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望族权后 >

第56章

望族权后-第56章

小说: 望族权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婶母,阿家如今可越发有失公允,均弟那庶女,认真论来还是侍婢所出,就是十一娘,竟然要记名族谱,岂不荒谬?”
第98章 组团来了
  乔氏一番挑唆仅仅在两日之后就发挥作用,表现为素来不愿登门的刘氏,这日竟然邀约了几个族妇,浩浩荡荡来京兆柳氏宗宅串门,说是因着风和日丽兴致使然,来与韦太夫人闲话家常。同行者决大多数都是同辈,已经做了祖母,只其中一位老夫人周氏比韦太夫人还要长着一辈,家门也为嫡支,过世夫主曾经也有郡公爵位,之于族务她当然也有发言权,且个性刚强,素有威望,虽年过六旬,身子骨倒还康健,说话时声如洪钟,更添斩钉截铁气势。
  周老夫人往常并不喜走门串户,又是眼下柳氏辈份最高,平日里只有韦太夫人前往问候,她鲜少过来宗宅,今日破天荒来访,当然不是只为闲话,刘氏能将这位搬动,自然只能实话实说,若借托辞,只怕先就会挨一场数落。
  不过其余几个族妇可就不明情由了,她们一贯对太夫人言听计从恭顺和睦,往常也时不时来交近攀好,倘若知道今日是被刘氏利用兴师问罪,万万不会来趟浑水。
  因而起初,旭晓堂里气氛也还愉悦,虽有浩浩荡荡一群人,但并无气势汹汹态势。
  “均儿媳妇呢?咱们坐了这许久,怎么没见她?”闲话告一段落后,周老夫人率先问道,颇有些不耐烦的迹象。
  韦太夫人便答:“霍邑分支有姐弟两,因失怙无靠来投,可怜女孩儿也才十二,竟带着幼弟跋山涉水来京,早先我才见她姐弟两个,考较了一番,谦儿虽则才七岁,难得就已经能诵《论语》,不过许是这些年颇经磨难辗转,也没得师长释义,不能融会贯通,只凭着刻苦,背得滚瓜烂熟,我想着,横竖均宜眼下也在教导三郎与萧家小九,加上谦儿一同进学,也好互相督促进步。”
  周老夫人便蹙眉:“是霍邑分支?纵然没落,晋州一支怎么就不顾族中孤幼,竟任由两个孩子千里迢迢来投。”
  “可不如婶母所说,我心里也觉荒唐,可问来问去,婷儿也只称是她为幼弟打算,执意来投京兆一支,我好一番拐弯抹角,才问出一些眉目,姐弟俩虽得晋州族中庇护衣食居住,然到底没有亲长依靠,日子一长,底下仆妇就难免给眼色难堪,婷儿这年岁,琴棋诗画都没人教习,一手女红针凿倒被练就出来,在晋州族中,被分派不少针线活计,姐弟两个身上衣裳,里里外外竟都是她亲手缝制,我看她指掌,真被磨出针茧来。”韦太夫人轻叹一声:“到底还是从谦儿嘴里套出话来,他在晋州族学里,因得罪了几个不肖子弟,三天两头挨打,他姐姐心疼,为弟弟受欺讨公道,反而被人嘲谑不知好歹,婷儿这孩子也是担心耽搁了谦儿,不得已才决定改投咱们。”
  周老夫人一竖眉头:“这晋州一支也太过不义,虽族务繁多,庇护族人不能面面周道,可到底是失怙孤小,总该多用些心,好在姐弟两个路上没出意外,倘若有个万一,宗族失庇导致孤幼夭失,传扬出去可是整个柳氏失德!”
  “既知这情况,行舟对婷儿也更疼惜几分,认为若将姐弟二人送回,即便太原宗出面责斥晋州一支,也不利于孩子将来,提议着干脆由我们收容,让婷儿与五娘姐妹几个居住一处,至于谦儿,先由均宜教导些年,等年岁大些,再去族学更好。”韦太夫人说道:“行舟便是领着婷儿往内宅安置去了。”
  周老夫人这才颔首:“均儿媳妇倒还妥当,正该如此,若是再将人送回晋州,还不定要被苛薄成什么样。”
  几个族妇听到这里,自然锦上添花交口称赞起萧氏来,刘氏见周老夫人被这事情一打岔,忘记了兴师问罪,心里着急,一口酪浆喝得急了些,险些没呛出咳嗽来,摁着胸平息了好一阵,总算等到拍马屁的一帮消停,连忙插嘴:“姒妇,我前些时候身上不适,你替行舟过生辰也没机会过来,事后倒是听两个儿媳提起十一娘如何聪慧,颇得你疼爱,小小年岁就允她出面待客,我只觉纳闷,信宜只有个五娘,均宜膝下也只有七娘、九娘,仕宜更是连婚事都没着落,你何时又添了十一娘这个孙女?仔细一问,才知是均宜庶女,后来又听说姒妇留十一娘在身前亲自教导,更觉纳罕,想必十一娘别外乖巧,怎么今日也不见她?”
