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种田之长姐威武-第1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因为搜出来不少赃银、赃物,苏鹤亭自己做主,把大部分赃银都收入府库,作为建设之用。
其余的赃物能够分发的就全都分给了县里最贫困的人家。
至于人犯,因为涉及的案情巨大,已经不是小小的知县能够处置的了,便往上送了公文,派了人手押解犯人启程去接受下一次审判。
这一次县城里的百姓们可是欢喜坏了,大家都说,当初五月端午的时候,因为县太爷身子还没康复,大家也没心思举办什么庆祝活动,如今县太爷康复了不说还铲除了隐藏在大家身边的恶人,着实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
所以百姓们便自发组织起来,推举了几位乡绅牵头,自发组织了赛龙舟等庆祝活动。
苏鹤亭和元宁一觉醒来已经是半下午,听见外面的锣鼓声,两个人都懵了一下。
苏鹤亭起身往外走,“我去看看是怎么回事。”
走到垂花门,方砚就在那里来回踱步,一看到他就赶忙禀告:“公子,外面这是给您庆贺呢,您瞧瞧,要不要露个脸?”
“不必了,”苏鹤亭摆摆手,“你找人暗中注意一下,比出现什么危险事故便可。”
百姓们自发组织活动,这是百姓们的一番热忱,他不好去泼冷水,但也没必要出面,否则,往后成为风气就不好了。
方砚跟在他身边多年,对他的心思还是能揣摩一二的,闻言便笑着点头,“那成,我就去看着安排了。”
苏鹤亭“痊愈”了,就要更加积极努力投入到天庆县的建设中去。
所以只是简短处理了县衙里的事务,在家休息了两天,便又开始到处走访,看看之前的政令是否贯彻到底。
元宁也在专心致志研究自己的新产品。
六月末尾的时候,秦掌柜兴冲冲约见元宁,告诉她:“咱们的事情谈妥了,拉来了五万两银子。”
元宁十分欢喜,五两银子就够一个三口之家紧巴巴过一年,五万两银子,着实不是个小数目。
而秦掌柜这边找好的场地也已经准备好了,房子都是现成的,只不过需要腾空、重新粉刷一番,设好了火墙便可。
工匠们也都就位,原材料采买齐全,就可以开工了。
元宁还专门带上仲灵去跟着秦掌柜实地看了一遍,确定了供人们的工种。
这是连在一起的四个院子,基本上就是一道工序在一个院子里完成,后面还准备了两个比较大的院子,一个用来存放原料,另外一个用来存放成品。
因为光是租用的话不好改建,所以秦掌柜是直接买下来的,这一笔开销就足足有两千两,包括了购买原材料和粉刷装饰等。
再加上工匠们的工钱,现在朱记账面上除了必要的周转资金,已经没钱了。
这也就是拉到的资金到位,不然某些价位比较高的材料还真是不能买了。
好在,这个时候元宁的果林也已经开始收获了,多少还能补贴一点。
有道是人多好干活,工人们就位之后,在各自工头的带领下,按照图纸开始制造自己负责的那一部分零件。
分工合作,效率比较高。还有铁匠那边也在同时开工,在这里木匠们做工的同时就已经把不同种类的元件送来了。
一天后,便有十台联合织机问世。
元宁让工匠们暂停做工,找人试验了这十台织机的性能,发现基本和预想吻合。织造质量还稍有提高。
这实在是大快人心的一件事!
