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快穿之二十世纪日常 >

第262章

快穿之二十世纪日常-第262章

小说: 快穿之二十世纪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芳说曹家的男人跟村里其他男人一样去了煤窑上工,冰兰有三个舅舅一个姨,茶饼被带来了一半。昨天的肘子被曹敏带了一碗,一袋烧鸡,一盒点心。东西却原来那么不值分。
  在村里小卖铺,曹芳给她爹买了两瓶酒,“永辉在这边,都是麻烦你大舅母,下次回来想着给你大舅母买身衣服来,她比我高,不然我的那身就给她带来了”
  “行吧,等到北京我买好了给你们邮过来,买外套吧!”冰兰道。
  “你看着买吧!”
  进村就看到舅母们在村子井口排队挑水。曹家姑奶奶回来了,大舅母将水桶交给二舅母带着母女先回来。
  “排了一大早的队,家里水缸刚半下,劳什子那些外乡人霸着井边不点不讲规矩”大舅母气愤地说着。
  “他们不讲理你们还跟他们讲啥礼?早知道他们这样就不该让那些人住进来!”曹敏跟着义愤。
  “现在他们都一个个大爷着呢!就是王三家,你知道吧,她家住进几个四川人,都一年了,房租不给不说,还将院子里的菜拿去吃,煤随便用。赶都赶不走了!赖在那儿睡啥都不走,气得王三家的哭了好几次。”
  “这啥人!这不请了一个霸王来了?”
  “可不?老三家住的那三个倒是没像那几个,就是忒埋汰,院子屋子都要不得,这不想着赶走呢!”
  ……冰兰听着两个女人的话,他们说的是住进村里的那些外地煤矿工,那么多煤窑当地这点人根本解决不了用工问题,从河南,四川,山东,河北等地就过来一群群打工者,这些人刚来有的就住在附近的村子里。


第418章 老乡 8
  开始都很克制着; 后来混熟了,有些恶习便显露出来。他们来的人很多,基本上都聚集在一起,想干点什么很容易。不是不想管; 那些煤矿主需要他们,村子依靠着煤窑生活,煤矿主便会息事宁人,大事化小,最后是有的人越来越张狂。
  串亲戚就是女人们坐一起唠嗑; 孩子们聚一起谈着喜欢的话题。冰兰给表弟和自己弟弟每人一支钢笔; 问了问功课; 她觉得顺其自然好,两个孩子被两个家给予了希望,看来也在努力,但愿能实现各自家庭的梦想。
  冰兰听着女人们聊天却听到了一个消息,原来三个舅舅正在自家山坡下挖矿。那片山坡是几家的田地。老爷子说以前有人说过此地有煤,他深信一定有。
  冰兰被小表妹少茹带着去看了三个舅舅和姥爷干活的地方。已经挖了很深; 他们还在挖。姥爷在外面守着; 将挖出来的石土往远处扔了扔。
  冰兰跟着钻进去; 里面的洞很大了,头顶都用木棒支着板子,四周是石土混合; 进深十米左右。再往下前方遇到石头; 舅舅们说需要将石头炸开; 看看石头后面是什么。有的煤层就在岩石后面。
  曹家的男人都很兴奋紧张,好像就要淘到宝贝了!去买炸。药的表哥少雨带着包裹地严严实实的东西回来。就这些人要破石?冰兰真怕出意外,老爷子笑笑:“下了几十年坑的人那个不会弄这个?放心吧,他们在矿上早练熟了”
  老爷子等儿子们下好了药,他进去检查好就让大儿子点引信。刺啦啦的声音带着青烟向洞里延伸,一声闷响,洞口烟雾灰尘缭绕。跑来教他们吃饭的三表弟少坤也不走了,跟着要看看结果。
  “都回去吃饭!就是有碳(煤)还早着呢!”一群人被老爷子赶回来,曹家的男人跟着回来吃饭。
  冰兰作为客人被问了几句支教的事便都将话头转向能不能出碳,出的碳是细碳(优质煤)还是干碳(含有燃烧不充分的石质硬煤),眼下的碳价已经130了,不用多,一天能出来十吨就是一千三,一个月就是四万块钱。
  这还是按自家挖煤算,要是雇人干更多,每吨成本不过三四十,剩下的还是大头。一家人都带着兴奋激动。冰兰不想走,她一定要看看结果。
  如果现在劝他们放弃开采根本不可能,过度开采的后果都知道,可那又能怎样你不采就将机会留给别人,你就等着去做旷工。个人觉悟就如米粒之光,螳臂当车。
  曹芳也想看看结果,如果娘家这边出碳了,丈夫儿子就可以过来干,总比给外人干好。
  下午曹家男人去清理现场,废弃的土石渣滓就被倒在地头坑里,以后浇地引水怎么办?怪不得若干年后山西大片土地荒芜!
