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二十世纪日常-第2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候已经定亲还没有结婚。父子两都在私人煤矿上班。
八十年代经济飞速发展,电力不足,钢铁井喷,企业燃料,冬季迅速增加的大面积供暖,哪一个都离不开煤。可以说近代的经济就是煤炭被煤炭点燃起来的。
煤的需要量太大,山西的大小煤矿如雨后春笋冒出来,挖一挖,只要出来黑金那就不是煤,而是钱!
农民一年种地收入一千,下井挖煤只需要一个月。巨大的差距让人们慢慢放弃了庄家,走进深深的地下。
冰兰上学的时候她爸爸,叔伯们就带着林家成年的男孩子去挖煤了。女孩子一般初中毕业就在家做做活,等到年龄准备出嫁。像冰兰这样读书出来的毕竟是少数。
冰兰能在外读书也多亏父兄挖煤赚钱,小弟今年是不是已经高中了?冰兰不希望弟弟在走上父兄之路。
近乡心怯,冰兰整理好自己的心情,回忆一下家人的样子,再将背包整理一下。手上多了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一身运动服,一双旅游鞋,在九十年代很时尚。
县城比原来人多了,卖东西的更多,看着还有建房的。村上平时没有卖肉的,冰兰去市场卖肉摊位想买几斤肉回去。家里平时最多也就是吃几个鸡蛋。
“猪肉多少钱一斤?”
“七块二,要哪儿”
“肋板,十斤吧”
大户啊!卖肉的乐了!刀一挥,从前槽第一刀开始,比划了一下将猪最好的肋板全切下来。一称,“十二斤,嫌多不?”
“不多,帮我分成二斤一份”
“等一下,能不能先卖给我二斤?”一个男人焦急的声音传来,男人开车来的,下车后眼看着肋板被人全买走,有些着急。媳妇要吃红烧肉,买不回去一定心情不好,媳妇心情不好他就要受罪。
卖肉师傅看冰兰,冰兰没抬头:“给他吧!那就再给我剃两个肘子,前后各一个,加一根棒骨”冰兰看着猪还算挺肥,家里人好像更喜欢肥肉。但她更喜欢瘦一点,最好带点筋。
随后冰兰在摊位上找有没有卖羊肉的。一抬眼,一眼对上那个男人愕然惊喜的眼神。男人带着惊喜和莫名地眼神愣愣地看着她,冰兰从对面熟悉的面容上才猛然想起这个看她的男人是谁了——赵晓东!她的前男友!什么狗屎运!
赵晓东穿的西裤白汗衫,手里拿了一个黑色皮包。这打扮不是老板也是公务员。
“你回来了?”
“啊,刚回来,你买肉?”
“哦,你也买肉?”
“嗯,二斤够不?不够了再给你一些”
“够了”赵晓东觉得哪里不对,林冰兰怎么跟自己这样说话?跟以前好大的不同。他听说他们分手后林冰兰消沉了阵子,一听说招援藏支教的老师马上就报名走了。就像是逃跑躲避着大家的舆论。
他妈妈来的那次就传出他们分手。他被人骂过陈世美,她被人奚落过灰姑娘妄想做公主梦。所以她逃了,赵晓东明白,自己伤害了她,所以她跑的那么快!
怎么一年让一个人变化那么大?毕竟相处了三年,心里说不出的滋味“你还好吗?”
“挺好,那边简直就是人间仙境,雪山草原,原始森林,雄伟的喜马拉雅山,壮观的澜沧江,美景无处不在”冰兰轻松地说着,问一共多钱?
“一百二十二”
冰兰拿出一百五,“把那二斤一起算了吧”
赵晓东这才醒悟过来,忙道:“我出,我出”
冰兰很镇定自若超师傅点点头:“一起算了吧,我同学”
师傅笑笑,给冰兰找钱,赵晓东拿一百五给师傅:“怎么能让女人出钱!师傅,再给我弄点瘦的,不用找了”
买肉的接过赵晓东的钱,笑着将冰兰的钱给回去:“姑娘,你同学一看就是有钱又风度,这次就让他帮你付了!下次你再付!”
