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景仰-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卫灵将原属皇家暗卫,历来掌握在君王的手上,先皇立了宏治帝为太子,本该将卫灵将传与他,可宏治帝以贤王年幼无助为由推辞了,请求先帝传与贤王。
贤王坦然受之,借以卫灵将助宏治帝上位,从未有谋反之心。
只是后来先皇后嫁给了宏治帝,贤王意难平,一气之下离开了京城,至今没有消息。
这些事是皇家家事,被传到了民间,大多真假掺半,但到底人物还是这几个。
萧知尽耳边响起离开时贤王殿下千叮咛万嘱咐不要告诉莫厌迟他的身份的话,再看看面前的莫厌迟,一切承诺皆随水流去,他点头道:“是。”
“那他如今在哪?”莫厌迟问道。
贤王是个可怜人,分明同时喜欢上先皇后,也是他先提的赐婚,可先皇最后还是将人许配给了宏治帝,若是先皇后不愿,他将人抢了过来也罢,偏偏先皇后芳心暗许,贤王顿觉无意,便歇了心。在目睹二人大婚后,他大醉了一场,次日便带着卫灵将消失了。
宏治帝为此耿耿于怀,找了他整整十五年。
“在望乡台。”萧知尽轻笑:“说来,你也认识的。”
莫厌迟回忆了望乡台所识的人,忽而闪过一抹温文尔雅却时常被他惹得破口大骂的影子来,他哑然无声,半晌才迟疑道:“夫……夫子?”
萧知尽不答,只顾勾唇笑着。
莫厌迟头皮发麻,幼时作死惹的人竟是自己的皇叔,若来日表明身份,那自己命还在矣?
“他不是落榜的考生吗?”莫厌迟挣扎道。
萧知尽笑得奸诈,道:“他自己说的话,岂能全然相信。”
明树初来望乡台时周身贵气,村中人也有些许流言蜚语,只是当时他们尚是年幼,自然不会放在心上。
莫厌迟表情变化多端,亦喜亦悲,萧知尽乐此不疲地看着,再补了一刀:“离开前,贤王殿下特地嘱咐我,让你好好读书,将来有机会要考考你的。”
“……哦。”莫厌迟颓然道。
大概连宏治帝也万万想不到,自己的儿子和弟弟消失十几年,竟然都在同一个地方。而贤王殿下放着京中尊贵亲王不当,跑到了乡远之地教书,还被自己的侄子气了多年。
除了江婉的身份不便明说外,萧知尽对莫厌迟算是揭根揭底,半点不遗漏了。
因贤王吩咐过不能暴露他行踪,萧知尽跟莫厌迟说完后,又让他再三保证,绝对不能说出去。莫厌迟信守承诺,再见到宏治帝时皆是闭口不谈。
近日朝中稳定,边疆无战事发生,兵部几个空缺也一一补了上去,弘治帝这才稍稍喘了口气,吏部又出事了。
吏部尚书刘奇遭人弹劾其偏好男色,娶了正妻后又在后苑养了几个娈童,作风淫/乱,祸乱朝纲。闵朝不行男风,但上层官员偶尔也会玩一玩,到底没造成什么大影响,也就没人去管。
可这刘奇不仅宠爱娈童致使正妻小产,更是抢了不少人家的孩子圈在府中,供他玩乐,借着是吏部尚书之位,那些要告御状的知情人都被他找缘由贬谪出京,百姓报官无果,只能忍气吞声,天天以泪洗面。
