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系统后,我有四个女儿-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婆子:“……”
这是养孩子还是养祖宗啊?
陆时秋却好似没看到他娘愤怒抓狂的脸色,自顾自说道,“中午的话,要吃饱。记得叮嘱她吃一碗白米饭。也可以让她吃馒头或饼。换着口,不能天天吃一样的菜或是主食。”
陆婆子头疼。
陆时秋继续喋喋不休,“晚上的话,要吃少。吃多了容易积食。菜式和主食也尽量多些类型。不要让她吃那种喇嗓子的糙米。可以吃些玉米,红薯之类的。对了,吃完晚饭,尽量不要再让她吃任何东西。”
陆婆子忍无可忍,手指向门外,“赶紧走。赶紧带她走,你这闺女我养不起。我天天要养那么多鸡,还要喂猪,哪有那么多闲功夫帮你养闺女。”
陆时秋递了一锭银子过去。陆婆子眼前一亮,忙不迭抓过来塞自己怀里,老脸笑成一朵花,“好。你说怎么养就怎么养。”
不就养个孩子嘛。她养了五个,不也好好的吗。
搞定了陆婆子,陆时秋看向陆时冬,“老四,你到县城来,我每次都是好饭好菜招待。我闺女留在家里,你可得好好待她,不能让人欺负了。”
陆时冬忙不迭点头,“放心三哥,我和娘子会好好照顾囡囡的。”
陆时秋顺着棍子往上爬,“那就多谢四弟了。”他推了推二丫,“这丫头也留在家里跟囡囡作伴吧。”
一直没有出声的陆老头惊讶地看着他,“二丫不是要留在海货店帮忙吗?她留在家里怎么成?”
陆时秋摆了摆手,“没事。囡囡留在家,我也不用日夜颠倒了。早上能去帮忙。”
陆婆子将他上上下下打量一通,“你居然也能起早?”
她咋那么不信呢?老三自小就是懒驴上磨屎尿多。他能起早?太阳这是打西边出来了?
陆时秋也不想早起。可他攒得钱太少了。
两万两银子,他所有家业加在一起也只有两千五百两。这已经是他勤勤恳恳攒了五年的钱了。
四乙可是说了,接下来他必须得攒更多钱,要不然根本没有先生愿意教她闺女。
陆时秋向两个闺女招手告别,囡囡看着陆时秋,木氏和两个姐姐拿着包袱离开的背影,哇得一声哭出来了。
她迈着小短腿追着驴车跑,“爹,爹……你不要我了吗?我不要你走……”
陆时秋忍着心酸,背过手擦了擦眼泪。
木氏死死捏着包袱,心疼得不得了,“要不咱们还是把女儿带走吧。她太小了。”
大丫和三丫也一脸希翼看着陆时秋,希望他能改变主意。
陆时秋揉了揉眼眶,摇了摇头,“咱们每个月都回来一次。”
木氏还是舍不得,“可是囡囡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身边,我担心她受不住。”
陆时秋回头,看着女儿已经被他娘抱起来,女儿不停踢他娘的肚子想挣脱他娘好下地,胳膊不停往前伸地。
陆时秋还是咬牙,“我们不能耽误孩子念书。”
木氏见他铁了心,知道自己再劝也没用了。只能掐着手指,看着女儿的身影变得越来越小,直到成为一个圆点。
回到县城,陆时秋心情格外差,常常发呆。
木氏气他非要把孩子留在老家,自然没耐心安慰他。
反倒是三丫,看到二姐和小妹都不在。她主动帮家里洗衣服,买饭,煮粥。就连炒菜,她也学会一点点了。
她事情太多,小石头上门教她木匠,她却没有空。
小石头见她不务正业,气得直瞪眼,“三丫,你不是说想当个好木匠吗?这才学了一年多,你就打退堂鼓了。你一点恒心都没有。”
三丫往灶膛填柴禾,“爹娘要挣钱,我得帮家人做事。等我做完,我再去找你吧。”
三丫动作笨拙掀开锅盖,锅盖从缝隙中冒着热气,她用手指掀开一脚,显些把自己手烫着了。
小石头四下望了望,找了块抹布帮她掀开,“你咋这么笨呢?”
