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掌贵 >

第433章

掌贵-第433章

小说: 掌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基于以上三点,这个朱常安藏在暗处的人站得一定得高,知道一定得多,隐藏得必须很难发现,最好,还得是皇上的贴心人!
  这个疑问我想了很久,一直没有答案。直到三刻钟前。”
  程紫玉扫了一眼于公公。
  “皇上日理万机,今日明显是被国事扰得忘了我还在外边。可于公公明显没忘。可您没忘,怎么没有提醒皇上,反而派了人将我带离?”
  这一次,皇帝看向于公公的眼神一下冷了下来。
  于海已快想不起来,这是他今日第几次跪下了。此刻的他连冷汗都发不出了,只觉一股股的冷气从脚底板往上冒。
  “奴才对皇上的忠诚日月可鉴……”
  可皇帝伸手止了他的解释,又示意程紫玉说下去。
  “我原本没有多想。但是,那位公公对我却是殷勤又热络,或者说,是谄媚,点头哈腰,又主动过了头。
  可我有自知之明啊!此刻的我是什么状况,身负多项指控,被发落去了冷宫,没有庇佑,昨日连奴才都来欺负我。
  这种时候,谁看我都是阶下囚,谁看我都巴不得绕开远远的,竟然还有人来巴结我,为了什么?我能不好奇吗?然后我便发现了,原来,那公公不是对我谄媚,而是希望我赶紧离开。
  为什么?我当时还是不明白。所以,我故意藏了耳坠子走回了御书房来试探。果然,那公公惊慌失措,想要打发我又不敢发出大动静的模样更明显了。
  我故意赖着不走,可他们似顾忌什么而不敢强行带我走,我当时便怀疑御书房里有什么见不得人,不能曝光的。可外间一目了然,而里间,分明只有皇上和于公公两人了。
  接着,我便听到于公公的那番话。其实于公公说的都很有道理,除了一点不合常理。于公公言论的出发点和我想的不一样!于公公,您是怎么断定,哲王凶多吉少的?”
  “我……”
  “不用回答!皇上,收到哲王失踪的消息,您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觉得哲王被杀被擒了,还是觉得哲王逃了?”
  “自是逃了。”
  “这才对。我也是这么以为。这才是咱们的正常想法。因为咱们在乎哲王,所以下意识就会认为他一定吉人天相,一定会虎口脱险,即便十面埋伏也一定能逃出生天!对吗?可于公公呢?他的第一反应便是跪地哭了……而我听到于公公开口的第一反应,则是觉得于公公和我还真不是一路人。”
  显然,他和皇帝也不是一路人。
  “但我的第二反应却更惊讶了。于公公竟然在为安王说话,明示暗示安王若有白将军辅助,或许安王也能担大任。我顿时明白了。
  于公公这是在把皇上往歪路上带啊!他知道皇上一连受到打击,心头正乱,所以他在诱导皇上设想另一种可能。他想趁虚而入乱了皇上的主张。”
  “再看着那些围上来要请我离开的內侍,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于公公知道我耳力好,所以不希望我听到他的任何诱导。他只是没想到,过犹不及,他的急切反而引了我的怀疑。我当时便大概确定,于公公可能已经依附了安王。
  若是真,那个位高权重的暗人也就浮出了水面。那个能够接近皇上,能够打听到朝廷决断,宫中事宜的暗人,若是于公公来做,可不是谁都不会怀疑?毕竟您是皇上最信任的人!”
  皇帝微颤的双手紧紧把住龙椅,死死盯着于海,只恨不得能一眼看穿于海的心。
  “另外,若将来为安王指路的人是于公公,若将来和白将军并肩站在安王身后的人是于公公,那安王这个位置可不是稳了?于公公和白将军都是皇上最信任的人,只要他们站出来,安王就顺理成章了!是不是?”
