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望族权后 >

第355章

望族权后-第355章

小说: 望族权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凡有太后插手之事,我总不那么相信表面定论。”十一娘干脆问道:“难道殿下便从没有产生过怀疑?”
  “当年正是谢、毛等人力证裴郑谋逆,此事的确与太后脱不开关系,只阿兄对裴皇后一往情深,倘若明知裴郑二族无辜,当不至于施以族诛重罪。”贺烨微微蹙起眉头:“事隔多年,涉及此案者大多已经不在人世,纵然我也有些疑惑,却难以追察事实真相了。”
  “贵妃曾经与殿下联手察明毒害裴皇后之真凶并非叶昭媛,可先帝得知真相后,又何尝为叶昭媛平冤昭雪,追究真凶罪行呢?”十一娘淡淡说道:“先帝对裴后虽然一往情深,然而对生母韦太后,又何尝不是孝顺至极。”
  言下之意便是,只要韦太后咬定裴郑谋逆,贺衍当然不会为了裴皇后这个妻子,追究生母污陷忠良的大罪,极有可能被太后说服,错信了那些所谓证据。
  贺烨沉默,不得不承认这个可能的确存在,兄长虽说不会污陷裴郑二族谋逆,但兄长生性懦弱,当年极有可能被太后威势屈服,错断了此案。
  十一娘见贺烨并没有因为她质疑贺衍便不满恼火,也懂得适可而止,此时决非要求重审旧案的恰当时机,只要试探清楚贺烨其实对裴郑二族并不厌恶,便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不过殿下之言确有道理,仅凭猜疑,的确不能确断裴郑二族便是蒙冤受屈。”
  贺烨也岔开话题:“提起三郎,我记得他比王妃你年长十岁,没想到王妃却与他这堂兄更加亲近。”
  晋王殿下这是认为十一娘之所以倾向裴郑二族无辜,应当是受了柳三郎的影响。
  “我自幼便安静,不大喜欢与年龄相近之姐妹玩闹,倒是不少向三哥请教经史,自是与三哥、四姐更加亲近几分。”
  贺烨颔首,不由想起了一件旧事:“当年我缠着三郎寄住在柳府,便目睹了王妃力证清白,那时王妃年纪虽小,一张嘴却将柳直与你那堂姐说得哑口无言,心智了得,也难怪与王妃年龄相近者会敬而远之。”
  突地又想起当年他还为萧九郎担忧,遇见这样厉害一位青梅竹马,日后若是“修成正果”,岂不是大周又添一个惧内之人,没想到命运弄人,柳十一娘竟然成了晋王妃。
  十一娘似笑非笑:“我也还记得,当年殿下忽然驾临,大母与诸位长辈可是忐忑不安得很,柳府众人,对殿下无一不是敬而远之。”
  那时的贺烨,可谓神憎鬼厌,哪里想到多少暴戾顽劣都是伪装,竟然还敢说她心智了得,她是两世为人,贺烨当时才是真真正正的稚子孩童。
  贺烨干咳两声,竟然有了几分讨好的口吻:“待新岁过后,我打算先去一趟苇泽关,王妃可愿同行?”