得!冰兰无语,拿过钱趁着卖肉师傅称肉的功夫,冰兰从兜里找了零钱,放到肉案板:“师傅,整好!”说完拎着肉就走。
“冰兰,等一下”赵晓东拿了钱要还给她,冰兰一闪:“我还要赶车,先走了!”
冰兰走得快,她还在逃!这是在躲避自己吗?赵晓东急急忙忙拿上自己的肉追上去,“我送你,我开车来的”
“谢谢,真的不用”
“去你家车不好等,我开车很快!车就在那儿”赵晓东再次缠上,拦住冰兰去拿她手里的东西。
“赵晓东!”冰兰一喊,声音带了怒意。赵晓东手停在半路,他看冰兰:“我没别的意思,只是想送送你”
“我说了,我去坐车”冰兰的冷让赵晓东有些无措,这样的冰兰他不认识。他语气缓缓道:我是想问问你要待几年回来?”
“想多待几年,看看再说。你分到哪儿工作了?”对方没再要提送她,冰兰语气也放缓道,将身上的冷气收了收。
“教委,县教委,有事你就说,回来分配工作了我会尽量帮你留在县城”
“回来再说吧!不一定当老师了,或许换换工作。我要赶车了,不然回家太晚。”冰兰说了声再见,朝着一辆的车过去,这么多东西去汽车站还是瞒多的。
赵晓东一直看着从容走远的人,还是觉得哪儿不对!
“岭上,林家村多少钱?”
“八块”
还可以,有公共汽车坐,只是每天就那么两班。车上人很多,看来人手里都有闲钱了!冰兰的东西被售票员塞车座下。两旁山坡上的庄稼无精打采,玉米长得看着就不壮实。更多的是谷子。山体是实土,偶尔暴露着岩石,间或看到一两家做的窑洞。
时代再发展村子很多人依旧喜欢窑洞,造价低,冬暖夏凉。走在路上到处充斥着土的味道,满目的是贫瘠。回想热带雨林湿润遮天碧绿的景致,冰兰有种想回去的感觉。反差太大,落地你呼吸的空气里仿佛都有土的味道。你的皮肤毛孔都好像被堵塞。
林家村的村民几乎住在一片山坡上,窑洞一排排错落着,从下到上都有人家。一条上去的路曲折弯转,窑洞有新有旧。家家都有一块院子用作晒粮种菜。
自己的家就在半山坡,窑洞外面一看就是被重新修整过,外面隐约能看到忙碌的女人。
冰兰沿山路快走几步,路上几个孩子勇好奇眼睛打量着她。在外干活的妇人放下锄头看向这边,心里好奇谁家来了客人。
窑洞前还没落干净的喜字说明她已经有了嫂子。
“娘!”(山西的方言实在是复杂,咱们还是白话一点吧,翻了翻资料,简直是一头雾水)
“小兰!”在院子里干活的女人放下簸箕迎出来,后面跟已经过门的嫂子。
“娘,嫂子”冰兰朝着过来的曹芳和马文娟喊了一声,曹芳刚四十多,感觉就像五十多岁。常年的劳作使得皮肤黑黄。没眼却与冰兰相似。马文娟二十出头,中等个,肤色偏黄,椭圆的脸蛋,一双带着单眼皮的不大眼睛。无关最好看的就是那高挺的鼻子,女子朝她笑笑:“小姑回来了!”
“你哥嫂去年年底刚结婚,你那么远,想让你回来都不行。”曹芳忙道。
“嫂子”冰兰再次叫了一次
“快进家”马文娟接过冰兰手里的两个袋子,又去拿她背上的包。
“嫂子我背着吧,太重了!”冰兰忙道,人大步跟着两个女人朝家里走去。住在上面干活的女人朝她们看来,冰兰忙道:“大娘”
第417章 老乡 7
“冰兰回来了?一晃出去了一年多了”女人道。
“嗯; 这不回来探亲了?”
