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命清风赊酒来 >

第112章

我命清风赊酒来-第112章

小说: 我命清风赊酒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血衣堂口在梁州城,可谓是一手遮天。
  可现在,往日那趾高气昂的人,都死了。
  高立兴又恰好死在香云楼,暗室里的蝶恋花消失一空,而在血衣堂口发现的那些铁皮箱子,分明就是用来装蝶恋花的。
  是谁发现了蝶恋花,并找到了其源头?
  那杀人者,会就此收手,还是要将参与此事的人全数铲除?
  他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凡此种种遇上,毫无头绪,他们怎会不怕。
  公孙懿看着面前三人,心中冷笑,非但不会有丝毫怜悯和要为其出主意的意思,甚至颇多嘲笑。
  像这等毫无才干,尸位素餐之人,真该是早死才好。
  更别说他们素来搜刮民脂民膏,还与血衣堂口这等江湖帮派串通一气,往日不为政事也就罢了,竟还为了银子,为其撑腰做起了毒散的生意。
  彼时刚听说之时,公孙懿一腔愤懑,可不过片刻,便无力而烟消云散。
  他虽非左相派系,却因对方举荐而升任梁州,在旁人眼中,他早就是左相的人。
  而实际上,除了认得几个左相派系的人,为官多年,他还有人脉吗?
  旧识早因此误解而对他远离,尤其当燕国入主之后。
  公孙懿是想为百姓做事的,所以他一直没有辞官,但事他在做,可有些事,却终是无力改变的。
  只不过,现在好了,他想着,老天终于看不过眼,终于派人来惩罚这些人了。
  而不管杀人者是谁,他都会感激对方。
  ……
  府衙中的四人今日在此,当然不是为了面面相顾,而是在等人。
  在等凌晨飞鸽传书后,朝廷,燕国朝廷派来调查此事的人。
  公孙懿并不以为然,他觉得,燕国朝廷虽与原先的朝廷有所区别,却与梁州相距甚远,如今来的,不过也就是此时划分了原梁都京城的一些衙门罢了。
  也即是,来的人,极大可能还是原先梁国朝廷的人,说不定,还是曾见过的同僚。
  公孙懿心中笑着,一边品茶,却早已神游天外。
  少顷,在对面三人等得有些不耐烦,而他已经喝了一壶茶水的时候,外面终于传来一溜小跑的脚步声。
  这是府衙里的通传,此前有过吩咐,如今,应是朝廷的人来了。
  堂中四人顿时起身正襟,看向门口方向。


第128章 燕廷玉
  先是府衙差人通传,接着是一行人自大门而入,龙行虎步,浩浩荡荡。
  堂中四人遥遥看着,神态不一。
  公孙懿眼神渐凝,看着这行人走近,心下疑惑与沉重并现。
  他们不是原来梁国朝廷的人,梁国朝廷养不出这等雄壮的军士。
  没错,只是用眼一瞧,公孙懿便能看出这行人非是养尊处优的官吏,而是久经沙场的军伍之辈。
  实因他们身上的气势,真似可气吞万里一般。
  一行十一人,俱到眼前,可只有领头那年轻人径直进了堂中,余下之人皆是在门口停了。
  他们穿着干练,看似寻常,可一动一静间却好似演练了无数遍一样,收刀,挺立。
  让人一眼看去,就仿佛是看到了久经杀伐的将士当面。
  公孙懿四人不敢怠慢,连忙朝进得堂中的年轻人行礼,可对方只是随意摆摆手,接着便坐在了正堂高位上。
  “公孙懿是哪个?”
  然后,不等他们开口,这年轻人的目光便自上而下,状似随意般地开口。
  公孙懿一愣,心中虽有疑惑,可手上却已经行礼,“下官便是公孙懿。”
  他不知道对方官职身份,可只从门口那些人身上气势判断,眼前之人自是非富即贵。无论平庸与否,他都是惹不起的。
  “你是有才干的人,本将军信你,你来说说这梁州城发生的事。”堂首那人说道。
  堂下,余下三人皆是不免相视,皱眉者有之,暗藏不悦者有之。
  其中,有一人实在忍不住,拱了拱手,朝堂上问道:“下官等人还不知堂上是哪位大人?”
