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族权后-第4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姐才去别苑次日,病情又有反复,殿下也没多少心思庆贺生辰,也就是昨晚受了酒敬而已,一个外客没请,我寻思着留在那里也没多大作用,反而扰得六姐不清静,再者眼看新岁将至,六姐这一场病也不知多少时日才会好转,府里大大小小这多事务,自然不能全劳秦孺人操持,也便回来了。”
这番话既为贺烨生辰没有大宴宾客掩饰,也算埋下伏笔,十一娘并不确定铭州之事多久才能解决,万一耽搁了新岁,免得众人疑惑,她还得解释一番。
应酬完这两位媵人,王妃才去溯洄馆。
陆离前些时候因为小疾,十余日没去衙门应卯,但总不能一直在家静养,这二日身体有所好转,他又恢复了坐衙,十一娘便是想要隐瞒,免得他废神,这事也实在没法隐瞒过去,干脆便请了尹绅一同来商量,三人照面,十一娘瞧见尹绅竟然剃了胡须,再不似前些时候恍若一个虬髯翁的模样,便猜测到:“可是阿钰总算到了晋阳?”
“到了也才两、三日,一来王妃不在府里,再者家中也有许多事务安排,内子尚不得时机拜会叙旧。”尹绅有些不自在地摸了摸下巴,显然料到王妃是从他的外形上推断出妻子已到晋阳,又想到夫妻两才一碰面,他便落了一场“不修边幅”的埋怨,原本还不在意,结果果然甚是邋遢,这不刚被妻子收拾清爽,谁见到他都会留意两眼,猜度一二。
十一娘想起尹绅的脾性,一贯不喜婢女近身服侍,身边只有男仆、老妪,虽也不会疏忽衣食,可尹绅想来是操忙公务,连后宅都鲜少回去,仆妪们也没法提醒他注意外表,见他这时有些不自在,笑着安慰一句:“尹郎往日操忙,以至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多得阿钰来了晋阳,身边才有人周全。”
便转谈正务,三言两句把铭州之事说明。
“我思谋着,铭州百姓一得解救,安置是一方面,这当中,恐怕也会夹杂敌方佃作,一时间也无法细细排察,安置起来便更有难度。”
陆离也道:“正值严寒,这么多人涌入晋阳,衣食还是次要,居宿更是个难题,我倒是以为,不如将大部分人送去云州,若有自愿从军者,细细考察,其余人暂时安排垦荒、建筑等事,住处可安排在军营,有卫部严加看防,纵使有那么几个佃作,并不担心会引发大乱。”
“我也是这想法,不过我甚不放心王进谷,连王刺史、孟飞笛等,也未必有排察佃作经验,故而在晋阳时,至少要先经一轮粗步排察,另外我也会书告王横始,叮嘱他谨慎小心。”十一娘又问尹绅:“云州如今情形,尚且不能自给自足,猛然间多了数千人,衣用粮粟只能由太原府补充,未知官衙还有没这余力?”
