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种田之长姐威武 >

第9章

重生种田之长姐威武-第9章

小说: 重生种田之长姐威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手巧的人,还能用高粱秆做灯笼。
  扯远了,仲灵还小,能在邻居的帮助下织出一铺大炕的秫秸席算是不错了,暂时还没有能力做别的。
  倒是元宁,看到家里那些盖帘什么的都旧了,笤帚也快秃了,找人求教了一下,便自己动手做了几个出来。
  伯钟几个都觉得,自家长姐简直都神了,村里男人女人能做的事她都能做,村里能人做不到的事,她也做得到!
  这中间还下了几次雨,族人帮忙修整过的房子倒是没有漏雨,可是一变天,气温下降才知道该漏风的地方还是漏风。
  这个样子到了冬天可不好受。
  所以元宁又和了麦糠和黄泥,修修补补,把大部分漏风的地方都补好了。
  不过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足足做了两天才做好,而且也不是长久之计。
  元宁又琢磨着,在堂屋里盘了个灶台,她不擅长这个,专门去别人家转悠了几天,细看门道,回来之后便做了改良版的灶台,烟道从隔壁卧室走,顺着烟道做了个火墙出来,烟囱就在火墙上方,直通屋顶,但是在外头她还给烟囱做了加长、弯曲处理,如此这般,刮风烟不会倒灌,下雨也不会有雨水灌进去。
  这一忙活就是半个月过去了。
  再看这房子,可就整齐多了,只是不够亮堂。
  伯钟提议:“咱们可以多织一点芦苇席,到时候贴在墙上,又干净又亮堂。”
  “这到是个好主意!”元宁拍手,“就是咱们家的芦苇已经用完了,今年的芦苇还不能用。”
  “咱们现在不着急呀!”伯钟笑道,“长姐,等秋天咱们可以多割一点芦苇,等到冬天的时候,没事干了,咱们就慢慢织席,然后一点一点贴上去。”
  有些漏风的地方,用席子挡上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元宁笑着点头:“还是伯钟聪明,我都没想到这个。”
  伯钟脸一红,嘴角咧开的弧度更大了些。
  看到大哥受到表扬了,仲灵和叔毓也不甘示弱,仲灵就说:“长姐,我觉得咱们还应该做个帘子,要不然的话,在堂屋里做饭,烟味窜进里头来,也不好。这件事交给我!”
  叔毓则说:“长姐,你每天做活儿,手经常起水泡,我给你做个裹手带吧。”用布条做。
  这倒是提醒了元宁,她摇摇头,“这个不用了,回头咱们手里皮子若是多一点,你和你二姐一起,给我做一副手套就好了。”千万不能打击小弟的积极性。
  叔毓原本有点沮丧,听她这样一说又高兴起来,不过很快就问道:“什么是手套?”
  “就是套在手上保护手的东西呗,”元宁简单粗暴解释,“所以叫做手套,嗯,叫套手也行。”
  但除了上一次苏鹤亭的人帮忙捉到过一只野兔之外,他们连野鸡都很少能抓到了。所以,做手套大概率成为了一个美好的愿望。
  攒好的野鸡毛倒是有一小口袋了,几个大的有志一同,都决定给小季秀做一个小被子。
  之前的兔皮正好给她做了褥子,鸡毛轻便,做个被子还是不错的。
  元宁自然是没意见的,还拿出一点钱跟村里人换了几尺土布做被面,去镇上扯了三尺棉布做被里,季秀还小,皮肤娇嫩,不能太随便。
  他们几个大的还是用着旧的被子,不过仲灵都仔细拆洗过了,该缝补的全都缝补了一遍。
  转眼间就到了七月十五。
  民谚说“七月十五枣红圆,八月十五枣落干”,意思是到了七月十五的时候,枣子都红了,这个时候的枣儿脆生生的,微甜,已经可以吃了。
  对于小孩子来说,这是个欢乐的时节,但对于大人们来说……
  七月十五是鬼节啊,要祭奠亡人。