“怎么还要走?”女人道。
“还没定,看看再说吧!大娘等会我去看您和阿公阿婆”冰兰客气道。
曹芳也笑道:“孩子赶了一路,我让她歇会,晚些过去啊”
大娘应着; 还是将头往下看着,一直到人看不到。
院里的枣树结满了青色的枣子,可能是干旱,叶片稀疏,满树的青枣格外现眼。冰兰打量着院子; 除了枣树; 家里还种了菜; 一群鸡正在啄食。
三个人进了靠东第二间窑洞,这间是林祥生夫妻的住房,一张大炕铺着干净的席子,上面只有两个枕头一个夹被。炕边放着一张桌子,暖壶杯子都在上面。屋里陈设很简单,家电除了一台收音机什么都没有。
马文娟将袋子放在桌子上; 装着肉的袋子被曹芳首先看到埋怨她买的太多了!等会儿给你阿婆大娘送过一些。
冰兰将背包卸下放在炕上。
“你这是买了啥这么重?”曹芳从闺女的动作上就看出背很沉。
“都是那边的吃喝; 还有从北京下飞机给你们买的东西。”冰兰接过马文娟给她递过来的水杯; 喝了一口,微微带着涩味,与那山里的清泉简直没法比。
冰兰干脆将背包打开; 小弟和大哥嫂子都是运动衣; 曹芳夫妻是两条裤; 两件毛衫。二十多件男女大小不等号,颜色各异的背心。曹芳和马文娟将冰兰拿出来的衣服一件件看着,摆弄着。
嘴上埋怨她买得太多,心里还是蛮开心。趁着两个女人看衣服,冰兰捣腾出十饼普洱茶来,最次的,年份最低的要是去卖也能卖百十来块吧!
剩下的就是自己带的换衣服和一些小东西。袋子里就是买的吃的,牛肉干,点心,干菌,酥油,糍粑。还有两只半路上加的熏鸡,密封包装,回来送人。
两个女人看冰兰将东西都倒腾出来了,将衣服全放下。曹芳道:“你上次寄来的那个药材我们不知道干啥,还留着呢”
“那些都是那边的药材,不过在这边卖的挺贵,那边也涨价了。你们要是舍不得不如卖了。别看东西不多,在这边能卖几千吧!”
“几千啊!”曹芳惊讶,“那就卖了,几千块咱们得吃多少肉?”
冰兰笑了,马文娟也偷着笑。冰兰又掏出两对银镯,一对给了曹芳,一对给了马文娟:“嫂子结婚我没赶上,这对镯子算是小妹的贺礼吧!”
马文娟忙推脱着,曹芳道:“给你就拿着吧”,她知道闺女挣的钱多,随后情绪马上低下来:“你这是还要回去?”
“要回去的,这次回来帮着学校买点东西带回去。我还小,在那边待一两年或许会留在城市”
“哦,那都是值了!那边苦不苦?”马文娟道。
“我觉得挺好,比咱们家环境好很多,下次我给你们拍些照片回来,你们看了就知道,真的很好。有的摄影家还过去采风呢!”冰兰马上想到冯澈,随后在心里骂了一句冷血!
总之好就好,曹芳等媳妇出去后问冰兰每月工资多少?
“一千多吧,有补助,不然在家上班也就四五百”
“也不少了,你大哥和你爹一个月霞煤窑才一两千,那是拿命换来的。你爹腰腿的都受了病”曹芳说不下了,冰兰知道他们去的都是小煤窑,条件差,安全没保证,开始采煤可能是站着,越往里随着煤层的降低,巷道的高度也跟着降低,人从站着,到弯腰,半蹲,蹲着,跪着,最后趴着。
里面的空间狭窄,氧气不足,人经常出现头昏脑涨。这些都还好,就怕出现塌方,渗水。所以她娘说他们在用命换钱是对的。
“别让大哥和爹去了,我听着就危险,万一出点事家怎么办?”冰兰道。
“家家不都这样?不干这个干啥?咱们这儿除了煤窑就没赚钱的地方。要过日子,你爹跟你大伯三叔他们在一块,彼此还算有个照应呢!”曹芳开始规整冰兰的东西,询问带来的东西是啥?算着要给婆婆那边送什么。
十斤肉,两个肘子,两条给婆婆家和大伯子家,一条给小叔子家。剩下一条用盐盐起来炒菜,剩下那一条和两个肘子一起炖上。
“你先去你大娘那边,带上两饼茶,一盒点心,两条肉”曹芳交代冰兰。冰兰问熏鸡要不要带上一只,是半路买的,据说味道很好。
“改天要去你姥姥家,留着给你舅舅姥爷吧!”