  十一娘愕然,贺烨对苇泽关之行的迫不及待她能够想到,目的当然是与武威侯等将领商议战事,可为何要她同行,对于行军作战她可是个彻底的外行,不会有任何助益。
  “王妃难道不打算见一见三郎?”晋王殿下十分耐心的提醒。
  原来如此。
  王妃用力表示惊喜:“多谢殿下体恤。”
第655章 靖平坊内
  不同于长安达官贵人聚居东城,晋阳城因为晋阳宫座落于汾河西岸,故而西城才是显望豪门聚居之处,贺烨与十一娘想要施惠贫苦,便必须穿过跨河而建的中城,至汾河东岸,这是一段不短的距离,故而当至东城靖平坊外,隐隐听得丑时的梆声已经敲响。
  晋王殿下与王妃虽然初来乍到,还不太了解晋阳城的细致情况,两人出行前,却已经从先一步安插来晋阳的探子口中问得东城靖平坊内,最多贫苦百姓杂居,是以选定这处作为施惠场所。
  可让十一娘不明白的是,晋王殿下为何在这里下马?十一娘东张西望了一番,确定没有看见坊门。
  “早前探子说了,靖平坊因为贫苦聚居处,偌大一座坊市,竟无摊档经营酒肆食店,宵禁入夜后,坊中居民并不会出外游逛,甚至连灯烛都鲜少人燃点,除夕夜竟然也不例外,此时已经夜深,坊中居民大多已经入睡,咱们若这时叩开坊门,惊动了守吏,难保这样蹊跷之事不会传进毛维耳里,施惠贫苦可不是我这顽劣亲王当为之事,为免麻烦,还是不要惊动守吏为好。”
  简单说来,入夜之后晋王出游不算稀奇,因为西城与中城许多市坊里都有酒肆歌坊,可供贵族富家子弟玩乐,但靖平坊里可没有这样的休闲娱乐场所,晋王何故在万籁俱寂之时造访?这样的事情确实太蹊跷。
  可十一娘仰脸望了一望那面看上去虽然不是高耸如云,但她断然不能翻跃的坊墙,叹息一声:“殿下虽然言之有理,然而恕十一无能,不识飞檐走壁之技。”
  贺烨恍然大悟,一只手摸着他自己的下巴:“这的确是我疏忽了,如何是好?看来……王妃只能在坊外等候了。”
  十一娘:……
  难得见足智多谋的王妃这般懊恼模样,坏心眼的晋王殿下握着拳头连连闷笑,不过到底还是不愿惹得王妃恼羞成怒,先让两个背着钱袋子的随从跃墙过去,才冲王妃招一招手:“还愣着干嘛,快些下马,王妃看上去也比钱袋子重不了多少,本大王这点力气还不至于没有。”
  显然是要“援助”王妃翻墙,随从们自觉地背过了身。
  十一娘也不扭捏,她可不愿冒着寒风骑行一段不短的路程,结果被一面坊墙给拦在外头,除夕夜大冷天出行,难道就真为游赏这黑灯瞎火的官马道?
  于是落落大方往贺烨跟前一站,镇定自若的说出两字来:“有劳。”
  话音才落,便觉身子一轻,腰上一紧,双脚离地,十一娘尚且不及羞涩一番这被男子横抱怀中的姿态,两个眨眼的瞬息,竟然就稳稳到了坊墙里边。
  贺烨也不多话,伸手接过两个大大的钱袋子,分别往两臂一挂,交待随从去坊墙外头等候,抬脚便走。
  不比一路之上经过那些坊市,还能望见华灯高张,依稀听得丝竹欢唱,靖平坊里,几乎与官马道上毫无区别,黑灯瞎火万簌俱寂,只有不知哪家的小儿夜半惊醒啼哭的声音,从黑暗里远远传来。
  行走在并不宽敞的坊道上,十一娘借着月色张望两旁,发觉坊道边上的房屋尽都用土坯垒成,虽说也隔成了院子,但不少连院门都没有,只留着一个豁口提供出入,院墙也极其低矮,只有半个人高,有的院子里植有树木,有的则完全空敞,这是真正的贫民区,别说十一娘,连贺烨从前都未到过。
  但街道上却还干净,没有污水横流、腥臭难闻,所以看上去环境还不是那样糟糕。
  贺烨与十一娘都没有想到,不过是因为元旦新岁,靖平坊的百姓虽然挣扎于贫苦之中,没有能力准备华衣美食庆贺年节,但为了让新岁过得不那么凄惶,家家户户仍然进行了清扫,要是换作寻常,这里可没这般整洁。
  贺烨就准备要将分装好的喜钱投掷院中,却被十一娘阻止了。