三丫抿了抿嘴,“以前都是我大姐烧火的。但是她晚上要去夜市帮忙。这活就得我来做了。”
小石头好奇起来,“你二姐呢?你不是说你二姐天生神力吗?她应该能帮你啊。”
“我二姐和小妹都留在老家了,小妹要跟四叔识字。”三丫叹了口气。虽说是为了识字,可她也想不通,爹为什么要留二丫和小妹在老家。爹和大姐都识字啊。为什么一定要跟四叔学呢。
小石头哦了一声,将她上上下下打量一通,“你也不识字啊,为什么不把你也留在老家呢?”
三丫愣了愣,捏着衣角,低下头,“识字有啥用啊?我又不考科举。”
她要想学早就跟大姐学了。可她想不出来识字有啥用。
小石头明显比她懂得多一点,“识字有好处。”他拍着自己的小胸脯,“我三叔也在教我识字呢。我也不考科举啊。可是我三叔说,识字再会算术。等我能接木匠活,我跟主家接触,他们有什么要求,我就得拿笔记下来。木匠活一做就得做好几个月,只靠我自己的脑子记肯定不行。”
三丫听罢,也觉得很有道理。
她抓了抓小手,不甘心落后小伙伴,忙道,“那我也要学识字。”
小石头笑着点头,“好,那我教你吧?”
三丫摇头,“你出来一趟也不容易。我还是跟我大姐学吧。她就会。”顿了顿,她眼睛又是一亮,“我还可以跟爹学。他也会。”
小石头也没强求。跟她闲聊一会儿,瞅了眼天色,又急急忙忙往家走。
出了巷子,迎面碰上陆时秋回来。小石头匆匆忙忙跟他打了声招呼。
陆时秋一路到了家,木氏上前接过他肩膀上的木桶。
自打囡囡留在老家,陆时秋做生意比以前更尽心。
他不止操心店里的生意,甚至每天都运几百斤海货到西边的县城售卖。那边离海远一点,海货的价格也比这边贵一点。
木氏看着他的黑眼圈,心疼得不得了,“钱是挣不完的。咱们现在攒得钱足够给囡囡招赘了。你没必要这么拼。”
陆时秋没法跟她说。这点钱不够,还差很多,只道,“我还年轻,多给娃攒点钱,等老了,就是想攒,也干不动了。”
木氏拿他没办法,只能默默叹气。
“爹,你洗一下脚吧。”陆时秋在海货铺忙到天黑才回来,三丫帮他热完饭菜,他吃完,刚要回房休息。三丫端了热水进来。
不等陆时秋反应过来,她很快又出去了,没一会儿又进来,手里还捧着一个本子。
陆时秋脱下鞋,把双脚没入热水里。
三丫笑呵呵凑过来,“爹,这个字念什么?”
陆时秋看着她认真的样子,微微一愣,“你也要学字?啥时候开始的啊?”
三丫点头,“我前几天才学。跟我大姐学的。小石头说做木匠得识字,要不然记不住主家的要求。”
陆时秋很忠恳地点头,“行。识字好。你有什么不会的就问我和你大姐。”
三丫眼睛一亮,把本子又往前递了几分。
“这是我让大姐给我买的白纸裁的。我娘用线缝上去的。”
陆时秋愣了一下。看来没有那两个馋鬼在家。大丫的零花钱全部用在纸墨上了。嗯,不错。终于长进了。
陆时秋看了眼本子,接过来,“这个字念‘贵’。”
三丫默默跟着念了一遍。
陆时秋洗完脚,三丫要帮忙倒水,陆时秋忙阻止她,“我来就行。你不是还要学字嘛。别你耽误学习。”
三丫有些失望地低下了头,看了眼手里的字,又默默念了起来。
陆时秋回来,发现三丫还没回屋,“怎么了?赶紧回屋睡觉吧。”
三丫仰头看着爹,将他上上下下打量了一遍。小妹不在,爹爹好像都不会笑了,脸颊也没了肉,整个人瘦了好多。
三丫不知道怎么帮他,握着小拳头,鼓起勇气道,“爹,等我长大了挣钱给你。你别太累了。”她指着他的黑眼圈,担忧道,“娘说你太辛苦了。你这样下去会生病的。”
陆时秋怔了怔,摸摸她的小脑袋,“好,爹会注意的。”他顿了顿又叮嘱道,“别用手指指着长辈,这样很不礼貌。”
三丫根本没听到后一句,她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头顶。啊啊啊,她的头顶被她爹的手掌压了下。
她眼睛抖然变亮。这个动作,她爹经常对四妹做,每次她都很羡慕得看着。现在爹也对她做了?!
