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掌贵 >

第381章

掌贵-第381章

小说: 掌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证引证!但求诸位大人成全!”
  如意底气很足,程紫玉已经答应她,事后会去皇上那里给她求个恩典,不追究她先前罪行,作为她被害的补偿和作证的奖赏……
  如意说完后,引发了熊家人的齐齐叩地。
  熊家二老爷给了慷慨激昂的一番说辞,再次强调了珏王对熊家所为,谨妃收受贿赂,母子两人惯常杀人灭口的恶行,随后求朝廷对珏王彻查。说,熊家和如意一定不是唯一的受害者,天网恢恢,只求朝廷能给所有被珏王欺辱压榨谋害过的人和家族讨一个说法和公道的机会……
  民众里马上有人开始煽动,也是齐齐高呼“彻查”二字,群情激昂,声浪一下下扩开了去,以致本就聚满了群众的顺天府更是人山人海起来……
  “彻查珏王”似乎一下成为了整个京城的声音,若朝廷不查,官府不办,便是枉顾民意,便是强权压人,便是官官相护……
  于是,纵是四位大爷在上面,纵使被告人是权势滔天的当今皇长子,却还是没能顺利平息。
  当然,看着是因为证据确凿,是因为群情民意,但也只有极少部分人知晓,说到底的根源还是皇帝的态度。
  权利在握,君要臣倒,哪怕没有理由,也可以找到成百上千条理由拖你下来。这几乎是千万年来亘古不变的真理。一切,还是拳头说话。
  如意的出现就像个转折点,使得熊家的目标和诉求也顺理成章从严惩珏王被改成了彻查珏王。
  对熊家人来说,他们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至此,不管宫中熊贵人会不会因之前事被皇帝追责,至少整个熊家都以受害者的姿态保下了。眼下的朱常珏绝对不敢对他们光明正大做什么,至于将来……他们更不担心了。
  他们已经嗅到,珏王要完了。他们要做的,便是等待补偿。眼下的状况,已是最小的损失……甚至说,熊贵人事端反而帮他们逃出了珏王阵营,对他们来说或已是福星高照……
  眼见一时半会儿不会继续开审,朱常珏便想要开溜。证据对他极其不利,眼下他得赶紧回去找幕僚商量对策,寻求解决方案并适当布局,力求自证。
  但逍遥王以长辈身份拦住了他,执意请他先去圣上那儿复命。
  卷宗铺开,供词在案,证据了然……眼下,才是皇帝要的。
  他,有足够的理由彻查并清理长子势力了。
  好一顿的发作后,朱常珏被勒令在家闭门思过,等待彻查。
  他自然不服,表示全都是有心人的栽赃,若真要彻查害的便是皇室颜面,是朝廷声誉……
  皇帝大发雷霆,习惯性砸了茶碗到朱常珏脚边。
  “若不是因为你,何至于闹得满城风雨,何至于人人都道朝廷不公,请求彻查发落了你?”
  皇帝还是很“公正”地给了长子一个警告:
  既然口口声声不想害了朝廷声誉,不如主动一五一十交代所有恶行,那么他或能将之责罚减到最小。但若被人证据确凿揪出来,到那时才是真正丑态原形毕露,颜面尽失,届时责罚下来,就不是他说保就能保住之了。
  朱常珏怎么可能自认,自然是反复强调冤枉。
  皇帝让朱常珏滚回去,并找了一队人手跟着他回了珏王府,又派一队人守在珏王府外。
  “父皇要软禁监视儿子吗?”
  皇帝看了他一眼,废话,自然是。当然也是为了向民众摆个姿态,摆个不包庇,公平又公正的姿态。当然,还有个重要原因,这是李纯要求的。他想,大概是为了防止珏王府与外界势力的联络吧?
