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二十世纪日常-第2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哥,我也相信”拿着书的郑万均道,他用一种很特别的眼神看着冰兰。冰兰暗道:这就是这种职业带来的麻烦。你与病人打交道久了,病人会对你有种依赖,信任,容易产生情愫,她早就习惯了。
郑万成笑意更浓,看来弟弟要获得第二春了!
郑万均某次问冰兰能不能在疗养院谋一份差事?他是学企管的,做一个小管事就行。冰兰真的需要有这么一个人,可是这位大神她能用吗?
犹豫再三,她不能决定,一直到郑万均出院,仍没得到答案。郑万均走了,诊所的人走了一个来一个。
刘志明从南方回来,很多企业受到影响,他决定还是回家再做打算。冰兰找到他,“如果你不想自己做老板,不如帮我干。管理疗养院的财务和财务运营”
刘志明接受了,外面见识了,自己究竟有多大能力心知肚明。如果能帮到妹妹,他愿意。
98年冰兰用疗养院作抵押,准备向银行贷款两千万开始进行装修和院内院内环境周边规划种植修建。如果再添置器械设备还是不够。
究竟要建一座什么样是疗养院要花费六千多万?刘立仁被这些数字吓了一下。临贷款前,冰兰再次向刘立仁确认他的决定。如果决定好了,疗养院的股份她将正式化、法律化。
又要贷款两千万,这个数字还是让刘立群怯步了。儿子大了,一家人商量再三最终放弃了那10%,有5%足够,他们都不知道冰兰哪来的那么多勇气。那么大的铺垫,什么时候能将钱赚回来?
本身你还想搞福利慈善性,赚的钱不多,欠下的债务却是巨大的。如果是小数额,跟就跟了,大不了从头开始,这么一大笔,就是想从头都怕跌入深渊出不来了。
冰兰正式将疗养院股份分配做了法律上的备案。贷款到位,眼下当然花不完,她用一千万拿到香港金融市场赚了一笔,出来部分本金和后续盈利不断投入疗养院。
经过将近三年的基建装修和休整。一座设施齐全,建筑独特而时尚气派的康复疗养院在绿树掩映中诞生了。三年的资本运作,使原来的资本翻了又翻。疗养院建成后,冰兰还清银行贷款。
知道这些的只有冰兰和掌管财务的刘志明。刘志明直接掌握着外面资本市场上的资金和疗养院工程进度上的一切开支。如果不是亲自经手,他也不会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
刘瑞明这年高考,考了一所医科大学,并开始与刘立仁学习按摩技术。刘立仁有些后悔当初的决定,儿子如果干这行,那10%的股份留着该多好!可惜那么一大笔的投入他没出一分钱,怎么好意思要?
堂弟要继承刘立仁的衣钵,将来到疗养院工作显而易见,冰兰其实是很讨厌家族性的企业,做不好就起内讧。所以在二叔三叔打听疗养院的事情时,冰兰都在谨慎着说,大家并没看到已经落成的疗养院,看到是早晚的事。
疗养院发展好了,想来工作很正常,亲戚往往是最不好管理的群体。冰兰愁眉不展,她倒不在乎给亲戚便利,好处。就如自己弟弟掌管着大笔资金,帮着运作,每年冰兰给他的回报也是一个很好看的数字。
她正发愁接下来怎么办的时候,郑万均来了,“你的强项是大夫,不是管理者,现在我能不能应聘疗养院的经理?”
男人带着的微笑,冰兰无奈点头,那些招聘分工管理的终于不用自己操心了。
“我没钱给你开工资”
“知道,我带了饭盒”
“你能用的费用只有五百万”
“足够了!”
“我家可能有一堆麻烦亲戚”
“我会处理好,只要他们不搞特殊,守规矩,为什么不用?”
这么简单吗?
