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掌贵 >

第429章

掌贵-第429章

小说: 掌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里外外顿时忙碌起来。
  御医表示皇上是肝火上涌导致,请皇上要平心静气。
  他给皇帝喂了两颗药丸,让皇帝操劳国事之时也必须注意身体,切忌暴躁暴怒。
  屋中跪了一地,请皇帝先休息一会儿并吃些东西。
  可皇帝哪有那个心思,只勉强吃了一块糕点。
  御医退下熬药,御书房内再次安静了下来。
  皇帝突然的这口血只因他想到了一点:
  既然老五他们都是被长子算计了,那么被倭寇牵制住的康安伯呢?所以,今年大规模出现的倭寇,程家的指向物也是长子手笔吧?
  所以儿子不但曾勾结海盗,还合作上了外贼?
  此等无所不用其极,可不是国丑?
  这不但是大周笑话,还是民族笑话!
  大周的皇长子不但忤逆,还叛国,是大周史上足可以排第一位的国贼,反贼,叛徒!这已经不是丢人了,这根本就是国耻!
  是要被后世钉在耻辱柱上,被万民口水唾弃,被万代戳脊梁的!
  皇帝几欲崩溃。
  他真的被逼上了无颜面对祖宗的地步吗?
  不对,不对!
  所以,倭寇“狗急跳墙”被追赶入海峡是朱常珏的手笔。故意引了康安伯堵住海峡对峙上,以逸待劳也是他的手笔。
  对于康安伯,他行的就是调虎离山计,也是一出对朝廷的转移视线计。
  那么……皇帝后脊梁一凉。
  江南的兵力被调给康安伯显然也是朱常珏的手笔。
  对了,康安伯兵力为何不够?
  皇帝突然想起三月初三,文兰被刺杀的那事。太子被追究,康安伯受牵连,后来,康安伯的兵力便被自己削减了。
  皇帝口苦不已,两种可能。第一,是当时的逆子便已经设计好了一整出长计,让康安伯兵力捉襟见肘导致江南兵力空虚一早就在他的算计之中。
  第二,康安伯驻防浙闽,在江南和沿海实力不俗。不管是作为老五的靠山,还是江南地界的兵力威胁,康安伯对朱常珏都是个不得不撬动的大石。
  所以当时的他兵不血刃,就利用了自己的手,不但打压了太子,还有效削弱了康安伯的部分实力。
  皇帝气得发晕,但一转念,他却又惊又急。
  讨伐檄文已下,大仗自然难免。
  朱常珏既然撕破脸皮,自然不会等自己打上门而会选择先下手为强。很有可能,江南已经陷入了大战,只不过因为路程缘故自己尚未收到线报。
  那么,康安伯被牵制的状态下,自己要怎么做?
  此刻江南兵力空虚,对方若大举入侵,兵力怎么够?
  此刻两江衙门正乱,群龙无首,该让谁去将兵力整合拧成一股?
  此刻调兵遣将南下,可还来得及?
  此刻处处亟需武将,这一仗只准赢不能输,谁能担此大任?谁南下才具有足够的威慑力和战斗力?
  皇帝想不出这么一个人!
  最好的选择是康安伯!
  那么,难道将康安伯抽调回去?那倭寇怎么办?倭寇被围多日,眼看胜利在望,此刻收兵如何甘心?
  而倭寇若得此机会岂会放过?岂不是将大肆入侵上岸?
  所以,他如何能在攘外和安内里做选择?