  一个下午男人都在忙碌,随后又放了两炮,这两次后老爷子拿了一块乌黑发亮的碳激动地语无伦次:“有了!真的有了!”
  几个大男人哈哈哈的笑着,冰兰和表妹表弟也笑。出了碳,就表示曹家要翻身了!谁会去想要付出的代价?
  这种事瞒是瞒不住,你总得要出碳吧?曹家地头挖出碳了,那么我家的房前屋后,地头有没有?
  曹家当晚男人都喝高了,女人带着笑伺候着男人们吃喝。
  老爷子对孙子和外甥说:“你们俩好好读书,读书的钱爷爷老爷出,知道吗?咱们祖辈也曾经出过一个秀才,你们也要出息!出息了才不被人欺负”老爷子舌头已经发直了。
  “爹,你姑爷也外甥可是要过来干的,祥生腰越来越不好,你给他安排个地面的活计”曹芳没放过给那父子俩找份差事的机会。
  “爹,我娘家兄弟能不能来?”
  “是啊爹,用自己亲戚总比外人强,我娘家兄弟都在坑下干过,有经验”
  ……女人们都在为自己娘家争取着机会。曹家男人们一瞪眼:“都闭嘴!都听爹的!爹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冰兰没等到老爷子的答案,人已经困得要死,很快被扶着进了屋子睡觉。
  第二天还是有村民去看曹家的结果,放炮的响动惊动了村里人。那些各家长辈都过来看碳的成色,大家都知道老曹家在找口子(煤矿),这回响动大了,都想看看结果。老曹的希望就是他们的希望。
  “嗯,是上好的细碳(好煤)!我们跟方家营那边就是一个脉,他们那边出碳咱们怎么不出?”
  “老四这里出了碳,我得去看看我们那边能不能开出口子来”本家的大哥道。
  村长也来了,曹家男人小心翼翼等着村长发话。
  “村长?”大舅舅递上烟。
  “国家是不允许私自挖煤的,这事要是被上面知道是一定要管的”村长吸着烟,慢悠悠道。
  “村长,我们就是想弄点碳家里亲戚烧烧,您看能不能给想个辙?”老爷子上前递上烟道。周围几个当家的都看着,老曹家的事就是以后他们可能面临的事。
  “是啊村长,咱们村守着宝总不能被外人都挖了去,不说别的,家里烧的总不能花钱去买吧!还有村上的小伙子,一个个累死累活给人家当牲口一个月不过一千块,说不定哪天就像我那苦命的孩子被埋里面”说话的是另一个老爷子,他儿子再一次事故中被埋在坑里。等挖出来人早完了。
  “这样吧,老曹家这是第一份,也是个比照,我呢理解大家,回头我给大家在上面找找人,疏通一下,当然这个疏通不会白白让人家帮忙的,行有行规,具体的回头再说”
  众人一听忙道:“我们明白,辛苦村长,回头您选地,我们让孩子们去帮忙,村里多几个口子,咱们也能提前致富奔小康不是!”众人心情大好,村长默认了就好说,拉上村长更好说了!
