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六零有空间-第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汽车公司; 目前只生产三款车型:传统的四人座私家车、类似于私家车但其实是双人座带货斗的小型货车、改良的七座私家车。
大货车一类的,华国原本就有个彩旗汽车厂在做,钟以泽没去跟国企抢市场。
因为他这么识时务,所以彩旗汽车厂那边对他观感挺好,在验证过钟以泽这边的发动机性能后; 还跟他签订合同; 以后都使用他这边的发动机。
甚至华国官方还表扬了钟以泽这样重视研发的做法,在新闻联播上广而告之了; 使他的“宝喜汽车”出了好大的风头。
改革开放经过几年; 好些人发了财; 越来越多的人敢下海做生意,汽车厂的市场也眼见着越来越广阔。
钟以泽等到厂子终于不报财政赤字之后,就开始增加车子的款式——当然了; 大多是在四人座私家车上做文章。这种车子的市场最好,因为不止有有钱的私人购买,还有许多公司会采购这种车做公用车。销量其次的,是那种带货斗的小货车,大型的私家车反倒没太多人买。
“以泽这么把控住了华国的汽车市场,等华国真正发展起来,国外的汽车大厂反应过来要抢客户时,肯定就来不及了。”席宝带着秘书,从平都某出版社出来,看见他们用宝喜车接客户,忍不住感叹了一句。
她的秘书虽然心细能干,但大局观上到底比不上席宝、钟以泽这些人,并没有理解席宝这番话的意思,只是笑着附和几句,“以前大公司都是从国外进口小汽车,那些车子看着不如宝喜车漂亮,坐着也不如宝喜车稳当,就算他们现在想来抢市场,我们华国又不是傻的。”
说完,秘书想了想,想着席宝跟钟以泽关系那么好,忍不住问:“老板,话说钟先生为什么要给汽车厂取这么个名字啊?宝喜?不太懂是什么意思。听起来倒是跟咱们宝泽像是兄弟企业。”
席宝嘴角抽了一下。
汽车厂最初不是叫这个名字,只是钟以泽完成重要配件厂的收购,在汽车正式投产前,突然改了“宝喜”这个名字。
他本来是想改“喜宝”的,但是席宝死活不同意,说这个名字当汽车厂名称,显得太小气、太俗气了。钟以泽只得把字序颠倒,换成了宝喜。刚好,还跟宝泽画风统一了。
钟以泽坚持要用这两个字,比起直接套用她小名,席宝只能默许了宝喜这个命名。
“早知道,当初就不要为了感激他帮我搞杂志社,而把我的公司定名宝泽了……”席宝在心里暗暗吐槽着,“以他的脑子,要是没我先搞出了联名,他肯定想不到要用我的名字去套他的汽车厂,八成像对待之前那个物流公司一样,简单粗暴地取个类似于‘国际物流公司’这种名字。”
心里这么想着,席宝嘴角却微微翘着,没跟秘书多说自己私人的事情,只敷衍地答了句,“或许就是随口定的名字吧,他不怎么讲究。”
秘书也没多问,点了点头之后,看见她们公司的车开过来了。
车子在她们身边停下,司机摇下车窗,问:“老板,现在回公司吗?”