尹绅飞快在心里度算一下,颔首道:“暂时还能应付,只不过明春送交军用,怕是又要征购商贾及世望存粮了。”
“只要能应付过去眼下,明春不愁。”十一娘松了口气。
“我思谋着,北辽王既设陷井,只怕又会在晋阳城中煽风点火。”陆离提醒道。
十一娘十分赞同:“我之所以急着赶回晋阳城,这也是其中一个原因。”见尹绅似乎有些迷糊,她解释道:“铭州既已陷落,一般而言,纵然北辽王下令屠城,朝廷也不会冒险解救人质,毕竟这时就算夺下铭州城,也没办法固守,转眼又会被潘辽联军攻克,朝廷着眼大局,势必不会因数千平民性命消耗军力,北辽王必定也会想到这一点,那么他要达成目的,便会想办法煽动民意,导致我们不得不救铭州百姓。”
太原府与河北道毗邻,百姓之间必定不少互为亲朋,他们不会站在朝廷的立场衡量利弊,却必存兔死狐悲、物伤其类之情,稍经煽动,即会呼吁官府解救铭州无辜,又经之前多少风波,晋王妃、薛少尹公正无私威望已然树立,百姓当然会主要针对他们两个求情,要是新政系置之不问,辛苦一场好不容易奠定众志成城的大好局面便会受到影响。
十一娘急着赶回来坐阵,也是为了及时安抚人心。
果不其然,未过几日,铭州将被屠城一事便传扬开来,立即便有民众拥来晋王府,得到王妃会商量武威侯援救之后,人心方才安定,十一娘当然还是要装装样子,修书一封让阮岭送去广阳。
又说秦霁,见王妃在殿下生辰次日即回王府,格外狐疑,她根本不信“柳媵人患疾,殿下无心享乐”那套说辞,却是在得知铭州这桩突发事故后,方才恍然大悟:就说殿下怎么甘心放柳妃独自回府,必定是早一步得到了广阳急报,才让柳氏佯病,打发王妃以便脱身,殿下此时必定已经赶往广阳,但愿这回事故,也能顺顺利利得以解决。
又庆幸:多得这回事故,阻止了殿下与柳妃之间情意更增,我也得紧锣密鼓布署挑拨之计,将殿下对柳妃的迷恋及时扼制。
十一娘根本没有意识到针对她与陆离的阴谋已然展开,一边忙着将铭州事变上报朝廷,向太后解释不能置之不顾的理由,一边忙碌着安置善后事宜,一边又在猜度,铭州百姓遭遇这场险祸,究竟谁是罪魁祸首。
便又请了裴三哥来见,结合一些线报,大致才有判定。
“应不会是潘博。”裴子建抒发见解:“铭州现为他这安东王属领,而潘博莫说并非暴戾,甚至极重人心所向,否则从拥兵自重以来,也不会屡行善政,就算夺取河北道,也与平民秋毫无犯,一旦屠城,他这些年来辛辛苦苦树立宽和仁德、顺应天命民意形象可就毁之一旦,我猜,北辽王下此决意,潘博也是叫苦不迭。”
陆离也表示赞同:“可眼下潘博却万万不敢与北辽王反目,亦只能无可奈何恭应。”
十一娘冷笑道:“我现在大约明白殿下一知这噩耗,为何毫不犹豫便决定解救人质,想那潘博一介逆党,都能注重民生,大周皇室若真不顾治下百姓生死,这江山,还不如拱手送给潘博更好……铭州虽然陷落,百姓又何尝愿意?都是因为朝廷无能,姚潜窝囊,可姚潜如今仍然高官厚禄荣华富贵,铭州百姓却要承担所有恶果。”
北辽王的真实用意虽然并非屠城,但倘若武威侯当真无动于衷,他的屠刀,也必然不会饶过那数千无辜。
“那么向北辽王建议此计者,是否萧后党?”陆离提出一个可能。
第869章 晋王负伤
十一娘却更加偏向另一个可能:“我觉得是舒妃。”
这话后又忍不住看向裴三哥,因这位北辽宠妃,倘若不是遭遇裴郑事变,本应为三哥妻室,说不定两人这时已然是儿女双全,连十一娘都难免有些物是人非的感慨,更为裴三哥惋惜——并非惋惜三哥与舒妃失之交臂,而是惋惜时至今日,他也没能遇见真正的红颜知己,虽已创下富足家业,遗憾是与从前抱负背向异道,一介富贾终究只是无可奈何之下的选择,不甘屈服命运的坚持。
子建却并不知十一娘的心思,显然误解,坦然一笑:“裴某虽与舒妃有旧,却早已时过境迁,她如今非但与裴某再无干连,甚至互为敌仇,王妃有何判断,直言无妨。”