她捧着本子盖住自己翘起来的唇角,差点乐出声,担心被她爹看到,急忙跑出房门。
她背对着陆时秋,陆时秋自然没看到她的表情,走上前,关上房门,躺到床上,没一会儿就打了呼噜。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19…12…23 17:22:14~2019…12…24 12:06:2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嘉~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黑化娘 156瓶;鱼鱼 115瓶;汤圆、苏栗 10瓶;陌陌0744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64章
陆时秋走后; 囡囡大哭一场; 陆老头担心孩子嗓子哭哑了; 就带她去赶海。
村里的小孩都在海边踩水,玩得不亦说乎,囡囡见他们玩得那么欢快,暂时忘了伤心; 飞奔过去加入他们的队伍。
玩闹一阵; 她又跟着大孩子们一起捡海货,宏二过来教她; 她听着异常认真。
到了晚上,囡囡看着阿爷阿奶的脸,又想起爹爹,扯着嗓子嚎啕大哭。
陆老头只能耐心哄她,“明天会有许多小伙伴和你一起玩。你阿奶还会给你做好吃的。”
陆婆子在旁边附和,“对,阿奶给你烙油饼; 可香了。”
囡囡根本听不到这些,依旧哭个不停。
人老了,累了一整天,精神不济。
到最后,老两口就是在她的哭声中睡着的。
囡囡哭了一阵,见他们不管自己,想出去找爹爹,可是她没什么力气; 根本拔不开门上的锁,在门前站了好久,最终还是躺了回去。
第二天,家里的私塾正式上课,这也惠及了家里的孩子。
除了宏一不在,其他孩子都可以跟着学。
囡囡头一天上学,兴致很高,早上阿爷还跟她说,要是她能早点学会,她爹就会带她回家。她握着小拳头,心里暗暗想着,自己一定要学很多很多。
许是有了目标,囡囡不再撒娇,兴奋得小脸通红,没一会儿又跟小伙伴叽叽喳喳讨论起来。
大人们见囡囡不再闹了,全都放了心。
而陆时秋陆陆续续从陆老头口中得知女儿的近况,知道她比其他小伙伴都厉害,识字是最快的,最难得的是,这孩子懂得举一反三。往往你教一句,她就能给你扯出一连串问题,有许多问题就连陆时冬都没想过。
陆时冬每每都要写信给同窗向他们请教。他的学识也跟着日益提高。
就连陆老头都遗憾地说,“这孩子像你一样聪明。只是可惜是个女娃。要不然咱们家将来又有一个秀才了”。
陆时秋撇了撇嘴,秀才咋了,他闺女将来能当官。
眨眼过了一个月,木氏见相公没说回去,主动上前跟他攀谈,“我们回去看孩子吧。”
陆时秋也想囡囡,可他更担心自己出现,再让孩子哭。
上次走的时候,囡囡哭成那样,他可不想再经历了。还是先给囡囡找个先生,才能早点结束分离之苦。
就这么过了五个月,陆时秋终于在腊月初,找到一位合适的先生。
也是由四乙提供,【此人中了举人,一直没能考上进士,就绝了再考的心思。他是顾守成托顾四请特地为族学请的先生。】
给族学请的先生都是举人,这顾家还真挺有钱。
陆时秋有些好奇,“顾守成和顾四是什么关系?”