  “我突然也想到了,或者,朱常珏对哲王的这次暗杀还有个真正的目的!哲王一死,那么皇上您在身体状况突然不行的情势下,基本就没有选择了。其他皇子们都还小,您只能在安王和太子里选一个继承人。
  所以于公公出来了。由他来诱导您。若他成功说服了您,那么您只需一道皇令招来白将军,立马就可以顺利将皇权过渡。兵权至上,那么他们不废一兵一卒便能登上高位!
  这才是于公公一定要让您以为哲王那里没有生机,并明里暗里催促您的缘故。所以,这也是我当时高呼您,不得不拿了玉佩进来争取时间的原因。
  我只怕,我再不来,于公公便会给您营造一个安王上位,白将军,于公公和内阁辅佐的美梦。朱常安实力不行,但只要辅佐他的人可靠,您很有可能会动心吧?”
  “我猜,这应该是他们的第一计划。若您拒绝了,那么第二计划应该便是等您倒下,田婉仪等人站出来指证太子,朱常安煽动白恒拥他为皇。若之间再出了变数,皇上您没了,我想白将军能效忠的也只有朱常安了。毕竟,谁看他们都是师徒情深,他们都是一体。他哪怕不帮朱常安,也没人会信,没人会放过他。所以事实只要您没了,白将军便注定已经没有选择了。到时候,白将军有十万大军,够用了!”
  皇帝一声长长的抽气……
  “于海,你怎么说?”
  于公公眼泪横流。
  “皇上,您定要相信,老奴对您忠心一片。”
  程紫玉再次开口:“李纯总说,于公公是可信的。所以我从未怀疑您。我也相信,您对皇上是忠诚的。但您不管是为了后路还是被要挟而暗投安王,其实已是对皇上的背叛了。
  我刚想到一件事。南巡中的那场比试还记得吗?安王竟然破天荒取得了第三。他最终的排名竟然比帮手众多的珏王还高。甚至最后那刁钻的三题他都和哲王一样答上了两题,何等奇怪?更何况当时的他还带着很重的刀伤呢!怎么办到的?
  当时参加比试的可都是颇负盛名的公子哥,就连珏王也败在了安王手下,诡异吗?
  而且也是那一比,安王得到了白将军军里历练的机会,奠定了他之后所有的基础。我记得,皇上问他所求,他毫不犹豫答出了白将军。显然早有准备。奇怪吗?
  其实当时我便怀疑他了。他在比试里的表现太好,倒像是一早就被泄了题一般。可怪哉。那日的比试分明是皇上随性而摆。是皇上定下安排的。比试开始前,皇子们应该毫不知情才是。
  那么安王怎么知道的?后来哲王说,那日他的手下瞧见安王和于公公在皇上院外说了好一会儿的话。我当时便怀疑会不会是于公公给朱常安泄露了什么。但李纯说不可能。说于公公是信得过的。
  我当时还想着或许是哲王故意的挑拨,便将怀疑按下了。眼下看来,您二位是不是当时便已经有所……合作了?皇上,我要说的都说完了。以上都是推测。但我觉得距离推断出最后的结果也不难了。至少有田婉仪和于公公两个切入点。”
  皇帝冲于公公冷笑了好几声,试着站起身,却没能撑起人,结果又软在了龙椅里。他何尝看不出于海的心虚?
  “于海,朕信了你几十年,你陪了朕几十年,朕自认待你不薄。此刻朕大限将至,你是不是还要给朕捅刀子。你忍心吗?你说……”
  可于公公只是泪流满面摇着头,几下的功夫,就把前额磕出了血。
  “老奴没有背叛皇上,皇上……老奴也不知田婉仪给您下药之事。老奴不知道啊!”
  “那你与安王呢?”
  “奴才……奴才看重与皇上的情分。奴才愿意为皇上肝脑涂地!若皇上离开了,老奴一定二话不说去陪您。不管在哪儿,老奴都愿意陪您!”
  “于公公可是有难言之隐?您说出来,说不定可以解决呢?”
  于海看了程紫玉一眼,再次将头埋下。
  程紫玉却是跪下了。
  已是如此地步,谁还有时间来磨?
  他这个样子,可不正是有什么把柄被拿捏了?