  老族长找族人们商量了一下,这家几文钱那家几文钱,大家凑了一点钱,去买了烧纸香烛,带着伯钟、叔毓,去朱七文夫妇坟上烧纸上供。
  乡下习俗,女孩子是不能去上坟的。
  元宁在院子里抱着季秀,坐着发呆。
  她在那边的时候,童年丧父,少年丧母,读博的时候,爷爷也过世了,从那时开始就孑然一身,所幸也有几个至交好友,人生不至于那么孤独。


第二十二章 理想与现实
  元宁自幼学习突出,小学的时候连跳三级,初中、高中都各只读了一年,大学进入少年班读书。
  但因为她自身的经历,所以为人较为坚强,有些少年英才,往往高智商低情商,或者是学习能力一流,自理能力末流,而她双商在线,独立自立。
  大学三年毕业,硕博连读,紧跟着便进了研究所,成为所里最年轻的女科研骨干。
  按照所有人的期待,和自己的人生规划,她的人生是会在科研路上一路狂奔的。
  但奈何,所有的理想都败给了现实。
  所里被塞进来一个关系户,在一次实验中,他负责的校准工作出现重大失误,导致实验失败发生大爆炸,处于关键位置的元宁只看到眼前火光迸现,巨响如雷,便失去了所有的知觉。
  再睁眼变成了一抹异世游魂,眼睁睁看着朱家长女在漆黑的夜里死于伤寒……
  再然后,她就重生了。
  那一场大爆炸,她一定尸骨无存了,她一定会被追认为烈士,她的丧生是国家的损失。
  但真正因为她这个人而凭吊她的……能有几个?数年之后,疏于联系的朋友们,大概也能忘了她吧?
  说没有遗憾,是假的,她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充满热爱的。
  虽然她获得了新生,但那样的事业,再也不会有了。
  怀里的季秀忽然扭动起来,把她从遐思中扯了回来,低头一看,小家伙儿脸都憋红了,嘴里吭哧吭哧的。
  仲灵跑过来说道:“长姐,给我吧,她这是要拉臭臭!”
  她熟门熟路在地上垫了一层灰,然后接过季秀,端着她。
  仲灵照顾季秀已经很有经验,把屎把尿比元宁熟练多了。
  元宁这样看着,觉得又是温暖,又是心酸,原本这个年纪的孩子,哪一个不是还在父母怀中撒娇的?可……
  她起身去拿盆子装了温水过来,等季秀拉完,两姐妹就熟练地给她洗了屁屁。
  完事仲灵把季秀交到元宁手中,拿着铁锹把那一堆铲走丢到了屋后沤肥的地方。
  他们没有过多的肥料,想要育肥土地只能靠自己不断努力。
  伯钟他们是过午随着族人一同出去的,黄昏时分才回来,兄弟二人脸上都带着一些哀戚之色,但很明显,比父母刚过世的时候那种仿佛天都要塌了的绝望是好多了的。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两兄弟仿佛都长大了不少。
  老族长的孙子把他们送回来,看到收拾得整整齐齐的小院,以及迎到门口,年纪还小,却俨然一副大人模样的元宁,不由得冲她笑笑:“大丫,我把你两个兄弟带回来了。”
  老族长的孙子比他们还大一辈,所以元宁便恭恭敬敬道谢:“谢谢叔,给叔添麻烦了。”
  “不麻烦,不麻烦,”老族长的孙子摆摆手,“你这俩兄弟挺懂事的了。”
  寒暄几句,人家就离开了。
  元宁带着两兄弟回去,仲灵早就做好了晚饭,一家人吃了饭,便坐在院中乘凉,说说闲话。
  仲灵叹道:“日子过得真快……一转眼,爹娘都走了这么久了……”
  她原本以为,没了爹娘,他们这几个会成为没人管的小可怜,日子过得苦哈哈。却没想到,长姐撑起了整个家,他们的日子甚至比爹娘在世时还要好。
  叔毓靠在元宁腿边,小声说道:“长姐,我在爹娘坟前跟他们说了,我们有你照料,都过得很好,让他们放心……”
  元宁摸了摸他的小脑袋,“做得对。”
  叔毓仰着头看着元宁,“长姐,你真的会一直一直照顾我们吗?”