【顾四的父亲和顾守城是亲兄弟,顾四要叫他一声二叔。】
陆时秋了然,这关系还挺近的。陆时秋有些奇怪,“顾家人怎么会跑到这儿呢?他们老家不是在西风县吗?”
【他们顾家在这边有几万顷田地。这边也没个顾家人看着。所以顾守成就带着一家老小搬过来。】
陆时秋有些讪讪地,“那是顾家请回来的先生。我能沾光吗?”
【有什么不可以。对方不日就要到县城。你可以借故攀上去。他们只是农家人,心眼不是很多的。】
陆时秋想想也是,机会这么难得,他决定冒险一次。
没两天顾守成就带着家人到了县城。
他们没有住在西郊,而是选择住在县城。
在县城置办了一处三进院子,一家老小几十口全部住了进去。
陆时秋琢磨半晌,决定买在顾家旁边。
左边那户人家怎么都不愿卖。陆时秋问右边那户人家,当陆时秋提出可以比市价多出二十两银子,对方听罢十分心动,咬咬牙还是卖了。
于是陆时秋不声不响就换了家。木氏知道的时候,房契都已经拿到了。
木氏又气又急,“你买房子都不跟我说一声。我跟你一起挑啊。再说你怎么把房子买那么远啊?”
他们现在住在县城东边,这地方都是做生意租住的地方。
而陆时秋买的房子位于城西,周围住的都是读书人。
住东边有个好处离东市比较近。做生意比较方便。
住西边固然可以清静,但是做生意要走不少路。
像她的烧烤摊子,车上那么多东西,推来推去也不方便。
陆时秋买房子的时候,哪里想到烧烤,铺子之类的,他满脑子都是不动声色地接近顾家。
可他也知道给娘子带来许多不便,只好耐着性子解释道,“咱孩子一天天大了。再住在这种三教九流的地方,对咱闺女说亲有碍。搬到西边,到时候也能给闺女说个好人家。”
大丫已经十二岁了,再过两年都能说亲了,也的确需要注意点。
木氏很快就被他说服。
陆时秋开始琢磨怎么接近顾家,想了想,他决定把主意打到他娘子身上,“咱们搬了新家,不比在这里。那是咱自己的房子肯定要跟邻居处好关系的。等到了之后,你要记得拿些礼物上门。”
木氏瞪圆眼睛,成亲这么些年,木氏还从来没见相公这么大方过。
她刚要问,就听陆时秋道,“就拿些海鲜吧。挑个大,新鲜的鲳鱼和鲍鱼送过去。”
鲍鱼?这么舍得。木氏像是不认识他似的,“你怎么了?”
陆时秋小声道,“我打听过了,那家跟顾永伯是亲戚。咱们打好关系,也是好事。”
木氏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行啊,没问题。”
搬完家,木氏就带着礼物登门。
开门的是顾婆子的大儿媳晏三娘。
木氏见对方穿着并不华丽,松了一口气,把篮子递上去,“我是住在隔壁的。刚搬来这儿。这是我们家店里卖的,以后都是邻居,多多串门啊。”
晏三娘接过来,她不认识鲳鱼和鲍鱼,在老家海鱼并不便宜,见对方出手这么大方,就有些麻爪,“这……这不合适吧?”
木氏笑笑,“自家从海里打的,不值什么钱。”
话虽如此,晏三娘还是不想占人家便宜,她朝木氏道,“那好吧。你先等我一下,我把篮子腾下来。”
回来的时候,篮子里放了半篮子鸡蛋,“我们家也是刚搬过来的。以后常走动。”
木氏点头,“好。”
在陆时秋的时不时催促下,木氏很快就跟晏三娘熟悉起来,也认识顾家不少人。
晏家一共有四个儿子,这次过来的只有两个,据说还有两个儿子在别的县做生意,没有跟过来。
晏三娘的婆婆顾婆子是个脾气很好的老太太,只是年纪有些大了,腿脚不怎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