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反派的炮灰妻-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28章
陶玥用了午膳,倚坐在窗边的塌上,拿了一本书来看。
阿纹给她递了一杯茶,看到她在看书,凑过去,“小姐,你看了这么久了还没翻页?”
陶玥虽目光落在书页上,但一直心不在焉地看不下去。她接过茶来,和阿纹道了一声谢。
阿纹好奇地问道:“你和荣王殿下不是去看枫叶了吗,漂亮吗?”前一段时间阿纹的母亲生病了,这些天她都在家中照顾母亲,没有跟着他们一起出去,今天才回来。
“很好看,你想去的话有空我们再去。”
阿纹看陶玥说完,又开始发呆,无奈地想,小姐平时不这样的,难道是发生了什么事?
陶玥本想忘记昨天上午的事情,被阿纹又再次提醒,顿时想到两人相处时,他温热干燥的手指,他强势又温柔的怀抱。
她脸微微一红,躺在榻上,将书盖在自己脸上。
阿纹本想问问她怎么了,见状也只能摇摇头,出去做事去了。
陶玥心想,她对古代一些常识不了解,对香囊只知其药理,不知其深意。云道那个丫头也不知道提醒她一下,结果闹了个乌龙。
现在好了,荣王以为她借香囊对她表达情意,她要怎么和荣王解释好呢?
陶玥还在心里暗骂自己笨,之前被荣王一哄,就答应了陪他去看枫叶,要知道荣王一直往她身边凑,肯定是有多余的小心思,她还傻乎乎地陪他过生日。
陶玥在心中叹气,搞成现在这个局面,只能怪她自己了。
还不等陶玥纠结出个结果,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她顾不上这些了。
第二天,定远侯府传来消息,让陶玥回家一趟。
陶玥心中一凛,按照原书的剧情,再过一段时间,父亲他就要被派到边关带兵打仗,应对西丽国的入侵。
父亲作为主将,虽打赢了西丽国,却因违抗皇命而被追究,流放途中失去性命,剩下陶母和陶珒无人庇护,艰难地求生。
这件事是定远侯府命运的转折点,一下子从繁荣走向败落。
果然,回到家里,定远侯、陶母和陶珒都在家中,叫来陶玥就是因为这件事。
边关西丽国入侵,短短时间就打下好几座城池,皇上派定远侯带兵前往边关打仗。少则三五月,多则一两年,而且刀剑无眼,战争中生死难以预料。
他刚刚收到皇命,再过五日出征,调集兵力,准备粮草。定远侯在临走之前,想多和家人相处,就让陶玥陶珒都回家住。
其实陶玥之前已经想过,与西丽国的这一战,陶玥无法改变,她也难以影响如今皇上的命令,让皇上换领兵的将军。
她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方法支持父亲。
在原书中,定远侯的事情一出,虽然他打了胜仗,但没什么人为他说话。很大一方面就是因为定远侯府的名声不好,从定远侯到原主,在其他人眼中都是粗俗、没有礼数和教养的存在。
其实定远侯打仗有真材实料,对士兵也很照顾,但很少有人愿意为了他站出来说话,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现在的情况却不同。
自从陶玥开了医馆,陶安堂救过的人越来越多,有平民百姓,甚至有不少王公大臣、世家贵族。
据陶玥所知,她父亲这段时间经常出去喝酒,结交了不少地位不低的朋友。陶母还偷偷告诉她,很多人都是因为自己或者家人在陶安堂看过病,才和她父亲主动交好。
其实只要他们多了解定远侯,就知道,虽然他是个粗人,却为人直率爽快,很有义气,值得结交。
他父亲多了许多朋友,每次回来也是精神振奋、意气风发。
陶玥还帮荣王治好了腿,助赵国公府的世子夫人顺利生产。荣王府和赵国公府的力量是皇上无法忽视的。
她想着,她父亲这一次在朝堂上一定不会是孤立无援的局面。
再加上他父亲的选择本来就是正确的,不仅追回了失去的城池,更为大夏朝开疆扩土,功大于过。情况一定会和书中不同。
如果皇上真的昏庸到与许多大臣对着干,残害忠良,陶玥也不是没有办法,她自有其他的路可走。
想到这里,陶玥心中微安。
不过,想到战争,就难免会有伤亡,这个世界上,医术本就不发达,军医的水平更是很有限。
陶玥偷偷找上定远侯,道:“爹,你去打仗的时候,我想随军做一名军医。”
定远侯一听,虽然知道女儿是好心,但还是大怒:“不可能,你一个女子,去了就是添乱,到时候打起仗来,可是顾不上你。”
定远侯满含怒气的朝着陶玥吼,陶玥被他的大吼声吓了一跳,一个瑟缩,却还是直起身坚定地与定远侯对视:“我不怕死,如果我做了军医,可以让更多士兵活下来。”
“其他的事情我都可以纵容你,但这件事我不会同意的。”
陶玥以为定远侯会很直接地同意,没想到他态度如此坚决地拒绝了,“为什么?”
