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望族权后 >

第97章

望族权后-第97章

小说: 望族权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这还没完。
  薛陆离摇头:“五年前,宇文盛远在岭南,却不知为何得罪了朝中御史,几经弹劾,于是又被贬迁,成西州长史。”
  十一娘眉梢一动:“若说五年前,他开罪之人应是太后党。”
  陆离颔首:“可他这回却是被韦元平举荐调任长安令。”
  “如此说来,这人倒是学了乖,想必从前应是得罪了谢饶平一党,为起复却攀搭上韦元平。”
  陆离微笑:“的确如此……宇文盛并非名门世族出身,寒微子弟,能靠科举入仕已然不易,当年他探花长安,白马玉袍,引不少望族闺秀芳心暗许,然而,他却并未答应显望择婿,让不少人跌足叹息,也不知他什么时候娶了妻,我也是因偶然机缘,才知他这时是万绯孙女婿。”
  见十一娘不大明白,陆离解释道:“就是江东伯堂兄,万绯虽为族长,然而万家在京都已经消沉二十余年,即便子侄有人入仕,上五品者一个没有,万绯长子更是屡考不中,一直未曾入仕,嫁予宇文盛者正是万绯长子嫡长女。”
  十一娘明白过来:“宇文盛当年婉拒不少名门,却是娶了一个出身并非显望甚至白身之女,这当中可有何蹊跷?”
  “我暗中打听了一下,据说当年宇文盛路遇万氏,一见钟情,便上门提亲,当时他正任拾遗,前途无量,万绯都觉不可置信。”
  “这人还真有些意思。”十一娘说道。
  “我又察了一察,宇文盛在高州任职时打击过不少地方恶霸,官声颇好,却也得罪了不少人,然而凡是与他不对付,自身又有恶行者,后来皆不得善终,即便被贬黜西州,宇文盛看上去圆滑收敛不少,可自他到任,西州不少贪宦恶霸亦意外不断,有被人刺杀,也有意外坠水,或死于暴病者……当年弹劾宇文盛那御史,一年前意外坠崖,尸骨至今未找到。”
  十一娘:……
  这人简直就是恶霸克星呀?!
第170章 晋王妃人选
  开明坊位于明德门直通皇城朱雀门这条笔直宽敞的天街从南向北数第三座市坊,已算长安城外郭,但其中居住市井平民并不占多。长安城中住宅,有东贵西富之说,城中东北区域以达官贵族宅第密集,而西市附近坊曲则是富人云集之地,越是靠南的外郭,居住宅第越显低末,可官员宅第仍旧是集中在天街以东,西北外郭才是真正鱼龙混杂之处。
  柳东野不过一个从八品主薄,在长安居大不易的情况下,购置宅居无疑痴人说梦,他原本可以住在衙内为县衙属官准备的职舍,只他一得调令,妻子孟氏无论如何也不肯放过这个见识体会京城繁华的机会,硬闹着举家西迁,拖儿带女携家带口居住职舍难免拥挤,柳东野还自恃名门子弟的高傲,不肯有失颜面,于是咬牙赁下位于开明坊这处两进宅院,只凭他月俸杂余总共每月两千余钱,尚还不够赁金,好在有祖业田产等收入才不至于捉襟见肘。
  他有两子一女,长子已经到了议亲的年龄,眼看六礼告成又是一笔硕大支出,想要升迁各方交际应酬也不能免却,是以柳主薄真心认为养家不易,置侄子侄女不顾也是无可奈何,并非他心狠凉薄,要是将来得了富贵,多少弥补不得。
  可是柳东野忘记了,他这时的所谓祖业家产中,包括有已经过世的弟弟遗产,必须由婷而姐弟继承。他这个世父选择性地疏忽了纵使无力照顾侄子侄女,也应当将婷而姐弟理应继承的家产交托,只代侄子侄女掌管家产却将活人置之不顾的作法简直荒谬滑稽,这甚至超出了凉薄的范畴,简直就是贪婪歹毒,霸财欺孤。