  他这话,倒也不算是放肆,毕竟就算是有通传,可对方这一来就坐首位,虽说语气并无高高在上之意,但这举止神情里,就透出了上官巡视的傲慢。
  既是来处理高立兴身死,以及血衣堂口被灭之事,难道,就不能表露身份吗?
  下一刻,堂上那年轻人便看了过来,他身子微微前倾,双眼微眯,虽是面无表情,却好似虎视一般,竟让人心头一阵发毛,不敢相视不说,甚至还生后退避开之意。
  被他所盯的那三人,一时间竟是连动也不管动,便连呼吸都好似慢了慢,至于眼中,除了慌乱外,再无其他。
  “本将,燕廷玉。”堂上那人淡淡开口。
  话落,堂下四人皆是一惊,便连看似淡然,实则也在猜想对方身份的公孙懿,都是脸上一瞬愕然,惊讶丝毫不少。
  天下姓燕的不少,可最有名的便只有燕国上将军府的燕。
  无论是纵横疆场数十载,杀出赫赫凶名的‘屠夫’燕康,还是少年得志,白衣渡江奇袭梁都,而一战成名的燕康之子燕长安,这都是上将军燕府的顶梁柱。
  而眼前这人,便是燕康的侄子。
  燕廷玉声名并不太显,便是在燕国,都是如此。人们知道他,多是因为他的出身,而不是其人武功和谋略。
  可同样的,仅凭他是燕康除燕长安之外的唯一后辈,这便足以让人记住。
  场间那脸带惊讶,而眼中却透着巴结讨好的三人便是如此。
  但公孙懿不同。
  他有才干,有抱负,虽然打理一州事务并不容易,可他绝不安心于此。他要处理的政事,从不是帮高立兴,及梁州府衙的这帮无能官员收拾烂摊子。
  事实上,梁国朝廷还在时,他觉得自己仕途无望,而天下换主之后,他好似一下看到了希望。
  他暗中搜集了不少有关燕国朝廷官员,和豪门世家的消息,包括一些名门望族在内,他都整理了不少。
  公孙懿想要出头,所以给其中一些人写过自荐信,因为他不甘心。
  而其中,就有这位燕廷玉。
  因为他觉得,对方同样也是不甘心的。
  燕廷玉身为名将之后,也是少年成名,只不过在其父战死沙场后,便就此寂寂无闻,甚至长大后被人所知,还是因为燕康的缘故。
  他不像燕长安那样可以带兵打仗,他没有参加武举,只靠祖辈蒙阴被授予官职,不大不小地吊在军中。
  在未见面之前,公孙懿从此人有限的生平介绍中,难以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他当时只是抱着试探的态度写了这么一封信,可同样诚恳。
  此时,在听到对方就是燕廷玉当面之后,公孙懿愕然之余,下意识便想,对方来此,莫非也因为自己的那封信?
  可说实话,他甚至对自己送出的那些信,能不能到收信人的手里,都不抱什么希望。
  堂首,燕廷玉见场间四人神情,淡淡一笑,“怎么,还需让本将再多介绍?”
  “啊不用不用。”先前问话那人一脸赔笑,额上却有冷汗,“原来是燕将军,燕将军之名如雷贯耳,下官等人自是知道的,知道的。”
  燕廷玉冷哼一声,随后看向公孙懿。
  后者一怔,随后躬身一礼,然后便将高立兴与血衣堂口发生之事全然说出。
  末了,公孙懿看着燕廷玉面无表情模样,突然想到对方先前所问,是‘梁州城发生之事’,而不只是昨夜发生之事。
  不过片刻之间,他心思几转,略作斟酌,便开口,述说自桃花剑阁下剑令追杀后,梁州城内因此所生的大大小小之事。
  旁边,那三人一愣,而后抬头,看到了堂首那人不时点头,眼露满意。
  登时,他们心情更不好了,也对公孙懿有更为嫉恨。
  不多时,公孙懿便说完,然后躬身立于堂下。
  燕廷玉打了个哈欠,道:“你觉得,昨夜之事如何处置?”