原本这件事被压得好好的,可偏生前段时间出了个大盗,偷钱财不算,还将尚书府中的娈童给抢了去,这大盗倒是侠肝义胆,听了那小男孩儿的哭诉后,将人送了回去,还教了个法子。
既然报官没用,那便写了罪状,在早朝时候到皇宫门口跪着哭诉,迟早有人理会。几家人合计了一番,左右孩子此生无望,倒不如拼一把,往日也不用再受这个狗官欺压。
于是一拍即合,大盗本是让他们直接跪在宫门口,不想这些人竟是从门口捧着大盗给写的罪状,一路跪行,大呼刘奇的罪行,等到了宫门口,膝盖都跪烂了。
吏部尚书一事在朝中也不算秘密,只是他依附在大皇子那儿,那些官员敢怒不敢言,为了仕途皆是三缄其口。
那些百姓深知官官相护,心怀着渺茫无望的期许来到此地,不想在那儿跪了会,一个穿着绣四龙玄色衮服的男子落下马车,细声问起缘由。
百姓们见有人搭理他们,好不容易忍住的泪水又滚滚而下,他们哭喊着让这人主持公道,还将罪状塞给了他。
这人面容清秀,接过罪状后寥寥几眼,皱着眉道:“此事本王亦无法定夺,若信得过本王便随我入宫去。”
那百姓破罐子破摔,点了点头,相互扶持着入了宫,这人瞧见他们膝盖的伤,又让小厮搀扶着上了马车。
百姓颤颤巍巍进了马车,问着那小厮这人的身份。
这一问之下才知道,这人便是当朝二皇子。
车外的少年身形清瘦,长发飘逸,令人心安。这些百姓被差役们敷衍得太多次,这会儿因这不得宠的二皇子,冤屈才得以上达天听,他们看着莫厌迟的身影,心底感激万分。
朝堂之上,几位百姓跪在天子面前,诉说完他们的冤屈后,大殿鸦雀无声,在列中的刘奇看着弘治帝愈发阴沉的脸,吓得冷汗直冒。
弘治帝看向刘奇,冷声道:“此事属实?”
刘奇急急出列,跪在冰冷的石板上,喊道:“启禀陛下,臣实属冤枉,还请陛下明鉴。”待下了朝,有大皇子护着,刘奇定将这几个人碎尸万段。
宏治帝并未昏君,闻言大怒,拍着龙椅道:“他们都告到朕这里了,难不成他们敢以欺君的罪名来诬陷于你!。”
天子一怒,众官伏地,刘奇不断擦拭额上的冷汗,垂死挣扎道:“臣……臣也不知道这事因何而起……”
宏治帝扫了他一眼,道:“既然如此,那便让人好好查查,整整这京中风气。”
百姓心中一凛,若此事在朝堂上不能解决,等下了朝,他们的命焉在。
其中一人大着胆子道:“陛下,草民请求由二皇子来查此事……”
莫厌迟眉头一皱,出列道:“启禀陛下,这几人乃儿臣带来,儿臣斗胆,请陛下派儿臣查明此事,还吏部尚书一个公道。”
第18章 朝廷风波(二)
朱启明对手下有几斤几两一清二楚,刘奇那些腌臜事情更是明白,他拿此威胁刘奇,让他效忠自己,不想一时纵容,竟酿成大祸。
宏治帝并未开口,一个官员在朱启明的暗示下出列,道:“二皇子所言甚是,此事不能偏信这几人的话,要好好查一查才是。只是殿下也说了,这几人是殿下带来的,难免会被有心之人说成构陷官员的污名,陛下,臣以为此事可交与臣去办。”这人隶属大理寺,接手此事无可厚非。
莫厌迟不吃他的套,直声道:“只有心中有鬼的人才会如此揣测别人的用意,本王身正不怕影子斜。”
“殿下此话何意?”那个官员沉声驳道,“莫不是怀疑臣会污蔑殿下?”