不过元宁也没急着庆贺,既然织机到位了,原本空置着的制造作坊就可以投入使用了。
不过是过了短短十天,所有控制着的作坊就全都重新投入了使用。
因为织机已经经过了改良是联合织机,反而用到的人手比较少,所以,原本预备的那些织造工人还出现了富余。
又过了半个月,所有的织机都完成了更新换代。
织布的速率显着提高,很快,除了供应朱记的日常营销之外,还能对外批发了。
当然,织机的制造还在进行,除了自己用,他们还可以对外出售,只不过,价格不便宜就是了。
除了织机之外,工厂里还制作其他的一些物品,都是经过元宁改良的,只不过添加了金属部件之后,价格也不便宜就是了。
但是使用寿命显着提高,综合算下来也不贵。
如此便等于开创了另外的副业。
他们也接外来的订单,打造家居、制造小器具什么的,来者不拒。
元宁也让他们制造各种农具,因为制作精良、品质商城,一经推出,大受欢迎。
只不过,因为价格偏高,在天庆县的普及率不高,大部分都是转销外地的。
现在所有的一切都已经步入正轨,元宁也轻轻舒了一口气。
今年的麦收收成也非常好,而且因为风调雨顺,小麦的品质也相当不错。
买手完成之后,玉米、大豆也都种了下去。
之前春暖之后栽种的红薯、土豆等作物也长势喜人。
元宁的葵花也慢慢进入了成熟期。
苏鹤亭从外面回来,还带回来两篮子红薯叶,经过张婶妙手烹调之后,口味非常好。
难得天落微雨,雨后清凉,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
伯钟几个都受到了表扬,最近他们的功课进步都非常大。
苏鹤亭笑着问:“你们都想要什么奖励?回头我和你姐姐不会小气的。”
伯钟笑道:“不必了,这都是我们该做的。哪能做了自己分内事,还要跟大人要奖励的?”
第二百九十三章 圣旨下
苏鹤亭便笑着对元宁说道:“你看,我就说这几个孩子懂事吧?”
“那是,”元宁骄傲的一抬下巴,“也不看看是谁一手带出来的!”
满桌子人都跟着笑了起来。
唯有季秀不明所以,缠着二姐仲灵给她夹一颗丸子吃。
气氛正好之时,红绡气喘吁吁跑了进来,跟众人说道:“老爷,太太,外头方砚哥哥说京里来人了,请老爷出去接旨呢!”
元宁等人的目光立刻对准苏鹤亭。
苏鹤亭不慌不忙放下筷子,擦了擦嘴角,安抚道:“你们先吃着,我出去看看。红绡,你跟着过去,就在二门上等着,若是有什么事,赶紧进来送信。”
说罢先回房换了衣裳,然后才去前面。
元宁催促弟妹:“别愣着了,赶紧吃!”
他们这边匆匆吃完饭,换好了衣裳,红绡也来送信,让他们去前面了。
这一次来传旨的同样是五位传旨官,其中有两位和上次来的是相同的,见面之后都很客气。
圣旨内容很简短,就是让苏鹤亭尽快安排好天庆县的事务,及早进京,还言明可以携带家眷。
接了圣旨,撤去香案,元宁带着弟妹们回归内宅,苏鹤亭则去和传旨官们寒暄。
几位传旨官虽然已经得到了一些消息,但是没有证实之前也不敢说太多,只是客客气气跟苏鹤亭笑着说:“总而言之,是好事!说不准,往后我们几个都要靠苏大人提携呢!”
没来过的人,被来过的人再三洗脑,告诉他们这位年轻的七品县令到底有多么的超凡脱俗。
故而,这一次,根本就没人动心思为难苏鹤亭。
晚上回到内宅,说起这件事,苏鹤亭道:“大概是父亲那边已经不能再拖,结案了。”
元宁皱眉,“事情就这样了结了?”
苏鹤亭冷哼一声,“怎么可能!我一无所有的时候,尚且能够令老贼元气大伤,如今有了一点根基,怎么能放过他!”
元宁点头,伸手握住了他的手,“对,我赞成你追究到底。只要没有还原真相,便不算沉冤得雪。”
苏鹤亭轻轻吐出一口气,“但是,皇上说什么,咱们还是要听的,跟这位拧着干,没半点好处。”
“嗯嗯,”元宁虽然缺乏跟人打交道的经验,却也明白小胳膊拧不过大腿的道理,“所以这一次进京一定要格外小心。我同你一起去?”
