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四爷又被福晋套路了 >

第397章

四爷又被福晋套路了-第397章

小说: 四爷又被福晋套路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康熙是何等的英明,早就把皇子们看得透透的了。

    听康熙这么说,福全淡淡问道:“既然这样,不知皇上心中,可有中意的人选。”

    “谈不上中意不中意,朕只想为大清做长久的考虑,倘若可以,朕愿意缩短自己寿命,以换大清长治久安!所以,在储君方面,除了要是朕看中的,还得从国策与国家长治久安着想。”

    福全:“您是有福气之人,大清还需要你,又谈何缩短寿命。”

    康熙摇摇头,又道:“在朕看来,将来的储君,必须有为国为民的公心,能够一肩承担其国家的责任。再者就是必须有开辟万难,勇往直前的决心和毅力,不怕得罪人。最后,还要有谋略和手段,性格太直了不行,太阴狠了也不行,要有大仁大爱之心,而又能够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唯有满足这些要求的阿哥,才能继承大清的江山!”

    也只有这样,才能将大清此刻的经济危机,从泥沼中拯救出来。

    “听皇上这么说,臣到是认为,四阿哥和十四阿哥,兴许是不错的人选。”

    “此话怎讲?”康熙来了兴致,似乎说到了他的心坎上。

    “四阿哥一直对大清有着很强的责任感,对国事又热忱。这几年,好些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几乎都是他挑下的重担,他有魄力,又不畏惧失败,只是有些时候,太过铁面无私,不徇私情,也未必是件好事。”

    康熙淡淡的“嗯”了一声,似是赞许。

    “至于十四阿哥,年纪轻轻,就有勇有谋,颇有大将风范,为人又正直,这次出征,也多亏有了他,只是性子稍稍有些不沉稳,有待磨练。”

    “是啊,十四阿哥颇有朕年轻时在战场上的魄力,这也是朕为何授他抚远大将军的原因。不过,既然咱们说到这里,那你觉得他们两个,谁更胜一筹?”

    “臣也就是那么一说,具体的还得看皇上自个的意思。”福全又咳了几下,语重心长地嘱咐:“只一点,臣想提醒一下皇上,这次立储君,切莫再声张了,就悄悄藏在正大光明牌匾之下,待你百年后再揭晓吧。。。。。。”

    闻言,康熙眼眶一红,难得听劝地道:“好!好!好!朕便依了你的!”

    他又何曾不后悔,早早立了二阿哥为太子。

    最后,却让他成为众矢之的。

    可这个错,从来没人提醒过他。

    如今,也只有福全敢暗戳戳地点醒他。

    紧接着,康熙又跟福全聊起了很多往事。

    说到动情处,还紧了紧福全的手,“老哥哥,皇家里头,像咱们这样的兄弟,也是少了。。。。。。”

    福全牵了牵唇,“欸。。。。。。”了一声。

    这一日,康熙在裕亲王府呆到下午的时候才回宫。

    哪知夜里的时候,康熙正靠在床边,戴着老花镜看书时,梁九功就上前,小声道:“万岁爷,裕亲王殁了。”

    听到这话,康熙翻书的手顿在了那儿。

    他就那么低着头,看着手中的书,其实早就愣了神。

    良久后,他才抬起头来,靠在床沿,重重地闭上了眼睛。

    再次睁开时,他沧桑地道:“让户部着手去办丧事吧。”

    “嗻。”梁九功退下了。

    大概福全的死,对康熙的打击很大。

    夜里的时候,他看书看到很晚才歇下。

    后来,即便躺在了床上,也辗转难眠。

    次日一早,梁九功伺候他起床的时候,竟是叫都叫不醒。

    “万岁爷。。。。。。万岁爷。。。。。。”梁九功喊了两声,都没有动静。

    不对呀,按理说万岁爷一直睡眠浅,一点风吹草动,就能惊动他。

    更别说如今老了,睡眠就更加浅了。

    可他今儿都喊了好几声,却一点反应都没有。

    吓得他赶紧抬脚到床边,将食指放在康熙的鼻尖,探一下鼻息。

    好在有一股气息,若有似无地呼在他的手指上。

    只是,那气息十分弱,也着实吓到了他。

    他收回手,赶紧招来了别的小太监,道:“快,赶紧把御医叫来给皇上瞧瞧。”