  这一刻,皇帝破天荒连想死了一了百了的心都有了。
  ……


第685章 贻笑大方
  暴怒下的皇帝命令彻查窦家,苗家等朱常珏的妻妾之族,又在第一时间宣布排查朝中所有与朱常珏相关的势力。
  包括那些先前支持过朱常珏的官员,此刻也都暂时被停职接受调查……
  京城的万家被围了。
  万家将瞒天过海玩得很溜。
  大宅里的万铭扬和万家老太太,几位夫人都是找了人假冒的。
  万家这群主子已分批次离开,所以才会半点未叫人察觉。尤其是万铭扬,他是在十天前才离开。
  离京前,万铭扬还在京城摆了一桌露了个面,所以这几日他深居简出倒也没引起多少关注。
  尤其他找的那个替身,显然是早有准备,至少与他有七成相像。且声音、表情、动作都经过了刻意的模仿。
  正是如此,他才能神不知鬼不觉离京。就连他那每三日必须报道一次的官府,也无人发现他有任何不对……
  至于宫中那位万贵人,明显就是家族留下的牺牲品,对万家的事一无所知。这一点万家的做法,倒是与朱常珏如出一辙。
  又有更确切关于万家的消息到了。
  说万家皖地老宅几百口人之所以能够转投珏王,倒不是偷跑或替身,而是光明正大。
  说前几天万铭扬就暗中回了老宅,只等珏王时机。
  珏王讨伐檄文下来的第一刻,他便带着万家人揭竿而起,一边大肆宣扬皇帝和朝廷的昏庸无道,一边以最快速度一路往东。
  万铭扬亲自下场,将声势闹得很大。
  官府第一时间开始追捕,可耐不住人家早有准备,安排断后掩护的人数甚至比官府还多。
  猫抓老鼠四处跑,可到最后,丢丑被耍的反而成了官府。而越是这般,万家的阵仗也就越大。不到半天的功夫,整个皖地都知万家反了。
  万家本就在当地一呼百应,他们如此一闹,效果可想而知。
  万家见成效到后,便直接与当地官兵干上了。
  凭借充足的准备工作和人数优势,他们当众将官兵打了个落花流水。俘虏了不少官兵,无疑是狠狠打了朝廷一个耳光。
  万家带着前来投奔的庶族旁亲,直奔早就停靠在了大江的数十条快船,一路借江流而下,直接入海。
  一行快船打了万家旗号,顺江而下时,经过了许多大城池,更无疑将他们投奔珏王的行动打响开来,这一路更给了万家机会对朝廷一路踩,对珏王一路捧……
  万家就这么光明正大,带着船队直接由江入海,投奔了珏王怀抱。
  而万家离开皖地后,追击的官兵因为地域和权限的关系,直接就少了大半。
  也是由于两江衙门被彻查,没法第一时间应对追击,这才使得万家得以大摇大摆,如此猖狂姿态而为……
  御书房里,众大臣群策群力,但他们心里也都有一求。
  他们只盼望别再收到来自江南的八百里加急了。
  他们很清楚,下一道加急报来的,极有可能便是大战的开始。
  但无论如何,此刻赶紧组织兵力才是上策。
  然而皇帝刚下令要给西南增兵,这会儿又要重组兵力,一时间如何分配分布兵力成了大问题。
  事实近年大周国泰民安,战事并不多,兵力也主要是集中在了西南,东北,西北和沿海。
  此刻江浙兵力被大量调用,一旦有大战爆发,这兵力还真就有些跟不上。
  有臣子建议,不如西南那里先行谈判,将战事的主兵力先放到珏王那里。否则四处派兵,若是烽烟四起,容易腹背受敌,力有不支。西南若能四两拨千斤谈判成功,也自然就不用增兵了。
  可这提议刚出,便被皇帝亲口驳了。
  “第一,李将军有被扣之危,若不大兵压上,给西南蛮部施加压力,他们如何会以最小代价最快速度退兵放人?
  第二,西南蛮部若听闻大周将掀大战,你们觉得他们还会轻易谈判吗?他们会不想着借势分一杯羹吗?到时候他们坐地起价也就罢了,若他们野心更大呢?不但李将军会有危险,难保他们不会以最大兵力来攻打大周。
  第三,李将军国之栋梁,他失踪已久,朕若不为他全力以赴,良心难安。万一他真有不测,朕还得要为他报仇。所以,西南的安排,朕不会动摇!按原计划,明日动身!”
  兵部尚书则拿了大周兵力分布图,在细数若珏王宣战可能应对的兵力。可是问题来了。珏王会从哪里打响大战?
  从东而来?这范围太过宽泛了!
  至少有数千里的海岸线可以称之为东吧?