  曹芳着急回家跟家里人商量大事先走了,冰兰说要帮着两个男孩看看功课留下来。高中难点无非是数理化,英语那是慢功夫,对山区的孩子依旧是难关。
  本来没人相信冰兰会高中的功课,她上的毕竟是师范,师范也有数学啊,拿过表弟拧眉不得其解的数学几下子做出来后,大家便相信师范生的数学学的很好。
  冰兰想知道后续,回去不也没什么事?白天教了高中生就教初中生。可惜其余的对学习没兴趣,女孩子更注重跟着娘亲学做饭,做鞋等活计,男孩子跟男人去清理口子。
  冰兰唯一用途就是好好看着弟弟和表弟。一个月后曹家的口子开始出碳了,村里据说又找了一个口子,村长家的还在继续。难道家家都开口子
  “怎么能”大舅母道,“一片地有的地方你挖就能挖到碳,有的下面都是石头,能不能开口子全凭运气的。前几天老刘家打了多少炮都没看到碳,可见到黑的了却全是不能烧的矸子(煤矸石),钱花了不少,全废了!
  人家杨老五家就幸运,一家子就在地窖里挖出了上好的细碳,你说人跟人能一样?”
  “村长家咋还没挖出来呢?”
  “最好挖出来吧!”大舅母高兴地心情一下子低下来。沉了沉还是带着不甘道:“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他说给上面疏通去,要各家一年拿出四成。四成?岂不是家家都在给别人忙活?那我们还开口子干啥?还说村里的碳统一卖,他会找人来拉,多少不还是他说了算?”
  “那咋办?”
  “还能咋办?只能多挖碳,多卖钱!不然都不够他们吃的!”
  冰兰算是明白了,村长应该向上孝敬,自己估计再留一部分。
  林家父子俩稍后过来了,曹家一下子拥挤起来。不光曹家,别人家一样,新的窑洞开了不少,冰兰在一次饭后闲聊的时候问了问村里水井出水的情况是不是比以前少了。
  “是少了,不然也不会排队挑水”大舅母道。
  “地下开采过多的缘故,等以后地下掏空了找水怕都是难事。河道的水也会受影响,将来庄稼能不能打粮食都不好说了。没有水就是靠天吃饭,不下雨就等着干旱。”
  “地里不打粮食就去买,地里出钱太难了,有钱没啥不好办的事”大舅舅说的很有底气,等手里有钱粮食还不好说?
  “是啊,你个姑娘家家的好好找个婆家就行了”大舅母忙道。
  冰兰只好做罢,就知道说啥都没用,他们就挖子孙根吧!这辈子有钱了,下辈子与他们有啥关系?他们觉不会想到现实来的那么早。
  放炮震得地面都跟着摇晃,这里天天有人在放炮,每天都好像经历地震,根本不能安静学习。老爷子让两个上学的孩子去林家学习,林家少了两个人正好安静。
  带着两个大孩子回到林家,冰兰又跟了一个月准备回程了,她还有一些事要办,空间还有位置,她需要添补一些物资,不管是什么,现在能储备的先储备,或者去藏区赚点外快。
  冰兰给曹芳了一万块,她将上次寄回来的药材带走了,这边卖不上价。
  “下次就把东西卖吧!家里你弟弟要是上学也需要钱,你大了,手里留些”曹芳还是问了问以后会分到哪儿?
  冰兰想了想道:“我可能留在大城市,国家对援藏干部待遇很优厚的。”本来还想说什么,觉得说什么都很无力,在这些人眼里,金钱可能比什么都重要。
  终于离开了这片黄土地,她觉这里已经不再是黄土了,路上和田间到处被飘落的煤灰覆盖着,一片片是黑色,灰色。
  坐上去郑州的火车,空气中的味道慢慢变淡。郑州南下,她卖了药材给家里寄去五千块。手里的钱不变成货物就是损失。
  一阵眩晕,冰兰一头栽倒在南方城市的一条行人街道上。醒来人在医院。冰兰看清环境后才知道自己晕倒后被好心人送到医院。


第419章 老乡 9
  “医生; 我这是怎么了?”
  “我们正在给你检查,具体的还要看检查结果,既然清醒了我们帮你补充一下资料。”主治大夫道。
  住院手续是送她来的出租车司机陈伟帮着办的,“你这里有亲戚朋友吗?”
