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卿欢[重生]-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一来,他需要先将自己的嫌疑洗干净,只有身涉其中,才能为后面诸多事情的参与做好铺垫;二来,对兰茵这‘欲擒故纵’的法子用得太久,久到他心痒难耐,不是滋味,只有这样才能名正言顺地接近她,若是能因为他受了伤,而让她对自己愧疚,感动,那就更好了。
李长风轻而易举便能从祁昭那略显陶醉的神情里窥破他猥琐的心思,但想到他好歹受了伤,便好心地不再出言讥讽。四下环顾了这摆设雅致的厢房,见墙上挂着一把曲颈五弦琵琶,轸子明亮,酸枝木音箱上缕着螺钿花枝纹,不禁滋滋叹道:“五弦琵琶很是少见,兰茵郡主竟会弹这样难奏的乐器。”
祁昭略作回忆,十年之后,五弦琵琶会逐渐替代四弦,呈滥觞之态,会弹也不再算什么稀罕事。但兰茵的一手琵琶不论什么时候都是令人叫绝的,既无矫揉造作、故作妩媚之音,不曾故端清高,闻之若稍殊流水引,自妙手中泠泠传出。
他将模糊的体验再一次放在心底品味了一番,心想,一定得找机会让兰茵再给他弹一次琵琶。
第二日清晨,祁府果然来人接祁昭回去,他厚着脸皮跟兰茵依依不舍地道了别,温言软语砸下去,终于换的兰茵秀容微霁,阴中转晴,嘱咐他好好养伤,并且在他的软磨硬泡下答应会寻时间去东盛巷的别苑里看他。
祁昭心满意足地走了,一回家,他爹果不其然来盘问他。
“昨日卢楚去益阳上任,我心想他到底是受了我的连累,去送一送他也不为过。谁知卢楚刚走,就从道旁两侧的杂草堆里冒出些黑衣人,直冲安王而去……我原想着假模假式地挡一挡,将来问起来有个交代就行,谁知安王府的扈从甚是忠勇,奋力抵抗,而那些黑衣人……”祁昭皱起眉头,很是疑惑不解:“他们又好像不是真心想要安王的命,只是留着力气做个样子,我察觉出蹊跷,一时分了心才让他们砍了一刀。”
祁长陵的脸色阴沉如霾,祁昭意有所指的话印证了他的猜测,这些人若不是冲着安王萧毓成而去,那就是冲着他祁长陵来的。局势如此敏感,安王府那边但有个风吹草动都要算在他头上。
会是谁干的呢?除了襄王,眼下似乎也没有谁能干出这样的事了。
祁长陵问:“近些日子你跟襄王走得很近,谢六郎的事刚过去,襄王那边可有什么动静?”
祁昭像是胸前被锤了一下,露出些恰到好处的心虚、顾虑,祁长陵看在眼里,只说:“我不是要与你生气,只有你能守住分寸,走得近些未必是坏事,襄王这些年藏得太深,若不走得近些也探不出他的根底。”
言外之意很明显,你可以和襄王走得近,但得给老子打探回有用的消息。
祁昭想,他爹一如既往的滴水不漏,若不是有了重生前那十年斡旋于诡谲朝局之上的智谋,还真难以招架。
“那件事之后襄王再没找过我,坊间总有些不好的传言,我为了避嫌跟朝中大臣的来往也少了许多,从前那些凭借襄王府荫蔽的官吏一下子都安静了下去,实在看不出那边有什么动静。”
祁长陵点了点头:“襄王是个精明人,知道这个时候得避着些风头,看上去倒不像会徒惹事端,那么是谁……”他眼中划过一道阴戾,像墨海中潜藏的凶兽冒出个头角,精光熠熠地盯着祁昭,问:“有没有可能是安王府自导自演,派了人去行刺他们,再往我和襄王的身上泼脏水,坐山观虎斗,自己好收渔利。”
祁昭只觉手心里起了层薄汗,暗自惊叹于父亲的深沉心思,不禁绷紧了心弦,小心应对着,先是很赞同地点了点头:“父亲英明,仔细一想确实有这种可能……”又道:“靖王那边不是派人盯着各家王府了吗?不如把他叫来问问,安王府最近有没有异动,若是坐实了此事,咱们可容不下他们。”
第21章
特意提点一下靖王,是因为他自信这些日子安王府必定如温波暖渠,半点破绽也盯不出来。且他们势力有限,很难一边粉饰着太平,一边背地里搞小动作。明为提点,实则是为了彻底洗清安王府的嫌疑。祁昭很庆幸,此事没有让兰茵知道,也没有让她插手,不然现在该担心哪一处抹得不平整,会露出破绽。