  韦太夫人当然得知乔氏已经往亲仁坊走了一趟,对刘氏今日一行早有准备,这时也只微笑答道:“是跟行舟一同往内宅去了。”
  周老夫人得这提醒,立即想起来意:“直郎媳妇不提,我竟也未留意,十娘之后,就是卓宜、权宜两个嫡女,然卓宜女儿序齿竟是十二娘,我今日才得知,十一娘竟然是均宜庶女。”
  除刘氏以外,其余人听到这里登即明白了几分,顿时不无怨尤,她们还奇怪呢,刘氏一贯不与宗宅来往,怎么今日就心血来潮邀约一同闲话,原来是要冲太夫人发难,刘氏怎么作为她们理会不着,可利用她们一同讨伐是几个意思?太夫人自从做了宗妇,一贯公允,她们各支各房都得了不少好处,讨好尚且不及,哪敢得罪。
  其中一族妇也为嫡支,立即就为太夫人分解,以摆正自己立场:“世母有所不知,十一娘确实乖顺伶俐,虽年龄尚幼,行止礼仪竟不输四娘几分,我似乎还曾听闻,萧九郎因不服与十一娘比较强记,结果竟是不敌,萧九郎可是天资过人,十一娘却更胜一筹,莫说二嫂,便是我有这么一个孙女,也万万不忍让她委屈,既然才华出众,就该显示人前,也是柳氏荣光,可若不序齿排行,将来人前,当如何称呼?总不能直呼闺名。”
  周老夫人虽则刚强,到底也是大姓出身,本身也具才华,历来更喜欢才智不俗晚辈,这时竟生好奇:“果真如此?十一娘强记之能竟胜过萧家九郎?”
  刘氏却是暗暗冷笑——什么天资聪颖才智过人,五岁大的小孩能有多大本事,天才若真这样易见,那萧家小九怎么能成众星捧月?无非是她这姒妇偏心,才找这样一个借口好应付人言。她好容易挑唆得周老夫人这个族婶出面,就是因为这位历来眼里不容沙子,待当面拆穿姒妇大话,必定让她搬起石头砸脚下不来台,私心公之于众,才算揭开这么多年虚伪面目,看她还有什么脸面为这宗妇颐指气使。
  因而刘氏这时也不说那些拈酸吃醋的话,只微微带笑:“倘若十一娘真这样聪慧,可是胜过不少子侄,萧九郎可是连国子监祭酒都称世间少有,真没想咱们柳氏也有如此钟灵酼秀人才,我可是越发好奇,想来婶母也有意见识考较。”
  周老夫人连连颔首:“快让十一娘来见,老身可真要好好考较,侄媳妇不妨仔细说来,十一娘怎么胜过萧家小九?”
  十一娘这时正在浮翠坞,陪同萧氏向诸位小娘子们引见婷而,萧氏倒也没提及详细,只说婷而姐弟为族亲,今后长居自家,叮嘱自家女孩们要与婷而和睦相处,又安排婷而暂且与七娘住在一处。
  小姐妹们正在一处说话,其乐融融。
  曹媪便来请十一娘往旭晓堂。
  柳婷而也是今日才知晓萧氏还有七娘、九娘两个女儿,又被安排与七娘共居,自然便对这位着意交近,不想却刚待十一娘离开,便听七娘低声解释:“十一妹年龄还小,不与我们住浮翠坞,而受祖母亲自照管,她虽是庶出,可因为聪明伶俐,大母与阿娘十分疼爱,与别常庶女不同,婷姐姐心里明白就好,可别当面提及十一妹为庶出,只当她与咱们一般,免得十一妹心里落下芥蒂。”
  这话是几个意思?柳婷而细细打量七娘,却见一张温婉笑颜,似乎的确真心诚意提醒。
  她便想起刚才一路之上,因为要见诸位族中姐妹难免忐忑,十一妹贴心安抚:“婷姐姐莫担忧,姐妹们都极好相与,四姐一贯友睦,只不久便将出阁,五姐也已及笄,正在议亲,七姐与九姐都为母亲嫡出,七姐为长,母亲应当会交待七姐照应婷姐姐,七姐性情有些内向,可并非不好相与,九姐虽然娇憨,却最是个古道热肠,婷姐姐若有难处,不拘七姐、九姐都可直言。”
  那时婷而便隐隐猜到十一娘也许是庶出,否则也不会特意强调七娘、九娘是嫡女。
  可眼下听柳七娘这意思,似乎暗指十一娘会在意嫡庶区别,反而不好相与?
