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种田之长姐威武 >

第63章

重生种田之长姐威武-第63章

小说: 重生种田之长姐威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还好,”元宁胡乱整理着身上的衣裳,催促道,“外头有预备好的热水,你赶紧去洗漱吧!”
  苏鹤亭瞥过眼去,就看到她侧脸上通红的耳朵,不禁咧开了唇角,嗯,只要他不是一直都在唱独角戏就好,也没有再多说令元宁尴尬,变起身出去了。
  元宁长出了一口气。原来,跟男人同睡……咳咳,不能想了,不能想了!反正,没有下回了!
  此时农忙已过,大部分农家都已经恢复了一日两餐。
  刘大娘家自然也不列外。
  刘大爷坐在院子里编筐,两个孙子背着筐头拿着镰刀就出去了。
  刘大娘则收拾家务,洗衣服。
  元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习惯了一日三餐,这个时候早就饿了,但也不好意思跟人讨吃的,就跟刘大娘说:“大娘,我去做饭吧?”
  刘大娘看看刚刚爬上墙头的日头,摇头笑了,“小伙子,这才什么时候?还不到做饭的时候呢!”
  老汉在一旁呵呵笑道:“你这老婆子!这小子们都是长身子的时候,饿的快!你赶紧看看还有什么吃的,给他们找一找,吃饱了人家还得赶路呢!”
  扭头又说:“小哥儿,我可不是撵你们啊!”
  苏鹤亭忙道:“您不用忙,我们带的有干粮。就是家里习惯了一天三顿饭,所以我这兄弟才这么说,您二老也别介意。”
  元宁有些不好意思的道了歉。
  刘大娘叹了口气,“这要是日子好过,谁家不像一天吃三顿呢?我们这糟老头子糟老太婆少吃一口倒没什么,你们说,我们那俩孙子,也才十几岁,正是吃得多长身子的时候,如今还要饿着肚皮去干活……这不是没法子么!”
  刘大爷接过话茬,“这还是咱们苏太爷来了呢,他没来的时候,咱们一天连一顿饭都吃不上的时候还有呢!”
  苏鹤亭听得心里不是滋味,摸了摸钱袋子,转身回去,也没敢多留,怕留多了惹是非,就给他们在被窝里藏了一吊钱。
  出来之后就跟元宁一起和老两口告辞,“往后没准我们还来呢,到时候我们请你们吃饭!”
  刘大爷放下手里的筐子起身相送,“说着话干什么?出门在外,谁没个为难着窄的时候?能帮一把是一把。”
  两人骑着驴走出一段路去,回头一看,刘大爷还在门口遥遥相望。
  苏鹤亭低低说道:“这回你可知道我为什么要留任了吧?”
  元宁垂眸,当初他们在小张庄的时候,日子就很艰难了,但总归没断顿。
  这身体原主体会到的那种极致的困顿,到了她这里便成了间接感受,没有那么强烈了。
  何况凭着她的本事,在小张庄的日子很是短暂,最困难的时候,他们家的伙食也比同村的村民要好一些,且始终保持着一日三餐的频率。
  一旦搬到县城之后,他们的日子水涨船高,她也渐渐忘记了当初的穷困……
  事实上,天庆县绝大多数人口,都在贫困线上挣扎。
  毕竟没有几个人像她一样有本事有想法。
  极缓极缓吐出一口气,元宁觉得心头有些压抑,转头问苏鹤亭:“我能帮你什么嘛?”
  “你已经帮了大忙了,”苏鹤亭微微一笑,“你忘了,你答应给我提供玉米粮种?”
  “我觉得还不够,”元宁仔细思索片刻说道,“其实你也可以鼓励农民们因地制宜,种植不同的粮食种类,甚至是作物种类。”
  “哦?”这个苏鹤亭倒是真的不懂了,“现在天庆县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温饱问题。
  “很多农户交了皇粮就没有口粮,留了口粮就交不齐皇粮,就算是我跟上头再三申明,这天庆县的税粮也只是削减了五分之一而已。
  “所以我才会大力鼓励开荒种田,荒地暂时没有登记在册,可以免税。
  “照你的意思,还有不适合种植粮食的土地?”
