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六零有空间-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批下来,晾干赶制一批种子,试着在七月种一批。
他是第一生产大队的队长,自然希望生产队的粮食产量高。
席洪波第一个表示不同意。
第23章
“七月种夏玉米太迟了; 我们只是看到了这些玉米成熟的样子; 又怎么知道; 它是从哪个月份开始萌芽的?那我们就不知道它需要多长时间成熟。”
王武劳也认可席洪波的这个说法; “是啊,爸,”他娶了席国雄的女儿席欢; 自然也喊席国雄爸爸; “这种玉米产量太高了,高到我觉得自己可能在做梦。一般来说,高产量; 不是生长时间偏长,就是特别耗水耗肥,我们贸贸然做夏种; 恐怕会白白浪费一批种子。”
“凡事都要试试。你们觉得,以北方那个情况; 上头知道这种玉米后; 真的会留给我们一些种子?”席国雄也有自己的理由。
他今天心情还不错,话也多起来。
“先别往上报; 上面恐怕要在七八月的,来西岐村做检察,看我们做自留地的效果。”席国雄也不吃饭了; 专心解释他的思路,“到时候,这么多玉米是瞒不住的。我们只买来了两百斤玉米种; 绝对种不出那么多的成果来,检察的人一问,就能知道里头是什么情况。”
“到时候他们要把所有的玉米都带走,美名其曰给专家研究,我们能阻止?”
“上头某些专家的尿性,你们也知道——逼农民全部听他们的安排播种,最后害的某些土地颗粒无收。万一他们把种子带走,真的全投入研究,没留一点送到北方去做种,我们这样小心,又图什么呢?”
席国雄说的这个问题,还真的是大家心里担心的。
无论国家处于什么状态,总有一些干吃饭瞎干事的人,或者是纸上谈兵的“专家”,万一运气不好,这天赐的新品种玉米,真的有可能就此消失在历史中。
“可……七月赶种夏玉米,实在是太晚了点吧,今年天气本就不对,要是九月份、十月份突然转凉,这些玉米可就废了。”
“总得试试,光是看看它初期生长的情况,也是很有意义的。”席国雄很坚持。
其实就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他为什么会如此坚持,简直像是被什么力量蛊惑了一样。
境灵藏在一个立柜后头,听着大家的争论,若有所思。
它觉得,就算现在席家人只是决定试种一点点,到时候也很有可能出点什么事,迫使他们不得不全种。
不过再一仔细想,全种又是不可能的。
根据它的准确计算,那两亩地的玉米收成,变成干玉米粒后,也足足有八千斤。
稳妥一点,按照产量是七千斤算,这种玉米个子大,重量也大,种植一亩地,大约需要八斤到十几斤的玉米种,七千斤全种下去,就是七百亩左右的地。
西岐村哪来的这么多地种玉米啊,公社的土地,大部分都得用来种水稻,少部分才由公社领导协商安排,用于种别的。之前已经挪出两百亩地种玉米了,那些还没收成,哪里还能腾出七百亩来。
这样一想,境灵就放心了,觉得这种小事,老天爷会帮席宝搞定了,不用再汇报了。
“我也回去空间里休息一下吧,一直在外面就得一直耗费力量。”说着,境灵不再关注席家人讨论的结果,自己回去空间里了。
席家自然也不知道,家里到底做了什么决定。
直到时间到了六月底,西岐村四个生产大队,分别派出一小队成员来,轮番去山上抢收,抢收回来的玉米,是放着阴干的,席宝才意识到,西岐公社这是已经赶着做种子了。
只是,这种子是给外头的,还是留给自己的,席宝暂时不清楚。
时间慢慢往前走着,对于南方农民来说,除了寒冷的冬天,一年就没几天闲日子。春夏秋都有收有种,要是收获跟种植赶到一起,那就忙的人想死。
七月是双抢,既要收割水稻、玉米等作物,又要赶着种第二季的水稻。尤其是,今年大家还开了自留地,忙完公家忙私家,人人都是超负荷运转,几乎没有一刻喘息的时间。
公社的活,没人敢过于偷懒,毕竟他们还要看公分来分口粮;可自留地跟荒地里的作物,他们也舍不得放在一边,就怕哪天突然暴雨,把作物给祸祸了。
好在最近一段日子,天气都挺好,即使是下雨,也只是晨昏或者晚上有不大不小的雨,能给土地补充水分,但又不至于把作物给打折弯了腰。
“最近气温高,这些玉米阴干的差不多了,玉米芯跟玉米杆已经都按照人头分下去,给各家甜个嘴。扒下来的玉米种子,要是赶种下一季的话,现在就得播种了。”席洪波召集所有大队的领导层,再次开会商讨这个问题。
“为了安全起见,我自己做了一些药,先给玉米闷种,消消毒,然后专门选一块地来沤肥。”席洪波既然决定试种新玉米,就做齐了准备,“肥地早在六月就开始填肥了,昨天也消了毒,半亩地大小,用来当肥土用绰绰有余。我们先挪五亩地出来,把这些玉米种下到地里,那块地的肥土慢慢挖,全部给玉米地做肥。这种玉米产量这么高,肯定需要多施肥。”
几个队长严肃地点点头,完全听从席洪波的意见。
事情便这么定了。
大家都觉得一切还算顺利。
席宝也安了心,看着席洪波选出来试种的量,确实能种五亩地呢,有了那些收成,西岐村混着稻米、菜蔬吃,怎么也饿不死人的。
席洪波私底下让会计做了账,偷偷送了王武劳两百斤种子,然后亲自处理好要在西岐村试种的那五十斤种子,亲自把种子放到肥地里育苗后,一个看仓库的年轻人,几乎是哭着跑来找席洪波了。
“书记、书记!”
