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快穿之二十世纪日常 >

第137章

快穿之二十世纪日常-第137章

小说: 快穿之二十世纪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答腊岛受印度洋拍岸浪潮影响,靠近陆地浪头很大。
  稍小的船会被大浪高高举起,当然翻船的机会很高。因此这边的码头很少,冰兰爬上岸没看,但是脚下的路却不很不好走。这里那里是路?纯粹是沼泽!天亮不知道自己置身何处,四周树木草丛灌木和水塘随处可见。
  自己在哪里?身边一条蛇游走,远处草丛晃动,一只动物很快跑过,远远的能看到山的样子。这里倒是一个好地方。
  等看到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冰兰终于找到了一个村落。此处人肤色偏暗,介于黄棕和白之间的复杂颜色。整体不属于那种土著黑人或深棕人种。倒像是杂交后的肤色。
  冰兰用英语和马来语与之沟通,对方却说的是另一种语言。不过也能说马来语和英语,只是人数很少。“我们是亚齐人”村中经常外出的人告诉冰兰。
  村里人主要从事农业,女人编织,男人捕鱼。吃过一顿饭,冰兰购买了村上女人的手工品后被村里人用牛车送到小镇。小镇的手工业很发达,他们做的金银锡器非常精美。由于离着码头远,东西很便宜,大部分都会被贩运出去。
  冰兰再次购买,看到融化金子的炉灶,冰兰想到自己的黄金是不能那样面世的。于是拿出两块金砖分割成一块块金块后,让工匠熔成一百克一块的金条。一块金砖12。5公斤,两块金砖熔成金条就是125块。
  每块黄金合51美元,10。2英镑,102块大洋。要付艾伯特一百杆枪还是不够。但是再容就太危险了。只能回去自己想办法。棉兰港口,这是她与陈继民越好的地方。没看到他们的船和人,冰兰又买了一堆货物。
  再等了十天,终于见到了心急如焚的陈继民。陈继民看到冰兰这才放心,有人在,又不好说什么。妹妹完好就好,其余的等没人的时候再谈。
  货物买了一堆,大家自当小东家来收货。“主家,咱们什么时候回家?”李万山等船起航后问,马上要到华人的阴历新年了,大家这一出来就是大半年。
  “这次卖完货就回去过年”陈继民看到妹妹后心情大好,“每人都有红包拿”
  一听有红包拿,所有人更开心了。于辉等人算计着自己的手里的钱,也就刚刚够买回家的船票和还上自己的身价钱。几人一商量,决定再跟着跑半年,手里的钱可以寄给家里。
  有这样想法的人不少,等货船的货清仓后,众人提出要给家里寄钱。这是人之常情,陈继民将众人带到侨批局办理侨批。冰兰和林星朗代写家书。钱与书信一起走,每封侨批两块。于辉等人的要跨省,多付了邮资。
  陈继民和冰兰都注意到于辉等人没有融进他们的圈子,算了,人各有志,就当交一个善缘。船靠岸,人全部回到村中。村里已经有了过年的气氛。
  陈继民将出去赚的钱交给陈阿强,每次赚的不一样。林星朗的账目很清楚,一共赚了三万三千块。这是净利润,里面已经出去工人的工资和一切开支。
  陈阿强说了家里一年橡胶园已经达到了三百亩,水稻五十亩,一个养鸡场,一个养猪场,一座兰花园和一个果园。橡胶园花钱不赚钱,养鸡场最划算,每月收益都不少。养猪场和水果、兰花偶尔卖卖。
  “村长刚让人捎来了今年饼干厂的红利,今年给了一万块,这些也就是工人的工钱和家里的开支。明天给老家寄两万块”陈阿强道。手里算上从国内运来那批货赚的,还能剩下五万多块。
