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二十世纪日常-第1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冰兰帮着换药的时候用的都是白药,如果不是这么多人,她也有自己按照古方做的断续膏,不知道在人身上效果如何?动物身上她是试验过的,效果应该是不错。
白天她回家里那边将情况告诉了孙大爷,在看到那些还没动的尸体后不禁皱眉,估计明天就该有尸臭发出来了,再不弄走,活人生命就要收到威胁。炎热的夏季蚊蝇鼠蚁泛滥,细菌病毒传播的会很快。
“没时间,活人比死人还重要,要知道还有很多人被压在里面,他们要救活人”孙大爷不知道从哪儿弄了黄草纸,用剪子剪成元宝带着冰兰烧烧纸,说是给死去的亲人。如果不是年代特殊,家里亲人过世需要很多程序,只是现在简单化了。
就是烧纸也是偷偷摸摸,冰兰又给孙大爷一壶水,一袋压缩饼干。两个孩子拿到食物飞快地往嘴巴里塞。孙大爷看着心疼:“都饿坏了,想做饭都没找到干柴”
冰兰一看,可不是,昨天下了一天的雨,今天刚刚放晴,什么都是湿的,也就是昨天爷三吃了一包饼干一壶水。
“走吧,我带你去看看林子叔,听说会有一批人被送到外地治疗”冰兰道。
孙大爷一听抱起小孙子就跟着冰兰走,儿子临走是一定要看看的。不管如何,一家人总算是团圆了。心里惦记着大儿子却没办法。
第252章 大姐4
第三天; 帐篷里的大部分伤者被转移出去,说是送到外地医治,这里没那么多医生护士。
孙少林夫妻被送走了,孙大爷带着两个孙子失落落回到家。大儿子那边还没消息; 急死人了!老婆子尸体怎么办?他要带着孙子去找大儿子!
夏志信被允许转移到轻患帐篷,那里他们又看到了那个叫程斌的小男孩,男孩基本上好了; 只是呆呆的不说话,不要人理但不拒绝夏家人。
老家的三叔终于找到来了,“我去了家里,没看到你们; 一打听才知道你们到这儿了。”夏志川哭起来; “爸没了,大哥一家除了建国、建文都没了!呜呜呜!”男人呜呜的哭着。
“老三!”夏志信也跟着哭起来。
夏家的老家住在距离唐山六十里地的柳河,地震中心是唐山丰南一带; 但是地震波冲击的可以达到数百里。而在波峰带就会一样很严重。柳河就是地震波的最高峰带; 尽管离着唐山很远,却是整个村子几乎都倒了。
但是村子的房子都是泥土草房,死的人口不算太多。基本上都能跑出来或扒出来。死人多的都是房子好的人家; 砖石和粗重的房梁最要人命!夏家可是刚刚盖的新房,没想到一下子夺走六口人的性命。
“二哥; 你要是好些了就跟我回家吧; 我看城里到处都是尸体; 连口水都找不到。在家还有口水喝; 有口饭吃”夏志川提议。“把二嫂带着埋到祖坟去”
这句话提醒了夏志信,媳妇和儿子还那样呢,“好,老三,我们走,只是我的腿怕是动不了”
“爸爸,我能找到三轮车”冰兰道。
“那就太好了,问问医生能不能走?”夏志川道。
医生过来检查后给了药,骨伤外伤可以回家静养,冰兰不久便带着一辆三轮车回来了。车子不够长,将后面打开延长再铺了一块木板。
夏志信被抬上车,拿了药,雪兰和建华被放到车上,程斌眼巴巴的望着他们。“大姐,不然就将他带上吧”雪兰舍不得新伙伴。
“可是他的亲戚来了怎么办?”