祁昭有意无意在只言片语间将自己和父亲划作了同一阵营,说出的话也格外真诚挚意。由此也激发了祁长陵向自己儿子示好,谆谆叮嘱了祁昭注意休养,还特意让封信随侍左右。祁昭只在祁府里住了一日,就搬去了东盛巷别苑,祁长陵只客套了几句便由着他去,毕竟祁府宅院深,祁昭住在这里各种魑魅魍魉不好上门。
果然,只到了别苑没一个时辰,襄王就携带厚礼亲自登门。
祁昭一边招待着,一边心想来得这么快,消息可是够灵通的。
“听闻安王遇刺,祁侍郎却受了这无辜殃及,本王心中不安,特意来看看,可没有大碍吧?”襄王拨弄着茶瓯中的梗叶,君山银针的清苦香气缓缓流散出来,品其味便知是臻于上乘。
祁昭早想好了应对之策,慢吟吟道:“皮外伤倒是无碍,只是心中存疑,究竟是谁要下此毒手?”
襄王盯着他看了两眼,神色凝重像是在思索些什么,蓦然又盯着他,问:“你不会怀疑本王吧?”祁昭不语,他浅淡地冷笑:“这么个敏感关头,我是疯了才冒头干这样的事,当本王是萧从瑾那个笨蛋吗?”
好一招祸水东引,祁昭顺着他的话往下说,疑思反问:“襄王以为是靖王干的?”
襄王沉默了会儿,内敛着忖道:“他是蠢,但也不至于蠢到这地步。除非……”他的眼睛亮了亮,透出些森冷的锐利:“醉翁之意不在酒,原本就不是为了要安王的命,而是为了嫁祸与旁人。”
祁昭道:“这我就不明白了,襄王与安王府素无往来,也没有恩怨,他如何能嫁祸得了你?”
襄王讥讽地勾了勾唇,“就因为众所周知因为凤阁一事,靖王与祁大夫同安王府结下了恩怨,但凡安王出个什么差池,靖王和祁大夫都脱不了干系。而靖王虽蠢,祁大夫却深有城府,断不会干这样的蠢事。所以一旦事出了,对靖王和祁长陵的怀疑过后,很自然便会往本王身上拉扯,毕竟举朝上下都看在眼里,本王已与靖王势同水火。”
祁昭故作深沉地品味了他的这番话,点了点头:“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唯今之计不能贸然行动,但也不能什么都不做……”他溢出几许笑意,缓慢道:“王爷为何不去安王府探望,安王到底是您的堂侄,年纪尚幼却遭受了如此波折,您作为长辈该去宽慰一二才对。”
襄王认真思索了这建议,觉出些难为情:“只是这么多年,本王与安王素无交往,这冷不丁……”
祁昭笑了:“这皇家的亲情本就是逢场作戏的多,就是那些来往亲密的又有几个是真心?王爷这一去,不是要您跟安王去叙叔侄情谊,而是要您给外面做出个样子,您这个体恤关爱晚辈的叔叔,断不会去行那些阴狠毒辣的暗杀。”末了,他靠在椅背上,缓慢道:“皇家处处是戏,谁演的真谁就占了上风。”
襄王觉得祁昭说得很是有道理,虽然耻于承认,但皇室里还就是像他说的那么回事。本来对于祈昭,他总是怀疑多过信任的。纵然祈氏父子关系疏离,他也不相信祈昭会在从龙之事上背其父而行。
长久以来,总是小心提防,防得就是被人家利用。但他防了这么长时间,始终觉得自己是在枉做小人。祈昭为他出谋划策,皆是上计,既不要他过分出头,也不要他彻底龟缩,每一步都是当前局势下最好的出路。
不由得倾心赞叹:“从前只觉得祁侍郎智逾常人,如今觉出谙透人情之深竟不像你这个年纪该有的。”
自然不像。祁昭重生前已活到了快三十岁,且那十年浸淫于朝局的大风大浪中,几乎是在刀剐剑刻中飞快地成长起来,所积攒的智谋远非如今这个十七岁的祁昭所能参透的。
祁长陵深算,襄王却看人透彻,两人各有千秋,终是得小心应对与防范。
祁昭从袍袖中摸出几张软薄的宣纸,道:“过几日便是陛下圣寿,让桐小王爷写一篇祝寿赋呈上去,这是陛下近来总反复看的一些书目,我托太极殿的內侍誊抄了下来。写出的文章合契圣意,总是没有坏处的。”
襄王大悦,近来他总是苦恼在宫闱内安插的人手多游移于外宫,无法接近圣驾,更遑论送出来有用的消息,祁昭此举正填补了他势力的空白。连连道谢,又生出些犹豫,问:“思澜,你为何要帮毓桐?你父亲和靖王多年交情,帮助他不才是顺理成章的吗?”
