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族权后-第7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这回竟有如此多士人生员参与其中,自发为贺湛申冤,就不得不引人重视了。
同为士族,饱读圣贤经书,眼界自然要比平民百姓更加深远,不那么容易被舆情左右,再兼袁葆等等品行有目共睹,他们都为收复长安驱逐蛮夷立下功勋,袁葆甚至一度对贺湛还怀抱成见,连他都能不计前嫌,公然主张贺湛无罪,那些言官所谓的“风闻”,便大大可疑。
殊不见谢饶平、韦元平之流,除党徒之外,可有义士为其打抱不平?
不得不说,十一娘这回“朝纲独断”,是走一步险棋,因为就连十一娘自己其实也不确定,能否赢得杜渐知、陶葆仪等人的支持,而之所以能大告功成,今后不再有人质疑她刚愎自用,损毁法制革新,婉萝及时鼓动的舆情,其实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婉萝从不曾过问政务,是一个相夫教子温柔贤良的传统女子,她这么做,只有一个极其单纯的目的,那就是竭尽全力,也要保全贺湛,她根本没有能力部署周全,行事之前也无太多考虑,她只抱定一个愿望。
——君若在世,吾便尽力营救,君若赴死,吾便追随幽冥。
即便是,或许在贺湛心中,她从来不是最重要的人,从前不是,将来依然不是。
即便是,临别之时,其实没有任何温情安慰的话语,贺湛甚至残忍地宣告事实——我对你,从无情意。
第1355章 大胆任知故
一方炉灶前,婉萝原本心事忡忡,手里那把蒲扇的扇动更显心不在焉,突听轻微的步伐声,蓦然回头,只见让她牵肠挂肚的男子那身白衣仍然不染污尘,呆怔片刻,仍然回头继续煽火,却怎么也忍不住泪水有若决堤。
但心里却是踏实的,他终于毫发无损的回来了。
手中的扇子却被接过,婉萝侧偏着身体,手忙脚乱抹拭眼泪,自信情绪已经平息,哪想到一转身,模糊的视线仍然无法看清身边人的形容,只见炉眼里窜出的火焰,一片炙红。
沉默直至药汤煎好,终于才听那低沉的声嗓:“让婢女们服侍阿姑用药吧。”
明明守在炉灶前,但婉萝的双手仍然冰凉,以至于被贺湛牵握时,她下意识有些瑟缩。
寝卧里,还有早就收拾装裹的行囊,整齐而又安静。
窗外已经是夜色笼罩,这一日的确太过忙乱了,婢侍们不曾点亮檐灯,桑纸上,无法印出那枝梅树的虬干,显得枯躁而无情致。
贺湛亲手点亮两盏灯烛,室内才有火光,略减昏沉。
火光下女子眼睑红肿,面色苍白。
“婉娘,是我对不住你。”
只一句话,险些又让眼泪夺眶而出,婉萝强忍哽咽,相比满面愧疚的男子,她竟更显慌乱。
“不是,郎主并未亏欠妾身,妾身知道,郎主是怕连累妾身,是担心妾身悲痛,才说那些绝情之语……郎主这些年来,为全妾身安宁,就算膝下只有鱼儿一个独子,也从不曾再纳姬妾,妾身感念不已,郎主千万莫说愧疚……”
竟喋喋不休:“妾身闺阁时,姐妹及好友,到此年岁,夫主都已纳有姬妾,不少庶子庶女凭添多少烦扰,屡常聚会,众人皆羡妾身,虽夫君位高职重,俊朗不减当年,仍对妾身一心一意……”
“阿婉。”贺湛实在听不下去了:“我明白,你也明白,朝早之言,并非完全出于愧疚,我不瞒你,当初求娶阿婉,并非出自真情,这多年来,我对你一直心怀戒备,从未真正与你交心,我不纳姬妾,一来是因阿姑与皇后介怀,再者……当初我甚至无意娶妻,就更未想过姬妾成群。”
“妾身自知蒲柳之姿,与郎主本不般配。”眼泪到底还是垂落,婉萝心中一片哀恻。
很早的时候,她便已经感知,再是如何努力,她都无法真正贴近丈夫的内心,她无法理解丈夫的情致,她只能以温柔贤良相待,警告自己,不能妒嫉那些被丈夫称赞貌美有趣的婢女,也不能介意丈夫常往北里,与那些解语花们倾谈交心。
她更不能打听丈夫的事务,她不能询问丈夫甘愿为皇后出生入死的理由,她不能质疑,为什么你的任何事,都要对我隐瞒。
她曾经安慰自己,这些都不重要,至少除了阿姑与皇后之外,自己也是贺湛的亲人。
旁人都羡慕她,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当真从来没有,赢获丈夫丝毫爱慕之情。
但她虽然清醒,却从不怨恨,只是深深惶恐着,这一切会促不及防,戛然而止。
所以婉萝更不能承受,贺湛此时此刻的坦诚布公。
“能娶你为妻,是湛此生幸运。”
就连这样的话,也无法宽释婉萝这时惶恐的心情,她太慌张了,她已失去理智:“不用再往下说了,求求郎主,不要再说感激与负愧!”