  “当然有,”元宁十分笃定,“你看,农民们种粮食也是很不容易的,从播种开始,就在田地里挥洒了太多的汗水,若是没有牲口,就需要全部人工,这其中的辛苦,根本就说不完。
  “但若是付出了这么多辛苦,却收获不了几颗粮食,你说,对得起农民们付出的辛劳和期待么?”
  苏鹤亭神色严肃起来,“能说的更加具体一些么?”
  “当然,”元宁笑了笑,“就是我也不是行家里手,可能并一不定全都对,但有一定的道理也是真的。”
  苏鹤亭摆摆手,“你我之间,就不要说这些虚文了。”
  出了村子到了村外的羊肠小道上,道路两边都是修整过的土地,也有大片播种好了的小麦,麦苗已经有一指高了,风一吹,泛起波浪似的纹路。
  元宁干脆从驴背上下来,“咱们慢慢说。这粮食也都是有各自的品格的,就跟人一样,不一样的人有不一样的脾性。
  “什么样的人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一旦离开故土,来到陌生的地方就会水土不服,上吐下泻起疹子什么的都是轻的,严重的还会要人命。”
  这一点苏鹤亭很是赞同,他见过活生生的例子。
  “人尚且如此,”元宁伸手指了指麦地,“比如说,特别湿润的地方,适合种植稻谷,却并不适合种植小麦。
  “人去了水土不服的地方会生病,庄稼呢,直接表现出来的就是减产。”


第一百五十九章 适者生存
  她抬眼看了看苏鹤亭,“再比如你们读书人常说的南橘北枳,橘树移栽到北方照样结果,可是不能吃,有什么用?
  “粮食减产,带给农民的影响更为直接,他们付出了那么多辛苦,结果还是吃不饱……”
  “这我明白,”苏鹤亭急急说道,“我知道稻谷要种植在水田里,小麦地里要控制干湿。那么……还有别的呢。”
  “嗯,”元宁点头,“坡地、沙地、盐碱地这些明显会减产的地方就不适合种植这些常见的作物。
  “另外,你大力鼓励开荒种田是好事,但也不能过头,尤其是不能胡乱采伐树木,短期看,能让百姓多一些天地耕种,天长日久却并不是什么好事。”
  “好,我记下了,”苏鹤亭一口答应,也没问缘由,“但听你的意思,这些贫瘠的土地也有适合耕种的作物?”
  “有,当然有。不过咱们先不说这个,”元宁微笑道,“新开垦的荒地先不要着急种植粮食,可以先种一些别的作物。
  “荒地之所以成为荒地,就是因为不太适合种植粮食呀,换句话说那是比较贫瘠的。
  “在贫瘠的土地上白费功夫,那才是虚耗人力。老百姓要干活就要吃饱了肚子,如此一来,起步形成一个恶循环?”
  苏鹤亭虚心受教,“那么,如何才能快速有效把这些土地育肥呢?”
  “育肥是一方面,”元宁道,“在适合的土地上种植合适的作物才是最正确的。
  “比如沙地,肥力比较差,咱们就可以种植一些果木树,比如核桃、山楂、枣树之类。这些东西在外头卖还不便宜。
  “比如核桃,富贵人家谁家不爱吃?就算他不爱吃,咱们也有法子让他爱吃起来!
  “还有山楂、枣子,可以直接卖,也可以做一下深加工去卖,做好了经济效益,比粮食还好。”
  苏鹤亭眸光大亮,一眨不眨盯着元宁。
  元宁轻咳一声,“我现在就是跟你粗略说一下,具体的详细的,咱们回去慢慢商量。就是新开垦的土地,种一两季别的作物,再进行深耕,多加一些肥料,也就能够正常种植粮食了。”
  “好好好,”苏鹤亭内心激动,一连说了三个好,“都听你的!”
  元宁抿唇一笑,“现在也不是说这个的时候,你先帮我做事,你帮了我,往后我才能加倍奉还啊!”
  这就是开玩笑了。
  苏鹤亭却当了真,“我给你帮忙这是天经地义的,但是你给我帮忙……你原本没有这个责任,我都不知道该如何报答才好。”
  “哎哎哎,”元宁一摆手,“这么说可就见外了啊!”