  这日他将婷而接了回家,长长吁一口气,却不耐烦与侄女闲话,将人交待给孟氏安置后,就往书房,也没阅看典籍,也没忙碌公务,而颇有闲情逸致烹煮茶汤,一个越窑青瓷被柳主薄用白绢反反覆覆擦拭,简直奉若珍宝,爱惜非常。
  突闻仆役入禀万年令竟然登门,柳东野受宠若惊,一边喊着“快请”不及披上外裳就往外迎去,及到门槛处才又顿足,忙忙反身,打开锁柜,从方镂空雕盒里小小心心再取出另一个青瓷茶碗来,搁于茶案上,这才迎出。
  承担能力有限,柳东野赁下这处院宅自然不太宽敞,可也翻修了正厅重植了花草,院子里还放着几座赏石装饰,照壁也是新置,雕画有喜鹊登梅,廊下阶前点缀不少盆栽,菊色金灿,缓和阴雨带来的萧杀。
  曹刚曹明府已经进入院内,正负手观赏着梅台边那樽嶙峋俏丽的太湖石,见柳东野一身家常简服,匆匆忙忙倒履相迎,一个长揖十分恭谨,他笑着还了一揖,拈着那三寸短须说道:“东野这宅居虽说不大,然则布置极为雅致,可见情趣不俗。”
  柳主薄连道“哪里”,谦逊一番后,才将上司往书房请:“明府光临敝居,实乃蓬荜生辉,本应请坐正厅,然在下刚好烹茶,还期明府品饮,莫责简慢。”
  曹刚本是有事要与柳东野详说,不耐烦往正堂这类仆役环绕处,听这话后只觉亲信果然有眼色,哪里会怪罪:“我正好经过,想你今日休沐,又住在此坊,冒昧叨扰。”
  这般客套着,主客就座,曹刚打量此间书房,只觉朴雅,甚投他品位。
  此人也非出自显望,家族只是普通世族,却一贯标榜清逸之风,以雅士自居,就连用人,也不喜太过诃谀者,仿若柳东野这号奉承讨好却不显山露水者,十分投曹刚脾味。
  但他一开口,那话听来就完全不像高风亮节的君子了。
  “喻家那门婚事,进行得如何?”
  柳东源:“敝侄女才刚接返家中,在下正考量着一切安置妥当,递帖邀请喻君伉俪来府,探探口风。”
  “可得上心,别看冯相国眼下器重于我,我更有心提携东野再进一步,然而这是京城,你终究缺着根底,原本你为柳氏一族子弟,也是名望之后,无奈眼下柳韦是姻亲,韦相国又有意打压冯相……京兆柳靠不住,要想站稳脚跟,东野势必要有一门望族姻亲,喻薛两家是姻亲,本身也为名门,令侄女到底与你隔着一层,当然不如令千金嫁去喻家更增稳固。”
  “在下只担心喻君看中是京兆柳,韦太夫人会从中作梗。”
  “喻君嫡妹嫁者并非薛氏嫡宗,只是嫡支,多少会有顾忌,眼下咱们有薛相这层关系,喻君想必也会权衡,至于韦氏,大可不必担心,我听说,她虽为贵妃生母,贵妃却多年拒而不见,应是有嫌隙……韦太后野心有目共睹,圣人再掌政权就是为了不让太后干政,谢饶平已经不足为惧,韦元平与毛维迟早也会被圣人清算,再说你才是长辈,令侄女之婚事当然由你这世父操持,韦氏倘若作梗,可占不住理。”
  柳东源大讶:“明府竟能探听得宫闱秘事?”
  曹刚拈须而笑:“我能得冯薛二相器重,当然不是仅凭运数饶幸。”
  却也没有说这宫闱秘闻从什么渠道得知,又再说起另外一桩:“圣人有意要为晋王择妃,然而在这当头,却又闹出晋王折辱江东伯暴打蒋氏一事,虽有圣人庇纵,然而不敬尊长到底还是让晋王更受鄙薄,眼下显望无不对晋王敬而远之,晋王妃不大可能是显望闺秀,倘若你能达成与喻家联姻,根底有所巩固,我便有底气向冯相谏言,令侄女若能成为晋王妃……依圣人对晋王手足之情,将来你之仕途还用担心?”