“不是负愧。”贺湛挨身上前,吻吮婉萝的眼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此婚姻本就无关爱慕,我与阿婉成婚多年,自认仅论夫妻之义,我并无亏欠。”
他轻笑,将妻子拥入怀中:“阿婉可别笑我夸口,事实上倾慕我之女子,实在太多,我总不能个个都投桃报李,亏欠情债太多,早就皮坚肉厚,再说负愧岂不矫情?我不想欺骗阿婉,那时年轻,暗暗发誓若非情投意合,决不趋从流俗,奈何放荡二十余载,志同道合倒遇见不少,就是没有一个情投意合者。”
“我这人,一贯轻狂,其实就连我自己也不知,什么才算情投意合。”
贺湛感觉到衣肩已被热泪浸湿,他轻轻抚慰婉萝的背脊:“我幼时,便遭母兄遗弃,若非阿姑,只怕早不在人世,那时我对母兄满怀仇恨,性情未免偏执,但不敢表现出来,害怕遭受阿姑喝斥,只有裴五姐才知我心病,给予关怀,那时,我只当阿姑与五姐为我唯一亲人。”
“后来裴郑二族获诛,裴五姐也被毒杀深宫,我心中唯一愿望,便是为五姐报仇雪恨,为了这一愿望,我必须依从流俗,所以我那时娶你为妻,不无功利之图。我以为我早放弃恣意,所以封蔽情感,可是阿婉,当我决定赴死之时,最不忍便是看你悲痛欲绝,所以,我宁愿让你恨我,我也希望你能活着,不要为我,再执迷轻生。”
“也值到那一刻,我才发觉,你已经成为贺湛此生,除阿姑与五姐之外,另一牵肠挂肚之人。”
他微微放开怀抱,一脸严肃:“所以,今夜,此时此刻,我真打算与阿婉开诚布公,从此你我之间,再无隐密,但我要说之事,太过离奇,阿婉可曾准备好与我分享隐密?”
婉萝哪有丝毫犹豫,虽仍然泪眼迷离,但已是喜极而泣:“郎主但说无妨。”
“当今皇后,正是裴五姐。”
见婉萝震惊的神色,贺湛颔首加以肯定:“所以,这回事故,我才甘愿赴死,阿姑知道这一隐密,绚之也知情,还有柳三郎,宁致夫妇二人,但除此之外,就连圣上,也被瞒在鼓中。”
婉萝连忙就想发誓,却被贺湛阻止:“我相信阿婉,必定守口如瓶,我告诉阿婉这些机密,不是为了让你增加负担,只是想告诉阿婉,贺湛,从此也将以生死托付,你我是夫妻,更是情侣,我们之间,今后不再有任何隔阂,如阿婉所说,今后我不会再说负愧,但仍然心存感激,贺湛庆幸此生,有阿婉这样一个妻子,不离不弃生死与共。”
这一晚,风雪未停,窗纸之外不见梅枝印饰,窗纸之内,那红烛两支,却照相拥相吻亲密无间一双人影。
——
与此同时,长安殿内的韦太后却在大发雷霆。
“你说什么?贺湛非但得以宽赦,竟毫发无损官复原职?!冯继峥与严慎,怎容柳在湄为所欲为!满朝文武难道都装聋作哑不成?听凭柳在湄为党徒狡辩脱罪!亲、故、贤、能、功?贺湛若具资格,韦、元二相也理当无罪,冯继峥,至少应当借此话柄,力谏二相也得宽赦!”