  “没有; 我一个人过来出差办事的”
  “先交两千住院费”
  不明白原因,医生没有给她用药,检查结果一项项出来,她的身体很好,除了一点贫血没有任何毛病。为什么突然晕倒; 医生判断可能是低血糖或贫血造成。
  白折腾三天; 冰兰出院买了东西去陈伟家做了感谢。她感觉身体应该没事; 不知道是心理作用还是怎么,就是觉得身上力气小了。到北京再看看吧!身体怎么会突然有了变化?
  这点问题没影响到她的行程。胶鞋,质量上乘的胶鞋在藏区应该有市场,还有那些针织百货,想到孩子们做饭,冰兰想给孩子带一些能煮东西的小锅; 铝制蒸锅。塑料的饭盒; 不锈钢的饭盒等等。
  上次买的书本文具总觉得不够; 冰兰再次补充了一部分。直到空间被她塞的剩余地方不多为止。
  剩下的开始给自己补充水果蛋肉油粮。粮种果苗,一路从北向南,从南返回北京。她觉得自己有储存癖好; 不存东西难受。这种心态或许是对未来不明确的不安全感造成的。她只是一个实验体; 万一离开这一时空转去了其他地方; 是不是还能活得如此滋润?所以储备更多物资就是自己的底气。
  徐家爷爷奶奶早就盼着冰兰来了,“走我带你去看看大家伙给藏区捐助的东西,可多了!”徐奶奶看到冰兰乐呵呵道。
  “你让孩子歇歇再说”徐爷爷埋怨着老婆子太着急。笑道:“大家对藏族同胞非常热心,捐了好多的衣服书本和文具。都在居委会呢,居委会的人还帮着整理打包好了。拿衣服都是洗干净的,没洗过的都让拿回家洗了。”
  想的太周到了!冰兰心里说不出的感动,“谢谢爷爷奶奶,这些天累坏了吧?”
  “没事,我们难得找事做,不然一天天都是白晃悠过去”
  冰兰给徐家带了好几桶山西特产的醋,都是去各家买的,绝对的正宗。干大枣带了两箱子,这些礼物让老两口非常满意,外面卖的醋很多是勾兑的,纯粮食酿造的谁知道是不是?
  徐奶奶让冰兰带上两桶醋和一箱子大枣给居委会的大妈们尝尝,毕竟人家帮了忙。
  等冰兰看到满屋子的袋子箱子再次被感动,实在是太多了,空间是放不下,只能走车皮。居委会的大妈给冰兰一个册子:“捐助人的姓名和东西都登记好了。”
  还有比这更贴心的吗?
  刘大夫说应该去民政局办个手续,运输什么的可能用到,再说这么多东西总要用火车吧!自己找总不如他们找好办。
  东西算了算差不多够一车皮,从北京先到西宁,到了西宁再转道格尔木,然后只能用汽车运输了。剩下的一千多公里最多两天就到拉萨。
  冰兰本以为很容易的事到了民政部门却遭到审问质疑,“没有募捐资格的个人组织募捐你知不知道违法?”
  “我知道,我是没想到会有那么多!”冰兰做过律师,怎么不知道?只是嫌麻烦,估计她申请不一定会审过,也没想到会有那么多。本想给孩子们弄点旧书看看,哪知道搞大了!
  “我会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这批东西我希望带去藏区,那些孩子需要他们。正因为我意识到严重了才会过来与你们协商。”
  冰兰诚恳,对方也缓和也语气:“你以前没接触过这些,年纪还小,有爱心,想为藏区孩子做好事,我们理解。这事我们与上级反映一下,东西会以有关组织名义发往藏区,这些你就别管了”
  “可是我需要回去给孩子们一个交代,我说了要带书本给他们的。这次募捐也是为墨脱的学生做的”经过别人手,东西还能到墨脱?
  民政部门也有着自己的原则,冰兰决定申请个人资格。对方告诉她很难!
  “那怎么办?我就要回去了,东西却带不走?”
  “我们会尽快给你答复”
  冰兰郁闷!出来差点撞到人,更郁闷!
  “你怎么来这儿了?”
  “嗯?”声音好熟!抬头,“冯澈?”
  “你这是来干什么?看你垂头丧气 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