  这话让柳东野心里怦怦乱跳,险些没脱口而出何不干脆让自家女儿成晋王妃,然而他转念一想,凭这时根基,没有攀附大姓,当然不可能达成这一期望,只有与喻家顺利联姻,才能进行下一步。
  “晋王暴戾,身份却仍贵重,若不是太后有意打压,也不会考虑霍邑柳,圣人仁德,也不会不顾贵族意愿强行赐婚,是以这事才有咱们操作机会,令侄女若能得这运数,就算韦太夫人不满,世人也不会议论你这世父不慈算计侄女姻缘,两全其美之事,东野可得好好考量。”
  柳东野再无半点不甘,一揖长礼:“在下三生有幸,才得明府点拨提携。”
  而在含象殿,天子这时正一筹莫展,他前些时候刚刚与太后直言该为晋王选妃,趁着太后邀宴闺秀为同安择选伴读机会,也留意留意已到嫁龄的名门闺秀,然而晋王紧跟着就闹出暴打蒋氏一桩,闹得沸沸扬扬,说什么的都有,太后下了帖子,显望之族就像约好般接连道罪,各家闺秀同时感染风寒,不能赴宴。
  这下连为同安择选伴读一事都要延后到春暖花开时候了。
  天子当然明白事情不会这样凑巧,显然显望们对晋王之戾不满避之不及,生怕害了自家女儿。
  然而于大周臣民而言,还远不似后世一样,对待皇室到奴颜婢膝地步,再说强逼别人嫁女,皇室也不免斯文扫地,暴戾任性如肃宗都没做过这样的事,仁厚温懦如贺衍更加不可能逼令朝臣。
  太后倒宽慰起贺衍:“贵妃两个侄女,柳七娘虽然已经定亲,柳九娘却仍待嫁闺阁,莫不如我与你姨母商议商议?就是九娘年岁还小,赐婚无妨,大婚至少还得等个两、三年。”
  贺衍本来也看好柳九娘,然而这事连贵妃都不赞同。
  “柳氏女儿有我一个嫁入这囚笼就够了,其中艰险苦楚,可不愿九娘再蹈覆辄,圣人宽宏,饶过妾身家人罢。”
  天子不得不改变主意,原本另有打算,可经贵妃提醒,明白这时泄露太早难保不会被韦元平与毛维洞悉想法,要是又在太后面前挑唆……母亲好不容易对烨弟打消防备,若是知道他有意立烨弟为储,势必不肯,反而会将弟弟置于险境。
  故而这时,天子只说道:“烨弟任性骄纵,只怕姨母不愿让九娘受屈。”
  当然不愿,就连入宫为同安伴读,韦滨往也借口九娘才华不足性情也失稳重推托。
  太后看来,柳九娘也的确直率骄纵,不易掌控不说,将来也难以起到监视贺烨目的,若非聪慧智计者,怕是不能哄得贺烨服软,更不说投其心意,夫妻不睦,贺烨即使有什么想法,也不会与妻子直说,这个耳目还有什么作用?
  她存心提起柳九娘,无非是安天子心,表示自己一心为贺烨考虑罢了。
  “显望不愿,莫不在略次门第……”
  天子话未说完,太后斩钉截铁打断:“先帝在世时便有嘱令,晋王为嫡皇子,身份贵重,非显望闺秀不堪婚配,即使我从圣人之愿,宗正卿也不会认同。”
  贺衍既然有心立贺烨为储,当然也不会忽略巩固贺烨根基,眼看显望女儿无望,其实打算的是为弟弟择个将门闺秀,人选都盘算好了,薛谦屡屡谏言调秦步云再守幽州,对抗潘博叛军,武威伯若重掌军权,对贺烨将来登位及统治江山势必大益,武威伯嫡长孙女秦霁,比晋王年小两岁,可为晋王妃人选。
  然而,皇室子弟历来不与掌兵之家联姻,以防威胁帝权引发政乱,倘若这时提出……只怕会泄露欲立贺烨为储。
  贺衍不及而立,即使无子,朝臣也势必不会赞同立晋王,就连薛谦与冯伯璋两个左膀右臂,也定然会反对,更别说太后。
  但天子又实在不愿将自己不能“人道”的隐疾公之于众。
  他这时提议降低门第,不过是打探太后口风而已,想着待时机合适,提出这一计划时显得不那么突兀。
  这时遭太后拒绝,贺衍也没再坚持。
  太后又劝:“烨儿年龄也不大,便为子嗣计,先纳姬妾未尝不可,圣人还是当以教束为重,再不能庇纵太过,待烨儿改掉陋习稳重下来,再择妃也不迟。”
  “如此……有劳母亲操心,烨弟已经十四,应当……教引男女之事。”
  宫内演武场,晋王脚踩金鞍,满拉弓弦,箭尖正对靶心,却不防突然一阵鼻痒,好个惊天动地的喷嚏……眼看射空的箭簇,贺烨顿时有了一种十分不妙的预感。
第171章 晋王之志
  一连好些个喷嚏,总算让晋王打消苦练骑射的原定计划,一边揉着鼻尖,一边疑惑着难不成是受了风寒,怏怏回到寝宫,将靴子一甩,正中内宦额头,晋王闷声一喝:“都滚出去!”
