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望族权后 >

第247章

望族权后-第247章

小说: 望族权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性情导致太后忍无可忍而暗下杀手。
  因为十一娘已经听太后与韦元平等商量,有意授邵广御史之职!
  邵广一但成为言官,只怕不少机会弹劾重臣,总有违逆太后意愿的时候。
  正烦恼着呢,突然便听太后一句有若五雷轰顶的话!
  “博容已经及冠,未知可曾定亲?”
第453章 姻缘
  盘盘绕绕的沉檀香息,在这窗前悄然无声的熏染,那味息醇厚,却让跽坐在旁的女子不胜烦躁,以至于红了眼角湿了长睫,泫然欲泣的模样好不可怜。
  已经不是在议政处了,不说没有外臣,连宫女都不见一个,韦太后斜倚着软榻,半闭着眼似乎小寐,仿佛完全没有察觉韦缃凄凄哀哀的情绪。
  可女子终于难忍那份不甘不愿的心事,纵然知道太后懿旨不能违抗,还是犹豫着唤了一声“姑祖母”。
  眼睑低低垂了下去,裙上丝绦在指上环绕,一滴委屈的眼泪,不觉坠落长裙,那些微的湿润,迅速被锦裙鲜亮的色彩吞噬。
  没有回应,太后依然沉默着。
  这无疑让韦缃更觉忐忑,于是丝绦绕得纤指更紧,修剪得别样精致的鬓角,逐渐略有浸湿。
  “缃儿不愿嫁人,只望长伴姑祖母左右。”
  到底还是说了这句话,跟着低微的话音,就是一声再难忍受的哽咽。
  “傻丫头。”
  榻上的妇人终于睁开了眼,她才一坐正身子,胳膊便被委屈的女子缠绕,韦缃却没有勇气再多说什么了,凄哀的小脸轻抵着太后的肩头。
  却不知太后一贯并不喜欢与人如此亲近的,就算是自家晚辈。
  “我知道你心里想法,不甘心与普通女儿一般,就想着巾帼不弱须眉,可也当真偏隘,也不想想,就算身为男儿有报效君国之志,难道就能只顾立业而不顾成家?这两件事原本并不抵触,你怎么就非要舍弃其一?”感觉到韦缃呼吸一滞,太后干脆扶肩,与这并不怎么合她心意的侄孙女保持距离。
  “你之姻缘,我也烦恼了许多时日,你是阿兄嫡长孙女,原当嫁入世望为宗妇,可我也知道你那心思,不愿为家务烦缠手脚,更期如男儿一般参涉朝政,甚至期望着如文皇后时期得授官职,但这事又谈何容易?”
  “文皇后多少功绩,却因鼓励女子参政任官,也曾饱受质疑!否则后来,武宗继位,缘何再未发生过授官女子之事?礼法不可违,男外女内,不会因为偶尔有女子临朝就能彻底改变。”
  又是装模作样的一声长叹:“缃儿,姑祖母是过来人,还得劝你一句,身为女子,最难释怀是老来孤苦,多少抱负理想,即便高居权位,也不能弥补这一遗憾。”
  那凄苦哀凉的语气,让韦缃虽然未曾身受却也突觉感同,眼泪更加流了下来:“姑祖母……”
  却没发觉太后唇角抿着的冷意——需得着你这丫头同情?
  “你想必也听你祖父说过了,我欲重用邵博容。”
  这话若是换作十一娘听见,必然胆颤心惊,坚决否定从来没有听说过。然而韦缃却只顾默默流泪……韦太后心下不由再是一声冷嗤,毫无自知之明,空有野心而已,若真换了她嫁入宫廷,早就成了白骨冤魂,怎么死的死在何人手里说不定都不清楚,韦缃你应该匍匐庆幸,有我这么一个姑祖母,怎么也不会让你落到那样凄惨地步!