  “咱们准备得有限,不可能惠及整个市坊,稍往前走一走吧,看看是否还有更加简陋之居宅。”
  没几步就到一个十字街口,转去一条曲弄,果然便见这里的居宅更加寒陋,连院子都没有,土坯房子连成一片,为了通风,倒是都建有窗户,但当然不是贵族宅第糊着桑纸甚至绢纱的雕花窗,这些房屋的窗户都是简简单单的直棂窗,许是为了预防冷风灌入屋内,窗户大都开在高处,屋檐却甚狭窄,若是急风暴雨的天气,根本不能遮挡雨水淋入。
  贺烨拧着眉头,可目睹这样的苍凉情境,他显然不知道应当说些什么,只能将一个个装着钱币的锦囊挨家挨户从窗口掷入,有的毫无反应,有人却被惊醒了,但都没有点灯,似乎是摸索出了铜币的形状,连惊叹的声音都压得极低,只有听觉灵敏的晋王殿下,将那跪叩神佛显灵的感激之辞捕捉入耳。
  施惠贫苦的心情却不如想象当中那般愉悦,反而异常沉重,故而两人都沉默着没有说话。
  两个大大的钱袋子很快空空如也,贺烨方才顿住脚步,阴沉的眼睛望向似乎深不见底的曲弄深处,神色甚至带着几分懊恼。
  十一娘才轻轻叹息一声:“这一个除夕夜,至少对此条里弄数十户人家而言,尚算有意外之喜。”
  “这就是曾经万国来朝之贺周盛世,这么多连除夕夜都不觉喜乐之百姓,突得百钱便值得喜极而泣,人生对于他们而言,还有什么指望?”贺烨握紧拳头:“这还是在晋阳城中,尚不知乡野之间,还有多少人连这土坯茅顶安身都不得。”
  不是偶然几户贫苦,而是整整一座市坊,实在让人感觉莫大压抑。
  “所以,要推行新政,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才能让布衣百姓安居乐业。”十一娘切实感觉到了肩上担子的沉重,这一刻她完全忘记了她做这一切的初始目的,仅仅是为了让裴郑二族沉冤昭雪。
  两人都没有了心情再逗留,默默折回,眼见着路口再望,却忽然听见了一阵步伐声接近,又见火光照亮路口,贺烨将十一娘手臂一拽,情急之下,闪身躲进了两座土坯房之间,然而墙与墙间十分狭窄,勉强能容两人面对站立,十一娘紧张得摒住了呼吸,却似乎听见了贺烨急促的心跳,这样亲密的距离,发生得又如此仓促,这让十一娘颇觉不惯。
  “应是武侯巡防。”贺烨却没有察觉颇为暖昧的气氛,他凝神细听一阵,轻声在十一娘耳边低语。
  这一个路口过去不远便是坊墙,武侯应当不久便会折返,那么他们便只好暂避在这墙缝里,过一阵才能出去了。
  十一娘却也很快适应了两人间如此亲密的距离,可她却很快听见了一阵更加突然的声响。
  原来她背靠着这一面墙上,又开了一扇直棂窗,窗内应当是某对夫妇的卧房,男子的喘息与女子的呻吟,在这万籁俱寂的夜里,让窗子底下站着的十一娘听得清清楚楚,她自然明白屋子里在进行什么事,饶是一惯镇定,面颊也“哄”的一下烧烫,热度甚至波及了耳朵。
  既然连十一娘都察觉,耳朵不知灵敏多少倍的晋王殿下当然也不例外,黑漆漆的墙缝里,他虽然看不清十一娘的神情,竟然也能感觉到女子的忽然窘迫,不知为何阴郁的心情有了几分好转,为免惊扰墙内那一对鸳鸯,贺烨好不容易才忍住了闷笑,十分体贴的用手捂住了十一娘的耳朵,唇角却高高扬起。
  王妃的耳鬓这样烫手,想必羞红了脸,晋王殿下竟然颇为遗憾不能观瞻王妃这时神情。
  但他的注意力很快又被自己背后那扇直棂窗里,一阵窃窃私语吸引了。
  十一娘只觉在这尴尬之处站了许久,好容易才盼到贺烨的手掌移开,先转身走了出去。
  她悄悄吁了口气,料到“警报”已经解除,自然也紧跟着出去,因着窘迫的情绪还有残留,一不留神竟然险些撞在了贺烨的背上。
  “王妃身上可带着玉佩抑或金银饰物?”贺烨忽然问道。
  “怎么?”