半年后刘立仁等人才搬进来。能看到的被眼前的高大建筑震撼,被周围的美景吸引。看不到的在听着身边人的感慨,那一刻他们是多么想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里面服务人员已经就绪,高楼太高,范围太大,他们这些人进来好像砂砾淹没于大海。
郑万均道:“我不知道什么样的患者适合治疗,也不知道你们对盲人按摩师的要求。接下来就是你们的工作了。我已经联系了各大报纸电视台,电台的记者。开业的日子选好后,他们都会来。”
“那还等什么?从现在开始,我们对外有限接受截瘫和偏瘫患者,并招收盲人按摩师学员”
因为没有那么多按摩师,接收的患者只能是有限的数量。但学员可以培养,这只是刚刚开始,都不着急。
大肆宣传报道和一个个真实例子出现后,来报名的很多,参观的更多。因为可以申请困难救援,家里条件差的也有机会留下。申请救助的经过核实准确的,可以减免培训费或治疗费。
本来计划接收一百名患者,一个月下来被迫接收了上千人,硬件好,很多人将自己家没精力照顾是病患送来。没时间医治我们等,我们愿意交疗养费。
慕名而来的盲人来了很多,各种情况都有,只想留下学一门手艺。一收也有三百多人。除了减免的,缴费都是按一年交。疗养院一下子收入一大笔钱。留下三个月的开支,冰兰将钱投入资本市场。
趁热向政府购置了一块住宅基地,用作职工福利住房。来这里工作的离家远,伺候截瘫患者的,很多都是农村过来的。所以她要给他们一个家,每月只需要交一点房租和物业费的家。家来了,人就安定了。
五年后,疗养院已经容纳了更多患者,第一批学员已经可以独当一面。第二批学员正在培训中。因为条件好,治愈率高,博爱疗养院在海内外都很有名气。院里接收了一批外籍患者,冰兰很不客气地收了高价。
疗养院更成为很多运动员恢复身体,调节身体的最佳选择。毕业的学员也成为体育队想要的按摩师。
当然也收到了许多爱心人的捐赠,加上资本市场上的运营,疗养院家底很是丰厚。这一点刘志明比谁都清楚。
底气足,你才能接受更多贫困学员和患者,才敢做更多事,就如那片别墅区,那片住宅区,海边疗养院周围的公共设施和美化,海边的休闲区。附近多了一个农业生态园,多了一条沿海边的林荫马路,沿着马路建起了很多度假村。。。。。。
疗养院带动了整片区域发展,成为北方海边一道风景。
刘立仁很享受现在的生活,什么也不用操心,他是这里的名誉懂事,是股东,是德高望重的前辈。他深受学员的敬重,夫妻俩就住在疗养院里的一栋别墅,与刘立群夫妻成为了邻居。刘瑞明毕业后回到他们身边,从事着里院里医生的职务。
冰兰每天的事情就是教学员,治疗患者,慢慢回笼自己付出的资本。郑万均做的很好,一切井然有序,就是自己那一大家子亲戚都用的服服帖帖。食堂的挂面和鸡蛋就来自两个叔叔家。粮食和猪肉都是村上送来的。只要东西好,用谁的不是用?
堂弟堂妹也有来工作的,这些冰兰都不管,郑万均全给安排的妥妥当当。他能掌控那些员工,却掌控不了冰兰的感情。遭受到N多次求婚失败,依然锲而不舍。
冰兰身边男人很多,很多就是被她治愈的病患,经过冰兰治疗的人就如中了毒,对她产生一种莫名的情愫。忘不掉她在他们最绝望中将他们拯救出来,忘不掉她手指在他们身上游走,那种快乐让他们铭记一生。
他们对冰兰掏心掏肺,冰兰对他们以诚相待。郑万成一直守候着冰兰,终于在冰兰三十八岁的时候感动了她。两人结婚后一切照旧,终身都为截瘫和盲人事业努力着,奋斗着。
第360章 偿还1
女孩最后的记忆是带着怨念和控诉; “我爸爸怎么可能是贪污犯!怎么可能!”