祁昭神色冷了下来,“我方才说皇家亲情是戏,其实但凡沾染上了权力,父子亲人之间立场不同不是很寻常的吗?在我的眼里,靖王的那个儿子并非值得辅佐之人。”
襄王粗浅地捉摸了一下,付之一笑,不再言语。
襄王走后,祁昭便令关闭门扉,谁也不见,想要清清静静地修养一番。到了下午,李长风神神秘秘地跑进来,问:“公子,你让人关大门做什么?”
祁昭颌着眼皮,没耐烦地说:“累,老子想歇歇不成?”
李长风点了点头:“哦,那我让兰茵郡主回去了,就说祁侍郎累了,东西留下,人可以走……”
软枕准确无误地打在李长风的后脑勺上,祁昭鲤鱼打挺般从榻上一跃而起,恨恨地点了点他。李长风会意,坏笑着说:“小的明白了,东西留下,人也得留下,我这就带郡主进来。”
兰茵推门进来时见祈昭吊着个胳膊,捂着嘴吭吭唧唧地咳嗽着,孱弱地靠着桌沿坐下,佝偻着背一副直不起来的样子。
这么长时间,她对祈昭的秉性有所了解,只暗自腹诽不过是伤在胳膊上了怎么现在还咳嗽上了,咳嗽就咳嗽,眼珠滴溜溜转得忒灵活,不时往她身上瞟,像是在观察她的反应。
于是,她看破不说破,情真意切地说:“思澜,你这是怎么了?才不过一天多没见,怎么虚弱成这个样子?”
祈昭老牛拉破车一样又吭吭咳嗽了好几声,叹道:“唉,回来后便觉身体不适,可能是伤得太严重,牵动了内里,让兰茵见笑了。”
兰茵忍着笑,可惜地说:“那看来我来得不巧,不如我先回去吧,让思澜好好静养。”
祈昭飞快地抓住兰茵的手,眼风上挑,正触到她眼底一抹温婉狡黠的笑意。便豁然撤下了装出来的腔调,挺直了脊背,一副月朗风清的样子,轻轻咳了几声:“其实还好,没那么严重,我年轻,底子好,应该恢复得快。”
兰茵浅笑着点了点头,正要跟他说些什么,门吱呦一声又被推开了,李长风从描着兰花的绵纱后探出个头,“公子,外面有情况。”
祈昭心里恨透了这没眼色的随从,还外面有情况?外面情况他娘的多了去了,天塌下来能不能等兰茵走了再说,非得捡这个时候往他跟前凑。
用眼梢瞥了瞥他,几乎生出尖锐的锋棱,不说让他进也不说不进。还是兰茵看不过去了,说:“还是让他进来吧,说不准真有什么重要的事。”
祈昭气呼呼地朝他一招手,“有话快说,有……”看了看兰茵,将后半句憋回去了。
“公子,我刚才去外面,听说大人要给你定门亲。”李长风将双手交叠着放在身前,努力装出一副沉痛的样子,边偷瞄着兰茵,边声色俱全地继续说:“对方是溧阳公主家的吴贵女,前几天公子还去贺过她的及笄之礼。”
第22章
祈昭定定地看了他几眼,脑子飞快地转,重生之前这个时间点确实有过这么一段。溧阳公主乃康帝嫡妹,驸马吴显仁出身蕲州名儒大家,祈长陵很需要这样一门根底清正的亲事来巩固他在朝中的地位。
不过,据他的记忆,很快朝中便会有人提出裁撤冗僚,缩减六部官员编制,以节省国库开支。在这事儿上,祈长陵自然持反对意见,他经营朝中势力多年,其党羽遍布朝野上下,最忌讳的便是有人要来分割他的势力。
而吴显仁读遍圣贤书,以圣人之教律己,自然知道这是节省朝廷开支,减轻百姓负担的好事,于是大力称颂,丝毫不顾及两家正有缔结秦晋的计划。