第99章 和裴后“齐名”
  虽然韦太夫人让曹媪入内宅请十一娘并没有多余交待,然而这位心腹仆妪经过这段时间以来,对十一娘是打从心眼里疼爱,绝大多数原因当然是明白主人对十一娘真心看重,再有一小部份是因为曹媪感念碧奴曾为女儿岂曰挡厄,之余剩下,曹媪也是经历不少人情事故,见识也不普通,想着十一娘一个庶女,从江南回京不到百日,若自身没有出众之处,即便是得嫡母关爱几分,也万万不能到如今这样地步。
  曹媪虽为太夫人心腹,却并非打小服侍,她其实是柳氏部曲,因为父母早亡不被兄嫂所容,一度过得食不饱腹,一年因天寒伤风,病势沉重简直就是躺在床上等死,多得一要好姐妹不忍见她情状,正巧遇见韦太夫人那年巡视田庄,不顾一切冲上前去求救,太夫人斥责了兄嫂,又为她请医治疾。
  曹媪疾愈后,主动求请为侍婢,原本打算着只做些粗使活计,哪知太夫人见她本份忠厚,竟然提拔为近身服侍,及到年过二十,甚至撮合婚配。
  大周律定,部曲互为通婚,所生子女也为贱籍,属主家所有,若不得放良与仆婢无差,至于比部曲更加低贱如仆婢,甚至并非人人可得婚配,不乏孤老一生子嗣无继。
  之于世仆一类,多数都是主家心腹,才允婚配,目的也在于世世代代效忠效劳。
  可当年曹媪丈夫甚至不是奴籍,为柳公所请幕僚,是确确实实良民。
  良贱不婚,因而曹媪当年是得了放良书的。
  曹媪虽为续弦,然丈夫却无子女,后来她为丈夫生下一子一女,可惜儿子早夭,岂曰便成了名符其实独女。
  更加伤心则是,曹媪丈夫在儿子夭折后不久也病逝,可即便如此,曹媪也不至于衣食无依,因为丈夫受柳公恩赐,也有屋宅田产维持生计。
  然而曹媪使终不忘柳公与太夫人恩惠,夫丧后,自愿入府服侍起居,其实岂曰也并非贱籍,母女两人这样身份在柳府算是特殊。
  可是即使不签卖身契,太夫人与萧氏也将曹媪母女当为心腹,说起来是为婢女之事,往日衣食饮用当然胜过市坊布衣不知多少。
  甚至韦太夫人早有允诺,待岂曰年满十七,便让其招婿,人选都已经看好,为柳氏佃户。
  那后生虽家境贫寒,并自幼失怙,为叔父养大,然重情重义勤快诚实,曹媪是十分满意的。
  不过她早有主意,即便女儿招赘,也是为丈夫香火有继,她怎么也不愿离开柳府,今生今世,势必要尽忠尽力,报答太夫人活命之恩。
  曹媪虽为部曲出身,论来要比仆婢略高,其实真真不如打小侍奉太夫人之婢女受过专业训练,曹媪大字不识,更不说琴棋书画,是以她根本无从评判十一娘究竟是否才华过人,然而据她看来,十一娘无论言行举止抑或为人处世都胜过三娘等嫡出小娘子不少,很有太夫人当年风范,可十一娘眼下不过五岁!