“嗯,”席宝笑了,“漫画单行本出版的事情,已经谈好了。回去通知大家这个好消息吧。”
“真的谈下来了啊!”司机虽然只负责开车,但对宝泽文化有限公司的许多事都挺了解了,毕竟他给各种领导层开车,路上总能听见许多消息。
他之所以用了非常惊喜的语气,是因为宝泽文化自成立以来,能通过出版社出版单本的书,都是文字书。宝泽后来开的漫画杂志非常火爆,可上面刊载的原创漫画、或从改编来的漫画,都没有获得出单行本的机会。
读者们抱怨这件事很久了,现在手上有闲钱的人很多,孩子们、青年人,都挺愿意花钱去买消遣物品。可他们愿意买,宝泽却一直没跟出版社谈成,漫画单行本的事情一拖再拖,拖得读者们都有些绝望了。
出版社之前不肯同意的原因有很多,一是漫画面向的消费群,大多是小孩子跟在校学生;二是漫画比更占版面,一万字能写完的章节,只用印几页纸,可这换算成漫画,很有可能就是十几页甚至几十页。
打个比方,出版社要出版林诗音的言情,八万字的长篇只是薄薄一小本,定价一两块很好卖。可这个八万字改编成漫画,就是很厚的两本容量。加上漫画的排版、印刷更麻烦,成本偏高,印制出来之后,两本加起来的价格,肯定就得六块钱朝上走了,读者不一定愿意买。
“我们家漫画一直很受欢迎,读者的基数摆在那里,出版社之前就是不想冒险而已,现在我让他们看到了足够利益,当然就肯点头了。”席宝笑眯眯地,没说自己手下的团队为此事做了多少努力。
司机笑呵呵的,“有钱能使鬼推磨呗。”
“对了,这次搞定这件事,咱们公司是不是又要发福利啊?”
没等席宝回答,她的秘书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白了司机一眼,“只是签了合同而已,后续情况都没见到,怎么就先要福利了?”
“没关系,”席宝心情还不错,不在意这些小事,员工期待公司福利是很正常的,“这次出版社打算先用我的改编漫画试水,是怎么个结果,不到两个月就能看见了。”
“老板您的作品吗?”司机开动汽车,带着席宝跟秘书回公司,一边注意路况——如今平都大路上的私家车、自行车、三轮车、行人混在一起,还是需要仔细着点的,一边跟席宝说话,“说起来,我闺女可喜欢您的作品了,以前是我媳妇儿读给她听,现在是她自己拿漫画看。如果漫画出了单行本,那小家伙肯定得缠着我们去买。”
“确实啊,老板的作品很受孩子们的欢迎。那些幻想中的奇幻世界,我都蛮向往的。”秘书也是席宝的隐藏读者呢。
席宝笑眯了眼。
她这些年写的,基本上都发表出去了。虽然只在自家的杂志上连载,但人气非常高。不少读者,还以她的刊载顺序来分类杂志,知道某部是从哪一期开始、哪一期结束,就把这些杂志摆一起。甚至他们还知道里面的**剧情是在哪几期,时不时拿出来再看一眼。
由于题材原因,席宝从来不给自己的作品谈出版,仅仅是挑合适的,改编成漫画而已。
如今,漫画终于能出版了,还知道有许多读者在期待着,她感觉非常开心。
“等漫画的事情搞定,是时候去跟美院的人谈合作了。”席宝看向车窗外的车水马龙,面上带着些满足。
她自己都没想到,她会把当初那个小小的杂志社,发展到如今这地步。
就在今年,席宝控股了国外两家动画公司,并且在国内也组建了一个动画公司。今天之前,国外两家公司她放手让国外的员工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情,国内的公司,则是由她盯着,一边学习华国动画电影厂的技术、国外动画制作的技术,一边制作简单的短动画广告,时不时投放到电视上,给自家的某些作品打广告。
“是时候把动画做起来了。”
席宝脑子很清醒,她早就预判到公司许多事情的进度,早早做好了准备,就等漫画单行本的事情搞定,引爆这些年攒下来的人气,然后趁热宣布动画计划。