  皇帝自然不会承认,却也懒得多言,挥手示意人送珏王回府。
  朱常珏离开后,皇帝便将彻查交给了顺天府,由逍遥王和都察院协理。
  至于谨妃那里,则交给了太后去查办。
  只是此刻的皇帝还有所不知,这个长子所犯下的恶行,比他所以为的要多得多。
  在朱常珏不知道的暗里,早就蓄势等着的太子出击了。
  迅雷不及掩耳,在珏王府的防范布局刚刚开始,太子便打了珏王府上下个措手不及。
  太子势力渗透的一直都是以萧家为首的文官集团,所以当太子将已经整理好的一条条,被分布到数十个口才出色的官员和御史手上,那声势可想而知。
  彻查的消息出来后,第二日的早朝便热闹非凡,太子暗布的人手开始发难。
  唾沫横飞的官员们不单单是指控,还甩出了一条条的证据。珏王一派压根无从反驳和自辩,单就那声势便已让他们无从应对……
  仅仅这第一天,在朝上抛出,关于珏王的指证便达到了数十条。
  第一局,珏王败。
  很快,珏王派发现,与以往的弹劾不一样,这次有根有据,指名道姓,确实了太多。若要善后,只怕要做不少手脚。甚至有许多陈年旧事也被翻了出来。
  怎会如此?
  只因太子和珏王斗了多年,相互间对方的把柄都有一些,这回太子占了先手,怎会手下留情。在拿到程紫玉给出,暗卫查访,已经经过取证并确认的证据后,太子便暗中发动了所有人手开始了梳理。今日朝上给出的,是他最有把握,几个并不大,用来钓大鱼的罪名。
  比如:珏王府侧妃苗氏家中恶奴去年南巡期间曾当街毒打孕妇,致使胎儿流产,最后仗势欺人,强压此事,造成了巨大的民间劣性影响;
  比如:张家姻亲林夫人前年入宫时被织造房宫女花萼不小心踩了一脚,便将状告到了前贵妃那儿,贵妃为了给娘家人撑腰出气,将那花萼找了个由头打了五十板给扔出了宫,那花萼虽死里逃生可两条腿却废了,现下生活凄苦;
  比如:大前年九月十七,储秀宫许答应晋为常在,前贵妃对此怀恨在心。只因许答应侍寝那日,圣上本已传令摆膳翊坤宫,前贵妃认定是许答应截胡,踩在了自己头上晋升,于是有意报复。
  但听闻许答应家中在福建行商,家业庞大,贵妃便故意漏了消息到与许家交好的永宁伯夫人那里。几日后,前贵妃便收到了来自许家的千两银票加礼物多份……
  而后贵妃多次故技重施,在许家又通过暗示得银两千两。许家觉得是无底洞便不再孝敬。很快许家便遭了报复。去年圣上南巡期间,许常在暴毙,对外称染疾。许家不信,原本欲求恩典发还尸首,却被当时统领后宫的前贵妃强拒。
  前贵妃更没按规矩,提前两日将许常在葬入妃陵,叫许家连尸首都未见一面。现下,许家人得知圣上要彻查谨妃母子,昨日拦下了周御史的轿子,要求彻查许常在死因……


第623章 众人推墙
  这一天早朝上的这几条罪名都是被精挑细选出来的。
  全都是从如意的证词里,这段时间夏薇亲自带人捋出来的。
  罪名没有一条是直冲朱常珏的。但针对面却广。
  孕妇家人代表百姓,花萼是普通宫人,许常在是后妃,许家是下层阶级,这些受害者正好属于不同阶层和群体。而孕妇这样的,因属弱势群体,更容易引发群众的同情和愤怒。
  相对的,施暴者除了贵妃这样身份超然的,便是永宁伯这样的勋贵阶级,已显出强权压力。再加上张氏姻亲仅属于远关系的皇亲,苗氏奴才更是仗势欺人的代表,这些人更显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跋扈。归根究底的责任还属于珏王。
  事情早就经过了查证。人证物证一件不差。
  孕妇的事,京中知道的人不少。先前敢怒不敢言,眼下珏王被彻查,即便太子不出手,在民众中也已传播了开来。