“告诉医生伯伯”
“你愿意跟我们一起走吗?”冰兰蹲下去问程斌。男孩点点头。
“那你还有别的亲戚吗?我是说你的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家的人”
男孩摇摇头,冰兰叹口气“你跟我去做个登记,万一你的亲戚过来了可以找到你”
小男孩点点头,就这样,三轮车上又多了一人,可是家里那两具尸体怎么办?冰兰只好去找排子车,从那些来城里淘宝的村民买。废墟掩埋着无数无主的财富,那些就是外面村民淘金的对象。
现在谁又有能力去制止这些行为?大家还在玩命地救人。一辆快要掉渣的排子车要了冰兰一百块,再贵也要买。他们不带走尸体就会被集体埋葬。
两块塑料布将尸体包起来捆扎好。因为尸体已经流淌尸水了,孙大爷一问他们是回老家掩埋,恳求道:“把我老婆子带走吧,大叔求你们了!随便埋在哪里,有个地方就行。过后我们迁坟!老婆子一辈太苦了,临走都没个安生地方!”
孙大爷老泪纵横,夏志信叹口气让老三帮着收尸。这样排子车上就有了三具尸体。一路坑坑洼洼,有的时候一边清理一边走。赶上不好走的地方只能找人帮忙。尸体被东西掩盖着,如果有人知道是去找地方埋尸一定会发生孙大爷的情况。谁不想让家人早点安息?
幸亏他们没住城中心,等出了城,大家松口气,路面好像好走了一些,冰兰骑着三轮,夏志川拉着排子车一步步跟着,骄阳似火,沿路的庄稼耷拉着叶子。村庄有的影响不大,有的也是一片废墟。走走停停,歇会儿喝口水。
六十里地天黑才到家。所有人都疲惫不堪,路上都是吃几块饼干喝口水。村子家家都做了简易棚,没有电,偶尔看到在外面燃烧的火堆。
“二叔”两个侄子过来将夏志信抬下来,一路上夏志信快僵了。他被安置在棚子里,老张氏这两天眼睛哭得视线有些模糊,拉着儿子还是哭。“让我死了多好!你大哥你爸爸他们都没了!都没了!老天爷啊!让我替我儿子去死吧!”
“妈,二哥伤着了,您老快别哭了,还有一群孩子你看怎么办啊!”夏志川忙去安慰老妈。
一听儿子受伤了,老张氏凑过去看儿子到底伤到了哪儿,一听说双腿又哭起来。一旁的周桂敏叹口气,来了这么多人还是先做饭吧!
“三婶,我来”冰兰过去帮忙,周桂敏默默干着活,想问问情况,却怕孩子伤心。一家人默默吃完饭,外面点燃的火堆照亮着每个人的脸。
夏志川与二哥商量着一会儿找人明天去挖坑,尽早将尸体埋了“那个老太太埋哪儿合适”
“不是有公共坟场吗。挖坑埋了就是,估计孙家事后一定会迁坟”。。。。。。
冰兰和两个堂哥又做了一个简易棚。临来的时候将能带来的东西全部带来了。几个孩子很快睡着,冰兰找了一个地方迷糊过去。可能这几天太累了,一觉居然到了天亮。不知道事事的几个小孩子一起玩起来。
冰兰帮着周桂敏做饭,夏志川带着两个侄子和几个村民去坟地挖坑。回来做了简单的送葬,所有人跟着去了坟地。那里新添了很多坟,都是这次遇难的人们。
大家好像司空见惯,人入土就算完成了人这一辈子最后的程序。孙大娘被拉倒另一处地方安葬下来。柳河的河水多,苇塘多,坨地也多。小堂妹剑兰很快成了小大姐,带着一群小不点跑到苇塘边折蒲蓬棒,冰兰知道那个晒干了可以点燃驱蚊。
事后冰兰从两个堂哥嘴里才知道他们哥俩能幸免是因为那晚实在太热,哥俩一商量就跑到了房顶去睡。夏家盖的是平房,平房的房顶是平的,村里只有有条件的才会盖的起。夏志信在铁路上赚的不少,每月都会给家里一些。
加上儿孙们都大了,每年分红加上养猪养鸡赚的,盖上平房合情合理。
“那晚我跟大哥睡不着就跑到房顶,天色亮的很不正常,迷迷糊糊睡着的时候大哥拉我说是要下雨了,赶紧下去。我一看果然天上有闪电了,我们顺着梯子刚下去,地就开始晃动。我们根本站不稳,很快摔倒,感觉哪儿都在晃,我们想站起来却是不可能。随着断裂声和倒塌声,房子就那么在们眼前倒了。我跟大哥不知道该怎么办,怎么救人。爷爷奶奶我爸妈还有弟弟妹妹都在里面了!