其实对于定远侯来说,他心甘情愿地去打仗,就是为了让他的家人都平安宁静地生活。虽然他对女儿说的可以救更多士兵的性命很心动,但在他私心里,这些都比不上他的宝贝女儿。
定远侯看到陶玥眼眶泛红,又心疼女儿,柔声哄她:“你就乖乖地待在家里,你在家里安安全全的,爹在边关才无没有后顾之忧,难道你想要看到爹爹在打仗时还要去挂念你、因为分心而出事吗?乖女儿听话。”
陶玥听到此处,急道:“爹,你说什么呢。”
不过,陶玥也明白了,如果因为她随军,可能会多救一些受伤的士兵,但也可能会因此产生蝴蝶效应。
——在战场上容不得一丝闪失,一个分心,可能就会让人失去性命。如果主将分心受伤,士兵无人指挥,士气大跌,大夏朝在这场战争中失败,后果会更加严重,她就难辞其咎了。
这种可能性确实存在。陶玥也只能放弃随军当军医了。
不过,她还能用其他的方式去努力,陶玥勾唇:“爹,你去军营的时候,带上我吧,我可以在这几天里,给军医和他们的助手来一个特别的教学。”
第29章
定远侯知道女儿医术很好,荣王的腿已经被太医判了死刑,女儿却能治好。如果他部下的军医能够学到一些,在打仗中死去的兄弟一定会少很多。
定远侯干脆地同意了,让人到军营下令,明天早上所有军医和药童集合,到时会有人教他们一些医术。
陶玥这边也没闲着,亲自回了医馆,去找李掌柜。
她列出一些药材的名字,让李掌柜加紧带人去采买,越多越好。这些药材虽陶安堂中也有,但分量远远不足。
打起仗来,这些常见的药材在军中能起到救命作用,有的士兵的伤势其实并不严重,就是因为大夫水平不够,或者没有药,硬生生拖成了大问题,甚至为此丧命。
陶玥交代之后,就回了侯府,提前准备明天的教学。
她请教了父亲,问了在军中打仗的时候,经常遇到的一些情况,比如士兵会受什么伤、伤势是否严重、军医又是怎么应对的、士兵后来的情况等等,了解之后,针对性地备好了这几天的教学内容。
第二天一大早,陶玥用过早点,定远侯就带着她前往军营。
她掀开马车的帘子,看着父亲骑着一匹黑红色的马,很是帅气,她却只能坐在马车里,想着等有空了可以学学骑马。
不一会就到了军营,这里和陶玥想象中全是帐篷的样子不同,而是有石头砌成的城墙,外面又身披甲胄的士兵把守,里面则是普通的住房。
陶玥问了父亲,才知道原来京城外的军营是驻军军营,在外打仗时,才宿在帐篷里。
定远侯领着陶玥,一路士兵都给他见礼,“陶将军。”
他们一路畅通无阻,到了军医和药童的集合处。之后,定远侯道:“爹还有事要处理,你自己在这儿可以吗?”