  他连死都不怕了,谁知道他被人拿捏住的是谁,是什么。可于公公此刻是关键一环,他支支吾吾,不将所有交代出来可不行。
  “求皇上杀了于海!”程紫玉坚定开口。
  空气一窒。
  皇帝向她看来,于海的抽泣声也停了。
  “不管于公公有什么把柄被人抓住,此刻若于公公一死,对方必然知道事败。那么一定意义上也就叫对方的第一个计划暂时没法实行了,同时也帮助于公公解脱了。只是不知,对方会不会以为于公公已和盘托出,不知那些把柄可还会安全?”
  空气更静了,连呼吸声都可闻。
  程紫玉憋住了气看向于公公。
  于公公肯定是不怕死的。
  死都不怕的人,能被拿捏的,也只可能是他在意的人,要护的人。他若一死,明显就是暴露了,为防穿帮,对方怎会还留着拿捏他的把柄?价值没了,还留着那些把柄做什么?
  所以,只要他被皇帝一处死,便意味着他要保护的人,也将只有死路一条。
  程紫玉故意这么请求,便是想要撬开他口。
  “你说了,也算是将功补过,我相信皇上也会尽力保全你要的。可你若不说,你就是不仁不义,对不起任何人。”
  果然,五息后,于公公招了。
  程紫玉将气舒了出来。赌对了。
  ……


第689章 您已败露
  于公公要保的人叫香云。
  那香云早年和于公公一样,都是跟在皇帝身边的。
  后来先皇长子成了太子,那香云便叛投了先太子。皇帝恨急了香云,便记下了这笔账。后又因着先二皇子和太子的争斗导致李家担上了谋逆罪,皇帝没法与李氏长相厮守更将这账算在了先太子头上。
  皇帝登基后,便用李家之事做筏子处理了先太子。太子党被清算。香云背叛在先,又是先太子的爪牙,早让皇帝咬牙切齿,自然首当其冲,必死无疑。
  可偏偏于公公和香云是老乡,一道入宫,还在皇帝身边相处过几年。即便香云去了太子身后,两人也没断了往来。香云不想死,苦苦相求,于公公一时心软,便做了点手脚,找了替死鬼保下了香云,并把香云改头换面安置在了他京中宅子。
  就这么风平浪静过了二十年,于公公权力越来越大,几乎是一人之下。他也几乎早忘了此生唯一一次对皇帝的欺瞒。
  哪知南巡时安王找上了他,提到了香云。于公公是惶恐的。他不明白香云是二十多年前的事,那时候还没有朱常安,对方怎知这事?
  当时怕朱常安胡说,他只能泄露了一点点圣上将行比试之事作为让朱常安闭嘴的好处。
  回京后的第一时间,于公公便将香云送回了老家。可香云却被人半路劫走了。等他知道那事的时候,安王已经离京。他也找不到机会去查证。
  直到几个月后他京中大宅收到来信……
  信里没有署名,可他知道是安王。
  对方要求他,好好反馈皇帝的病情,并需适时按着来信的要求在皇帝跟前说话。否则,香云便将出现在皇帝跟前。皇帝一定会认出这个他一直以为死了,实际却被最信任之人藏起的叛徒……
  那么到那时,皇帝一定会火冒三丈,香云要死,他也要死,早就从老家迁居京城,藏了香云二十年的京中大宅里的所有人,只怕都要遭殃!
  于公公没有选择。
  他只能在不害及皇帝利益的前提下,按着对方看似不过分的要求做事。
  而当他第一次送出一个不起眼的消息后,其实已经上了贼船,再不能退出。
  “奴才发誓,不知道毒的事。也不知道其他事。奴才所言没有一句假话。奴才也没有做过伤害皇上之事。更不知道他们这个那个的大计。奴才只是一颗棋子,他们从没将计划告诉奴才。奴才并没有什么要留后路的心思,主仆多年,不管是去哪里,奴才自然都是要追随皇上的。
  奴才日夜受着煎熬,早就悔不当初。但奴才所为绝对没有害过皇上。奴才也没想到安王珏王会勾结,闹到了眼下地步啊!