那些房顶上的礁子(做房顶用的)我们搬不动,随后又一波地震,房子塌得更厉害。我们找钢镐找棍子,随后三叔他们过来了。
那晚他们一家在老院,鸡和猪闹腾地没法睡觉,一家子就在院子那块晒台上睡了一晚,也就躲过一劫。等我们扒开屋顶,只有奶奶幸存下来,其余全没了”以前没心没肺的二堂哥哭着说了那晚的事,随后谁也没再提起。
冰兰他们现在在新院子,地方宽敞,院子里种了很多蔬菜。随后就是清理房子,新建的房子东西都是新的。那些砖石还可以用。冰兰每天跟着周桂敏清砖,将上面沾的灰用瓦刀刮干净,男人们将废物往外清,下面的石头地基都是完好的,椽子和房梁几乎没怎么断裂。
清理出来的地方用砖垒墙,先是一间,然后是二间,三间。除了没有窗户门,简易的住房在夏志信能站起来的时候起来了。村里发了救灾的碗盘子,压缩饼干,衣服。。。。。
程斌依旧没人过来认领,孙大爷一家倒是来了一次,给夏家带了很多实用的东西。还带了一个很不幸的消息,冰兰姥姥家那边让人捎来消息,许家本来不多的人口无一幸免。老张氏都跟着掉了眼泪。
孙大爷说大儿子在煤矿井下一星期后被人救出来。家里人都伤了,有的被送到了外地。外地赶来的二儿子要将孙大爷接走,临走过来说一声。
“市里正清理废墟,说是要建简易房和结实的楼房。你们有时间回去了帮我留心一下,有事就给我大儿子家捎信”
孙大爷走了,去儿子家,也要去看看小儿子夫妻怎么样了?冰兰等夏志信拿主意,是留在村上还是回城里。夏志信走路应该没问题了,需要再锻炼锻炼就能如常人。
夏志信决定回去看看,孩子们先留下。冰兰和夏建国陪着一起去的,夏志信还是要坐车子。城里到处都是简易房,铁路正在恢复,根据夏志信的实际情况,铁路让他回乡养两个月再回来。
两个月后就是冬季了,一家人住哪儿?当时下雨,有些东西根本没办法要。一家人怎么过冬?
最后回去的只有夏志信,冰兰带着小孩子留下来。村里特殊照顾了一下,多给夏家分了粮食。秋收的时候冰兰跟着天天下地,村里的人口减少,劳力少了很多。那些红薯地根本除不干净,几个小孩子天天去捡红薯。
回来冰兰都晒成干,然后是捡豆子,捡白菜,捡玉米、捡稻穗。。。。。周桂敏都没想到这群孩子那么能干,居然捡回那么多粮食。足足五百多斤,本来还发愁这么多人口怎么养,这下子全解决了!
夏志信每个星期都来,将单位发的东西全都带回来,将自己的工资也给了老张氏。
“志信啊,你看能不能把建国带出去,在市里找份工作?眼看着都十九了,没了爸妈以后有事还是要你们当叔叔的上心了!”老张氏操心大孙子的事了,找不到工作就要在村里或周围找。那就需要盖房,可是用什么盖?全家的钱都用在了新房上,没想到地震将一切毁灭了。他们家没能力建房了!
第253章 大姐 5
夏志信觉得还是可能的; 现在哪儿都缺人,找份工作应该很容易。要是以前想都不要想!于是夏建国很快去了城里上班,开始算临时工,每月二十块; 市建筑队小工,很辛苦。试用期一年,如果表现好就能转为正式的建筑工人。
那就是有了饭碗; 还能将户口拉进城里。建筑队属于市政下属单位,虽然累,对农村小伙就是前途一片光明。
冰兰在老家住到开春,夏志信过来说单位分房了; 他们分到一座小院。冰兰是要回去; 回去上学。雪兰和程斌也要上学。那么程斌怎么算?