  公孙懿一怔,他本以为对方会问自己方才所说,可实在没想到,自己刚才说了那么多,对方问的还是昨夜之首发
  当下,他有些摸不准眼前这人心思不说,一时间自己的思绪竟是有些乱首发
  不过,公孙懿自也非常人,当即道:“如今新朝刚立,高大人乃朝廷命官,他如今被害,若不迅速破案找出真凶,一旦此事传出,恐怕不免令人心头惶惶,此对朝廷更是不利。
  血衣堂口被灭,此事已传扬出去,想必血衣堂或是天下盟都会派人来此调查。只不过这等事触犯律法,本就该衙门来管,自是不能交给江湖门派去处置,否则有失朝廷威仪。
  但像天下盟这等江湖大帮,素来霸道,要如何处理,恐怕也要费一番工夫”
  说到这,他声音略低,忽地不说了。
  因为公孙懿一边在说,一边在观察着堂首那人的神情,此时,他已是见对方眼中流露不耐之色了。
  是以,他便止住了话头。
  不论真假,燕廷玉的确是表现出了几分不耐。
  “你的意思,就是想尽快破案,找出真凶吧?”他问道。
  公孙懿不好意思地一笑,拱了拱手,他说那么多,其实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只不过身为下官,自然是要稍加分析的。
  “时辰不早了,吃饭吧。”燕廷玉说了句,然后起身。
  公孙懿张了张嘴,愣住了。
  另外三人也是如此。


第129章 来人
  这日午后,一队人马进了梁州城。
  城中吉安坊,虽说本就不是什么热闹的坊市,可今日却更是冷清,便是人烟都没有多少。
  街口有几个躺在椅上晒太阳的老人,这时马蹄阵阵,遥遥而来。
  他们不免眯眼去看,看看这个时候,还有什么人会来此,而从这马蹄声上判断,恐怕也是不下于二三十的人马。
  官府的人刚走没多长时候,难道是城中其他帮派的人?
  不像。
  这个时候,没人会来惹麻烦,就算是想看热闹,既不会选在今天,也不会这么明目张胆地过来。
  近了,来人很快便到了眼前。
  唏律律,能看出疲惫的马踢踏着停下,喘着粗气,马上的人哪怕带着斗笠,下巴上也是汗涔涔的。
  “老丈,劳驾问下,今儿个除了官府的人,还有什么人来瞧过那堂口啊?”
  骑马的人里有个抹了把脸,开口问道。
  这人的声音还有些年轻,只不过许是长久赶路少了水,此时声里透着沙哑。
  晒太阳的三五个老头儿都是吉安坊的老住户,早就知道那血衣堂口的名声,平日里低头不见抬头见,也算是对江湖人有些了解。
  此时不用细瞧,只看这马和刀,就知道这伙人也不是什么善类。
  本着不想惹麻烦的心态,自然没人开口。
  有的眯眼装着打盹儿,有的两眼浑浊,瞧着眼前这伙人,像是什么也没听到。
  但,就是没什么回应。
  “嚯,这几个老帮菜!”人群里,有个瓮声的,看了这几个老头儿架势,顿时有些恼火。
  “胡说什么!”之前问话的年轻人呵斥一声。
  倒是想不到,这人还是个领头的,他一开口,队伍里同样有些不耐的,也都将要说的话咽下了。
  “老丈,咱们也没什么恶意,就是打听打听。”这青年摘了斗笠,露出一张年轻却带着风霜的面庞。
  他长得浓眉大眼,只是头发看着有些乱,也有些邋遢,下巴的胡茬微青,脸上也有不少污垢,像是几天没洗一样。最主要的,是他左边脸上有道伤疤,自眉角到唇边,看着很是恐怖。
  只不过,他的眼睛很亮,带着一股和善,就算有那道刀疤,也不会让人觉出太多凶狠,反倒是一种硬气和英武。
  如今江湖,能让人感觉到英武之气的年轻人,已经不多了。
  其中一个老人犹豫半晌,终是问道:“后生,你是什么人啊?”