  奴才任凭处置发落,绝无怨言,只求皇上莫为奴才生气。还有,其实香云当年也是无辜,先太子设计了她,逼迫了她,她判离您是被逼的。她已经得到报应了。这些年她见不得人,回不了老家,只能乔装了苟且以另一个身份活下去。老奴愿意以死报皇恩。老奴已经很后悔,老奴没脸求香云下场,只求皇上能保全老奴家人一命……”
  皇帝又一次咳起,于公公膝行上前要为皇帝顺气,皇帝却一脚踹开了他。
  “锦溪,你说,你的猜测有几成把握?”
  “九成。九成以上。皇上若还有疑惑,可以私下先从田婉仪身上,太子身上开始查。安王那里,您也可试着继续召回。但安王肯定有这样那样的理由来拒绝。奏报不是说,两军对峙,要他留那儿诱敌吗?若强召他回来,怕白将军也得有意见。”
  “朕若召白恒回来呢?”
  “锦溪对白将军不了解,并不确定。但安王一定会阻止。不阻止也可以拖延。安王一定会用尽办法拖住白将军,直到他想要的条件成熟。若北蛮与他真有合作,想来他只需一个小小交锋便能拖住白将军回京的脚步了吧?白将军那里,除非皇上有办法让他和安王的关系破裂,否则怕很难指望上了。”
  皇帝点了点头。
  “那你看应当如何?”
  皇帝精神不济,程紫玉也管不了是否当说,只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头一件,自然是皇上您了。太子想上位,安王想谋逆,前提都是您得倒下了。所以,只要您好好的,安王的几个谋算便一个都不可能进行了。所以皇上您得坚持。从田婉仪那儿抽丝剥茧,说不定还能找到什么药物。我瞧着田婉仪的状态虽不好,可也比您强许多。说不定她有办法?
  然后,就是哲王了。必须找到他带回来。只要哲王上位,所有问题便迎刃而解。只要您亲自出面给哲王足够的支持,那白恒自然不会反您。到那时,朱常安的所有计划也就泡汤了。自然而然的,朱常珏也就不足为惧了。
  再有,一定得确保太子不能轻举妄动。否则他只要一有风吹草动,朱常安一样会将他定义成造反,一样可以煽动白将军打入京城来锄奸。
  您若不放心,我为您试探一下……”
  三刻钟后,皇帝一身疲累,去了田婉仪宫中。而“程紫玉”则被带回了冷宫。
  到储秀宫的时候,田婉仪已被暗卫扣住。
  已是明月当空时,整个储秀宫看着与平常无异,但却早已连只苍蝇都飞不出。
  暗卫半个时辰前便奉皇命混进了储秀宫,正好抓到了拿了绿矾在清理甲面的田婉仪。
  田婉仪因为程紫玉对她蔻丹的怀疑明显心虚了,只唯恐程紫玉会对她追根究底,这会儿病急乱投医,竟然用这般腐蚀性的材料来清理指甲,妄图将那指甲漂白。
  御医和程紫玉早已分别扮成了內侍和宫女,混在了皇帝一行人里到了储秀宫,亲自跟着排查。
  田婉仪被卸掉厚妆,素颜出现在御医跟前时,已是很明显的中毒状。手脚指甲和唇色都显出了紫,面色也是死灰一片。
  事已至此,诛九族的大罪,已由不得她不招。
  原来,萧家前两年想为皇帝物色美人时便派人去了江南。扬州出美女。他们很快便相中了在当地小有名气的田氏,并按着皇帝的喜好调教了。
  田氏本是萧家打算要献给皇帝的,可后来说要南巡,索性,萧家决定,与其太过刻意,还不如让田氏自己进入皇帝眼中。皇帝心思重,田氏这样的女子反而更容易得宠,若能帮着太子吹个枕头风,倒是事半功倍。如此这般,田氏便成了太子的暗人……
  就田婉仪的事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