有可能被太后诏令留在宫禁贴身观察与恩威收服,三十日自由会大打折扣,然而依然还是有出宫的机遇,能与真人私见。
  太夫人已经允准:“若得空睱,还是常往上清观,真人孤苦一人,需要你更多侍奉陪伴,大母这处你倒无须牵挂。”十一娘也没与太夫人过多虚伪,是因她明白太夫人子孙绕膝,虽然对她别外器重些,可她一贯就不热衷讨好膝下,这些年,太夫人似乎也习惯了只与她讨论正事大局,却不强求天伦之乐。
  “伊伊,你可怪我一昧庇纵七娘与九娘远离险境,而放任你涉牵诡谲?”太夫人却忽然问道。
  这话当然让十一娘难免惊震,一时之间却不知如何应对才好,只有礼拜道:“儿为柳氏女,便有该当责任,此志至今不改,大母器重信任为儿之幸,岂有怨怪?”
  太夫人叹息一声:“让晚辈涉险,论来都是长辈无能,你这孩子自幼深明大义,旁余我也并无忧虑,只有一点提醒,千万不要轻视太后,太后心机城府,疑心之深,表面不显丝毫,实需处处堤防。另有,切忌不可冒进,若为尽早赢得太后集合而处处迎合,反而会让她生疑,虚虚实实要掌握精准,才能保得你之平安,与家族平安。”
  “孙女谨记教诲。”十一娘拜首肃诺。
  眼看次日便要正式“上岗”,萧氏也总算叫了十一娘去无衣苑叮嘱,然而她却闷坐了足有两刻不发一辞,正当十一娘组织好言辞想要宽慰时,萧氏又忽然开口:“伊伊,你可知我为何待你生母不同普通?”
  这事十一娘虽然早有感觉,然而也并没有放在心上私下察探过,对于萧氏的品行她十分认可,关于萧氏与姜姬之间的旧情根缘,十一娘却并不认为一定要了若指掌,只萧氏在这时提起,她当然只有洗耳恭听。
  “你之生母原为萧家世仆,父母早丧,只有一个姐姐阿琼相依为命,姜姬当年被你外王母分调在我身边,阿琼是你姨母身边婢女。”提起多年前的旧事,萧氏仍然不无唏嘘:“那时你姨母还未及笄,有回去卢府春宴,因为她那火爆脾性,与当时还待嫁闺中之韦郡王妃争吵了几句,韦郡王妃一贯张狂,当时便掌掴了你姨母,却并没太多人瞧见,事情没有闹大,然而阿姐忍不下这口气,见韦郡王妃中途离席,鬼使神差就带着阿琼尾随而去。”
  萧氏说到这里,似乎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直话实说:“阿姐当时也没打算将韦郡王妃如何,只是见她鬼鬼祟祟,想跟去窥探仔细而已,哪知,却是郡王妃将义川郡王私下约在僻静处……那时义川郡王已经娶妻。”
  大周之于男女之情别外宽容,莫说男子出轨勾搭未婚,便是已婚少妇红杏出墙的事也不是没有,至于私定终身这类事自然也不罕见,萧氏虽觉十一娘还小,这类事由本不该告诉她,然而十一娘一贯不比同龄稚拙,而萧氏要解释与姜姬之间的情谊始终绕不开阿琼死因,所以才会言之无讳。
  “阿姐听得,韦郡王妃暗慕义川郡王,在当日向郡王表白心意,义川郡王竟然也说早对小韦氏动心……两人商议,暗害当时王妃杜氏!”
