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望族权后 >

第90章

望族权后-第90章

小说: 望族权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应试者中倒也不是全都争强斗狠,比如眼下这对,薛十三娘与柳婷而之间,就是互赞优长,然而就十一娘听来,却没有言中关键,风度教养倒是展现了,出众却未达到。
  而十一娘不幸挑中了她心目当中的最强对手,正是韦缃。
  虽然两人年岁足足相差一倍,然而就早先“自评”表现而言,十一娘无疑更占优势,这对手不容小觑,韦缃自然不敢吊以轻心,对方可是连裴后都敢批判,评价起她来势必不会口下留情,只早先旁观莹阳真人选评,尽管对虚伪不实者颇为嫌恶,似乎更加不喜狂悖自大者,柳十一娘虽然直言裴后不足,然则总算也有优长,尚还不至引起真人反感,不过这一轮非褒即贬,倘若自己赞对方优长,柳十一娘大可不必好强斗狠,因她已经占据优势。
  只有先激发十一娘怒火,才有可能使其暴露狂悖。
  但凡天才神童,都有恃才傲物之气,比如王小娘子就是个中典型。
  韦缃这么一盘算,立即掌握主动。
  “十一娘自称临摹技法无可挑剔,然,某未见范本,故无从评鉴逼真与否,只说应试,本不该临摹无从判断之作,十一娘自称不足故而不敢临摹众人熟知作品,如此,无可挑剔之说便有自相矛盾之嫌。”
  还真是一针见血。
  太后不由挑眉,缃儿心计画艺兼具,胜出机率甚大,就是不知面对这番挑衅,十一娘又会如何应对?
  倘若恼羞成怒急于自辩,之前表现就会大打折扣了,可若故作大度,一方面自认不足,另一方面又犯虚伪之忌,便是老于事故者面临这两难之境只怕一时也不能适当应对,更何况一稚龄小儿?
  太后就很好奇十一娘接下来的表现,简直全神贯注。
第158章 决胜
  对于五岁的身体里住着个二十岁的灵魂者而言,韦缃那点小算盘十一娘当然一眼看穿,但不得不说,她对这位对手还是十分尊敬的,今日优胜者注定只有一个,只要不是抱着毫不在意心态,进入到前十之后,当然会竭尽全力争强,再者韦缃指出“不足”也并非没有道理,想要激发她强辞夺辩自曝其短也是合理战术,倘若自己当真中计,也是“技不如人”。
  因而十一娘半点不显懊恼,微微莞尔以报对方的直言不讳后,先是专心赏鉴起韦缃所作牡丹图,足有半刻过去,现场一片沉寂。
  这是仅有一人在此轮没急着评点,而关注画作。
  杜涛与李渔两个副判连连颔首,赞诩之意已经显而易见。
  韦太后也惊诧不已,忍不住低声与太夫人交流:“你这孙女调教得不错,年纪小小就能沉着应对,不受旁杂影响,光是这份心性,果然不同凡俗。”
  她这话音刚落,十一娘就开口了。
  轻脆悦耳的童音仍然不疾不徐,一点不带火气,甚至于听了许久,才让人反应过来她是在批点不足。
  “细笔讲究尽其精微,形似尤为基准,此幅牡丹图虽具形似,然精微尤显不足,可见功力还待精进,具体则言,花瓣有失轻盈顿挫不足,而铁线描干亦不足力道而显苍涩,又无论粗细均匀、流畅自如、行笔无碍方面都有待完善,至于用色,七娘已知力拙,某便不多言,只诚心建议,就七娘如今笔力而言,着急创画似乎太过勉强,还当以摹写为本。”
  “此子眼光果然精到!”李渔忍不住出口称赞。
  韦缃自然也明白不足之处,她今日以创画应试也的确有些冒进,见十一娘甚至不提着色,直指她颇为自得的线画,虽然难免有些羞恼,但她自幼受母亲严格教导,又历来沉稳,知道这时不能强辩,是以也回以微笑:“十一娘好心提醒,某谢而谨记。”
  这一对虽然没有互相标榜,言辞对恃也不可谓不激烈,但还都是有理有据就事论事,并且各自态度都很克制,无失闺秀风范,简直就是完胜余众了。
  一时间,其余八人都或多或少显露出沮丧失望来。
  果然莹阳真人的决断并未出人意料。
  “无论是画作抑或赏鉴甚至修养,韦、柳两位小娘子都更胜一筹,可获决选资格。”
  不少人这才反应过来,并不是要将同签者批得体无完肤才得优胜,这规则只在十人中取两人入选,极大可能双双失利,反而言之,也有可能双双入选,然而她们却被互评二字误导,只将火力集中于对方,而没有理解“互评”真谛。
  也就只有柳婷而与薛小娘子,明白自己的不足在赏鉴优劣上,对这结果倒没有多少懊恼。
  童氏与符氏固然一个喜笑颜开一个暗怀欣慰,可太夫人与萧氏这对婆媳的态度却让人暗生狐疑,十一娘年才五岁即能入选决试,自然比韦缃更加出色,可韦太夫人这位祖母却神色自若,萧氏甚至还表现出几分忧心忡忡来,这让多少艳羡不已的贵妇实在摸不着头脑。
  太夫人这番表现,尚还能用早有预见解释,萧氏又是为何?难不成根本不想让庶女应试,实为逼于无奈?