  这是以前想都想不到的,陈继民道:“咱们家能剩下这么多钱,还要多亏大妹。上次买工人和那批刀具的钱都是大妹的”
  “冰兰的?”众人都不敢相信冰兰哪里来的那么多钱,外面都是陈继民管,他说多少就是多少,不会算这钱对不对。
  “是大妹到海底练功时发现了一艘沉船,里面有一些财务。不然光那些工人的沈家钱就是两千块。那批刀具价格也不菲,剩下的我们会买一些武器和人手。我们不在,你们要多加小心”陈继民道。
  “哦,我们知道了,冰兰以后不要下海了,那里太危险”张氏忙道。
  “那个,我还是想告诉你们,我练习的功法在水下没问题,但我会小心。”冰兰想说年后想去购买一艘千吨货船,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这事还是跟大哥商量。
  事情总在冰兰预料之外,她从没有什么家族观念,她没有不等于陈阿强没有,陈继民没有。等冰兰知道他们家三个男人去了村长那边谈事时,他们已经回来了。
  “村长说用你们买的武器组一个护卫队”陈阿强道。
  “但是船上需要枪做防卫,不然我们为啥要花钱买。枪?”冰兰道。
  “船上留几把不是不可以,村长说买。枪的钱村里会出”
  冰兰彻底无脾气了,也是,饼干厂每年给村长带来那么多收益,花就花吧!在外面,很多事的确需要长辈出面。
  陈家今年算是有了家底,冰兰去参观明兰和水兰管理的兰花园,兰花长势喜人。这次又加入了五种冰兰从外面弄来的品种。整座园子就是成了女孩子的秘密花园。
  林秀英已经融进了陈家生活,暂时管着养鸡场。张氏再看到林星朗,心情更好了,儿子闺女的大事不用操心了。


第220章 奋斗在南洋  13
  在炮竹声和人们欢快喜庆的气氛中; 陈家村子迎来了1906年。村子人口已经达到了两千多人,新年就在村中做的水席,冰兰出去半年,都是老人带新人。这次集体进林子弄来很多野味; 所以新年的宴席很丰盛。男人喝酒,女人说笑,小孩子玩耍。
  冰兰将自己在海底弄到的东西简单告诉了陈继民; “我想年后去英国订购一艘货轮,去德国购买一些武器弹药或者制造他们的机床,原材料。”
  陈继民早就习惯了妹妹的大胆,“这事不能跟阿爹他们说; 我们现在很缺人手; 你想没想过你说的那些东西放哪呢?”
  “到时候再说,总会有办法。我们手里没武器不踏实,”
  “谁会做?咱们?”
  “请人教呗; 总有会的; 事在人为”
  事在人为,陈继民想到自己就要有船了又是激动。
  冰兰内心摇头,这个哥哥还是不行; 就是不知道宝民如何,宝民今年十二岁; 读书还是必要的。陈继民做不了领主; 做一个商人还是蛮够格。身边的李万山和吴国政都是不错的搭档。
  冰兰在年后收到了艾伯特的货; 一百杆枪给船上留了十条; 剩余的全部给了村子。“我们需要武器,都好好练吧”村长鼓励每一个得到枪的人。
  练枪只能进林子深处,艺高人胆大,村中的青年再也不惧怕热带雨林里的危险了。令人奇怪的是那些讨厌的猴子好像越来越少了。
  就是村子周围的蛇和鳄鱼都少了很多。他们干脆在雨林中清理出一片空地用于练习射击。李万山和吴国政拿到枪后做了一个决定:“明年寄钱从老家娶个媳妇留下,这里没什么不好,起码没有狗官的盘剥压榨。大不了咱们出海再找一个安乐窝”
  “两位大哥,好主意,明年不用你们寄钱,我们可能有更大的船了。到时候咱们回去一趟,你们都去娶媳妇,还可以把家人带过来”冰兰过来道。
  “那真是太好了!”众人一听,哪有不高兴的,这不就是喜从天降吗?
  “主家要买新船?”