第一部 改编动画,她也想好了,就选她的第一部作品——小明带着伴生兽找妈妈的故事。那个故事虽然带有幻想元素,但本质上是立意很积极向上的一个冒险成长故事。做成动画之后,席宝不怕通不过审核。
她主要是要等自己读者的热度起来,免得动画做好后,没有电视台愿意上映。
“万万没想到,上辈子的我只是咸鱼地收收房租,咸鱼地写写,偶尔有公司来问版权的事情,都开心到爆炸,结果这辈子,我自己就能做主去推动哪些作品做改编……”
人生真是变化万端啊。
境灵偷偷溜出来,扒在车窗边缘,见前面的司机跟秘书注意不到它,才飞到席宝腿上,用精神力跟席宝交谈。
“搞不好你真的能超越未来的腾某讯,率先做成最大的文化公司啊。”
席宝叹息一声,“腾某讯不是文化公司……人家涉及到的东西是方方面面,我没有那个精力去做。”
她的目标,并不是腾某讯,她只想做一个纯粹的文化公司而已。
只是这个“纯粹”,包括了太多的东西。
从最初的杂志,漫画杂志,到动画、电视剧、电影,最后到文化周边……
虽然真的只是围绕文化的一条龙,但要做好,也很复杂。
席宝对手下的人很好,杂志上连载,她并没有强要作者给出的版权,而是达成协议,由宝泽文化作为作者的代理方,一旦涉及到版权买卖,宝泽公司尽心尽力去谈,谈成告知作者,签下合约后,宝泽只从最终的版权费里抽取一成到三成,作为劳务费。
从到漫画,再到其他出版版权问题,宝泽公司已经渐渐形成了一个圈,越做越熟了。卖IP改编电视剧跟电影这件事,宝泽也在做,不过席宝有控制局面,渐渐跟影视公司、文化局等都打好了关系,打算慢慢创造版权售卖方面的优势,方便以后吸引作者。
这些事,席宝看手下的人已经能做好了。接下来,她就是要从漫画、改编动画做起,把自家动画公司的名气打起来之后,再逐渐插手影视那边。
毕竟,跟别家影视公司关系再好,也不如自己手上有个影视公司来得稳妥。
“现在出版社的生存空间很大,我不好贸然提出收购大出版社,、漫画单行本的出版,还是按照之前的分成方式来跟出版社合作。”席宝梳理着自己的计划,“我就赶在其他人前面,先把动画公司搞起来。动画公司做好了,我再创立个影视公司试水,也是顺理成章。这两件事办成,我手里不缺受欢迎的IP,肯定能让宝泽文化公司再跃一层楼。”
“确实,现在最火的连载杂志、漫画连载杂志,都在你家公司手里,而选择在宝泽家杂志连载作品的作者,全都让宝泽文化代理版权问题。相当于IP的源头牢牢把控在你们手里。”境灵拍打着薄薄的翅膀,附和道。
席宝点点头,“是啊,我其实有选择IP的隐形优先权。等私人电脑、网络普及之后,我还要创办网络的网站,等到那时候,IP库就会更加庞大。我倒是没必要故意把最优秀的IP全都收在自己手里,那样会得罪其他公司、也会使作者对我们的观感不好。我们定个风格,把适合我们的优秀IP留下就行了,其他的好作品,照常卖给别家。”
“但,适合改动画的作品的顶级IP,我要全部拿下。”席宝目光坚定。
境灵想了想,“是因为周边吗?”
席宝点头。
“任天堂那个口袋妖怪的各种周边有多赚钱,你也是知道的。”
境灵砸吧一声,“啧,那就是个金钱收割机啊。”
“可不是……”席宝笑了,然后很快又严肃起来,“我暂时没有什么IP能攀上那样的高度,但是,先以数量堆出优势来吧。”
“漫画、动画的周边最好实现,不管是单卖形象给什么商品做广告,还是做玩偶一类的,都很赚钱。而且动漫形象不像是影视真人形象,容易受到演员本人的恶性影响。
至于周边怎么强势推广……我想要在华国也搞一个类似于霓虹秋叶原那样的地区,让华国的动漫迷们也有个圣地。”席宝摸摸下巴,“也就是说,我攒下大量周边素材后,可以推动某个地区,发展出以动漫周边交易为主的经济圈。”
”嗯,最好是干脆先建个像迪士尼乐园一样的标志性建筑,来吸引未来的动漫迷们?”