  十一娘明白了,撞破男女私会的事不大,可若听得商议谋害人命,当然就不普通。
  果然便听萧氏说道:“阿姐虽然是个火爆性情,心却不坏,哪曾想过只因一时好奇却听得这等要命事,一时慌乱,就发出响动,惊扰了小韦氏与郡王……阿琼为保阿姐,将两人引开,事后却被小韦氏栽陷欲行盗窃畏罪自尽,事后你外王父与外王母问清根由,却慑于当时太后正得德宗荣宠,决定息事宁人。”
  一个婢女的死,在家族安危面前,简直就是微不足道。
  萧氏长叹一声:“伊伊,阿琼之死我一直耿耿于怀,也是心存自私,不能为她申冤,尤其是当后来,得知杜王妃因产子而亡……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愧疚不安。”
  其实当年萧姨母都未及笄,萧氏年龄更小一些,她得知真相,也是在杜王妃身亡之后,萧姨母因为心中不安,才对妹妹倾诉出来。
  不过这些事情,萧氏却没与十一娘更多解释,她长叹一声:“因为阿琼之故,我一直对你生母负愧,后来也是因我疏忽之故,才造成她早逝,你是姜姬唯一骨肉,我若再有亏欠,将来泉下相见,更是无颜面对她姐妹二人,不过伊伊,我终归还是亏欠了你,我不该,看你涉入宫廷诡谲之中。”
  “母亲……”十一娘心头也是百感交集,重生以来第一件庆幸的事,便是遇见萧氏这么一个宽容大度的嫡母,但她这时没有办法袒言相告,声称自己处心积虑便是要再入宫廷接近死仇,萧氏根本不需愧疚,因而喊出母亲二字来,却又噎住。
  萧氏伸手,摸了摸十一娘的发顶:“事情已然如此,其实说什么都是多余,我今日之所以将这些事告诉你,只是希望你一定要堤防应该堤防之人,不仅太后,郡王妃更是心如蛇蝎,有些事,当避则避,这些年来,我也看出来了,你智计过人,却不爱与人争强斗胜,这点甚好,遇事莫要强出头,尤其是在宫禁之内,但有任何烦难,别忘了与家人商议,无论如何,大母与我,都会护着你。”
  二月十五,十一娘正式以同安公主伴读的身份入宫,而在同一日,却也正好是春闱揭榜的日子。虽然好几代前,大周君帝便已正式迁居大明宫,不过年年春榜还是遁照惯例张贴在朱雀门外,皇榜之下,自然围拥着不少士子,有欢呼雀跃者,当然也有黯然失色者。
  而在人群之中,甚至还挤着不少女子,打听着今年进士、明经两科状头花落谁家,尤其是进士一科状头,更是引得众人好奇不已。
  便有知情者打趣:“娘子们可别存绮念,今年两榜状头,可都已经娶妻生子。”
  一片叹息声。
  人群之中,薛陆离贺湛与王七也在围观,当然三人的名字都不可能写在榜上,因为他们压根就没报考。
  之所以来,目标便是不远处那两位。
  “果不其然,我又落第了。”尹绅把手一摊,却没有半点沮丧。
  这让邵广跌足长叹:“你这又是何苦……”
  尹绅遥望着被众人围拥道贺那不可一世的新科状头,冷嗤一声:“此人诗赋文章连给九哥裹足都不配,竟能高中榜首,这科举试也是形同虚设罢了,我不中也好,免得与此辈共称同年。”
  他话音才落,便听一声招呼。
  “尹二郎,今日倒是幸会!”
  两个齐齐回头,尹绅面见惊喜,邵广却紧蹙眉头。
  因为认出招呼之人,正是他十分鄙薄的薛六郎!
第208章 陆离的驳辩
  早在年前,陆离就有心借着春闱前众考生乐此不疲的文会,“认识”了虽然有心落第却不得不应酬掩示的尹绅,几回见面交谈,尹绅已对陆离颇有好感,这时“巧遇”投缘,虽然尹绅早知陆离未曾参考,也只以为是他陪同身边那两位来看结果,故而也不觉得奇异,拱手见礼。
  “凭尹郎之才,应是高中了罢。”陆离待向尹绅引荐了贺十四与王七两位,仿若未曾察觉一旁满面鄙薄的邵广一般,只说这理所当然的一句。
  “这个……落第了。”尹绅这时仍不觉尴尬,也理所当然的回应道。
  陆离只是一笑:“二郎仿佛早有预料一般,难道是心存故意?”