陶玥扬眉:“当然可以了,爹你不用担心我,过去吧。”
定远侯闻言,就独自离开了,留下了两个贴身侍卫,交代他们照看好陶玥。
军医所在的营房里,两位军医在前面坐着,后面一群药童站在一旁。他们奉将军的命令等在这里,据说今天会有一个医术高明的大夫来为他们讲课。
两位军医脸色臭臭的,感到自己的威严受到了挑衅,找人来讲课,难道是他们的医术不够好?要知道,他们的医术在大夏朝都算不错的了。
而一群药童则是满怀期待。
他们平时跟在军医身后,只是做一些打下手的事情,重活累活都要他们来做,军医却把他们的看家本领瞒得死死的,不愿意教他们。
这位大夫医术高明,还主动来教他们,如果能抓到机会,学到些东西,以后他们说不定也能当军医,受到所有人的尊敬。
营房内没有人说话,气氛有些紧绷。
突然,众人看到从外面来了一个小姑娘,才十六七岁的样子,长得很好看。
这些药童从来都没见到这样貌美又气质清雅淡然的人,一个个都看呆了。
陶玥进来,正想打招呼,坐在左边的高高瘦瘦的男子开口了,用不善的眼光看着陶玥:“你一个小姑娘,到这里来干嘛,这里可是军营重地,要玩到别处去。”
陶玥环视营房内,只有他和另外一个微胖男子坐在椅子上,都穿着白色衣袍,与后面的十七八岁穿着灰扑扑的少年不同,看来他们就是军医了,后面的就是药童。
“陶姑娘是陶将军的女儿,精通医术,今天就是她过来给你们讲课。”
跟在陶玥身后的侍卫上前一步,正色道。
两位军医一看,原来他们是将军的近卫,连忙起身,上去笑着打了招呼:“两位大人好。”
然后又用不屑的眼神看了看陶玥,对着侍卫问道:“她一个小姑娘,能有什么本事,我像她这么大的时候才刚刚跟着师父学医呢,她教后面的这些药童还差不多,教我们,她还不够格吧?”
两个侍卫闻言,也有些犹豫,他们都知道这两个军医的水平还是不错的,有些兄弟受了伤,都是他们给治好的。又一看陶玥,才这么小年纪,和家里的弟弟妹妹差不多大,不由得心生怀疑。
不过陶玥又是将军带来的,他们看向陶玥,吞吞吐吐地问道:“陶姑娘,这、您能行吗?”
陶玥自信地笑了,在这里医术普遍不发达的世界上,她的医术虽不敢说排名第一,也绝对是前几了。更别提她从现代学来的外科医术,更是这里所没有的。
“我是陶安堂的大夫,虽然年纪不大,但医术还是不错的。”她虽然心里很自信,但说出来却很谦虚,免得被人说是口出狂言。
“你开什么玩笑,我们可不信,一个女娃就能治病救人了?”微胖军医嘲讽道,他对陶玥突然要过来讲课的事情也很不满,就像是来哄着他们玩一样,这将他们的面子置于何地?
站在两位军医后面的药童也都在议论纷纷。
“她比我们还小呢,说不定还不如咱们呢。”
“她可是将军的女儿,过来军营可能就是来玩的,我们还要在这儿哄着她?”
“就是啊,真是耽误我们的时间。”
“看她小小年纪又娇生惯养的样子,就知道没吃过什么苦,还当大夫呢。”
瘦高个的军医听了后面药童的话,心中赞同,她说不定连草药都认不全呢,想到这里便道:“对啊,除非,我们可不信你,恐怕你连白芷、地黄这些药材都不知道是什么吧?”