“嗯,”苏鹤亭道,“虽然圣旨上说‘可以’携带家眷进京,但潜在的意思便是想要见一见你。我父母清白之后,陛下肯定会觉得对我有所亏欠,想要补偿又不知道该如何补偿。”
返还祖产、祖宅,赏赐金银等物是必需的,但人家若是家里人都还在着,这些东西也不会缺少,这些便不能算是补偿。大约会给苏鹤亭一个封赠,除了继承生父爵位之外,应该还会给妻子诰命。
一般意义上来讲,若是原配妻子出身太低,可能还会考虑赐婚。
之前苏鹤亭立功,便有人动过这个念头,不过被苏鹤亭连消带打,化解了。
苏鹤亭看着元宁,眼底是缱绻深情,“你要信我,即便是陛下用皇权来压我,我也不会停妻再娶的。”
元宁弯了弯唇,“我有什么不信的?你也别想那么多,未必你的担心就会成现实。”
苏鹤亭点点头,若是当真有赐婚之事,他当然也有话要说,完全可以合情合理推掉。
其实,苏鹤亭对于这件事早有预料,所以之前也一直在做准备,没有了潜在的危险,天庆县的治安不成问题,各项民生举措也都在井然有序下落,收到成效不过是早晚的事情。
只要有人在旁监督着,便不会出现意外。
所以他自己离开是不成问题的,现在就看元宁能不能走。
伯钟已经给弟弟妹妹开了个小会,他说:“当初咱们爹娘出事的时候,就是我这个年纪,如今姐姐姐夫遇到事情,也不是什么天塌地陷的事,只不过是要和我们分开一段时间,我觉得我完全有能力照顾好你们。
“他们是去做正事的,我们没有理由不让他们去。京城那种地方,连我也想去开开眼界长长见识,但我们要知道,他们的时间是不受自己支配的。
“我们又还小,欠缺辨别是非的能力,万一弄出点什么差错来,不是给他们添乱么?
“再者,若是被人骗着说出什么不恰当的话来,说不定就是杀头之罪。”
叔毓倒吸了一口凉气,“真……真有这么严重?”
“你以为呢?”伯钟扫了他一眼,“你二姐我倒不担心,就是你,说话素来没个忌讳,季秀又小。所以我的意思,这一次咱们四个都不要跟着去了。”
仲灵首先表态:“我没意见,长姐不在家,一切听大哥的。”
叔毓犹豫了片刻举起手来,“算我一个。”
然后大家齐刷刷把目光投向正在啃桃子的季秀身上。
季秀别的没听懂,长姐要离开一段时间却是听明白的,原本以为自己是不会和长姐分离的,此刻一听大哥这样说,“哇”的一声就哭了出来。
仲灵赶忙把她搂到身边一边擦着眼泪一边柔声说道:“你哭什么呀,大哥二哥还有二姐都在呢,长姐和姐夫去办完事很快就回来了,还会给咱们季秀带好多好吃的好玩的东西回来。”
费了好大的劲,才把季秀哄好了。
伯钟不以为意:“小孩子忘性大,长姐走后咱们多多陪她玩耍,她就不会记着这点忧愁了。既然咱们达成了共识,这事儿就定下来了,今天就算了,明日我去和长姐说这件事。”
当元宁听说此事之时,只有一种感觉:安慰。
她含笑看着伯钟,“你放心,也不是说走就走,这边的事情总要安排好的。我和你姐夫初步商量过,这一次南川和北芒都不走,他们留在这里帮忙主持大局并照顾你们,这样我们也放心些。”
主要是首恶还在逍遥法外,总是令人难以接受的,苏鹤亭的意思,等到真相大白的时候,再领着他们去祭奠先人。
第二百九十四章 遇伏
但事情的计划赶不上变化,在出发之前,苏鹤亭收到了苏德昭的来信,信中明确指出,需要让南川和北芒一同进京。
不得已,苏鹤亭只好更改了原有的计划,把随行人员和留守人员的名单做了调整。