冰兰有种僧多粥少的感觉。带着东西去看了她的阿婆,大娘,老婶,回来家里飘出肉香。曹芳已经给冰兰晾晒了一床被子。即使大夏天不盖也给准备了。马文娟找了一个新毛巾被给冰兰,那是结婚的陪嫁。
晚上黑天后一辆拖拉机载着村里男人回来。一个个湿哒哒的,说是在河边先洗了洗。
冰兰见到了她爹林祥生,大哥林永志。
同样的话冰兰再次重复着说了一遍,那边很好,过两年在说等等。
村里男人干活的地里离着村子十几里地,早上拖拉机拉走,晚上拉回来。冰兰很好奇传说中的煤窑到底是什么样子。想去看看,却被家里两个男人拒绝。那里不是女孩子该去的。
炖好的肉女人只跟着吃了一顿,剩下的曹芳放进地窖留着每天给男人蒸几块。两个男人吃完饭一通洗后才换上一身家里常穿的单衣。
曹芳拿了背心给两个男人,“小兰买回来的,一买就是二十几件,说是批发的,便宜”
林永志立马换上一件,黑色的,“舒服!谢谢小妹了!”背心只有黑白红紫色,当初冰兰考虑到两个男人在煤窑干活。
马文娟梳洗后换了件红色的,一黑一红,却是瞒相配!
上面大伯大娘,三叔三婶带着孩子们下来聊天,侄女送了东西也是要看看来的。一会儿男人就坐一起聊起来,大娘三婶询问着村外的世界,拉萨是什么样子,你住的那个地方怎么有雪山还有森林?
很多事他们不理解,好奇。冰兰尽可能将外面描述清晰,人文风土,饮食等等。侄女带给他们的茶叫普洱,电视里说道过,藏族人喝它喝了上千年是真的吗?为啥那边人不喝它要生病?
冰兰生动的解说描述吸引着每个人,渐渐男人也聚拢过来,外面他们一样好奇。电视里看到的总不如冰兰说出来真实一样。
最后冰兰给众人煮了一壶酥油茶,味道很怪,但都喝了。那边人原来喝的酥油茶就是这个味道!
冰兰问了问煤窑真的那么赚钱?
“赚多少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干活的那个村村长盖了小楼,坐上了小轿车。他儿子整天骑着一辆摩托车四处兜风,听说那辆摩托车一万多!”林永志道。
“只离着十几里地,他们那边有煤,咱们村就没有煤吗?你们没试着挖挖?”
“呵呵呵,怎么没人试?村长带着人挖了好多地方,就是没有。也别说没有,挖了半天挖出的都是煤矸石!大伙说咱们村没财运,好东西都到了别人手里了!”
众人只能怨老辈人没给子孙选好位置,错过了发财的机会。干了一天活的人很疲劳,人散去,冰兰独自占有这一个房间。
小弟林永辉今年考上高中,林家为了培养一个大学生假期将儿子送去外婆家跟着大表兄先去预习高中课程。
“明个我带你去看看你外婆,舅舅,永辉还不知道你回来”曹芳过来收拾儿子东西道。
外婆家枣林村离着林家村十八里地,坐一段公共汽车,还要走一段。书桌上摆着一堆初中课本,那些卷子都还没扔掉。冰兰看了看,成绩还算可以,字迹工整有力。如果是可造之材倒是可以支持一下。
曹芳说林父下煤窑也是为了多攒点钱给儿子上大学用。像他们这样的家庭要供一个孩子上大学,只能靠挖煤!
第二天娘俩带着给曹家的东西上路,下票车走山路,弯弯绕绕,远处就能看到一辆辆拉煤的汽车。那便是林家村去干活的煤窑。
路面都是土,远处烟土飞扬,庄家叶子上灰灰的,土混合着煤。山坡上的枣树没精打采挂着枣。
曹芳说曹家的男人跟村里其他男人一样去了煤窑上工,冰兰有三个舅舅一个姨,茶饼被带来了一半。昨天的肘子被曹敏带了一碗,一袋烧鸡,一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