  “不是见外不见外的问题,”苏鹤亭认真说道,“此时此刻,我不是代表我自己,而是代表整个天庆县的百姓跟你道谢的。
  “之前我说,你要离开这里我不会阻拦,但现在,我改变主意了,如果你要走……也请你看在这一方土地,这一方百姓的面上,多留一两年。
  “我实在,太需要你……你的帮助了!我想这世上,除了你,再没有第二个人能给予我这么多。”
  他说得太认真,让元宁颇有些不自在,转过脸去,抿了抿唇,“瞧你说的,好像我已经打定主意一两天内就要搬走了似的!我都没想到的事儿,你都替我盘算好啦?”
  一瞬间,苏鹤亭仿佛看到了春日里第一片新芽冒头,第一朵鲜花绽放,雨后第一片蓝天显现,一道彩虹横亘天际。
  这种喜悦难以用语言来描述。
  体现到面容上,那就是喜笑颜开。
  一时忘形,他伸手抓住了元宁的手,“真的?太好了!”
  元宁看着他发自内心的喜悦,也被感染到了,跟着一同笑了起来,“我觉得同你一起干成这一件大事,也是很有成就感的。”
  当然,她在心中补充,她做这一切并不是冲着天庆县的百姓,她还没那么伟大的情怀,她是冲着苏鹤亭。
  苏鹤亭很快察觉自己得意忘形了,忙松开了手,顺势给她把落到肩头的一片枯叶拿开,“那就不要耽搁了。咱们赶紧走!”
  关于走访,苏鹤亭是比较有经验的,有他在一旁陪着,元宁很快就拿到了第一手资料。
  前期筛选出来的这些庄头大部分还是好的,大家伙儿知道这个赚钱养家的机会来之不易,都很珍惜,也很懂得照顾这些乡邻。
  但也不乏一些拿着鸡毛当令箭,趁机给自己划拉好处的。
  其中最严重的问题便是裙带关系,很多人优先照顾的都是自己的亲眷,当然,原本这个国家就是个人情社会,要完全杜绝这种现象也不太可能。
  但最起码,任用的人要有一定的才干吧?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没有任何长处,也该是吃苦耐劳,知道干活的。
  问题在于,相当一部分跑关系过来的人,都是好吃懒做的。
  元宁一一记在心里。
  这些问题若是不及早解决,别说谋求更大的发展了,不知什么时候,便被人在背后捅刀子了!
  这一趟暗访持续两天,也就是说他们到乡下来走了三天。
  第三天黄昏时分,北芒终于来到了苏鹤亭面前,提醒他:该回去了。
  苏鹤亭意犹未尽,他觉得跟元宁单独在一起,日子都过得特别快,还没怎么着呢,一天就过完了。
  可受到的启发却是非常非常多的。
  元宁也知道他公务繁忙不可能一直在外头飘着,尤其家里还有几尊大神要伺候呢,便主动提出:“再休息一晚,明日一早就回去吧。”
  原本元宁出来的时候没打算逗留这么长时间,出门的时候只是跟张婶说可能会晚回去,尽管已经找人捎信回去了,还是有点惦记家里。
  天晚了,他们看到路边有一个土地庙,便决定在这里凑合一晚。
  主要是自那晚在刘大娘家借宿之后,他们昨晚去借宿又是睡在一起的。
  这一次,咳咳,元宁睡到半夜就醒了,然后就睡不着了。在凉炕上瑟瑟抖了半宿。
  苏鹤亭又不好明目张胆抱着人家睡觉,只好起来一同陪着坐着,把被子全都给她裹上了。
  为了避免尴尬再次上演,借宿庙宇才是最好的选择。


第一百六十章 暖心
  这土地庙也不知道是几十年前的旧屋了,墙壁都塌了一面,庙里也没有和尚,山神爷的泥塑都没了半边身子。
  若说能遮风挡雨都夸张了。
  在这里留宿,充其量就是比露天好一些罢了。
  北芒忙前忙后,在庙里生了好几堆火,三个人在火堆包围中坐在干草上,倒也不算特别难过。