“我没找到他的家人亲戚,经手的人都离开了,现在打听都打听不到从哪儿扒出来的。”夏志信道。
“那这孩子怎么办?”老太太问。
“我也不知道; 就当缘分吧; 既然带回来了就当家里人,就当建立没走”夏志信想到自己死去的儿子眼睛红起来。
“嗨!随你吧!”老张氏知道儿子失去大儿子很难受,只得停住不问。
冰兰家要收。养。孩。子; 政府支持,不然那些孤儿就要政府养。
“你不说你爸妈是谁在哪里工作我们就不能收养你; 不收养只能送你去孤儿院。你想好了啊!”冰兰带着威胁恐吓。
这孩子也太有主意了; 就是不说; 她知道六七岁的孩子不可能什么也不知道; 何况这孩子已经能读书认字了。
“我爸爸叫程鸿业,我妈妈叫邱淑娴,本来还有哥哥姐姐的——”程斌快要落泪,冰兰知道他想念他的家人了。“我没有爷爷奶奶叔叔姑姑,爸爸说他们都死了!”小家伙最后补充。
“你爸爸妈妈在哪儿工作?”冰兰觉得那些亲戚应该在国外,所以程斌的爸妈不让儿子说出去。
“我爸爸在机械厂,我妈妈在卫生院,就是机械厂的卫生院”
“你们住哪儿?”
“在家属楼房”
冰兰松口气,在小屁孩脸上掐了一把,“真是乖孩子,以后你可以正式叫我大姐了”
“大姐”程斌红红脸,还是很诚心地叫了一声大姐。冰兰后面的雪兰漏出少了一颗牙的牙齿,朝着程斌眨眨眼。一招手,两个孩子跑了。
有了线索后,夏志信去找程斌爸妈的单位,领导审核同意后,区民政局办理收养手续。这样冰兰就多了一个弟弟。
新房不算小,相对原来的住处。起码这次是自己单独住了,夏建国也住了进来,叔叔家有房子总不能让侄子住外面吧!
孙大爷一家与他们还是隔壁,孙少林夫妻已经回来了,孙少林走路只是有点跛,但是李红却是高位截瘫。进出靠轮椅,两个孩子只能跟着孙大爷。
家一下子夸了,孙少林除了上班还要照顾妻子,养两个小的。幸亏有孙大爷的退休金做补助,不然奶粉钱都不够。
冯焕喜一家与他们住一条街道,冯老四失去一条腿,冯老三治疗后没留下任何缺陷。隔壁刘立军家齐齐整整的一家五口。对门的赵大娘家将大闺女接回家,据说他大闺女一家只剩下娘两。婆家容不下,不得不回来。
冰兰进进出出认识很多街上的邻居,看到了拄着拐杖的冯老四,偶尔被丈夫推出来的李红。冯老四拿着拐杖喜欢打看他的人,喜欢发脾气,大吼大叫。冰兰他们经常绕道不走他家门口。她现在去上中学,雪兰和程斌去上小学,建华去幼儿园。一家人生活步入正轨。
冰兰负责家里的一切开支,夏志信将工资都是交到冰兰手里。每月要买米粮油盐和孩子上学的书本学杂费,一家人的衣服穿戴等等。夏志信每月三十六块,给老家五块,剩余的就是冰兰做主的三十一块。
加上大堂哥每月给的五块伙食费,冰兰手里每月还是三十六块。生活很有规律,每周吃两顿饺子,一荤一素。一顿鱼,一顿红烧肉。其余的就是白菜土豆大萝卜等等。偶尔弄块猪骨头炖一锅汤。加上冰兰在院子里养的鸡,一家子的日子过得是很不错的。
要知道现在猪肉才七毛二一斤,鸡蛋五毛五,买一盒烟九分钱,当然别抽好的,夏志信没有吸烟的喜好,这笔钱省了。菜几乎是堂哥每周回家带过来,买菜的钱也省了。偶尔冰兰跟回去还能带回一些鱼来,给左右邻居送上一条。
一年后冰兰推回一辆飞鸽牌的的自行车,这样夏志信上班,夏建国回家都方便了。夏志信更佩服闺女的持家有道,就连对门的赵大娘每次看到孩子们都是笑眯眯的,特别和善。在冰兰看来,那笑容很伪善。
大堂哥转为正式工后,工资开始三十一块了,还有粮本各种票。老张氏看到了希望,随即二堂哥也到了建筑队。现在到处都在建设,缺人,实在是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