  却仍是一副爱怜慈悲的口吻继续劝抚:“邵博容虽是世家子弟,家境却不富裕,家中情况也自然也不如兴旺之族那般复杂而多拘束,他上头有个兄长,一直便在祖籍,邵母当然也是与长子一处,博容成为朝官,长在京都,你也不需侍奉翁婆,就夫妻二人在此,家务交给管事就能打理,一点不用废心。”
  韦缃听了这话,正觉或有转机,难道太后这意思是……就算她嫁了人,也能日日入宫参涉政事?却立即便听太后加以否定:“不过论是多么轻省,到底已为人妇,当然不能再如眼下般长居禁内,可是缃儿,姑祖母虽然是为你考虑,但促成你与博容婚配,的确有一件关键之事需要你援手。”
  韦缃的心情几经起落,但确定的是虽然痛失长在篷莱殿的机会,却也不会因为嫁人而远离朝堂,甚至更被太后需要,于是精神抖擞,眼角的湿润立即干涸:“太后若有嘱令,七娘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
  太后哭笑不得,弯了手指打了这个不自量力的侄孙女一下:“什么赴汤蹈火,我舍得让你冒险?邵博容为长安五子之一,才华不俗,相信你也深有体会,我有意重用博容,栽培他成为将来君国砥柱,可惜则是博容虽然有这资质,性情却过于莽直,完全不通仕场规则,这且看他入仕不过三载就两回险陷死罪足见一斑,我担心则是,博容身边若无贤内助提醒,迟早会被人利用,反而逼我没有退路。”
  太后又叹:“良才美质,我实在不愿弃而不用,所以缃儿……今后你要常常提醒博容,不应相信之人切勿相信,不能行为之事切勿行为,万一博容身边出现居心叵测之人,切记及时告知,或有一些机要,我不便直令博容行为,你也可从旁暗劝。”
  韦缃完全明白过来,太后是想让她为耳目之用,分明虽然看好邵广,却不放心那人过于鲁直,在关键时候反而坏事。
  这要是换作旁人,也许会心生抵触,不愿被太后用作棋子,然而韦缃却不比凡人,非但不觉厌恶,甚至兴奋不已。
  太后如此器重邵广,显然是当作国相来栽培,邵广出身不算显贵,自己这么明显的低嫁,又对他仕途大有帮助,轻易就可争得邵广爱重,他将来若成国相,自己就是国相夫人,从一开始既然就能参涉国政,到时自然不会拘束于内宅,既然已然无望成为皇后或者正式官员,成为参涉朝政的重臣之妻也不算埋没。
  更关键则是,太后并没有疏远冷落,而一直器重自己。
  若不能如愿得授职封,留在太后身边秉笔拟诏当然并非长远,哪里比得上帮助太后栽培新贵,将来与夫君一同权倾朝野。
  韦缃可从来不以嫁入皇室为尊,除非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然而幼帝是她长辈,注定没有这个可能,那么太后这一安排虽于韦缃而言是退而其次,但还不算难以接受。
  当然,韦缃完全没有察觉邵广在太后心目当中根本没有如此重量,什么器重栽培良才美质都只不过是为了说服韦缃的信口开河,太后对她早已厌烦,可碍着血缘亲情又不好过于绝情的摆脱,再兼太后目前的确想要利用邵广,顺手便把韦缃安插在其身旁了,耳目之用虽然也有,更加重要则是预防邵广因为愚蠢而坏了她的计划,至少有韦缃在旁时时监督提醒,也算是未雨绸缪。
  韦缃哪曾想到嫡亲的姑祖母如此冷心薄情诸多欺瞒,压根就不会怀疑太后的话,被这一番劝解,沮丧的心情一扫而空,转而意气风发起来,殊不知她这番转变看在十一娘眼里又是多么的“惨绝人寰”,于是接下来的许多晚上都辗转反侧愁目苦脸。
  邵广那傻子,完全没有注意她在一旁冒着莫大风险挤眉弄眼的提醒,当太后询问婚事,直接就说并未定亲,太后也不委婉,指着韦缃就表达了做媒的意思,赐婚二字一出,邵广立即谢恩……
  连韦缃都被说服,这事已经再无转圜了,摆在十一娘面前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舍弃邵广,要么坦诚布公。
  其实邵广远非举足轻重人物,十一娘也并不一定必须争取为她所用,论来邵广之作用,也仅仅在于影响如他一般之忠耿清正士人,以备将来成为晋王助力,可邵广如今显然还没有这样大的影响,只不过具有资质而已,真想让他发挥作用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积累,而十一娘身边,当然也不是非邵广不可。
  无论是陆离抑或王宁致,都有这样的能力。
  有邵广一人不多,没他也不少,这是出于功利而言。
  但私心里,十一娘对邵广的人品却十分看重,不忍见这么一个忠耿士人因为生不逢时而遭遇悲惨,她相信父祖若然在世,也一定会帮助邵广不受奸滑陷害,必须会提携栽培,成为君国良臣,为了复仇,她已经行为了许多污秽之事,可心里始终还存在着坚守,不愿意放弃的原则。
  祖父,父亲,诸位亲长,渥丹不想将来泉下相见,以袖掩面无颜以对,所以,许多人事不能舍弃,即便会承担本来可以避免之风险。
  这个夜晚星月璀璨,女孩终于沉入了一个安宁平静的梦境。
第454章 绿帽子的作用
  “你说什么?你要娶韦七娘?”