    小太监见他这般慌忙,二话不说,就去跑腿了。

    大约一炷香后,有三个御医,就到了乾清宫。

    他们分别给康熙诊脉,看舌苔,观察眼睛后,一个比一个神色凝重。

    最后,其中一个太医,朝梁九功总结道:“梁公公,万岁爷龙体欠安。。。。。。最好把诸位阿哥都叫到乾清宫来。”

    “这哪能啊!”梁九功一下子就听出端倪来。

    看来御医暗戳戳指明万岁爷快不行了。

    若是万岁爷立了储君的话,那就好办。

    或者立了遗诏,也可以把阿哥们叫来。

    可万岁爷一没立储君,二没有遗诏。

    若是把阿哥们召集在一起,那分明就是搞事情嘛。

    此刻,梁九功站在床边,看着昏迷不醒的康熙,百感交集,也左右为难。

    就在他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就见康熙的手指头动了动。

    下一刻,只见康熙龙须颤动,张了张嘴,虚弱地道:“把。。。。。。把隆科多和张廷玉。。。。。。给朕叫来。”

    “嗻。”梁九功朝康熙打了个千,出了乾清宫大门,就在台阶上尖声道:“传隆科多,张廷玉觐见!”

    瞧这架势,万岁爷不会是要立遗诏了吧?

    想到这,梁九功抬头看了看一碧如洗的紫禁城上空。

    天气好得连一丝云朵都没有。

    可空气中却闷闷的,给人一种压迫感。

    仿佛随时都要大雨倾盆。

    看来。。。。。。这紫禁城要变天了啊!

正文 第935章 也就四爷最符合

    大约半个时辰后,隆科多和张廷玉,就快马加鞭赶到了乾清宫。

    梁九功早就在殿外恭候多时,自然是赶紧把他们两个请到了康熙的床前。

    此刻,康熙迷迷糊糊地躺在龙床上。

    檀木雕福禄寿挂屏外,隆科多和张廷玉两个叩首在地。

    “臣叩见皇上。”

    可他们行礼多时,康熙却迟迟没说话。

    梁九功便走到床前,在康熙耳旁小声提醒道:“万岁爷,隆科多大人和张廷玉大人到啦。”

    听到这句话,康熙才微微睁开了眼,张了张嘴。

    但是,还是迟迟未说话。

    见状,梁九功心想糟了,万岁爷不会说不了话了吧!

    要说写不了字,还可以说话,能立遗诏的。

    毕竟张廷玉最会代君立言。

    可要是话也说不出口,那就完蛋了。

    好在安静了一会后,康熙终是开了口。

    “张廷玉。。。。。。”

    “奴才在。”

    “朕问你。。。。。。你觉得阿哥们当中,谁最能继承大统。。。。。。”

    其实这个时候,康熙心中早就有了中意的人选。

    又或者,他在四爷的十四爷犹豫不决,想要听听别人的意见。

    “皇上,旁的事情,臣兴许能插上一两句话,可这种事情,臣实在是不敢妄言啊。”张廷玉诚惶诚恐地道。

    这种关乎大清将来的事情,他哪里敢插嘴。

    若是说的不合康熙心意,新帝登基,他岂不是第一个遭殃。

    “无妨,你且说说你的看法。。。。。。”康熙道。

    既然康熙执意要张廷玉说,张廷玉也不敢再三推脱。

    他微微抬头,眼珠子滴溜溜转了一圈后,才小心翼翼地提道:“皇上,在臣心中,您一直是一位明君,便没有多留意其余的阿哥。不过。。。。。。臣建议您可以看看诸位阿哥们的儿子,再做决定,那样的话,至少可以保三代江山。”

    闻言,一旁的梁九功低垂着头,只当没听见。

    只不过他的心里,却暗戳戳骂张廷玉是个老奸巨猾的老狐狸。

    一句话,先是表明他只忠于万岁爷,没有仰仗别的皇子。

    看似没有什么主见,也没有举荐哪位阿哥。

    可他后头那句话,不就是摆明了在帮某位阿哥说话么。

    虽说他的也没错,要立储得看看皇孙辈,那样起码可以保三代江山。

    可这老狐狸也太狡猾了!