  元宁轻声应道:“不会。”
  叔毓脸色大变,声音都有点颤抖了,眼睛里的泪水几乎就要掉下来,“长……长姐,你……你真的……”
  伯钟和仲灵也都带着忐忑和恐惧看着她。
  元宁轻笑一声,“傻孩子们,你们终有一天都会长大,各有各的前程,到了那时候,便是长姐要你们留在我身边,你们也是不愿的。
  “同样的,为了你们的前程考虑,我也不会强迫你们留下来。我盼着你们都有大出息呢!”
  几个人这才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
  但叔毓还是小小声说道:“我会一直一直留在长姐身边!”
  元宁笑了笑,没有反驳。现在说的话,能做什么准?将来的事情谁能预料?
  她仰头看着天上的星星,简单给弟弟妹妹们讲述天上的星辰,很快便把他们的注意力都引开了。
  也是这一晚,孩子们才知道,原来除了他们旧时知道的牵牛织女星之外,所有的星星也都是有名字的……
  虽然元宁对星象没有多少研究,但现有的知识也足够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了。
  不知不觉,时间就到了深夜,叔毓已经趴在元宁膝头睡着了。仲灵也已经困得睁不开眼。
  元宁便抱着叔毓,伯钟扶着仲灵回去睡觉了。
  过了七月十五,天气就渐渐变得凉爽了。而元宁地里的苎麻到了七月底收割了第一次,她借了村子里的牛车,和伯钟一起赶着牛车去了县城。
  到了县城之后先找了个地方落脚,然后元宁去找冯师爷。几番周折之后才见到了人,得知她为何而来,冯师爷还有些吃惊:“都已经收割了?”这小姑娘做事还真是配得上“雷厉风行”四个字。
  元宁带着恰到好处的羞涩,说道:“冯师爷,原本我不应该来麻烦您的,但是您也知道,我……这县城之中,除了您我谁也不认识……
  “这万事开头难,我也是实在没办法。不过您放心,您只需要帮我几次就好了,等往后步入正轨,我一定不会再给您添麻烦!您对我们的恩情我也一定会加倍报答。”
  若是正经的交际场合,这样说话当然是不合适的,可元宁现在只是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这样说话就太合适了。
  冯师爷忍不住抬手摸了摸她的脑袋,“丫头,你这样子可太让人心疼了!”
  元宁红了眼眶,“爹娘没了,我要拉扯底下的弟弟妹妹……所以就算是明知道不合适,我也厚着脸皮来了……”


第二十三章 第一次赚钱
  冯师爷一声轻叹,“不用多说了,你跟我来吧。”
  冯师爷让人验货,确定品质不错,过了秤按照市价结算,一大车苎麻换了三百文钱。
  伯钟看到长姐把沉甸甸的一串钱装进钱袋子里,激动得眼圈都红了,等到了没人的地方,伯钟直接跳了起来,拉着元宁的手臂不断摇晃,“长姐,我们赚钱了!我们赚钱了!”
  “你这傻小子,”元宁摸摸他的头,“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赚了多少钱呢!不过几百个钱就把你激动成这样了?”
  伯钟嘿嘿傻笑,“这是咱们自己的辛苦换来的钱啊!”