  太后自然也将萧氏的神色看在眼底,眉梢一动,轻笑略含。
  不过众人的注意力很快转移,莹阳真人已经宣布决试规则——
  “吾之学生渥丹,曾有一作被先帝馆藏,想必不少贵族也都得御赐摹本赏鉴,对在水之湄一幅应当不至陌生,我闲睱时候,也曾摹写,今日决选便以此为判,两位小娘子赏鉴品评,优长也好不足也罢,直言不讳,评鉴更优者获胜。”
  竟是以裴后成名作在水之湄为判,并且还是莹阳真人亲手摹写!
  莫说两个孩子,便是在场诸多长辈都觉此题甚刁。
  一来在水之湄所具优长大多数人都不甚了了,品鉴不出关键,当然更看不出不足,二来莹阳真人技法精湛更是众所周知,又怎会有不足之处?
  但倘若只说优长,岂非有奉承讨好之嫌?是看谁更加舌灿莲花?在座诸多老于事故的长辈们直觉并非如此,莹阳真人显然不喜诃谀之辞。
  这也太难了吧!
  莹阳不动声色,她本来就是意在刁难,虽然太后意外驾临让结果有所更改,可没有必要临时变更考题,再者……今日观柳十一娘对于画论可谓知之甚深,说不定这孩子真能看出渥丹旧作精湛之处。
  莹阳竟然暗暗期待起来。
  然而当沉钩展示那幅画作……
  在座诸位一眼看出差异所在!
  裴后这幅成名作为写意画,取自古诗《蒹葭》意境,全幅唯有那水傍佳人檀口、衣裙着色,其余芦苇、秋水只用墨白,却将蒹葭苍苍、蓊勃氤氲跃然纸上,可莹阳这幅摹写,竟然通幅无色,那俏立水畔之佳人也为墨线勾勒。
  “七娘年长,是以由你先评。”莹阳点名。
  韦缃不由满心为难,她当然能够看出差异,却完全不知真人用意,情急之中,也只能考虑到不能只顾奉承,硬着头皮说道:“真人此幅摹写,虽具神韵,亦能看出云水浮动,蒹葭苍茫,然……摹写讲究逼真与范本无出,虽人物不着颜色显得更加和谐,终究是,终究是与范本有差。”
  莹阳仍旧不动声色,只问十一娘:“可有其余看法?”
  十一娘微微抬起下巴:“真人这幅摹写,少了一人,故与范本相去甚远,意境全然不同。”
  少了一人?
  众人大诧,难道柳十一娘竟然未有看过裴后旧作,原画明明只有一人,何来两人?
  莹阳却大为震惊,今日以来,竟首次表现出急切:“你仔细剖析。”
  “蒹葭伊这幅画作精妙所在,笔法还在其次,意境才是关键,原本这位水傍伊人,唇上丹色,衣上色彩,均是为表达不在画上之人。”十一娘侃侃道来:“蒹葭苍苍,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真人此幅摹写只有这四句,然而,那不惧险阻溯流而上为寻佳人者,又在何处?”