    梁九功转了转眼睛,就将阿哥们琢磨了一遍。

    三爷的嫡子,虽说封了世子,但还小着呢,哪里能瞅出什么名堂来。

    倒是四爷家的嫡长子,似乎挺讨万岁爷喜欢的。

    五爷是太后底下养出来的,素来就不爱权谋斗争。

    七爷自个都不得万岁爷喜欢,更别说他底下的阿哥们了。

    八爷现在都是庶民一个,被圈禁在府邸,没有竞争的资格。

    再往后一点,阿哥们都还小着呢。

    即便是正得盛宠的十四爷,那嫡子还在十四福晋的肚子里,是男是女都不知道呢。

    这么说来。。。。。。貌似也就四爷最符合要求了。

    想到这,梁九功偷偷瞥了眼张廷玉的背影。

    看来这位早就暗自和四爷一个阵营了,还把话说的那么好听。

    然后,他又转头看了眼康熙。

    只见康熙牵了牵唇,淡淡的“嗯”了一声,似乎把张廷玉的话听进去了。

    就在这时,有个小太监进了殿内。

    隆科多和张廷玉往身后扫了一眼,没说话。

    康熙躺在床上,眼睛都是半眯着,根本就不知道有人进了屋。

    还是梁九功训斥道:“慌慌张张的做什么,还有没有点规矩了,不知道万岁爷跟两位大人在商议大事吗?”

    “奴才适才在外面打过招呼了,但里头一直没动静,若不是事情重大,奴才也不敢贸然进来。”小太监回。

    适才梁九功确实听见外头有小太监在传话。

    不过他想着万岁爷在说正事,别的事情就先晾到一旁。

    毕竟,如今事情紧急。

    瞧着万岁爷病来如山倒的样子,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情。

    当务之急,还是立了储君要紧啊。

    谁知道这小太监,竟这么沉不住气,直接进来了。

    “没听见动静,你就不会等一会儿吗!”梁九功没好气地训斥道:“是你的事情大,还是万岁爷的事情大啊?”

    “自是万岁爷最大。”小太监说着有些害怕,打算原路退回去。

    见状,梁九功道:“回来!”

    吓得小太监又转身,低头在殿内跪下了。

    “既然人都进来了,就赶紧把话说清楚,要是你说的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仔细你自个的脑袋!”梁九功道。

    现在万岁爷病倒了,总不能由着奴才胡来。

    他这个太监大总管,自是要管好底下的奴才。

    “是是是,就是借奴才一万个脑袋,也不敢在皇上面前造次。”小太监先是磕了三个头,然后才道:“适才边关来了战报,说是十四阿哥击杀了准噶尔大汗策妄阿拉布坦,并将其逐出大清领地。现如今,策妄阿拉布坦的儿子噶尔丹·策零继位,带着准噶尔部落四处逃窜。”

    到底是一个完全独立的藩属国,不是那么好吞并的。

    战争虽是败了,但他们的力量并没有完全消除。

    他们依旧的边境、以及部落原属地积蓄力量。

    这一股力量到处逃窜,是非常难以对付的。

    听到小太监的汇报,隆科多和张廷玉对视一眼,暗叫不好。

    这个时候,边关来了十四阿哥的捷报,对于四爷很不利啊。

    谁知道万岁爷会不会因为十四阿哥带兵有功,就把皇位继承给他了。

    就在他们两个对视的时候,床上的康熙露出了老父亲般欣慰的笑容。

    他牵了牵唇,“好。。。。。。很好!”