  “这几天就去英国定,咱们也买上千吨的货船,只是船员怕是不够。我还想带几个人过去,新船也要让他们教会了咱们才能接手”
  “一条船最少也要四五十人,现在咱们船上的人用不了,要分两处就不够。”
  陈继民被喊过来一起研究人员的事。
  年后陈阿泰上船跟着做运输,冰兰和陈继民带着二十个挑选出来的人手坐上邮轮走了。目前英国是世界造船水平最高的国家,占着市场的80%份额。他们发现很多大的船厂订单已满,最后去了苏格兰的格拉斯哥。
  格拉斯哥是英国第三大城市,也是造船重地,有19家造船厂,7万多人从事造船业。冰兰带着众人看完港口的一只只巨船后,感觉自己要的一千吨的船是那么渺小。
  哥俩马上改变主意,与福格森定制了一条两千吨的货轮。
  “如果你们着急,我们倒是有一条两千五百吨的货轮,是我们刚研发的煤油混合动力。依然采用涡轮蒸汽机,却比一般的货船速度要快,最高能到20节(普通货轮一般10节,最高15节,一节等于1。852公里)”
  20节,也就是每小时37公里,“请问,这种动力有什么缺陷吗?”冰兰知道,这不过是燃油动力的过度,但是他们等不了。
  “是的,这种动力唯一缺点就是时速高的时候造成船体的颠簸,但是如果控制在15节,船身一样平稳”英国人对买家还是很坦诚的。
  “我们需要付多少英镑?”冰兰与陈继民商议后问。
  “八万英镑,你的船员我们负责培训,加上免费维修三次”
  还算合理,手里带来的黄金不够,冰兰拿了两颗钻石、十颗红宝石给陈继民。卖出九万英镑,付完船钱还剩一万。陈继民与二十名船员留下接受培训,冰兰继续变卖手里的东西,再去德国购买武器。
  没有人会将武器卖给一个小姑娘,而且还是华人。即使你说的一口流利的德语。冰兰委托一个叫萨奇的法国商人进行购买。依旧拆分定制,MG…26机枪的活塞筒和枪管,加上各种机床的主要部件和易耗零件都在德国和捷克定制。
  勃朗宁。45ACP口径半自动手枪和部分机床就到了美国、意大利。同时采购制作枪械零部件的钢材和做子弹的铜,这些对美国根本不算什么,他们本来就是钢铁大国。子弹生产线自己空间留了一套,那是宋茂名自己改进后的,一套足够。
  再有就是生产子弹的填充物——发射。药,做炸。药。包的火。药。冰兰上一世了解很多,宋茂名就是机械化学出身。她只需要按以前购买清单购买即可。再加上工具。发电机等等,只是这些都要进空间。
  东西买了,钱如流水。粉碎的黄金在黑市换成了英镑、美元、马克。到手没热乎就给了别人。唯一好处就是有钱好办事。
  人才,太缺人才了,难道都要自己一个个去教?冰兰委托萨奇找一名退休无事的机械师,能离开家乡去东南亚讲学的。返回英国面对伯明翰大学久坐。出入的都是外国人,到现在还没遇到一个东方人。
  陈继民等人开始在近海航行,船全长百米,宽十八米,高六米五。远远看着不算小,就是别靠近那些巨型邮轮。跟数十万吨邮轮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陈继民告诉冰兰,他们回去需要再雇二十个英国船员。船厂会提供人员,他们会把船送到马来。既然有人送,路上还能教教,就没必要在这里停留了。冰兰定制的东西开始陆续交货,只要付出,谁也不会与金钱做对。
  船装上购买的洋货和美国运来的机床部件,稍后就可以通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德国和意大利的东西冰兰决定装进空间,有些东西不能拿出来。这样一耽搁就是一个月,等冰兰收到东西,这边就开始准备起航。
  “请问,你们是要回中国吗?”船在临行前,来了一位穿西装说国语的男子。男子身材挺拔,容貌清俊。
  “是,你是中国人?”在这里遇到国人,陈继民很高兴。
  “是,我听你们说的都是汉语就过来问问”男子道:“我叫黄瀚,广东佛山人”
  “陈继民,福建永春人,现在在马六甲”
  男子被让进船舱,冰兰给两人倒上茶水,便走出去。
  黄瀚道:“是这样,我有一些东西想运回国。只是手头的钱不够付运费,看到你们便想问问能不能让我和东西上船”
  “东西多不多?我们已经不少了”陈继民道。
  “有十六只箱子,四个大的,其余都不是很大”
  “我跟你去看看,要是能装上就没问题”
  除了那四个箱子其余的是不大,有的很重,有的很轻,里面估计都是金属物件。还有的标注易损物件。陈继民没问是什么,他装的东西都不算重,很多是棉纺织品和化工产品。这样黄瀚上了陈家的船,再搬运箱子的时候不住叮嘱船员小心。
  陈继民给船命名“海鸥”号,船整体做成了白色,中间带两条深蓝线。在蓝色的大海上很醒目。
  冰兰带着船员每天在甲板上练一个半小时的拳脚,其余时间自己待在房间里翻找东西做计划,一战怎么发个财?占哪个岛合适?接下来该做什么?