席宝陷入沉思。
第221章
回到公司; 席宝习惯性打开自己的小本子,在上头简单地勾勒出未来的大致计划。规划完了,忍不住深吸一口气。
“怎么了?”境灵疑惑地问。
席宝无奈摇头,“没事; 现在就是真的很佩服那两个姓马的。”
一个马; 是以前天天用着他家聊天工具; 最初是丘丘; 然后是某信,最后发现同学们公司用的内部沟通软件,都是他家的。
聊天工具渗透了所有人的日常,在这基础上; 还有新闻的推送; 然后各种文学、音乐、视频、游戏平台,都没落下……
另一个马; 则是网购界的大哥大,手里还有移动支付这个大利器,不同于前面那个以交流、信息、文化为主; 这个大致上是围绕着人们日常生活,以“服务”为主来发展的。
总的来说; 只要人手一部手机或电脑,基本上就没人不接触两马的业务。
“以前光是用着他们的东西,没觉得那有多牛,现在我自己想单纯搞个文化产业链,才发觉做起来有多难。”
席宝想做的东西; 难度绝对没有他们的高,但……
境灵意识到席宝在想什么,立刻打断她的想法,说:“你们起步就不一样啊。现在看起来,好像是你家里亲友有钱的有钱、有权的有权,你的起点非常高。但实际上,现在社情不算特别好,人们做事情放不开,你能在官方容忍度的安全线内,从一本小杂志搞起,一步步走到现在,真的已经是做的非常好了。”
自从席宝最初的杂志《非常》真正成为国民级刊物,许多类似的杂志像雨后的春笋一样冒出头来,大多又归于沉寂,小部分慢慢收获了足够支持者,也坚持走了下来。但没有任何一个,真正威胁到了席宝在杂志界最高王座的位置。
“你想想看,那两个人,做的东西其实都算电商——都是围绕着现代先进的电子工具进行的。”境灵继续说道,“在电脑没有普及、智能手机尚在襁褓中的电商萌芽期,他们抓住了这个发展的机会,成为了这个产业的大资本,运营出一堆人脉关系。在这个基础上,他们才有资格慢慢精挑细选,为自己的集团敲定了要走的方向,并且获取了一定程度的成功。”
“你觉得自己他们厉害,觉得自己起步走的太艰难,并不是你真的比不上他们,而是受限于现在的情况吧。”
境灵指指席宝的办公桌,“你看,你连合格的办公电脑都没有。”
如今的电脑,功能并不强大,席宝也只是让印刷厂、编辑室这些地方配置上了,方便排版印刷。其他地方,要是用电脑办公,还真的不如传统形式的办公。
“那倒也是,没电脑太不方便了。”
席宝摸摸下巴,“前不久以泽还跟我说,国外的电脑又变好了一点……不过,要达到我想要的那种程度,估计还得要几年吧。”
“电脑价格还是贵了一点,除了我们这些真的有钱的公司,其他公司至少十年内都不敢在办公室普及用电脑——普及了其实也不划算,未来电脑会以很快的速度更新换代。”
眼见着席宝思维不知道要发散到哪去,境灵叹息一声,“我觉得你现在没必要想太多,你做你想做的事情,并且尽力做好,这就够了。”
席宝摸摸鼻头,“或许是因为我年龄大了,所以忍不住会多想、多跟别人对比吧。算了,不说这些了,我开个会,把接下来工作安排一下,然后陪小栗子……安黎,他这么大再喊小名儿好像不合适了……过几天我陪安黎出国一趟。”
她弟弟席安黎也考上了平都大学,不过,安黎对医学、文学、数理化什么的都不算特别热忱,反倒是对钟以泽从国外带回来的那些街机、游戏机什么的很感兴趣。
席宝挺鼓励弟弟去接触他喜欢的东西,就安排了一下,让安黎暂停学业一年,先后去老美还有霓虹国两个游戏公司实习。
当然了,身份上肯定做了些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