  花萼被罚和逐出宫中的时间都是有记录的,眼下惨况更是有目共睹,至于证人,如意和先前从翊坤宫放出来的宫人都可以作证。
  许家那里更是如此。许家是商人,过手的银票有记录票号的习惯。先前孝敬谨妃的那几张自然也不例外。眼下票号一出,很快便查到,那几张票据早就入了钱庄的珏王府户头……
  时间上一比对,加上宫门记录里有作为讹诈中间人的永宁伯夫人入宫的时间一对应,这个事件基本上没跑了。
  朝上吵得热闹,珏王不在朝上没法质问,于是那些御史和官员便将矛头直指了永宁伯。
  永宁伯本就是个继承了先祖萌阴的没落武将,既没有实权,又没有口才,唯一的底气就是眼下正遭难的珏王,哪里经得起这样的阵仗。
  声声厉喝伴着飞来的口水,再有一沓子被摔在跟前的证据,他压根不会辩驳,只吓得跪地唯唯诺诺。
  而皇上一看他这模样,便知事实经过已是八九不离十,也是冲着他一顿大发作……
  事实上,类似这样的案件对于珏王府来说,根本不足以扳倒或定他本人实质性的罪。但既然拿出来先发,自然是大有用处的。
  目的嘛,只是为了让朱常珏和支持他的家族紧张起来。
  圣上在朝堂上大发雷霆,当即警告了所有人,不管是朝臣或是皇亲,谁敢倚着皇恩在外边耀武扬威,为非作歹的,一律以罪加一等重罚。
  宫里宫外有胆量受贿行贿,刻意盘剥处罚宫人,四处收受好处的,同样严惩不贷。此外,若有家族敢在前朝后宫兴风作浪,助长歪风的,一旦查明,后果自负!
  他责令顺天府先从朝上今日出现的指控开始调查。至于后宫那里,需要提审证人只需得了慈宁宫批复便可入宫带人。
  朝上的氛围顿时大变。
  有不少人精嗅出了不对劲,皇帝显然不打算大事化小,而是要以点打面?这是要闹大啊?后宫也是,需要便可提审?那……难不成谨妃也会被带上公堂?
  显然,这次的风暴有些大了。
  照这么发展,是飓风啊!
  当然,慌张的是珏王派。
  这大风起得未免太快了。经过了前一日的熊家事件后,原本许多家族已经开始惴惴不安,只恐珏王翻船他们也会跟着遭殃。眼下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叫他们中不少人都六神无主了。
  而另一边,顺天府原本无从下手的彻查方向也一下明朗不少。一番整合,今日朝堂种种便被转移到了他们案台上。既然皇帝发了话,顺天府也不敢懈怠,拨出了大量人手,由府尹亲自坐镇开始了全面彻查……
  而案件中的孕妇家中,到花萼,再到许家,第一时间便被太子人手暗中保护了起来。朱常珏的确想要抢先动手摆平,却没找到机会,反而折了两个混入花萼家中被抓的手下。
  只不过这一次朱常珏的行动明显谨慎且带了试探性。
  抓到的两人自己承认只是贼,他们身上也找到了从花萼家偷盗的一些小钱小物件,既没有带任何钝器,也不见任何其他可疑……
  朱常珏却通过这次试探认出了太子的人。
  许家花萼家他们,当天便拟好了诉状,顺天府也当天便接下了诉状表示明日便开审,速度之快叫人咋舌。
  收到消息的珏王府如何会甘心被动挨打,虽被皇帝的人盯着,也不妨碍他们想法子与外界互通消息和商量对策。
  爬墙角,钻狗洞,通过厨房的,采购的,进出府中送米面柴油的,运送夜香的,半夜飞墙走壁,又或是信鸽不断。
  手段层出不穷。
  且珏王府中很谨慎,每每收放消息时都会支开那些皇帝的人。
  在心腹一开始的几次试探性进出和传递并未被发现后,朱常珏悬着的心渐渐放下,暗道父皇为保皇室颜面也不会真对他赶尽杀绝的。
  可他却不知,珏王府外的暗布的人手远比他所以为的要多得多。
  若不任由他的人,他的信和他的信鸽进进出出,又如何跟着他的人,他的信,他的信鸽寻到与他联络之人?