席洪波是党委书记,大家除了偶尔喊他老爷子之外,更喜欢喊他书记。
“怎么了,跑这么急,有事可以先找你们大队长。”席洪波认出来,这个人是二队的仓管。
那人红着眼,依旧是跑到了席洪波身前。
“书记,不好了,我们存进库房里那些新品种玉米,自己发芽了!”
听到这话,席洪波吓得差点倒在身后的这片肥土地上。
那个仓管眼疾手快地扶住了,然后说:“书记快去看看吧,也是我们倒霉,那个仓库里,有个靠上的天窗,窗口以前一直好好的,我这两天没仔细看,不知道那个窗子被什么动物给咬破了,前天晚上和昨天晚上都有小雨,仓库里受了潮,我今天送新玉米种子进库房的时候,才觉得里头有点潮湿,急忙去检查之前的种子,发现基本都有点冒芽了。”
这个天,闷热加上潮湿,新种子很容易发芽,而玉米已经冒了芽,又不能硬给塞回去。
作为种子,这批玉米要是不种到地里去的话,那就全废了。一个种子可不能被掐了芽之后,等明年再给你发一次芽。
“真是邪了门了!”
僵了半天,席洪波只能说出这样一句话来。
那么多玉米,要是明年好好种下去,得收获多少粮食啊。这样想着,席洪波的脸色就灰败了些,跟生病了一样。
“唉,还好不是放一个仓库的,我让其他人检查别的仓库,再加强一下防潮,不能继续发生这种事了。”席洪波决定及时止损,“恐怕这种新玉米,本身发芽率就很高,活性也强,以后再保管,得更上心点。这次当买个教训吧。”
“你那边,发芽的种子大概有多少?”席洪波想,如果可以的话,已经发芽的,就尽量给种到地里把,能不能长成苗,就看天意了。
农民播种之前,一般要对种子做一些处理,可以预防或减少后期的病虫害。这种自然发芽的,后面生长的效果,肯定也不太好。
理所当然这样想着的席洪波,似乎忘了,他们是完全在野外发现这种玉米的,如果真那么娇气,他们可能根本无法找到那种成片的玉米地了。
“书记,我每天都有清点仓库数量的,如果我那个仓库的种子全部发芽了,那得有五大袋啊。”
一袋装了一百斤左右,这就是五百斤的玉米种子了。
“五十亩地……现在哪里有五十亩地专门种玉米!”席洪波捂着胸口,一脸心疼,上头规定了,绝大多数田地,都要用来种水稻的。
完了,这些发芽的玉米,只能磨碎做玉米糊糊吃了。
同样心疼高产玉米种子的那个仓管,眼神突然闪烁了一下,“书记,那个……”
“全部弄去吃了,这么好的玉米种子,可惜了吧?”
“可不吃了又怎么办,我们公社现在哪能划出五十亩地来种玉米!”席洪波语气有点不好了。
上头对于公社具体种植什么作物,也是有大概规定的。南方这边,大部分良田都要种水稻,还有些地种高产的地瓜等,再有一些地就是种菜、种经济作物的了。
上头把要求卡死在那,席洪波哪里能要各大队又分出五十亩地来种玉米?之前买来的玉米种,种下去的那一批,可能是没施好肥,加上气候不好,现在还没能成熟收获呢,就不能再随意增加玉米地。
“那……要不,开个村民大会,问问大家,愿不愿意领种子种到自家地里?”年轻仓管终于提出了自己的内心想法。
他在知道这个玉米的产量后,甚至都想过利用仓管的职务便利,偷一些种子出来,好种在他家自留地跟荒地里。村里要是能私底下种这个,那谁还会饿肚子啊。
席洪波愣住了。
第24章
对啊; 公社分不出这么多地; 但村民们都有自留地跟荒地; 他们开荒第一年; 基本都是种的黄豆绿豆一类,用于改善土地。现在荒地里的豆类应该也全成熟了,要是允许他们种这种高产玉米; 恐怕大家都愿意去领这个种子。
——这种玉米的产量这么高; 荒地以前也没指望有什么收成,不如赌一把,试种这个高产玉米; 要是成功收获了,今年肯定饿不到哪去。
席洪波不管是从什么角度想,都不愿意浪费掉那些种子; 如果村民们自愿领种子去种,就是皆大欢喜了。
他召开了村民大会; 先是从原有基础上; 在公社地里再划出五亩地,用于种这种玉米。剩下的种子; 则是各大队的成员自己自愿来领。
这种玉米产量有多高,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在席洪波说出; 这多出来的发痒种子,可以由村民们领到自留地去种时,所有人都兴奋起来。
“大家应该都挺想种的吧?”席宝的精神力看着村民大会; 内心很是期待,“就算今年肥力没给足,这些发芽玉米,就够种五十多亩,亩产算低一点的话……”
席宝开始发愣了。
“咳,宝老大,我来给你算吧,”境灵小弟马上出现,“六月底收成山上那批玉米时,总收成是八千斤——这个是晾干后的玉米重量,所以可以直接当亩产量,平均亩产四千斤。”
“秋收的那批,即使没有我这么细心地看着,村民应该会努力施肥浇水的,亩产也不会掉太多,还是会有三千斤以上。”
席宝满意地点点头,“村里就算种五十亩吧,五十乘以三千,那就是十五万斤!”