正好快要中元节了,中元节不适合外出,所以苏鹤亭跟钦差们商量妥了,等过完中元节就出发。
中元节白天的时候,苏鹤亭带着小舅子们去岳父岳母坟前上坟,给他们预留了给另一个姐姐单独聊天的机会。
回去之后,仲灵已经在先生的指导下做好了河灯,天黑之前,一家人去城外沟渠里放了河灯。
眼看着承载着期望的河灯随着水流飘飘荡荡漂远,看了一会儿热闹,大家才一同回家。
中元节是不能在外面逗留太久的,而且还要在子时之前入睡,避免外出。
说来也巧,过完中元节,紧跟着就下了两天雨,无法启程,行程只能往后推。
等到路面稍微干燥一些,一行人才正是踏上征程。
不过,并没有惊动天庆县的百姓。
钦差们这一次也没住进苏鹤亭家里,而是住在了驿站,他们借由出游的名义分批离开了驿站,去路上和苏鹤亭夫妇会合。
苏鹤亭夫妇除了南川、北芒之外,就只带了绿萝一个丫鬟。
南川北芒骑马,苏鹤亭亲自赶车,车虽然是马车,却又小又简陋。
回合之后,一位钦差忍不住说道:“苏大人,您怎么能亲自驾车呢?我们这里有会驾车的护卫,您还是骑马吧?或者,您进车里坐着也好啊!”
苏鹤亭淡淡一笑:“大人,承蒙错爱,不过这些事情都是做惯了的,没什么大不了,我们还能节省一个人手。说实话,下官骑术也不怎么好。”
车外的南川、北芒转头看天,这也太虚伪了,分明是你自己想随时都能跟少奶奶聊天!
车内的绿萝:我太难了!还要假装自己是个聋哑人!
钦差们劝了几次,苏鹤亭不肯听,也只能作罢。
从品级上讲,大家都比苏鹤亭官阶要高,但人家出身好啊,有前途啊,也没有拿着官威压人的道理,只好任由他这样做了。
路况并不好。
钦差们来的时候,路上就走了将近一个半月,因为是夏季,天气多变,若是遇到雨天就不得以要耽搁一两天。
过了青州府,有一段山路,极为颠簸,钦差们坐的车当然是都好车,两匹马拉着的,车厢也大,里头设施齐全,喝茶吃点心,甚至若是着急了,小解也不成问题。
可是吧,走在这样颠簸的山路上,十足的受罪,马车走不快不说,五脏六腑都像是要移位了,可是看人家苏太太,坐着那样简陋的小马车,行路速度一点都不满,而且也没听见有什么抱怨。
他们偶尔能听见苏鹤亭和元宁交谈,有些时候,是苏鹤亭念诗。觉得人家这不像是赶路,倒像是在游山玩水。
再一想,自己好歹是大男人吧,难道要被女人比下去?
便是咬牙也要撑着啊!
事实上,元宁乘坐的这辆马车是她亲自改造过的,增添了避震装置,内部也做了改造,别看空间不大,经过改造之后,容量却不小。
车辆的避震做好之后,内部铺设的垫子也加了弹簧。坐起来就舒服了很多。路途弱势平稳的话,她还会和青萝一起在车子里伸展一下肢体,这就比始终保持一个姿势坐车要好的多了。
为了打发旅途无聊,她还和苏鹤亭开始猜谜语。
所以别人听见的苏鹤亭念诗其实是在念谜语。
防备青萝感觉到遭受冷落,还让苏鹤亭烤一烤青萝的珠算以及口算能力。
元宁也跟他们简单讲述一些他们能够接受的物理知识。
旅途不寂寞,也就显得道路没有那么漫长了。
打尖休息的时候,苏鹤亭还会去帮元宁采一些野花回来,车厢内壁上固定了细口花瓶,有这些野花的点缀,车厢里一来不单调,而来也增添了一些野趣。
元宁一有这种机会就会带着青萝到处走一走,在马车上坐久了,闷热不说,毕竟憋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