  朱常珏做事比太子隐蔽,他的网很大一部分是暗布的,程紫玉即便有前世记忆,李纯纵然情报不少,也并不能完全肯定朝上朝下有多少是为朱常珏所用的。
  所以,李纯并没有完全封锁朱常珏的门人进出,也阻止了皇帝原本的禁足令。就是为了悄悄给朱常珏留下一道门缝。
  眼下他形势危急,不管是为了稳住势力,还是寻求帮助,必定不可能束手就擒,一定会有所动作……
  之后的出手,李纯和程紫玉便只是看着了。
  而负责行动的,是太子。
  程紫玉一早打的便是这个主意,由于涉政了,所以她不能动手。李纯是重臣,必须站在一个外人看来绝对中立的立场,他也不便动手。
  太子这个伙伴刚刚好,他与珏王既有利益冲突,立场冲突,还一大堆仇怨。他出来落井下石是最天经地义,顺理成章的了。
  谁也不会怀疑,谁也不会多言。
  总之,他来出击最最合适。
  当然他身为太子却多年被珏王压制,这个翻身仗他一定会不遗余力。更何况珏王一除,朱常哲根基不稳,对他来说,那高位舍我其谁?
  所以一早程紫玉便有把握了。即便没有那个合作,眼下太子也一定会抓住这个机会全力猛火出击。
  当然,在文官势力里,他的实力也最强。毕竟大周礼仪之邦,讲个正统,他这个身在其位二十多年的太子无疑得到的支持是最多的。就这一点来看,还是他出手最合适。
  而这一晚,已基本解了禁足令的太子门人过得相当忙碌且充实。
  太子尽全力开始收服珏王势力,不能收服的便开始了打压和瓦解。
  在第一日便甩出了珏王好几条罪名,扯上了好几个势力后,不少家族都怂了。加之再往前一日朱常珏对熊家的出手,有些与珏王府束缚不深的家族已经开始有意撇清。再有皇帝突然开始表明态度的原因,更使一些家族嗅到了危险。
  而其中,第一个表现出来的,便是永宁伯府。
  夫君在朝上被皇上痛骂后才一个时辰,永宁伯夫人接到了顺天府递来,要求她明日出席堂审的文书。
  她当即就晕了。
  不是因抛头露面,也不是怕颜面无存,单纯就是害怕!怕被追责被追究!怕被推出来背锅!怕被第一个开刀。
  而永宁伯除了有同样的顾忌,他还想到今日朝上皇帝的那番话和自己已经败露的虚心,他清楚这事兜不住,咬了咬牙,当即便跑了趟顺天府。
  “因君一席话,幡然醒悟”的他意识到了当日夫人的糊涂,当即便主动表示明日与夫人一定出席。且他们愿意作为受害方一边的证人出面……
  第二日的早朝,有许多家族也已想明白,觉得就算不投诚太子,也没必要蹚浑水。一时间,告病的不少。
  还有两个被盯上的朝臣顶不住压力,递上了辞官回乡的奏请,只想着暂时避开这风暴的中心。
  而永宁伯更是主动坦承,将当日夫人如何糊涂,眼下夫人如何懊悔,如何自责,愿意如何弥补,如何补偿全都抹着泪说了一遍。
  皇帝在对他教训了一番后,果然没有深一步追责,只是说什么“善莫大焉”的废话后,罚了几年俸……
  这无疑是一个信号:抗拒从严,坦白从宽的信号。
  让不少迟疑观望的家族更坚定了要脱离珏王势力的决心……
  第二局,还是珏王败。
  太子还按着手中证据有目的地针对两个家族暗中动了手,很快,就将两桩大案摆了个证据确凿。这一次,可不像前一天朝堂上那些毛毛雨,还有一桩涉及到了珏王本人。
  相对前一日,朝上几个珏王的坚定支持者还试着反驳和论证,这一天,却个个选择了闭嘴,叫那形势更明显地一边倒了。
  第三日朝上,又有几个新的指控出现。与珏王相关,被牵连或被牵扯的家族和朝臣也越来越多。
  一时间,往日飞扬跋扈的珏王派只剩了四字形容——人心惶惶。他们中即便有不少依旧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