  这边众大臣还在热烈讨论,那边,果然又有八百两加急文书送到了。
  众人最不愿听到的消息到了:
  朱常珏在自立为皇的两个时辰后,便正式向大周宣战了!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拿下舟山岛,并将舟山作为了他此次西征的据点。
  江浙地区兵力已被康安伯调取了不小一部分,此刻不但兵力不足,应变也不行。朱常珏拿下舟山没有选择停留巩固势力,而是以势如破竹的劲头,直接向舟山对面的宁波发动了攻击。
  宁波是重港,距离舟山最近,威胁最大,真要彻底打响大战引燃战火,来个开门红的话,宁波自然是当仁不让的最佳选择。
  好在宁波港的兵力充足,配置也不错。
  宁波官兵迅速集结,最大程度将兵力都汇聚在了港口,另在对方可能登陆的所有码头最大程度地设置了陷阱和装备。
  只是,从宁波官兵和当地百姓,谁也没想到,官兵严阵以待,眼看朱常珏船队登陆在即,对方却突然就调转了方向。
  北风一刮,船队顺风就往南飞快而行去了。
  不但迅速离开了宁波港范围,还顺手掳劫了好几条大商船。当然,对外宣称是“租借”。
  宁波港官兵做的准备都是防守,都在岸上,哪知对方会虚晃一枪,匆匆忙忙组织了船队追击,却已错过了时机,对方早不见了踪影。
  他们又恐是调虎离山或陷阱,官船只追了十几里便返回了宁波。
  随后便闻,象山失守了。
  原因很简单,朱常珏全力压往宁波时,周围几处都尽最大努力给予了支持。包括象山。
  所以朱常珏以快打快,象山那里还没收到宁波过来的信,这边敌人便打了上来。应变和准备不足,导致反抗还没开始便已经结束。
  象山兵收到消息折返时,迎接他们的却是已经就位的箭雨。
  宁波港先康安伯麾下驻守副将来报:在珏王船队里,他发现有两条船很熟悉。若是没记错,应该是曾经交锋过的海盗船。而且对方劫持船只的手段干净利落,分明就是老手无疑。所以,九成九的可能是珏王将先前被打散的那几拨海盗残余势力给收编了!……
  皇帝闻言差点一口气没上来!
  真真逆子!孽障!
  果然猜测没错。这牲口与万铭扬,几伙海盗都早有勾结,那些去年被朝廷打垮的海盗团伙,此刻全都成了他海战的坚实力量!
  好啊好啊,他还安排得真不错!
  万铭扬和海盗先后被朝廷收拾,他们对朝廷恨之入骨,只要谁给他们机会,他们一定会孤注一掷。
  所以,万铭扬得巴巴给他钱,海盗得巴巴给他兵。成为了他死心塌地的坚实基础?
  还抢劫?
  皇帝脑袋疼,心口疼,浑身疼。
  全完了,他的名声,也都完了。
  “朱常珏兵力多少?”
  “前往宁波施压时应该便是最大兵力了。单就粗略计算,应该在五万到八万。但就看珏王义无反顾之势,属下不得不怀疑他还留有后手。而且还有一条,就各种对珏王有利,为珏王说话的民声来看,属下觉得在内陆,珏王应该还有暗藏实力。”
  皇帝不由冷笑。敌在暗我在明,摸不清对方套路,才是挨打主因啊。
  皇帝下发了一系列命令。先前巡查御史求的那四条,他全都允了。朱常珏为人狡诈,背后站的又是海盗群,怎么看都是由康安伯去收拾最为合适。
  皇帝只能下令让康安伯尽全力拖延和兼顾朱常珏的进攻。若可以,赶紧与倭寇方速战速决,将兵力投入到平反大战之中。
  既然已经确定了朱常珏把浙地象山舟山作为了据点,那么兵力的调遣也简单多了。
  皇帝又命象山北边宁波,西边金华,南边台州这三重地全力调兵对象山进行合围,若有机会,全力进攻,誓将象山先行收复!若对方留有后手或改变策略,那三地联军便改由拖延之策……
  而程紫玉到了这会儿脑中冒出的疑问却是越来越多。
  不对。
  肯定有哪里不对!