  内宦捧着那靴子如释重负“滚”得飞快,一时间只剩身担重任不得不硬着头皮留下听令的江迂。
  “大王别不是着凉罢,今年这气候的确怪异,夏季酷热,眼下不到十月,竟就冷得难挨。”
  晋王蹙起眉头:“我可没这么娇弱,哪就冷得难挨了?不过就是风急一些,雨水更多,正好缓解今年热死人这一季酷夏。”
  话未说完又是两个喷嚏,晋王睨了一眼江迂那强忍笑意的脸,一捶茶案:“必是有人在背后算计我……这段时日,宫外都有什么议论?”
  江迂上前一步,跽跪近处:“大王何必打听,还不是那些话,暴戾无德,有失谦敬。”
  “就没什么新鲜说法?”
  “这……”江迂万般为难,可眼看主人把眼一瞪,只好实话实说:“说大王年龄渐长,却越发荒唐,这回居然欺凌老弱,黄毛小儿都知敬老,大王比小儿不如。”
  “欺凌老弱?”晋王挑眉:“那蒋氏仗着江东伯及小韦氏庇纵,一贯嚣张,欺侮四邻比同恶霸,有她这等老弱?本大王出手教训是锄暴安良,那些所谓君子士人,对其恶行视若无睹,反而打抱不平,真是将圣贤书读去狗肚子里。”
  不过晋王也没有恼怒,反而轻笑:“阿兄为我择妃是一片好意,可他哪能料到太后意图,我将来这王妃,势必太后手中棋子,想到这事就糟心,那些庸人遣责愤慨也好,省却身边这么早就被太后安插这么个女人。”
  “大王何不劝说圣人作主,不让太后干涉大王婚配。”这事其实也为江迂心头担忧,晋王妃若真是太后同党歹毒奸诈,将来可谓防不胜防,只有圣人赐婚,才最安全。
  “太后在上,阿兄又至孝,哪里会不顾太后意愿?再者,即便阿兄坚持赐婚,太后也会暗中作梗,凭韦氏之阴毒,百种手段让人死得不明不白,我也不愿牵连无辜,自身难保情境下,实在无力再保全旁人。”
  江迂着急:“可是大王倘若有门得力岳家助益,将来……圣人既然有意立大王为储,大王便该考虑怎么巩固威势,才能与太后抗衡。”
  “单凭娶妻,一个女子,就能助我与太后抗衡?”晋王睨了一眼江迂:“堂堂男儿,自身难保已为奇耻大辱,更不说借靠岳家夺势……江内侍,我知你一直不死心,可我实在不堪大任,即便阿兄无后,也应当过继嗣子延续国祚,凭我这一身恶名,满臣文武谁会支持?阿兄立我为储之愿,不会达成。”
  “大王……”
  “你不用说了。”晋王往榻上一倒:“我唯一期望,将来若是能摆脱韦氏威胁,助阿兄平定潘逆,将来去见列位先祖,以及母亲……至少才不会无颜以对,这帝位,阿兄视为负担,我更不愿阴夺诡占,皇族子弟不乏贤德者,只要能复大周盛世,比我更有资格。”
  好男儿,当征战疆场报效君国,只可恨韦氏不会给他贺烨这个机会。
  可他到这地步,仍然还是没有死心。
  列位先祖若在天有灵,但保天子龙体康健,保他贺烨顺利立府,至少摆脱韦氏掌控,到时,待他成年,势必自请赴藩,与潘逆决一死战,收复疆土,震慑北辽!若能为阿兄平定内乱,也不枉受这多年庇护,当然将来若有实力与韦氏清算害杀生母这笔旧帐,他贺烨也不会手软。
  但必须是凭自己能力,以血汗博得之权位威势,坦坦荡荡与韦氏一决高低,而不是利用一个女子及其身后家族。
  帝位?贺烨并不在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