  “若有,暂借一用。”贺烨并未多说。
  十一娘便干脆利落地将腰上的玉佩解了下来,眼睁睁地看着贺烨行至路旁民居门外,重重叩门,却又将那枚玉佩飞快系在门环上,然后拉着十一娘快步离开。
  回府途中,贺烨才解释了他刚才的举动。
第656章 热血大壮
  女子正靠在男子怀中轻声哭泣,却忽然听见一阵门响,顿时惊怔,男子眉头也兀地蹙紧,安抚了妻子莫要惊慌,摸着黑出了卧房,却一脚踩住了某件蹊跷的物什,他愣了一下,弯腰拾了起来,并不及细看,待拉开了门,却不见叩门人,男子疑惑地张望了一阵,视线终于落在门环上,却见一枚显然是贵族佩用的白玉,就挂在那里晃晃悠悠。
  男子大惊失色,却飞快地将玉佩取下,想起刚才拾得之物,借着月色一看……
  “娟娘,你快出来。”顾不得深夜寒凉,男子连声唤着妻子。
  夫妻俩借着月色,看清那满满一袋子钱币以及珍贵无比的玉佩,一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们两人刚才还在为生计发愁。
  原来这男子姓张名大壮,幼年失怙,算是吃百家饭长大,但仗着天生好力气,成年后非但能养活自己,甚至存了小小一笔积蓄娶妻,可是随着大军逼境,不少商家都迁出晋阳城,张大壮要找营生逐渐艰难,不久前,他的一双子女都因疾病不治夭亡,而为了给子女治病,家里最后一笔积蓄都用尽了。
  眼看着衣食无着,大壮便生投军之心,意图靠着武勇博一个前程,也不至于让妻子跟着他忍饥挨饿——虽然大周战时有强制征兵的律令,但家中独子与唯一青壮男丁却不受律令所限,大壮本不用服兵役,但眼下被生活所迫,才生了这样的念头。
  但他若一走,便留妻子孤苦伶仃一人在家,故而心生犹豫,除夕夜,家无存粮,还是靠邻居接济才让妻子吃了一个半饱,这样的凄惶让张大壮在一番辗转反侧后下定了决心,故而刚才唤醒了妻子娟娘商议。
  “我是自愿投军,官府会给予一贯钱贴补,就算我不在家,你也能支撑一阵,倘若我能立下功勋,说不定得了一官半职,也不妄你跟我一场,便是一时没有立功,每季也会下发栗粮予军属,不至于让你挨饿。”
  娟娘听了这话,却惊惶得哭出声来,连连反对:“战事凶险,普通人哪里这么容易立下战功,要是有个万一……里弄内赵妪那小儿子,便是在战场上丢了性命,官府分文不予补偿,竟连尸骨都没有送回,你要是有个万一,妾身便当真没了活路。”
  “可我堂堂丈夫,怎能眼看妻儿跟我衣食无着,两个孩子不是得了什么大病,若不是因我这阿爷无用,何至于夭折?再说家国兴亡匹夫有责,叛军若攻入晋阳,咱们便连安身立命之处都再也没有,我就不信,我张大壮从没做过亏心事,上苍真会看我走投无路。”
  “妾身倒是听说,安东王要比朝廷还要体恤民生,否则燕赵那么多城池被安东王攻占,逃难者却并不太多,听说燕赵百姓,反而能够安居乐业,与其投军,还不如……”
  “休得胡说,安东王是逆贼,勾结北辽人侵犯国土,我张大壮虽不曾读那圣贤书,却也知道何为廉耻,便是战死疆场,也绝不投敌……我若是死了,趁着年轻,你还能另找户人家,就把我忘了吧,说到底,都是我没用,才让你跟着我受了这几年苦。”
  娟娘听了这话,越发哭得肝肠寸断,死活不赞同丈夫的决定。
  然而这时,张大壮看着手中这笔“天降横财”,更加坚定了投军的决心。
  “娟娘,晋阳城里并非全都是贪官污吏,你看……这一定不是神佛显灵,当是好心人施惠,说不定刚才咱们那番对话,是被人听见了,必是善心人赞赏我张大壮如此忠勇,才不惜以贴身之物馈赠,娟娘,你也要相信我,不说高官爵位,至少我能靠着自己,为你拼下个衣食无忧。”
  而十一娘听贺烨说起这桩偶然的“墙角”事故,神情更是凝重:“相信武威侯当不至于瞒报伤亡扣发抚恤,应是毛维一党侵吞偿款,然而莫说这一桩半件罪行难以动摇毛维官位,要察实据也不那么容易,不过薛六兄眼下担任太原尹,对这些贪占之行应当会给予震慑,毛维党不敢再如从前一般肆意胡为,我也会多多关注此事,热血男儿为了江山社稷征战沙场,家人妻儿当然不能失去庇顾,尤其那些为了君国捐躯者,埋骨战场虽然不能完全避免,可应该给予家眷之抚恤偿款,一钱一币都不能缺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