  朱常珏的手段和野心,她还是很清楚的。
  他绕了那么大一圈,做了那么多努力,他既然选择动手,必定是有些把握的。史上的乱军叛贼太多了,纵是那些手握重兵,声誉天下的大将都是起兵容易夺天下难。
  他朱常珏呢?凭什么?他既没有一支像模像样的正规军,他也不是军事才能出众的领兵奇才。他更没有百万大军在等着他挥霍。
  所以,他凭什么?
  靠那些海盗?靠万铭扬各路招来的乌合之众?简直贻笑大方!
  即便他拿下舟山象山又如何?他靠的,不过是偷袭。就如皇上刚刚的决策,当四面围拢后,他打下的那些地盘又有何用?他能如何挣扎?他最多也就能做到撤退吧?
  可这不还是前功尽弃?
  这是程紫玉的第一个疑问。
  第二,哲王虽名声被他坏了,但京中还有太子坐镇。他和朱常安搞的这个配合究竟有什么用?四面楚歌如何?熬死皇帝又如何?最不济的,还有太子。
  皇位还是没有他们的份。
  而且朱常哲一毁,皇帝又绝对不可能选他二人继位,那皇帝能选定的,便还是只有太子。
  所以他们在干什么?在给太子顺利继位铺平道路,扫清障碍?这不是帮太子做了嫁衣?
  朱常安倒是离京只有不到五百里。可那又如何?白恒是绝对不可能起兵造反的。他再折腾,再得白恒欢心,白恒也不会真正忤逆皇帝背叛大周来帮他夺位。
  即便白恒死了,西北之师也不可能会落到他一个虽有些军功,却到底只有不到一年资历的家伙手上……
  程紫玉知道,这便是问题的关键。
  她今生之所以能一赢再赢,无非是算得好。眼下若能将这个疑问给算出个前因后果,能推演出后续可能,那么她虽不一定能赢,但一定有机会可以挣扎。
  但若想不出,那么不但她要完蛋,怕连皇帝都要换人了。
  那么……后果,绝对比前世还要惨烈得多!
  程紫玉正心乱如麻,却是有人到了。
  来人是匆忙而至的田婉仪。
  她是听闻皇帝吐血赶来的。
  程紫玉见她慌慌张张拦住外间正在熬药的御医,询问皇帝状况。她应该很紧张,一路快步过来,额头沁出了一层细密的汗。
  “娘娘来得刚好。皇上食欲不佳,老夫这边除了药还炖了一盅补汤。待会儿还是劳烦您端给皇上,那皇上或许还能多喝两口。”
  田婉仪连连应下,呆呆坐了下来。
  程紫玉只是奇怪,她竟然到这会儿都还没看见自己吗?
  或者说,田婉仪是故意对自己视而不见?
  这一想法,让程紫玉忍不住对田婉仪多看了两眼。
  “婉仪很热吗?”她突然发问。
  田婉仪似是没想到有人叫她,却是猛地一惊。
  “郡……郡主?”她脸上惊讶更大了。“您……您怎么在这儿?”
  程紫玉心下生疑,面上还没显,故意还将眼神深了一深,紧紧盯住了田婉仪,还流露出了一丝冷淡。
  “我来配合调查的。”
  “哦,是呢。”田婉仪脸上的惊讶被一丝如释重负取代。“是我,我疏忽了。”
  程紫玉不知是不是自己多心了,她就是觉得田婉仪哪里怪怪的。
  “婉仪娘娘还没回答我问题呢!”
  “问题?什么问题?”田婉仪回神。“我刚刚心思都在皇上身上,没听清楚。郡主再说一遍。”
  “娘娘说的是,看来您真是关心则乱了。您是一宫之主,理应自称’本宫’才对。”可她一直在以“我”自称。
  “……”田婉仪面露尴尬,随后被一丝温和笑意取代。“郡主刚刚问的什么?”
  这是……转移话题?
  程紫玉不知道为何,就是觉得田婉仪怪怪的。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