  当贺湛得知这一消息时,已经是抵京第五日了,因为要与袁家重新议定婚期,他不得不在普宁坊贺宅住了两天,便没时间与寄住在上清观的邵广长谈,还是这一日下昼好容易忙完了一应琐事,回到上清观,正遇邵广也从外头归来,一问,是寻人往家乡递送书信,贺湛随口多问了一句可有要事,这才听此震耳发聩的新闻。
  “还是那日太后诏见,忽而就提起了这一件事。”邵广尚且云淡风清,眼瞧着好友险些被门槛绊了一跤,十分不解十四郎缘何如此震惊。
  十四郎将邵广大眼瞪小眼了一阵,抚着额头往榻上一坐,整个人好比先被雷劈之后再遇狂风“爱抚”,又呆傻又凌乱,实在不知用什么语言表达这绕麻一般的心情:“你没与咱们商量一声,就这么答应了?”
  邵广更觉莫名其妙:“太后先问我可有婚约,并无,又怎能违拂太后这番美意?此事虽关系终生,然而到底是在下私事……”意思便是十四郎并非家长,又哪里需要与他商议,十四郎求娶袁小娘子,又何曾与知己们商议过。
  好罢,贺湛想起来自己不是邵广他爹,没有资格插手邵少府姻缘大事,不过虽然“醍醐灌顶”,仍然有些不敢置信:“当日篷莱殿中,十一娘难道就没给博容任何暗示?”
  却见邵广瞪圆了一双眼:“柳小娘子当时在场?”
  贺湛完全坐蜡了。
  “我虽依稀看见似乎有两个小娘子在旁,却不敢冒昧直视,后来还是得太后提示,才知其中一位是韦七娘,至于另一位……在下并未留意。”
  邵广眼看着往常甚重形象的好友又再抱头,似乎想要扯髻发泄,最后到底一言不出,晃晃悠悠地往外走,像是受了莫大打击沮丧得无以复加的情态,越发觉得莫名其妙,怎么也想不通十四郎缘何如此忧愤欲狂。
  贺湛的确受到莫大打击,他虽然没有狂妄到以为自己能够算无遗策,但好歹这些年来只要谋划之事尽都达到比较满意的结果,唯有邵广这个意外迭出,好些回都让他措手不及,尤其这一桩婚事,简直就到了别无选择的地步,再也没有办法转圜。
  谁知道这人不过是例行谒见,居然惹出了这么一件麻烦,贺湛所有注意皆在说服邵广莫要草率鲁莽,将衡州刺史涉嫌陷杀平民一事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捅漏,又哪里想到还会有其余意外,简直让人防不胜防!