这些自然难不倒陶玥,不说她把各种医书药典读了好几遍,对于什么情况用什么药方她基本也能熟记于心,更别提在医馆一直诊治病人,她已经能将那些知识融会贯通,这些常见的药材对她更是小菜一碟。
“白芷,色白味辛,有芳香,以根入药,可祛病除湿,消肿止痛,常用于治风寒、头痛、刀剑伤、鼻渊等。黄岑,同样以根入药,味苦性寒,可清热泻火,止血消肿,治肺热咳嗽等。”陶玥不疾不徐地将两种药材的特点和功效一一说出。
两个军医一听,都有些惊讶,陶玥居然都答对了,而且明显很熟悉,回答时一点也不磕绊。
陶玥又道:“这两者,都是医馆的常用药材,士兵经常会受伤,也难免会有人发热咳嗽,这两味药在军营也不可或缺,可是如此?”
军医和药童都愣住了,在他们这里,这两种药材确实消耗数量极大,每次行军打仗前都要准备好多。只不过他们不想承认,一个如此年轻的姑娘,就懂的这么多。
对陶玥能够顺畅地回答出来,两个侍卫也感到有些诧异。
不过心中了然,将军让陶姑娘过来,果然不是闹着玩的,他们也了解将军,他们将军平时粗鲁,在大事上却从不乱来。
这时,突然外面乱哄哄的,有人大声喊着:“快让让。”
陶玥掀开帘子走出去,看到几人抬着一个受伤的士兵,急匆匆地往旁边的房间去,想必那就是军营平时看病的地方。
陶玥急忙过去,军医和两位侍卫也跟上,营房里的其他人也都跟着去凑凑热闹,那边地方确实不小,一群人都赶了过去。
那边受伤的士兵捂着肚子,上面有伤口在不断地涌出鲜血。
抬着他过来的一个人急道:“大夫,求您快救救我兄弟吧。”
两位军医凑近一看,伤口很深,而且流了很多血,伤的很严重,可能活不成了。
微胖军医正要上前再努力一把,这时,瘦高个的军医道:“陶姑娘,你医术超凡,不如就由你来救他吧。”
一方面是这种伤基本上就治不好了,另一方面用这个来逼走陶玥,让她识趣地离开,别再这里搞事。
刚刚说话那人本来也对他兄弟的伤势感到绝望了,这种情况很难熬得过去,基本上洒金疮药和缠绷带都止不住血,很可能会失血过多死去。
本来听军医说让医术高明的陶姑娘来救他兄弟,心中升起一丝希望,扭头看到陶玥之后,就又变成了绝望,一个小姑娘怎么能治好这么严重的伤势?
陶玥正飞快地打开她的医药箱,还吩咐侍卫准备干净的水和开水,闻言瞥了一眼两人,看到他们无奈的样子,明白了他们拿这种伤口没办法。
她动作很快,拿了一个剪刀剪开士兵的衣服,露出伤口,一边道:“除了两个侍卫,其他人都先出去。”
本来在古代要无菌操作就很难,这么多人围在这里更是会带来许多细菌,侍卫要留下来给她做助手。
两个军医以为陶玥是不愿让他们知道她治疗的过程,心中不屑又愤怒,甩袖出去了,药童、士兵也跟着他们出去了。
陶玥让侍卫喂士兵服下麻醉药,仔细清洁了自己的手部,再快速地止血,清洁伤口,又用热水煮过消毒的缝合线将伤口地缝合起来,打上外科结。
侍卫看着陶玥给伤口打外科结的时候,手快的都要出残影了,一小会漂亮的外科结已经打好,之前那么长那么深的伤口也不再出血。
他们不由得赞叹,陶姑娘的医术真是太让人惊艳了,难怪将军让她来教军医他们,现在看来,军医的医术完全比不上陶姑娘。
陶玥缝合好之后,又清洁了伤口,给伤口处上了药,消肿杀菌促进愈合,最后缠上绷带包扎。
大功告成,陶玥松了一口气,又开了内服的药,吩咐其他人照顾好受伤的士兵。
这时,两个军医在外面偷偷张望,陶玥见到了道:“进来吧,他已经没事了。”
他们进来之后看到士兵的腹部包扎着,绷带上居然没有血迹,难道不该是马上被鲜血染红吗?不得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