  曹媪记忆无比深刻一事,她因早年受兄嫂苛薄,落下关节病痛,有日因为阴雨,膝盖隐隐作痛,她却不愿告病,硬是咬牙强忍,不知怎么被十一娘看出,问她是否不适,被她矢口否认,十一娘也没多说什么,转日却赠她一张方子,说是在藏书阁看得,药材都是常见,贵在坚持服用才能生效,方子竟是专注关节病痛。
  曹媪当时只觉心里注入一股暖流,从此对十一娘更加信服。
  所以这时,尽管太夫人没有其余叮嘱,曹媪还是自觉将旭晓堂的状况大致说给十一娘知晓,尤其提到一位:“亲仁坊主母势必来者不善,不过也不重要,只有周老夫人,论来是小娘子曾祖一辈,连太夫人都不得不恭敬着,只小娘子也别过于担忧,周老夫人一贯惜才,小娘子该当如何就当表现,千万别过于自谦。”
  十一娘当然了解目前状况,韦太夫人既然有意让她成“众矢之的”,势必再不能故作懵懂,就算表现得离奇一些,也有太夫人解释遮掩,她完全不用担心,然而这时,自然领会曹媪好意:“儿谢过阿媪提点,阿媪安心,儿势必不会让大母丢脸。”
  曹媪一番好意受纳,满足油然而生,于她而言,最大心愿就是能为主家尽责尽劳,即使绵薄之力也实愉悦不已,十一娘的反应当然让她十分安慰。
  不过待十一娘到达旭晓堂时,周老夫人显然已经听完她的“光辉事迹”了,当她行礼时,竟然感觉到那位老夫人的目光直钻脊梁骨,立即就要凿出火花的热度。
  十一娘一礼刚毕,还未待允坐,便听周老夫人那铿锵有力语调,颇带凄怆吟来:“孤儿生,孤子遇生,命独当苦……愿欲寄尺书,将与地下父母,兄嫂难以久居。”
  此首《孤儿行》出自汉乐府,许是周老夫人才受柳婷而姐弟遭遇有感而发,更重要则是这首诗歌并非耳熟能详如《孔雀东南飞》《陌上桑》等,篇幅不长,知者并不为多,尤其如十一娘这样年岁,应不至预读。
  不过此首既出汉乐府,难免语言朴素,易于复诵,实不至难考人强记,应是周老夫人考虑到十一娘毕竟年幼之故。
  然而,老夫人却不仅让十一娘复诵。
  “既已备好笔墨,十一娘立即将我刚才所诵默写。”
  也是直到此时,十一娘才发现一侧果然已经备好笔墨,甚至有两名婢女已经抻好宣纸。
  她略微迟疑,终究拿定主意恢复三分本来笔力——韦太夫人已经好些时日不曾关注她书写,有所进展想来也不会遭至太夫人奇异。
  至于应对其余人的借口,不难。
  沾墨畅书,须臾便成。
  周老夫人已经瞪目结舌:“滨往,你来看,这似乎……若非我今日亲眼目睹,简直怀疑为裴后真笔!”老人家一激动,就称呼起韦太夫人表字来。
  韦太夫人也别有深意看了一眼十一娘:“还是有力有未逮之处,形似,神韵微欠……十一娘,前些时候我略感不适,未及考较你书法,不过短短半月,不想你竟有此进展。”
  十一娘连忙回禀:“是四姐予儿裴后手帖临摩,练时仍短,不及领会精神。”
  周老夫人已经满面惊喜了:“不过半月,竟有如此功力,十一娘……滨往,十一娘闺名是?”
  “伊水。”韦太夫人笑道。
  “伊水,可曾学画?”
  十一娘垂眸:“未及学习。”
  “滨往,依我看来,伊水应当早早学画,说不得咱们京兆柳将来,能出一位与裴后齐名之才女!”
  十一娘:……
  然而在场中人,比十一娘更加无语则是刘氏。
  她虽也是官宦门第出身,然则家族却非名门,不过从寒微挣扎出来,之于文教,也就限于识字读过诸如《女诫》一类罢了,实在不知十一娘展现这一手有何了不得,以至于周老夫人如此惊艳完全将兴师问罪抛之脑后,岂不让她今日扫兴而归?
  刘氏哪能甘心,她也不看十一娘那手笔书,横竖看也看不出什么名堂,直接就说正题:“十一娘固然聪慧,然毕竟咱们柳氏,可没让庶女排行序齿先例,更不说记名族谱,姒妇,我也明白你疼惜孙女,然而,也不能视族规为无物罢?族中各支,庶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