  陈继民说是要先回国添置人手,还有解决女人问题,黄瀚要送回国。倒都是大事,那么兵工厂放在哪里合适?冰兰烦躁中来到船尾,船员们正捕捞今天的食物。
  渔网里丰盛的鱼虾让冰兰心情一下子好起来。开始与船员们收拾准备午餐。陈继民与黄瀚过来帮忙。
  “这种事还是男人做吧”黄瀚伸手,将一条鱼抓在手问冰兰怎么处理。其实有船员在,根本不用他们上手。既然有人愿意做就去做吧!
  “那个清蒸吧,去鳞去内脏就行”冰兰很不客气地指挥着,陈继民对黄瀚有好感,既然主动上去与妹妹搭讪,他不反对。妹妹对林星朗一直没表态,他猜是妹妹不大愿意。如果这个黄瀚做妹夫也不错。
  黄瀚下手的麻利劲,平时应该没少做。白棉布衬衫被弄脏了几处,冰兰自当没看到。处理好的鱼被一条条放进桶里,冰兰叫了两个船员帮着做饭。海鲜无非清蒸、炖煮或水煮。东西新鲜,冰兰剁了一盆虾肉,饭后准备做虾饺。
  “这个我会做”黄瀚又凑了上来。接过冰兰的筷子很熟练地打馅。冰兰有些无语了,你个大男人总忘我身边凑干什么?
  “我常在铺子帮人干活,这活我都做过”
  冰兰不说话,听对方说。但对方却不说了。冰兰看黄瀚将一盆馅打成泥状,才交给她。“你们的拳法能不能交给我?”
  原来在这儿等着呢,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这话一点不假。“可以,还有一套内功,只是你——,你多大了?”
  “二十一”
  “年纪大了点,骨骼上不占优势,可能开始吃点苦”
  黄瀚不觉嘴角抽了抽,自己年龄大吗?好像练功是越小越好。“我会努力”
  多一个徒弟,对冰兰无所谓,只是开始入门耗了一些时间。拳脚倒还行,黄瀚努力,一个月后基本上就熟练了套路。雇来的船员很负责,一路教会陈家船员怎么操作。没事的也会跟着冰兰他们比划。
  货船终于到达印度洋,与黄瀚相熟后冰兰才知道黄瀚是被一个传教士养大的。六岁那年赶上大水,家人一下子全没了,做着木盆的黄瀚被一个传教士救下收留。在教堂学习后到了英国,他本身学的是西方医药学。
  医药学?冰兰灵光一闪,将陈继民拉进自己房间,哥俩又开始密探。冰兰与大哥咬耳朵,陈继民震惊、吃惊后,仔细想妹妹说的事。办药厂或许是不错的选择。


第221章 奋斗在南洋  14
  “黄先生回国有什么打算?”陈继民问。
  “去京城看看; 听说李鸿章大人极力支持洋务,我带了一些实验器材和提纯萃取的设备。”黄瀚道。
  “黄先生有没有兴趣研制治疗疟疾的药物?”疟疾广泛流行于热带亚热带。每年都有因为疟疾死亡的大量人口。非洲东南亚是重点,就是冰兰住的村子每年也有得了疟疾死亡的人。
  现在治疗疟疾的有效药就是金鸡纳霜,也就是奎宁; 是一种金鸡纳树提取物。而冰兰在过去世界里接触过另一种更有效治疗疟疾药物——青蒿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