  “而原本之中,伊人眉目噙笑,于水边俏立,在溯流而上之人眼中,一切背/景,那草木,那秋水,那山石,那房舍都如隐约云雾之中再不可见,唯有一人,唇若丹樱,青衣朱带那样鲜活,让人惊怔顿足,久久不能移目。”
  “真人摹写里,因为佳人而惊艳者,不在其上,故而佳人也黯淡失色。”
  十一娘话音落尽,厅堂中维持了许久沉寂。
  原来如此,在水之湄精妙原来是在此处。
  两声击掌,却是李渔,又是他率先称赞:“十一娘评赏丹青之能,果然不凡,世上多少人只知蒹葭伊这幅成名作价值连城,却不能体会精妙所在,便连某当年,也是反复揣摩才体会画中意境。”
  然而莹阳真人却面现猜疑。
  “等等,我要加试。”说完竟然起身而去,丢下满堂宾客瞠目结舌。
  十一娘却神色自若。
  她知道真人为何生疑,旁人虽鲜少知道她这幅旧作精妙之处,然而表妹柳蓁却知情,真人怕是以为阿蓁早将此事告知,但礙于太后在座,不好询问,免得泄露阿蓁实际与她交好这层隐情,故而才有加试之意。
  倘若事后真人问起,她不妨承认是从阿蓁口中听闻,反正这幅画作出自她手,道破精妙之处也不算本事,未免有些胜之不武。
  只不知真人要如何加试?
  一刻之后,莹阳返回正堂,除沉钩之外,身后又多了几名婢女,人手一幅画轴。
  莹阳先展一幅,告知十一娘:“这是我亲笔所绘,你仔细观摩,后再从那几幅中寻出我之所作,若中,即为优胜无疑。”
  这题目也算刁钻了,莫说十一娘这时年岁,便连好比萧氏,于画作赏鉴颇有功力,要让她在那几幅画作中找出真人之作也不容易。
  因为真人画作多工笔,而今日展示,却是不易多见的写意画。
  但这当然难不倒十一娘。
  一刻之后,她便在某幅画作前站定步伐,笑看向真人:“应是此幅,我观范本,真人画石,擅用披麻皴,以渲淡之法,下笔均直,以点纵长,唯此幅相类。”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莹阳真人身上,就连萧氏,这时也为十一娘的表现震惊,暂时抛开心里那层担忧,关注着莹阳真人宣布对错。
  一息、两息、直至十余息过去。
  莹阳真人终于款款起立,步近那胸有成竹的女孩身边。
  她伸出手掌。
  “十一娘,今后每月,你抽空十日来我上清观。”
  ——第一卷终——
第159章 余味轩,半东家
  励新/四年的冷冬,似乎来得比往年更早,尽管这一年的夏季雨水甚少,酷热仿佛更甚,可才过仲秋,一场接着一场秋雨下来,这时不过九月中旬,冷意已经侵人发肤。
  关于四年前的朔日朝会,议论是再也听不见了,即便偶尔有人提起,大多也只是因为年号——天子下罪己诏,向天下臣民承认错失,向上苍先祖称誓不再疏误国政,为时时自省,故改年号为励新,然而百姓们对于这场政治风波却并未曾有贴身体会,甚至不少疑心着天下仍旧承平,即便圣人有那么一段时间据说不问国政,然而年年赋税仍然照征不误,官员们可没有因此而懒惫,又不曾发生震惊朝野的天灾人祸,更无战乱爆发,圣人何至于“罪己”,反而让人心惶惶,疑惑着将有什么措手不及的灾难。
  小民布衣远离朝堂,又哪里知道这出事故之后的惊心动魄,更没有察觉天子重掌政权后引起的朝堂倾轧。
  确是这三、四年来,对于京都长安而言,甚至连刘玄清那样的轰动案件也不曾再发生一起,西市独柳树已经多年不见血腥,那几根用作威慑的刑桩下,甚至有不少小儿围绕嬉戏,根本不知这里是刑场,毫无畏惧之心。
  距离这处似乎名不符实的刑场仅隔两条坊道,一处两年前才新开的酒楼余味轩,却已经是长安城中第四家分店了。
  这时虽然已经过了正午,一楼大厅里仍旧宾客满座,不断传出劝酒喧笑,时不时还有人拔高了声儿吼出一句“冷雨频添兴,何妨更进酒”的话,引起一片附和——天公作美,当浮一大白!