  沮丧不已的十四郎实在需要安抚,于是趁着还未宵禁,骑马赶往薛氏宗宅,打算找陆离发发牢骚,他是实在拿邵少府没了法子,许多事情未经十一娘允可不能坦诚布公,可若不将隐情点明,看来是不能说服邵少府谨慎言行了,这个人简直就是变数制造,今后还不知会引发多少意外事故,贺湛真心无能为力叹为观止。
  不出所料,陆离果然也不知道回京不久的邵广已经成为韦元平的准孙女婿,也是抚额:“昨日还与博容一番长谈,竟未听他提起这事。”
  “人家压根就没有与咱们专门交待之意,唉,事到如今,还有什么办法,我看还是劝说十一娘莫要对博容心怀期望了,由得他折腾罢,鲁直到这般地步,总有咱们挽救不及时候。”因为大受打击,贺湛不由得说了置气的话。
  “博容无非是不明内情而已,也不值得如此灰心,咱们对他也本无利用之意,既是知己之交,又哪里能看他被奸小陷杀,澄台深知五妹性情,颇有侠肝义胆,又对博容德行当真赏识,又怎会坐视不顾?只事到如今,要保全博容,也只有坦言告知唯一选择,若他再不对韦氏设防,将来还不知会中了什么圈套,可眼下咱们既奉晋王为主,为晋王考虑,就不能自作主张将真相泄露,所以在十一娘出宫之前,咱们还当预先征得晋王许可。”
  要对邵广坦言,让他防备韦氏,就绕不开裴郑逆案,邵广又是忠耿之人,朴直更胜王七,想当年王七虽然决意“逆韦”,但仍不愿与仁宗帝这正统为敌,更何况邵广?要想彻底说服邵广为盟友坚决对外,就必须告知仁宗帝崩前有意传位晋王之事,那么就不可能背着晋王自作主张。
  “我没意见。”贺湛有气无力地举手赞成。
  陆离便将十一娘算计姚姬之事顺便告诉了贺湛,对于眼下这个结果,贺湛颇觉喜闻乐见:“这丫头,果然坚持贯彻物尽其用,否则区区姚氏,又哪值得如此大废周章,动动手指便能弄死,不过以我看来,义川郡王还不至于在这时就与韦氏翻脸,必定会有所收敛,表面上暂时不会再交近元得志,可只要义川怀有野心,就不会当真疏远重臣,太后那样关注,多少会察觉蛛丝马迹,太后多疑,只要察觉些微痕迹,对义川之防备定然倍增,总有一日,会到忍无可忍程度。”
  陆离颔首:“不过姚姬之死其实仅只开始,先不管义川王,接下来关键是要借机让元得志对毛维心生怨怼。”
  “十一娘人在深宫行事多有不便,看来我返京的确恰应时机。”贺湛因为有了这挑拨离间的机会,方才从邵广带来的挫折中缓过神来,也顾不得沮丧了,开口讨要美酒佳肴:“离京半载,虽是小别,却牵挂颇深,好容易今日才有闲睱与绚之小聚,今晚必须留宿,好酒好菜速速备来,权当绚之为某接风洗尘。”
  想着横竖要见晋王,于是陆离建议:“往别苑去罢,明日不需早朝,又恰当晚值,上昼不需入宫,正好可与晋王一会。”
  陆离那处别苑有暗道与晋王在平康坊的宅子相通,这事贺湛当然清楚,于是两人赶在宵禁前又换了地方,贺湛骑在马上,便盘算好了如何挑拨离间让元得志记恨毛维,于是当陆离通过暗道摇响铜铃,知会晋王心腹有事先商归来,便见贺湛已经完全恢复了意气风发,唇红齿白笑得格外奸诈。
  “绚之可还记得乔令?”
  当然没有忘记:“可是元妃身边那宫人胞兄?”
  贺湛一晃眉梢,嘿,乔娇曾经算计过十一娘,让她身陷暴室,虽然那事注定有惊无险,十一娘固然毫发无伤反而导致了淑妃“暴病”,却看来霁月光风的薛郎尚且一直耿耿于怀,否则怎么会对乔娇念念不忘呢?原是想见缝插针打趣好友两句,却突见陆离握拳抵唇一阵急咳。
  仿佛极为痛苦以至端坐不稳,不得不手扶茶案,也难掩嶙肩危搐,贺湛方才惊觉好友似乎又清瘦了些,急而倾身,抚背询问:“绚之可是身有疾患?”
  陆离好不容易平复了咳喘,笑容苍微:“旧疾而已,并无大礙,澄台莫忧。”
  似乎犹豫一阵,终是叮嘱一句:“些微小事勿需告知五妹。”
  见贺湛蓦地蹙眉,陆离连忙岔开话题:“乔令如何?上回听澄台提起,似乎称他颇得元得志信任,有望入仕。”
  “元得志的确颇为信他,一方面是因为元得志寒门小吏这根底大不利网络人才,乔令善于阿谀好歹也算世族子弟,于元得志而言可算难得,原是想荐他外放,可乔令却看不上县尉之职,甘愿为元相记室,无非是好高骛远,打算着有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