“北辽萧延达因爱子被掳杀,悲愤之余弃云州而力攻广阳,却无功而返,饱受质疑,萧后甚至不得不为嫡子请罪保得萧延达未彻底失去君心,不大可能再借萧凉胡之死,谏议屠城这等有失大道之事,需知北辽虽为夷狄,长久以来,奉行仍是华夏推崇仁义,并不引蛮暴为傲,萧后若如此倡议,就算目的是为伏击大周先锋军,舒妃岂能眼睁睁看她将功补过?必然会中伤萧后是为子侄私仇,将君王置于不仁之地。”
子建颔首:“确是如此,反而是舒妃暗谏,倘若此计大功告成,她便有功劳一桩,就算不能如愿,北辽臣民也会议论萧家为区区一个子侄生死,行此有伤天和之事过于蛮横,北辽王也势必不会将舒妃推出来为萧家顶罪,就更不提自己为萧家背这黑锅了。”
“萧后没有阻止北辽王,就这一步落子而言,已经输了。”十一娘微咪眼角:“倘若这回殿下能够再度大败北辽伏军……”
“那么北辽萧可真是要引来天怒人怨了!”子建冷笑道:“只怕就连潘博,也会怨怼北辽萧,使其这些年辛苦奠定之声望,付之东流。”
十一娘挑眉:“如此说来,只要殿下能够顺利解救铭州百姓,重创北辽伏军,经咱们广为宣扬,针对潘博自称‘顺应天意民心’之言大加驳斥,说不定反而因祸得福,导致安东及北辽情势更加恶化。”
因着十一娘这一假设,陆离的思维不由也更加长远:“潘博一失人心,应会造成其治下不少原为我华夏之民投往太原,可仅就云州、晋阳两地,也许难以容下这多民众,我们也需未雨绸缪。”
“待这事有个结果,我便立即书告十四郎及王七郎,太后与朝廷指望不上,也只有依靠他们人脉,看看其余州县,可有长官甘担责任道义。”十一娘道。
“或许……王妃可以与王相直接联络。”陆离建议。
“我这目标太大,确不适宜笼络重臣,不过这封书信由六哥来写,相信王相国便完全不会再存任何疑虑了。”
十一娘是思忖着,虽然京兆王一直重视与京兆柳保持友好,可是王相国毕竟不知京兆柳目的其实是为裴郑二族平反,就更不知推举晋王这一计划,她这晋王妃倘若书告王相国,说不定反而会造成疑虑,万一王相国“门户不严”,被太后察知,就更加糟糕了,不过这信若是换成陆离来写,王相国亦知他忧国忧民,并不会因而疑虑,又就算被太后察知,也不至于会有隐患。
太后何尝不知安置这许多难民又得耗费不少国财,说不定巴不得哪个臣子暗下替她分忧解难了,陆离不似十一娘,并非宗室,与王相国这种程度的“结交”,还在太后容忍范围之内。
再说这事由王相国出面,对于晋王府的声威并无任何助长,太后大可不必忌惮。
而十一娘心中既然有了这想法,其实并没有真正坐等晋王告捷的消息传回,已经分别写好两封书信,只是还没有送出,她忙忙碌碌一段时间,将许多事务布署安排,忽有一日意识到,竟然十分确信贺烨必然会顺利解救铭州百姓,几乎未曾担心过殿下失手。
看来我对殿下之智勇双全大有信心——王妃理所当然地暗忖。
而这样的乐观,也的确并非盲目,十二月,距离岁末刚好还有最后十日,十一娘总算收到了广阳传回的密报。
先锋军非但顺利夺下铭州,歼敌三千,俘虏八百,神出鬼没却骁勇非常的青面少将“秦八郎”,以及武威侯长孙秦明率领的共五千骑兵,配合默契下,甚至将北辽伏军包抄大败,在北辽素有威名,仅次于萧延达的大将耶律雄呵,竟被“秦八郎”斩下首级。
既为密报,十一娘便没有急着公布,而就在此日下昼,婷而总算“康复”,与晋王一齐归来城中——也是当然,贺烨有意隐瞒武威侯他与王妃早为同盟,为防泄露天机,十一娘并没有在广阳安插探人,密报其实都是贺烨的人送达,既然如此,殿下这个“来源”能够追着密报赶返晋阳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十一娘因着忙碌闲务,并没像上回般赶去门前迎接,又料定这晚贺烨必然会来玉管居,也没打算去章台园“问候”,她刚将这利好消息通报了陆离,没想到一回居苑,竟逢婷而通过密道过来,告知了一出意料之外。