莫厌迟睨了这人一眼,不多言语,等着宏治帝发话。
宏治帝心中明镜似的,自然不会将差事交给那个官员,他敲着龙椅上的把手,静了许久才道:“二皇子多年不在朝中,也该历练历练了,此事就交由你办吧。”
“是,儿臣定不辱皇恩。”
其他人尚要开口,莫厌迟便跪下接旨,断了那些人的念头。
萧知尽见莫厌迟接手此事,嘴角不由勾起。
那个大盗不过是邢衍安插人手时所用的身份,他四处晃荡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了吏部尚书一事,这才牵扯出今日之事。
萧知尽早早就跟莫厌迟说了此事,这才会赶在朱启明之前入宫,将这几个百姓带来进去。
查案的人选尘埃落定,刘奇心知逃不过此劫,下了朝后便让人给朱启明传话,只是这传话的人还没出府,便被莫厌迟带来的人给挡了回去。
“二皇子有令,尚书府中的人在未查清事情前,不得随意外出。”前来看守的侍卫道。
刘奇急得团团转,在眼睁睁看着莫厌迟将自己房中几个少年带走之后,他就知道自己尚书之位坐不久了。
他还不信邪,拦下莫厌迟,“殿下,求殿下放臣一条生路,往后这吏部可由殿下做主。”
莫厌迟轻蔑一笑,道:“若将吏部尚书一职换成本王的人,不一样由本王驱使。”说罢,头也不回便离开了。
刘奇跌坐在地上,欲哭无泪。
尚书府中一事并非小事,二皇子不畏强权,心系百姓,是乃百姓之幸。一些不看好的话语也逐渐变成了称赞之语。
刘奇的正妻忍受了多年,次子还因此腹死胎中,此事东窗事发,她便收拾了几件衣裳,扔了封和离信后便带着长子走人。而此事更是坐实了刘奇的罪名。
莫厌迟闻说此事,只是笑了笑,并未发表什么言论。
京中百姓、官员受刘奇迫害多年,一个强抢百姓的案件牵扯出了不少事情来,莫厌迟显然不打算就此收手,他收罗了不少刘奇的罪证,其中不少官员也跟着遭殃。
刘奇出不了府,其他官员岌岌可危,趁着夜色跑到了朱启明府上,请求帮助。
朱启明一个头两个大,想了不少法子,也只能保住几个官职不大的官员,至于吏部尚书刘奇便也只能弃了,好在近几年他也没跟刘奇说过什么大事,也不怕这人乱说。
尚书一职可比侍郎来得重要,朱启明也是无意间发现刘奇有好男风的嗜好才将人拿下。如今他出事,吏部尚书之位空出,朱启明不得不另选贤才顶上。
这边焦头烂额,二皇子府上却格外悠闲。那家百姓正是受邢衍所教才闹到了京中,他将刘奇的事情告知莫厌迟,再由莫厌迟出面处理此事,如此一来既得了民心,又能让他在朝中立下威望。
听完邢衍说完朱启明的事后,萧知尽笑了笑,道:“往后可有他愁的。”
莫厌迟受朱启明欺压多年,这次扳回了一局,心情亦是舒爽,只是初闻刘奇之事,他还是唏嘘不已,“不想这世道竟还有人偏好男风,还真是稀奇。”
萧知尽勾起的唇角顿了下,眼神凝视着莫厌迟,心底发慌。他孤注一掷跑到京中,不曾奢望感情能得到回应,只是若是莫厌迟厌恶此事,那他还有何颜面呆在他身旁?
他端起茶杯稳了稳心神,若无其事问道:“有何稀奇的?”
“这……两个男人,怎可在一起?”莫厌迟神色有些微妙,小心翼翼道:“而且怎么行云雨之事?”
“……”萧知尽挑眉,“你想知道?”
莫厌迟疯狂摇头,道:“不不不,我只是好奇罢了。”
“好奇?你不排斥此事吗?”萧知尽装得满不在乎。
莫厌迟顿了下,答:“算不得排斥,左右我是接受不了的。好好一个男的,怎可跟另外的男的在一起。”
萧知尽手中的茶杯倏然落下,碎了一地,茶香溢满屋。
门外的叶悯闻声跑了进来,却见萧知尽脸色不太好,一言不发,起身就离开。
叶悯挠挠脑袋,看向愣住的莫厌迟:“主子,状元爷这是怎么了?”