遭受怒火的人现下只有任瑶光,她心中自然也存义愤填膺:“可不是这么说?但因皇后拿捏冯侍郎收贿之证,冯侍郎便被吓得魂风魄散,再不敢抗辩。”
“此辈只图声誉,瞻前顾后,可笑还不死野心,意图权倾朝野!”韦海池因为气急败坏,竟也开始迁怒“党徒”,而且嫌弃任瑶光打听得不够详细,即次日,竟在紫宸园召见任知故面商。
韦太后起初通过脱簪待罪讨要的权利,仅只召会政事堂官员而已,如今谢饶平、韦元平均已停职待审,自然没有资格出入宫禁,任知故现今官职,也就只够在朝会之上站班而已,论来根本不能进入内朝,但十一娘也无意阻止这对主臣仍有勾通,对韦海池已经逾矩的行为知若无察。
然而任知故却不如谢饶平般“任劳任怨”,如此时,眼看韦太后似乎当真已经沦落到穷途末路,虽还不至于倒戈相向,却也不愿再忍受此妇人毫无意义的怒火,及不问青红皂白的喝斥。
“柳皇后为贺澄台开脱,先是辩明叛国投敌等等罪行皆乃污告,再者便连受贿之罪,也提出乃受赃不枉法可得轻减,完全足以适用八议之条,故可留用。而谢、韦二相,乃坐赃而举奸歹,罪重一等,察实罪证处以罢免,已经是格外宽容,这让我等臣公有何理据辩驳?更不说冯侍郎、严寺监等,与贺澄台同样都是受赃不枉法,若仍不依不饶,自己便当先行挂冠请罪,太后难道是想让我等臣公都被肃清,只为弹劾贺澄台也遭罢免?”
任知故举揖,神色却多带怨气:“太后现下喝斥臣等未曾尽力,然能够约束皇后者,仅太后而已。臣不敢相瞒太后,如今已有不少同僚,质疑太后过于看重声名,而坐视臣等忧患,若亦能如柳皇后一般,悍然维护党羽,朝堂之上,又怎会掀生这场哄乱。”
韦海池的“教讳”竟被党徒打断,已然是怒火万丈,更不料任知故竟还敢当面抱怨她只知自保而不顾党徒,越发是面红脑涨,胸口恶血翻涌,冷笑道:“想不到你任知故,竟也是个首鼠两端之徒!”
“太后,任某是世上最望京兆柳惨淡收场声败名裂者,又怎会向柳皇后投诚?只任某不得不提醒太后,如今迁怒旁人对时势可无丝毫益处,还望太后冷静,三思应当如何挽回劣势,否则臣等固然会被皇后驱逐朝堂,甚至论罪处决,只怕太后,将来更无立足之境。”
竟就这么礼辞,头也不回地出了紫宸园。
第1356章 醉话
任知故想起年轻时的自己,也曾是满怀抱负,希望不负寒窗苦读学成的经史满腹,扭转时弊名扬青史,那时他新婚不久,与妻子班氏恩爱和谐,大是庆幸有此贤内助,何愁不能平步青云?
可这**的朝堂,并不容士子之诚,他在仕途上连连触壁,导致心灰意冷。
班氏也不介意,温柔劝慰,并赞许他不愿与贪奸合污的清高气节,说就算不能高官厚禄,那么诗酒人生悠闲田园也不失淡薄之乐,他的悲愤也确然是被班氏渐渐抚消,认为享此岁月静美也没什么不好。
后来他才知道,班氏竟然也是伪装,她念念不忘者始终是柳信宜,他任知故是高官厚禄抑或一事无成,对班氏而言自然无足轻重。
亏得他因为班氏无子,竟屡屡悖逆高堂,非但不肯写休书,连姬妾也不愿娶纳!