冰兰无奈接受着信息,原主吞了过量安眠药。她接受不了以前幸福的家庭一夜分崩离析,接受不了最疼自己的爸爸因为贪污畏罪自杀; 接受不了妈妈遭受打击变得一蹶不振,接受不了那些以前对他们恭维的人对她的指指点点; 更接受不了大伯一家的冷漠。
那些爱自己的人都不知道一夜间去了哪里?女孩就在高考的前一个月自杀了。冰兰现在躺在医院; 身边趴着好像苍老很多的妈妈刘冬云。
丈夫的死和一身罪名让她崩溃,让她神经收到了刺激。女儿的自杀唤醒了她做母亲的母性和理智。她没了丈夫还有女儿; 她不能再失去女儿了。
冰兰感觉没那么头疼了; 她动动手; 软软的没有力气。她只好继续躺着,慢慢又睡了过去。醒来的时候听到两个女人小声低语,“冬云,你要坚强起来,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 等冰兰好起来你要为你们母女做作打算”这是姥姥的声音。
“妈; 我知道,志涛拿的那点算什么?上千万?哼!就看看我们那个小两居哪像是贪污上千万的?人死了; 他们说多少就是多少?我只是不服气!给别人背了锅; 弄得自己一身污水,连我和孩子以后都没脸见人!”刘冬云气愤后就是哭诉。
冰兰伸伸手; 感觉到了一些力量; “妈妈”声音很弱。
“冰兰”刘冬云跑过来握住女儿的手; 姥姥也过来关切询问。
“妈妈; 姥姥”冰兰能从两人身上感觉得浓浓的关爱,她露出微笑:“妈妈,姥姥,我没事,让你们担心了”
“傻孩子,人哪有没三灾六难的,以后可不能这样了!如果留下你妈一个人,她怎么活?”姥姥的眼泪扑簌簌流下来。
刘冬云抚摸着女儿的额头,轻轻梳理着她的头发,“别干傻事了,妈真的不能没有你”
冰兰的眼泪忍不住滑落,她觉得是原主的情绪,刘冬云用手帕帮她擦拭,安慰着。冰兰当即决定出院,她要去参加高考。爸爸出事后家里被查封了,所有银行卡被冻结。奶奶家不要她们母女,娘俩只好待在姥姥家。
她要带着她妈妈离开这里,她知道刘冬云不可能再去厂子上班了,她妈和她爸爸一个单位。
丈夫这样带着贪污罪名死了,她妈怎么还能去?就是去了也要承受着流言蜚语和众人的白眼。以前多少人羡慕她,嫉妒她,巴结她。现在她就是一坨臭狗屎,别人只会嫌弃,避之不及。
出事那天,刘冬云风一样赶过去。丈夫就躺在办公大楼下,地下是一片殷红的鲜血。刘冬云哭喊着再也听不到她声音的丈夫,最后警车将尸体带走了,他们要做检查。办公楼很快被封锁起来。
刘冬云抓住一旁厂委书记李守军:“为什么?我家志涛为什么要跳楼?”这是她刚才听人说的。
“小刘,你冷静一下,关于蒋志涛的事公安局会进一步调查,他们不会冤枉任何一个好人。具体的你跟我到小会议室,厂子领导都在,还有纪检委的”
刘冬云浑浑噩噩跟着去了小会议室,但是里面的人都走了。刘冬云想走却被告知暂时不能走。她在那里焦躁地等了半天时间才被带去大会议室,这回她见到了更多人。
她听了一些什么贪污什么什么的,她大吼道:“我只想知道我丈夫为什么跳楼!”
厂长李元泽一拍桌子:“喊什么喊!这里有公安同志、纪检委的同志,你丈夫涉嫌贪污。受贿。诈骗总额超过一千万。你还不好好配合纪检委调查!”
“哼!我丈夫贪污一千万?开什么玩笑?我们家过得什么日子谁不知道?除了我们俩日常工资,我就是看到了一点吃喝,那值几个钱?一千万?我要是有一千万就送我女儿出国了!何必参加什么高考!
我要是有一千万就换大房子了!何必窝在那两小室!你们诬陷也不能这样诬陷!我要上告,还我丈夫一个清白!”
“证据确凿,容不得你胡搅蛮缠!蒋志涛知道事情败露畏罪自杀,你还是老实交代你丈夫贪污的钱哪去了吧!”