莫厌迟亦是摸不着头脑,摇摇头道:“不知道,许是身体不适吧,你去宫里请个太医来。”
“是。”
……
邢衍听完萧知尽的诉苦外,笑得险些趴地上,连江婉都忍不住捂嘴笑。
莫厌迟着实有趣,竟请了太医来给萧知尽看病,他能有什么病,无非是相思无解。这也就算了,那太医来了后,见萧知尽脸色沉重,印堂发黑,竟还真开了几贴下火的药给他。
萧知尽气得牙疼。
江婉忍着笑意,道:“这事本就非比寻常,还是徐徐渐进的好。”
“我知道……”萧知尽蔫蔫然。他倒不是生气,而是害怕。他的感情就如同崖上摇摇欲坠的小草,随时都可能跌入谷底,摔个粉身碎骨。
他能背水一战,不顾后果,可是他不能毁了莫厌迟。
江婉叹气,为这两人的未来担忧。
感情之事急不得,萧知尽找来二人也并非单纯排解自己的烦忧,当前形势,儿女之情还排不到首位。
江婉坐上兵部侍郎之位后,为朱启明在兵部安插了不少手下,虽说都是些可有可无的官职,可仍是让她成功取得了朱启明的信任,渐渐接触到了朱启明一脉的人。
身为大皇子,手段不可谓不高明,这么多年打下的基础显而易见,要想折断大皇子的羽翼,此事还长。
江婉蛰伏在朱启明那里,凶险无比,可她倒是好像乐在其中,一点一点侵蚀朱启明内部势力。
萧知尽道:“刘奇一事事关重大,折损了朱启明不少党羽,他绝对不会乖乖束手就擒,你们两个可要多加小心,切勿被查出什么蛛丝马迹来。”
“知道,二皇子那边可需要派几个人去协助?”
“不必,他手上有宏治帝赐的侍卫,卫灵将不好出面。不过倒是要多派几个人过去,保护好他。”萧知尽道。
“是,这个是自然,”邢衍道。
莫厌迟在宏治帝手下学了许久,自然懂得一些手段,他慢慢查着刘奇,牵出几个人来便收了手,写了折子递给了宏治帝。
倒不是他不想一网打尽,只是他威望不够,骤然有过大举动反而会适得其反。随便找几个人出来立威就够了。
宏治帝看到折子后大怒,摘了刘奇的乌纱帽,流放边疆,原吏部侍郎接替他的位置。而空出的吏部侍郎之位,宏治帝大手一挥,直接交给了一直默默无闻的状元郎萧知尽。
一甲三人,两人一跃坐上了侍郎之位,只剩下一个秦会岚守在翰林院中,还在幻想着朱启明给他安排个大官。
朱启明被刘奇一事闹得焦头烂额,早就忘了秦会岚这一号人物,听闻他登门拜访,这才堪堪想起此人。
秦会岚许久未得召见,眼见萧知尽和江婉都得了要职,他按捺不下,这才主动找来。
“殿下,眼下萧知尽坐上吏部侍郎之位,对殿下可是非常不利的呀。”秦会岚为不显自己过于功利,便挑了其他话题说。
“本王自然知道,只怪那刘奇无能,整出这些龌龊事来。”朱启明道。
“殿下,若是动不得二皇子,为何不把萧知尽给拉下来。”等萧知尽消失,状元郎的一切荣耀就是秦会岚的了。
朱启明岂能不知他的想法,他瞥了秦会岚一眼,道:“此时不是时候,萧知尽是钦点的侍郎,贸然出手恐怕会遭到父皇的怀疑。”
秦会岚来之前就将对策想好了,他道:“殿下下不了手,可让别人去做啊,这刘奇因二皇子而被流放,难免不会怀恨在心,若借他几个人手,殿下您说,他会不会来个鱼死网破?”
朱启明眸光深沉,秦会岚见状,继续道:“这二皇子不好下手,若是告知刘奇是萧知尽在背后出谋划策,那除掉萧知尽岂非轻而易举。”
“确实良计,那此事就交由你去办吧。”朱启明道。
秦会岚领了差事,高兴都来不及,哪还会多想,急忙谢恩,又聊了几句后便离开了大皇子府。
朱启明并未对此事抱有多大的期望,让秦会岚去办纯属敷衍了事。他独自坐在大厅中,头疼地揉着脑袋。
屋外的小厮跑了进来,道:“殿下,贵妃娘娘传话让您入宫一趟。”
朱启明抬眸瞪了那小厮一眼,沉默不语。
小厮垂首不敢跟他对视,等着大皇子发话。
“进宫吧。”
第19章 朝廷风波(三)
自莫厌迟入朝后,朱启明心中总有一根刺,他不愿去见静贵妃,偶尔宏治帝问起也是以事务繁忙为由搪塞了过去。这仔细算来,也有个把月不曾见面了。
静贵妃骤然召见,很大可能是因为刘奇的事情。他若是进宫,难免又要受一顿皮肉之苦了。
只是贵妃娘娘召见,哪敢不从。
朱启明乘上马车,黑着脸入了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