  北芒还带了一些干粮,拿出来三个人分着吃了。
  因为有个北芒在,元宁和苏鹤亭的话都少了很多,随意交谈了几句,便要休息。
  昨晚没睡好,白天又折腾了一天,元宁着实有些累了。
  此时才发现自己的性别是个累赘,看苏鹤亭和北芒背靠背坐着,都已经闭上了眼睛,好像睡得很踏实的样子……
  她自己只能离他们远一点,抱紧自己的膝盖……
  时间过得很快,到了半夜,苏鹤亭睁开眼睛,往火堆里添了添柴,看到元宁抱着膝盖,身子歪歪斜斜眼看就要栽倒在地上了,不由得大为怜惜。
  轻轻走过去,慢慢扶着她倒下。地上铺了厚厚的枯草,并不凉。
  因为他动作极慢极慢,眼睛又睡的熟了,根本就没有察觉,如此这般一点一点躺倒在了干草上。
  苏鹤亭又把自己的外衣脱下来给她盖在身上,她那边的火堆里多添了几根比较粗的柴。
  北芒冷眼看着,未置一词,等苏鹤亭做完这一切回来的时候,他又慢慢闭上了眼睛。
  有火堆烘烤着,这一晚元宁睡得格外踏实,天亮醒来,看到身上盖着的衣服,心里也是暖暖的。
  火堆还没灭,苏鹤亭和北芒却已经不见了踪影,她起身把苏鹤亭的衣裳叠好,将地上的干草堆归整归整,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头发衣裳。
  苏鹤亭和北芒一前一后走进来,看到她起来了,便问:“饿不饿?”
  元宁摸了摸肚子,生长期,的确是饿的快。
  苏鹤亭摊开手,“我和北芒出去掏了几颗鸟蛋回来。”
  元宁探头看了看,大约有七八个,有鸽子蛋那么大。
  他身后的北芒手里提着一个缺了口的破铁锅,已经刷洗干净了,里头还有水。
  苏鹤亭把鸟蛋塞给元宁,自己去搬了几块碎砖过来,垒了一个简易灶台,北芒把锅放上去,顺手拿了几根烧着的干柴过来,开始煮水。
  苏鹤亭又从元宁手中拿过鸟蛋,放入水中。
  元宁好很好奇,“你们这是从哪儿找来的锅?”
  “虽不甚容易,好歹还是有的,”苏鹤亭并未详细述说,“凑合吃点咱们就回去了。”
  他们还有昨天北芒带过来的干粮呢,在火上烤热,等鸟蛋煮熟了,和鸟蛋一起吃了,又喝了热水,把庙里收拾干净,火灭了,一点火星都不留,这才重新踏上归途。
  剩下的路上就没什么事发生了。
  回到县城,苏鹤亭和北芒先把元宁送回家,他们也没进去,便告辞回去了。
  张婶看到元宁回来,一直悬着的心这才放下,赶过来问:“大姑娘,怎么去了这好几天?”
  “有点事绊住了,”元宁淡淡一笑,“放心吧,这肯定不是唯一的一次,往后说不定出远门好些天都不能回来。但你们也放心,我不是那没有分寸的人,不安全的地方我是不会去的。”
  张婶便不再说什么了,毕竟,说白了,自己只不过是个帮佣,没有资格去管人家主人家的事。
  但元宁出去这三天也是十分疲倦的,张婶给她准备了热水,在她沐浴更衣的过程中就给煮好了鸡汤面。
  元宁热热的吃了两碗面,稍事休息就回房睡了。
  虽说在破庙之中睡得也不算差,可终归没法跟在家里比呀!
  大约睡了一个时辰,她就起来了,看看时辰,弟弟妹妹们应该还不会回来这么早。就准备去工作室。
  恰好刘嫂子买菜回来,她看到刘嫂身边没有季秀,眉头一拧,问道:“我家小妹呢?”
  张婶忙道:“季秀去前边了,跟着小薛先生呢。这几天她天天过去玩。”
  薛静斋毕竟年纪不算大,季秀又很讨喜,两人相处十分愉快。
  元宁想着薛静斋本身也有自己的事情,就去前面接季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