    梁九功见小太监说的是正事,倒也没再训斥什么。

    只是摆摆手,把小太监遣出去了。

    等到小太监出去后,龙床上的康熙沉默了半响,才道:“隆科多,张廷玉。”

    “奴才在。”

    “朕现在就要立遗诏,你们两个。。。。。。替朕写好。”现如今,他不能下床写字,只能让他们两个代君立言了。

    闻言,隆科多和张廷玉自是惋惜地道:“皇上,您一定会好起来的。。。。。。”

    “朕自个的身子,自个清楚。”康熙态度坚决。

正文 第936章 她便是紫禁城里最尊贵的女人

    听到这话,隆科多和张廷玉哪里好废话。

    自然是赶紧准备笔和纸。

    一人记汉字遗诏。

    一人记满文遗诏。

    遗诏里讲到的有很多,隆科多和张廷玉满满当当写了三张纸。

    里面除了康熙对在世的感慨,还有对后世的谏言。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立储。

    但是这一次,康熙变得谨慎了。

    他并没有让人公开,只是像老祖宗们一样。

    他让隆科多和张廷玉,把立储的遗诏藏在正大光明牌匾后面。

    大约半个时辰后,隆科多和张廷玉便从乾清宫出来。

    两人站在乾清宫大殿门口,宣了四道圣旨。

    第一道圣旨,是将德妃封为皇后。

    第二道圣旨,是因为三日后是祭天,但康熙龙体欠安,便让四爷代为祭天。

    第三道圣旨,是召十四爷赶紧回京,还封了他为“大将军王”!

    第四道圣旨,居然是恢复八爷的皇子身份,但没有恢复他的爵位。

    除此之外,便没有别的了。

    一时间,全城哗然。

    大家都在猜测,康熙将皇位传给了哪位皇子。

    虽说四道圣旨里,有一道提起了八爷。

    但大家都认为八爷没什么戏。

    尤其是一些知情的人,认为不过是十四爷搞定了边关,康熙故意放八爷出来,帮衬十四爷的。

    但究竟是康熙原谅了八爷。

    还是真的放他出来帮助四爷。

    也只有康熙自个清楚了。

    然而,大家根据第一道圣旨,认为康熙封德妃为皇后,是根据子随母贵原则。

    那么继承大统的人,便缩小到四爷和十四爷当中了。

    尤其康熙让四爷代他去祭天,让众人议论不已。

    因为在古代,帝王将自己当成是上天的儿子。

    祭天是跟上天沟通交流,是皇帝的专利。

    这个规矩,自康熙八岁登基起。

    他就一直把祭天当成头等大事,会亲自到场并向上天祷告。

    如今却把这个差事给了四爷,难道间接承认他是储君了?

    可既然这样的话,为何又封了十四爷为大将军王,还召他回京?

    真是让人摸不着头绪!

    就是不知道,让十四爷回京,是让他尽孝,还是赶着叫回来继承皇位的。

    但不管是谁继承大统,德妃都将是未来的皇太后。

    而康熙遣走隆科多和张廷玉后,又召见了德妃、贤贵妃、四爷。

    贤贵妃是最先到的,她和康熙说完话后,出来的时候,恰巧德妃在殿外候着。

    虽说德妃刚被封为皇后,但还没行册封仪式。

    见了贤贵妃,还是规规矩矩地行了礼。

    贤贵妃哪里还当得起这个礼,赶紧亲自扶起了她。

    “妹妹快些进去吧,皇上正在里头等着你呢。”

    德妃浅浅一笑,满面春风地进了乾清宫。

    出身好,早早进宫都是空的。

    还是得会生儿子才行。

    她是包衣三旗里出来的宫女又怎样?

    往后,她便是这个紫禁城里,最最尊贵的女人了。

    即便是未来的皇后,也要看她的脸色。

    德妃进了乾清宫,就开始培养了情绪。

    一双眼睛,还没到康熙的龙床前,就已然红了眼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