结果那个水性扬花的贱妇,竟然还敢自请下堂,铁石心肠以一纸离书,了断十载夫妻之情。
那时他便下定决心,一定要让班氏悔之不迭,待得高官厚禄,一定要把班氏踩在脚下羞辱,什么清高气节,韦太后执政下的世道乃贪奸横行,坚持理想只能一事无成,任人讥嘲。
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晋王烨竟与京兆柳暗下勾通,最终夺取天下,而班氏这贱妇,竟不顾廉耻与奸夫柳信宜结为夫妻,他们如愿以偿,而自己,却被世人嘲笑。
任知故的确没有见风使舵的打算,自从班氏嫁给柳信宜的那一天起,他便只能与京兆柳你死我活。
太后的节节败退已经让任知故愤怒不甘,他甚至比谢饶平、韦元平等还不能接受这一结果,他的耐心逐渐耗尽,日日殚精竭虑,皆为如何反败为胜,以他这时的心态,又哪还能卑躬屈膝忍受韦太后毫无作用的抱怨迁怒?
他也根本不再忧愁就算韦太后东山复起,这个心胸狭隘的妇人,必定不会忘记他曾经的悍然顶撞,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会看见柳信宜、班氏这对奸夫淫妇死在他的眼前,他的一生,终于才不至于成为彻头彻尾的笑话。
他甚至想,待班氏死去,生死与荣辱于他而言也就失去了意义,原来他的一生,仍为那个痛恨的女人执着坚持。
“我是如此深爱着你,你为何弃如敝履?为什么你要为一个弃你而去之人,执迷不悟?”
任知故喃喃自语,如陷魔障,意识稍微清醒之时,竟发觉自己的坐骑正停在京兆柳的门前,那看门的阍仆,正瞪眼打量,似乎在嘲笑他的莫名其妙与不自量力。
“转告柳信宜,我任知故,必然不会放过他,我会等着看他人头落地、死不瞑目!”任知故用马鞭指着那阍仆,冷笑一声扬长而去。
“这人莫不是疯魔了吧?”一个僮仆张口结舌,就要去向主家告状,被自家祖父一把拉住。
“疯言疯语而已,何必告诉给主家,凭白添堵。”阍仆朝向任知故的背影“呸”了一口唾沫。
任知故摞下那句狠话,心情却丝毫没有好转,骑马穿过大半个长安城,到西市一家胡姬酒肆买醉,即将迎来复兴四年,胡姬早不如那三大异族王横行京都时嚣张霸道,她们又恢复了从前的卑微,靠卖弄风情作为生计,且比过去更加小心翼翼——虽然,大周天子并无意将突厥王的恶帐,记在这些其实有如浮萍无依的女子头上。
任知故其实自来不喜热闹,故而特意要了一张雅座,其实也就是四面画屏隔围的席案,他自斟自饮,眼看一壶清酒见底,心头的悲愤非但没有平息,反而有若烈火添油。
却突听邻座有人口齿含混地叫嚣:“隋逢帱有什么资格在我面前强横?他且还以如今是太后执政呢?!施某脱下一只鞋,也足够那老儿捧着当顶冠。”
又听一人劝解:“施御医可莫再说这些话了,隋奉御可是你我上官,且今日之事,也确然是在下有所疏怠,奉御指责两句,原本也是情理之中,再者隋奉御早已臣服于圣上,否则,又怎能保住奉御之职?”
“那老儿,见风使舵之徒罢了,你们怕他,施某可不惧!不是施某夸口,只要施某一句话,立即便能让他罢职丢官,他还敢强横?”
任知故轻哼一声,他这时终于听出来了,劝解那人论来也算他的亲谊,姓曹名安,在尚药局担任医佐,被曹安称为施御医者,应是施延,这人入职尚药局,怕也有个二十余载,从前唯唯喏喏像个闷葫芦,如今年纪越长,性情倒越张狂。
但再听“砰”地一声,像是怒而拍案,紧跟着又是一句高嗓门:“你摇什么头,难道认为施某是说大话?韦太后执政时就不说了,当今天子当权,施某还用怕谁?天子能即位,施某也算功不可没!”
“施御医今日真是喝过量了。”曹安叹息道。
“你仍不信?!且把耳朵拿来……”
邻座的嗓门却又低沉下去,任知故竖起耳朵,竟也听不清究竟说了什么,只听曹安惊呼道:“施公真是醉了,这话也敢胡说。”便高声喊来胡姬结帐,一阵响动后,邻座彻底恢复安静。
有此意外收获,任知故也懒怠买醉,尾随而去,亲眼目睹曹安把施延送回宅居,连忙上前截住。
说这曹安,祖母其实该当任知故一声姨母,然他祖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