经此一事,祈长陵会悟出,吴家的门楣再清正,不过是迂腐儒人,丝毫不懂朝中之事,对他也不会有什么助裨,便将这门亲事不了了之了。
想到这一处,他便放了心,悄悄地去看兰茵,见她的脸色黯了许多,抿着秀唇,不言不语。陡然觉得心情大好,头一遭给了李长风一个好脸色,暗自称赞,这孙子干得好。
“兰茵……你怎么了?”他眨了眨眼,甚是清灵无辜地问。
兰茵看了看站在一边的李长风,微低了头,不知该说些什么。睫宇低垂,绣眸清幽,隐隐有失落流淌其中。祁昭陡觉心情大好,怜惜之情几乎快要溢出来,也顾不上什么欲擒故纵的策略,忙抓了兰茵的手殷殷切切地道:“兰茵,你别担心,我不会娶吴连月的,我心中只有你。”
李长风轻咳了一声,兰茵的脸瞬时红了,低垂了头微微露出些窘迫。
祁昭恶狠狠地剜了李长风一眼,后者立马识时务地告退。
等到门关上,兰茵轻叹了口气,若有所思地看向祁昭:“若是父母之命,思澜也不好违背吧?”
祁昭有感于兰茵的敏感,深切地望向她的眼底,“兰茵,你得学着相信我。”他想信一个人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信的次数多了,自然会成习惯。
兰茵只觉自己的一颗心飘着,望着他的剑眉星目,心中还是惴惴不安。
她在别苑没久留,只略坐了坐就要走,祈昭看了看外面光景,嘱咐过她路上小心,便不做挽留了。
等从别苑出来,兰茵才觉出自己心中那份清晰可辨的失落、伤慨,吴连月系出名门,又父母健在,她的婚事自是要被郑重对待的,且也不需她自己操什么心。兰茵与她同为宗亲之女,可是实则却是云泥之别,婚姻大事,她一个女儿家不能为自己张罗,却也不会有旁人能记起她。
这样心事重重地回了家,还未将榻坐暖,便听外面来报,说是襄王和世子来访。
她心中一跳,觉得奇怪,襄王与安王府向来没什么来往,为何突然来访。但疑窦归疑窦,却未曾有丝毫的耽搁,忙让岑武叫出毓成,隆重相迎。
襄王萧从珏一身藕荷色蜀锦便服,很是热情周到,拉着毓成问东问西,关怀完了他的身体又关怀他的学业,大有要将五年间缺失的亲情一天之内全补回来的势头。
关怀完了毓成,萧从珏又把心思放在了兰茵身上,笑道:“前些日子溧阳入宫,说起连月这丫头的婚事,陛下问了一句,兰茵你与连月是不是同年,看那意思是有心要为你指婚。”
本来刚从襄王的魔爪中逃脱出来的毓成正要喝口水压压惊,乍一听见‘指婚’二字,立马如临大敌,瞪圆了眼珠看向襄王,听他说:“朝中适龄的勋贵子弟都是不少,当时本王就说,兰茵的样貌在宗室之女中是拔尖的,性情又好,又会理家,总不能委屈了她。”
兰茵一壁暗暗警告毓成不许当着襄王的面儿胡言乱语,一面羞怯地谢堂叔的夸奖。一直坐着未言的萧毓希突然笑意吟吟地开口:“兰茵的样貌岂止是宗室之中拔尖,整个长安城里也找不出几个能与之媲美的。”
一面说着,一面直勾勾地盯着兰茵看,神情很是轻挑。
兰茵强压下心中的恶心,端端正正地道过誉。襄王将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