  这话却让尹绅不好回应了,只是一笑:“相请不如偶遇,昨日在下便预定好曲江酒楼一桌席面,今日正好贺王七郎高中。”
  原来尹绅虽未结识贺湛与王宁致,却也听说过二人,并知道贺湛宗室出身已得散官,料想应当不需参加科举,只以为是王七中榜,他刚才也没留意榜上载名的仔细,只一眼溜过未见自己姓名在上,就如释重负。
  尹绅虽为意气之故自我淘汰,然而家族长辈有令,他还不敢有彻底罢考的行为,故而只是在发挥上故意敷衍而已,怕的不是落第,怕的是一个不小心上榜但排名在后,因为一旦如此,今后就不能再参加科举,可排名在后显然不利于仕途,纵然得职,也可能只是流外吏员,这就好比作人姬妾一般,转正的机会微乎其微。
  与其作妾还不如单身,怎不让尹绅悬心结果。
  为了情义二字,这位也真是豁出去了。
  哪知他话一出口,尴尬者却成了王七郎,连忙解释:“尹二郎误会,在下也未高中。”
  尹绅不免奇诧:“凭七郎之才,竟然也落榜?”
  王宁致早在四年前就公布了自己为蒋渡余学生身份,虽然未曾公然显示才华,但凭借蒋师名气,士子们无不相信王七郎才华出众,否则如何能入蒋师青眼?更不说七郎祖父灵沼公如今为国相之一,又执掌着尚书省——这可是主持省试的一级长官,王七郎若还落榜,就当真滑稽了。
  贺湛没好气白了好友一眼,干脆说道:“七郎未曾报考,咱们三人今日来此,的确是陪七郎走这一趟,因为他族弟参试今科,来看个结果。”
  “王氏子弟,必然高中。”得知前因后果的尹绅客套了一句。
  这下王七就更觉尴尬了:“呃……落第了。”
  见尹绅张大了嘴呆怔当场,陆离又再解释:“也是预料当中,七郎族弟今年才十四,又报进士一科,通过解试已是不易,省试本也没报多大希望。”
  进士取第本就不易,当年柳均宜十五即中状头已算从古至今独一之人,这也是太后虽然对太夫人不满堤防,但始终不愿轻易“放过”柳均宜的重要原因,七郎那位族弟年才十四便能通过解试,也实在可称少年得意了,但却在省试时落榜,显然尚书令灵沼公并无偏私之行。
  但尹绅却不无疑惑起来,遥指了一下今科进士状头,正被前拥后呼连连拱手春风得意某人:“灵沼公倘若执考无偏,如何允让此等庸人高居榜首?”
  王七郎:……
  他这才后知后觉体会到,感情今日被贺十四与薛六左携右傍带来此处,任务不一般呀!
  然而还未待他措词替自家祖父解释,陆离已经接过话题:“今科两榜状头,虽都并非名门大姓出身,不过各场文会上,二人颇显才华不凡,高中也非奇异……此处人多嘈杂,不益深谈,既然尹二郎早定酒席,我等三人也不怕叨扰。”
  尹绅反应过来,身子一侧手臂一伸做了个“有请”之势。
  可连遭打击一直不如意的邵广这时总算有了机会直抒己见:“绅弟请谅,为兄虽然落魄,可也不愿与奸侫同流合污,就此请辞,也劝诫绅弟,奸侫表里不一,绅弟理当疏远切莫轻信。”
  说话时双目炯炯,直盯陆离不放,针对显然。
  “九哥……”尹绅终于尴尬起来,双手环揖,又想劝告知交又觉对新友过意不去,两相为难,不知如何是好。
  贺湛正要为陆离打抱不平,却被陆离握臂阻挠,他气定神闲一步上去,刚好挡在邵广身前:“某若记得不差,与阁下并无夙怨,阁下三番五次当面凌辱,恕某实在不明所以,阁下倘若尚有君子之风,不欲在嘈杂之境作无理之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