  小孩子正处于长身体的时候,之前之所以身高看起来和实际年龄不符,是因为营养跟不上,自从元宁当家之后,注意合理搭配营养,还有油水补充,所以一家人的个子都窜起来不少。
  尤其是元宁正是抽条的时候,短短两三个月就长了半头高,伯钟的个子也明显比之前高了一截,裤子都短了一截。
  拿到钱之后,元宁就带着伯钟去了集市,找到卖布头的地方把十五文一斤的布头买了三斤,又买了一堆针线,在路边花了十五文钱买了五个小肉饼,六个烧饼,才高高兴兴回家去了。
  姐弟俩路上没舍得吃肉饼,两人分着吃了一个烧饼。
  回到村子里,先去把牛车还了,然后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家去。
  县城距离他们的小张庄比较远,他们早早动身,也是黄昏采回来的。
  因为哥哥姐姐都是第一次进城,所以仲灵和叔毓都不太放心,这一天吃也吃不香,坐卧不宁的。
  只有还不懂事的季秀在小推车里玩得高兴。
  叔毓就坐在自己家门口捡豆子,时不时抬头往路上张望一眼。
  其实这个时节,日落之后,天气还是有些凉的,仲灵做好了饭之后就在院子里喊了他一声:“回来院子里等吧!”然后把季秀推进了屋子里,先给她喂米汤。
  因为米汤一直熬得浓稠,所以季秀这两个月也长得很快,白白净净的,是个漂亮的小娃娃。
  仲灵都已经快要抱不动了,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让她躺在小车里,只有她腻烦了,仲灵才会把她抱出来,但也只是坐着抱,不然一会儿手臂就酸了。
  季秀哼唧几声,是要尿了。
  仲灵赶紧把她抱起来走到尿桶边上把尿,然后给她清理干净重新放回去,在她嫩生生的小脸上戳了一下,“你乖乖躺着,二姐去看看灶膛里的火。”
  季秀蹬了蹬腿儿,嘴里咿咿呀呀叫了几声。
  仲灵笑了笑,快步走了出去,才走出堂屋门,就听见叔毓大叫一声:“长姐和大哥回来啦!”把装着豆子的笸箩往地上一放,就飞奔而去。
  村子里有人家养狗,怕被狗撞翻了笸箩糟蹋粮食,仲灵小跑着过去,先把笸箩拿走,才转身去了门口。
  此时元宁和伯钟已经各自背着筐子来到了门口,叔毓摇身一变,成了与安宁的腿部挂件。
  仲灵斥道:“长姐已经很累了,叔毓,你懂事点!”
  叔毓吐吐舌头,抬手帮着元宁扶住了筐子,冲着仲灵叫道:“我帮长姐抬筐子呢!”
  元宁抬手摸了摸叔毓的小脑袋,把筐子放了下来,然后跟仲灵说:“我买了点布头,咱俩把布头拼起来,找人做两件衣裳。若是有多的,还能拼个单子出来。”
  仲灵不理解:“什么单子?”
  “就是咱们炕上铺着的大炕单啊!”元宁笑笑。
  他们家一共就三间房,堂屋一屋多用,既是客厅又是饭厅还可以充当厨房。
  东屋是一家人睡觉的屋子,西屋堆放着家里的杂物。
  还有两间简陋的西厢房,是存放粮食和农具的地方。西厢房边上,和正房之间的空隙里,搭了个棚子,垒了一高一低两个灶台,就是厨房了。
  棚顶也只是勉强遮风避雨而已,遇到大风大雨的恶劣天气根本就不能做饭。
  其实他们的院子不算小,但是因为穷,盖不起房,所以大部分都空着,但也种上了各种蔬菜。
  不过等到日子宽裕一点,元宁想着,还是要把西屋给收拾出来,她是个大姑娘怎么能一直和弟弟们睡在一起?
  但暂时还是得先这么凑合着。
  因为炕大想要做一个一炕大的大褥子大被子都不现实,所以先前元宁请老族长给张罗的棉花和布就做了两床被子,家里原来的铺盖都铺在了身子底下。
  元宁和仲灵合盖一条被子,伯钟和叔毓合盖一条。
  小季秀自己是有单独的被褥的,褥子自然就是之前的兔皮拼接起来的,被子则是鸡毛被,担心鸡毛会钻出来,所以元宁特意留了一些棉絮做了了夹层,把鸡毛夹在中间,两层棉絮还能起到挡风的作用。
  做好之后试验过,确实比寻常的棉被要暖和。
  拼一个炕单子铺上,就不用频繁拆洗炕褥子了。
  这些布头都不规则,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大一些的可以拿来做衣裳,小的就能裁成三角块,来拼接,只要颜色搭配好了,并不难看。
  仲灵已经很快想明白了这点,笑着点头,又很快转移了话题:“你们忙乱了一天,都累了吧?赶紧洗洗手吃饭!”
  这小姑娘也就勉强够了上学年龄,但哥哥姐姐不在家的时候,她就是大家长,颇为稳重干练。
  元宁抬手摸了摸她的头,跟她说:“筐里有肉饼是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