  再细看厅中情境,已有不少因为酒醉而横卧,然则仍不乏狂生,叫嚣着让店家笔墨侍候,挥手就在墙上一书,留下一首诗作。
  于是有赞叹声,亦有人批评诗句平常,引起争执不休,那喧吵,可为沸鼎盈天。
  其实余味轩本来不设堂座,只有雅席,奈何这时正值一年中生意兴隆时段,故而大堂才这般无序,连乐人舞娘们助兴的空间都被占去。
  实在因为平康坊以及分布周边的青楼妓院已经满座,诸多家世稍有不济的士子,根本请不着名姝助兴,也只有在酒肆壁上展现才华,谁让这是一个凭借诗赋之优便大有机会位及人臣的时代?
  商家也只好任由众多狂生“涂鸦”,待春闱揭榜后大不了再粉饰一新,却也颇耗人力将壁上诗赋誊抄下来,指不定当中就有将来探花使留笔呢,真有这样幸运,岂不是一活招牌?
  秋闱才过,不少士子滞留长安等待春闱,之于客栈、酒肆等商家而言,正是好时段。
  大周科举试虽年年皆设,然则因为录取率实在太低,故而年年都有这番盛景。
  不过这般紊乱肆纵也仅限底层厅堂,对置于阁楼的雅室,还是相对清静。
  总有贵人雅士也会在这时段光临,不乐意太过喧闹,做为一家上档次的酒楼,区分对待也是必然。
  是以在西市余味轩最上一层,尤其宽敞的这间雅室里,这时倚窗而坐的少女仍然不会引起任何闲杂注意,倒是她身边婢女听得楼下传来那句“天公作美”后,忍不住笑了出声:“这算天公作美?眼看接连几日凄风冷雨,好容易今早才见一点阳照,不想到了午后,又是闷雷又是瓢泼,这些士子也真说得出口。”
  另一个更加年长的婢女,不由轻声一叹:“可不是,原本是见今日好容易放晴,小娘子才出门,哪知竟遇骤雨,还不知要被困到什么时候。”
  “人当得意时,风雨亦助兴,虽则底下不乏借酒浇愁,然则借那酒意抒散愁郁,也为宽豁。”挽着花苞的少女却颇有兴致,半点不因受困担忧。
  因雅室里设着火盆,倒不觉阴冷,少女只着夹填丝絮绫花小袄,一件厚绒披帛搭在榻柄上,她这时并没有跽坐端正,而是斜靠窄榻,两个婢女竟然也是受允坐在锦墩上,垂着足,一个微侧着身显得不那么自在,一个却似乎颇为愉悦,甚至还捏着拳轻轻捶打膝盖。
  正谈笑间,一扇绢门却忽然拉开,室内主仆三人不见衣色,但闻人声。
  “十一娘勿恼,我来迟了。”
  待那女子绕过雅室门前设着的弓马游猎夹缬屏风,天青底却密绣朱花一袭翻领胡服实在让十一娘眼中一亮,目光往那女子脸庞上移,只见眉画飞挑,斜红天然,眼睛里全是笑意,却微张着膝,学那男子模样往椅上一坐,身后是她夫婿,将三尺长的锦盒往案上一摆,鞠个长揖就退了出去,又听门扇轻阖的响动,十一娘这才笑了出来:“瑛姐来得正好,我多久不曾出门,正想借这天公作美耽搁上几个时辰,也好亲耳听听咱们这家酒肆,来年里能否出个探花使。”
  被称为瑛姐的女子,正是余味轩东家,西市这分店半个主人,裴瑛,人称裴百万的富贾嫡亲妹子——这时也被人戏称小百万。
  另外半个主人,当然就是这时下意识坐正了身的柳十一娘了。
  裴瑛又是一笑:“这样看来,莹阳真人应是无恙了,不过十一娘之托,我好容易才寻得这珍贵山参,岂非再无用场?”
  这话说得似乎不是那么圆滑,难免让人多心,不过十一娘已经与裴瑛“打得火热”,即便连青奴碧奴两个听得这句话后也只是抿嘴轻笑。
  “真人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