得出这个数据后,席宝目光有点发直。
“等等,境灵,我们西岐村总人口是多少?”
“不算十岁以下的小孩子,总共是八百四,这其中不包括城镇户口,也就是说,你太爷爷、太奶奶、爷爷、还有你三叔三婶,这一类人不包括在西岐村人口里。”境灵回答的很快,这个数据主要来自于西岐公社的人口登记册。
“那……我们这么多人,一年大概要吃多少粮食呢?”
境灵这回思考了一下,“不同性别、不同身形、不同消耗,都会影响人类吃饭的量。不过,如果你是单纯想着,正常让人吃着不会饿死不会营养不良的话,平均每人六百到七百斤是够了的。”
“哇,那我把人口数往上算,算做一千个人,毕竟还有小孩子也吃饭,城镇户口也有村里的补贴;另外把口粮多算点,算一人七百斤。这样的话……”席宝有点想扣手指数个十百千万了。
境灵立刻接上话,“七十万斤。”
“按照你这样算,西岐村一年就是要吃七十万斤的粮食,不过,这个得是大米、玉米、地瓜、土豆等,绿叶蔬菜可不顶饿。”境灵详细又解说了一句。
席宝笑着点头,“那也很好的哇,玉米就有十五万斤了,是……”
“大约百分之二十一点五。”境灵给出席宝想算的答案。
席宝咧开了嘴,觉得这个境灵越来越棒了,“那可好,都是五分之一了呢。”
“等我明年能说话了,劝我太爷爷他们,注意一下这种玉米不能连耕,应该就更稳妥了。”
“宝老大英明!”境灵立刻奉承道。
他们两个擅自计算了很久以后的事情,然后注意力再放到村民大会时,发现大家已经在有序排队了。
“咦?”席宝好奇地凑得更近一点。
这个排队也有讲究。
西岐公社是西岐村整体最高的行政单位,下面还有四个生产大队,每个生产大队底下还有七个生产小队,每个小队大概又有三十人左右……
这是个不小的村子。
所以,当每一户都想领到那个玉米种子时,席洪波就吩咐会计计算了一下,将份额平摊给四个生产大队,然后,各大队又把份额平分到各小队。
然后每个小队,只需要解决三十人左右的竞争,就完成任务了。
当然了,这种处理方法,还有一个前提——西岐公社在分队时,是按照居住位置来分的,一户人口只要没超过二十人,一般就会都在同一个小队里上工。
如果一户人口特别多,那也该顺理成章多给他们一份份额。
怎么分都没毛病。
村民们都没有瞎起哄,都在跟自己的小队长排队,说明自家的自留地、荒地现在是什么情况,然后希望能领到多少种子。
有些户口的人口少,种不了太多,所以小队里面分种子时,就不能只是平分了,还得考虑不同家庭的人口、土地资源。
一切都很有序。
席宝看的直愣神。
“好厉害呀,这里都有八百人了吧,结果居然这么有秩序。”她感叹着,有点佩服这个村子了,“跟我查到了生产大队制度,有一点不一样。”
“你看到的大多是网络上的资料,很多年过去,一些人再提及过往,很有可能就会稍微夸大一点,你看多了,大概就觉得这会子的状况特别糟吧。”
境灵倒是能冷静分析,毕竟它不是人类,“其实不管是什么时候,总有一群人会过的相对好一点。这个要看运气,也要看直接领导的能力。”
“我之前也跟你说了,之所以挑中西岐村,就是因为这里风水极佳,家家户户几乎都头顶功德金光,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这种地方,按理说,连饥荒都不会发生的……”
说到这,境灵又沉默了。
它想起来席宝还未出生时,那个一直要使胚胎流产的力量,还有西岐村当时不正常的作物低产……
“这地方真是怪的很,邪门得很,我到山上招干活的小弟,都没找到几头野猪。北山靠山脚往上一点的地盘,居然只有一个野猪窝。”
按照西岐村这个气象,无论是人口,还是动物或植物,都应该要比现在热闹的多。
即使有饥荒,也不该连累到西岐村,哪里还会出现被饿瘦的人啊。
席宝对这些不太懂,便没有应话。
她继续看着村民大会,见大家脸上都露出满意来,知道这分种子的事是做完了。
“对了,书记,那个北山山溪上面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