“殿下负伤了。”
“应不礙事吧?否则秦氏等等迎接时难免察觉,也不会到这时候仍然风平浪静。”
眼见着十一娘这样冷静,婷而难免带着几分责备的口吻:“伤势如何我也不知究竟,不过是听江总管说起,他原也没听说殿下负伤,今日上昼,殿下赶回别苑,立即便通告赶回王府,一路上仍是骑乘,直到回了章台园,除下外氅,江总管见里头那件袍服竟然已被血水渗透,一问才知殿下负伤,伤口在广阳只是简单处理了下,连夜疾驰,在别苑又并没打算逗留,瞒着众人……十一妹,殿下之所以如此急切,无非是赶着回来见你,你这么无动于衷下去,纵然殿下心头再是火热,只怕也难免会觉冷遇。”
说完也不耽搁,起身就走:“你快过去瞧瞧吧,我先回居苑了。”
十一娘忙把婷而拉住:“婷姐姐这会儿可是应在章台园,莫名却从玉管居出去……”
婷而拍了拍额头:“瞧我,都是被你气糊涂了!”挽了十一娘一齐走密道。
两人直到章台园里才“分道扬镳”,那间设有密道出口的寝房,实际并非贺烨真正起居,十一娘自也不指望在这儿见到他的人影,好在章台园里都是心腹,十一娘随意拉了个婢女,便问得殿下人在何处,到了他真正起居的寝室,还在槛外,便见江迂迎了出来。
“果然是王妃来了。”笑意有些勉强,也不多说,请王妃入内后,他自己留在了槅挡外头。
十一娘绕过那阔阔一张画屏,就见贺烨端端正正坐在床上,赤裸上身,腰间已经缠好绷带,替他处理伤口者正是顶着亲兵名义的那个神秘医者,又带着几个僮仆,一如既往的沉默寡言,行礼后便自觉告退。
贺烨向十一娘招招手,脸上看不出丝毫痛楚,轻松如常。
十一娘刚问一句伤势,他甚至翘起嘴角一笑:“皮肉伤而已,不过在广阳处理得有些粗糙,又骑了好几时辰快马,血流得多些,江迂这老儿大惊小怪,竟把王妃也惊动过来。”
“我是听六姐说起,才知殿下负伤。”
“六姐果然善解人意。”贺烨见十一娘坚定不移的将目光集中在他腰间绷带上,不由坏笑出声:“王妃若不信,小王解开让王妃过目?”便真要动手拆除。
十一娘忍不住推了他一把:“闹什么闹!那医者究竟是何说法?”
她的手还不及收回来,便被贺烨顺势拿住,一扯一带,就横抱膝头。
第870章 请遵医嘱
“医者姓田,名埠檫,是田埠楔师兄,这二人,田埠楔医术虽不敌师兄远矣,人却机警圆滑,田埠檫不仅医术了得,更谙知不少毒术,我这皮肉伤,惊动他实在有些大材小用,只不过为瞒耳目之计罢了。”
夫妻两个这时姿态虽然暧昧,贺烨说话时却还正经,不过忽然“急转直下”:“田师兄也说了,虽无大礙,但为了让伤口尽快愈合,在此之前,倒是要避免激剧活动,我其实不重医嘱,就怕王妃在意,王妃能否明示,究竟在意不在意呢?”
十一娘:……
果断跃下膝盖,郑重申明:“我在意。”
贺烨哈哈大笑:“既如此,有劳王妃为我穿着整齐了。”一抬下巴,示意向婢女们早已准备好那套衣衫。
可是当穿着整齐后,殿下的话仍然不离暧昧:“为免我再经奔波,王妃今晚可得留宿此处了。”
地道这点路程也能称得上“奔波”二字?王妃刚想揭穿,攸而意识到真将这话出口,倒是她邀请殿下前往玉管居了,于是打住,笑意吟吟:“只要殿下能够谨遵医嘱。”
贺烨:……
丫头并非不谙风情嘛,咱们这番打情骂俏,岂不是“夫妻之义”?
便也心情愉快,暂时不谈风月情浓,相当正经地将他怎么布署,怎么埋伏,怎么大获全胜的经过详细讲述,到后来,不掩沾沾自喜:“没想到这回北辽领将竟然是耶律雄呵,这人要论辈份,可是耶律宏叔父,正经北辽宗室,年岁虽比萧延达要轻,威望却也仅低一筹,亦为北辽悍将之一,此番与他狭路相逢,让我斩其首级,重挫士勇,可谓天赐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