  后生?听了这个称呼,马背上的不少人都憋足了笑。
  只不过,那领头的青年却并无异样。
  他笑了笑,然后道:“咱们是血衣堂的人,过来看看。”
  血衣堂?几个老人一听,脸色登时变了,然后也不多废话,竟是拿了板凳茶壶,就往铺子里家里走,手脚很是麻利。
  “哎?”有几个汉子不悦,出言想拦,可那青年却摆了摆手,示意不要理会。
  不过眨眼的功夫,原本还在这晒太阳的几个老人,就都不见了。
  关门声在此时,很是清楚。
  此前瓮声出言的汉子拨马上前,他眼神不善地往街旁几个铺面上瞅了瞅,能明显察觉到其后的窥探。
  “少主,这些人忒不识抬举。”他有些不爽。
  青年不在意地一笑,然后道:“问话是咱们的事,说不说是别人的事。再说,从他们的表现上来看,此地堂口作为,恐怕素来不得人心啊。”
  话落,身边大汉便斜眼看向了队伍里的某个人,冷哼了声。
  被他所看那人也是个精壮的汉子,此时尴尬羞愧皆有,只是搓着手,仿佛是想说什么又犹豫。
  “走,去瞧瞧。”青年说道。
  “少主,咱们进城未加遮掩,恐怕。。。”身边汉子有些欲言又止。
  “区区梁州之地,这又何妨?”青年笑声豪爽,当先拍马而去。
  身后数十人连忙跟上。
  “你们昨夜,倒是做了好大事。”
  云家偏院,今日来了特别的人。
  江令寒在擦拭铁剑,苏澈在泡茶,坐在对面的人开始还为他泡茶的手法有些赞赏,可当茶香传出,她眼中便有鄙夷。
  “怎么,瞧不上这茶叶?”苏澈问道。
  商容鱼一笑,“吃惯了山珍海味,还会觉得面饼粗粮好吃吗?”
  苏澈想想,道:“会。”
  商容鱼一愣的,摇头,“但我不会。”
  “苦日子已经过去了,何必还要回味。”她说,“个中滋味,我再也不想有第二次。”
  苏澈表示理解,所以只给自己和江令寒倒了茶。
  商容鱼却是将茶杯朝前推了推。
  苏澈疑惑,抬眼看她。
  “口渴。”商容鱼只是道。
  苏澈没说什么,给她倒了茶。
  “今日城里来了两拨人。”商容鱼开口道:“他们,或许会影响咱们的事。”
  “是什么人?”苏澈问道。
  “梁州府衙里传来的可靠消息,来的人是燕廷玉。”商容鱼说道。
  苏澈手上动作一顿,他没听说过此人,却因眼前之人语气中的凝重,以及,所说之人的这个姓氏,让他下意识便有所联想。
  “北燕朝廷?”他问。
  商容鱼看着他,点头,“燕康亲侄,其余的,时间太短,暂时不明。”
  其实,只是燕康的名头,便已然够了。
  江令寒收剑,走过来坐下,“另一拨人是血衣堂的?”
  血衣堂离梁州城不算远,但就算是昨夜得到的消息,最快也要傍晚才能赶到。若真是血衣堂来人,恐怕是就近的血衣堂口过来的。那样的话,没什么高手,倒也不足为意。
  商容鱼却是摇头,语气微沉,“是谢云舟。”
  听了这个名字,不只是江令寒,便是苏澈,都一下皱起了眉头。
  江湖上有六合世家,其中便有后周南陵谢家。
  此南陵谢家,原本是神都谢家的分支,后来神都谢家没落,逐渐凋零,南陵这一支遂迎祖,成为主家。也因此重整基业,得以传承千年,成为名门望族之一。
  因南陵多江河,谢家早年生意多是江河上的买卖营生,后来势力逐渐壮大。最主要的,是其早年出资出人,支持促进了天下盟的建立和兴起,是以双方互为盟友,数百年来一直共同进退。
  而这谢云舟,便是南陵谢家的长孙。


第130章 利用
  后周南陵,离梁州城真可谓是万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