刘冬云听此已经欲哭无泪,证据确凿?“证据呢?”
纪委的将一堆账簿拿过来,指着一张张单子和几张证言道:“这些都是你丈夫自己亲手签署下的单据,有一些工程采购款项与对方入账的有出入,这个我们正在调查。已经证实的几份说你丈夫都是先收回扣后结账。
还有一项是工厂扩建项目,总投入一千三百万,施工者只收到了前期投入的三百万,剩余的一直被拖延着,现在工程都接近尾声了,剩余一千万对方一直没有收到。而我们查到这笔钱是由你丈夫汇入了一个境外私人账户,现在钱已经被转走,根本无法找回。
你丈夫出过国,我们刚才在他办公室保险柜里找到了他的护照和五张银行卡、拾万现金。银行卡的名字都是你丈夫的。所以我们怀疑你丈夫自己,或伙同他人骗取公共财产。我们刚着手调查,没想到蒋志涛就跳楼自杀了。
所以我们希望得到你的配合,政府一贯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你知道什么就告诉我们”纪检委的道。
刘冬云接受过高等教育,知道现在说什么都没用,她安静下来:“你们问吧,只要我知道”
被盘问了一下午,没有一点有用的东西,刘冬云回家了,但被限制了人身自由。家已经被查封了,楼下修自行车的孙大爷说来了一群人,在楼上翻腾了很久才下来的。
“志涛媳妇,别难过,你们都是好人,别人说什么不要往心里去。”老人宽慰着她。
“知道了,孙大爷,眼下我们没办法进家了,以后有什么您帮着照看一下”
“放心吧”
刘冬云去大伯子家,也就是蒋志涛大哥家。冰兰的爸爸蒋志涛从小学习好,考上了大专,回来分配到来安市机械厂财务处。后来机械厂亏损,改国营为中港合资企业。厂子引进设备和流水线,重新扩建,现在倒是来安市有名的企业。很多人都为能来机械厂上班感到光荣。
蒋志涛陆续将大哥大嫂能弄来做了临时工。蒋志国烧烧锅炉,管着澡堂子,大嫂宋兰荣到了食堂。就是侄子和女朋友毕业都被分配到了办公室。蒋志国一家能有今天全是蒋志涛的功劳。
兄弟俩平时亲厚,刘冬云只能来找他们拿主意。蒋志国家没人,她去了蒋牧辰家,门已经贴上封条,依旧没人。她给老家打电话,电话还是蒋志涛给老两口安的。
“二婶,你回来吧,爷爷奶奶病倒了”接电话的是蒋牧辰。
刘冬云马上意识到应该有人上门搜查,老两口知道儿子死了受不了打击病倒了。刘冬云急急火火赶回去,她发现家里院子有很多人,都在看热闹。看她来了,一个个用各种眼神看她,打量她。
她和蒋志涛是城里人,每次来都接受到很多羡慕的眼神。而这次眼神里大多是看热闹,偶尔有同情的。她一进来,就有本家的一个叔叔将院子里的人全部赶走。
老夫妻都躺着,“爸妈”刘冬云轻唤。
老爷子一下子坐起来,带着怒气看她:“说!老二到底犯了什么错?”一家子都看向她。好像她也是罪犯,或者是共犯。
刘冬云感觉自己像是犯人,接受着人民的审查。她内心一阵悲凉:“爸,志涛能犯什么错?我刚被审了一天,没想到到家还是要接着被审问!呵呵!”刘冬云一阵苦涩地笑,声音无比悲凉。
蒋开山目光缓下来。
“老二媳妇,你别这样,好好回答,现在牧辰家被封了,你家被封了,还有人来家里了。现在就是我们都跟着被查?平时狗屁光没占到,如今倒好,谁都知道我们是贪污犯!你说老二到底贪污了多少?钱呢?”蒋志国义愤填膺,好像所有错就是弟弟和弟妹犯下的。
“大哥,现在志涛死了!他贪没贪污你难道不知道?我家像是贪污了上千万的人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