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二十世纪日常-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卫平告知可以吃后,冰兰的食谱里又增加了一道菜。奇怪的是这里的人顿蛇都要到外面炖。冰兰请教了蒋招娣,蒋招娣告诉她,老人说在家顿蛇会招来灾祸,这是一种本地风俗。如果说得更详细些,大家觉得蛇肉太鲜美,炖的时候会引来别的动物。要是掉进一只老鼠蜈蚣那锅肉谁也别想吃了!
蛇肉太美,为此冰兰祸害了很多生命。她没信仰,所以也不觉得有什么罪过。笋挖了很多,她让卫青看水,自己挑了一担刚挖的笋出去卖。她倒想带着一个孩子,可是戒指里的东西就不好拿了。
家里一分钱都没有,不得不向蒋招娣借了一块零钱。晚上让卫青把钱重新跟她一一说了一下。海狼星没有现钱,每人只有一张卡,不管干什么都是那张卡。
好在冰兰学过计算,本身还有记忆,钱的事很快通过。渡河五分,到了镇上就像儿子说的卖笋的人太多,又坐上票车去最近的县城。出来得早,到了县城也就八点左右。
“笋怎么卖?”放下担子终于有人问了。
“一毛一个”她也不按斤卖了,自己没称,估摸着问了价,大致差不多。
“给我两个,帮我剥了行不?”
“没问题”冰兰手脚麻利,很快帮着买主剝好笋。
“也给我来两个,看着很新鲜”一位买菜的大娘道。
按个头卖都捡大个的选,冰兰道:“个头大的不如小的嫩,您要是炖着就吃大,炒着就吃嫩”
“给我两个大的吧,我们家喜欢吃炖的,要是有酸笋子就更好了。那玩意儿下饭”
“您老要是喜欢,下次我带来”冰兰一听正好,下次就带一些酸笋试试。
两筐好像卖了很久还是没卖完,两边卖菜的都走了,冰兰还在这里卖。市场上人越来越少,戒指里的卖给谁?重新填满两个筐,冰兰很轻松挑起担子走向街里。街里都是铺子,卖吃食的多。
闻着满街的香味,冰兰感觉肚子一阵阵闹腾。担子放在一个卖米粉的摊位。“大叔,来一份炒米粉”
“要不要辣”
“要”
“肉的还是鸡蛋、素的?”
“肉的吧,多少钱?”
“两毛”老板速度很快,米粉和菜在锅里上下翻炒,米粉炒的很干,吃起来有嚼劲。冰兰很满足地吃了一大碗。
结账的时候老板问她:“你这笋是卖的?”
“是,一毛一个”
“行嘞!你给我两个笋,就当米线钱了!”
这也行?冰兰学会了以物易物。很快付诸实施,她用笋换了一块猪肉,两把油纸伞。这里的雨水太多,出入没把伞不行。她还买了一包糖,因为她看到一个小孩得到一块糖是那么高兴。自己家的孩子是不是也想要一块糖?
她买了最便宜的没包装纸的那种糖球。自己先吃了一颗,糖是甜的,那种甜让全身都仿佛甜起来。比她吃过的那块蛋糕还要甜。那个供销社的东西真是太多了,她的眼睛全被哪些没见过的吸引着。
不过这都需要钱,需要票!她家现在什么也没有。钱!什么都需要这个东西!冰兰给自己鼓把劲继续卖笋。
剩余的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卖完。坐上回程的车,心里终于有了一点底,兜里总算有钱。但是她觉得远远不够,外债要还,孩子要穿衣,要上学,一家要吃饱。。。。。。冰兰脑袋里想的还是怎么弄钱。
“国林家的,你的笋卖完了?”船工李大爷看到筐空了问道。
“卖了,只是跑了一趟县城,镇上卖笋的人多,不好卖”
“已经很不错了,前两年想卖都不敢,现在百姓的日子好多了”
“呵呵,是啊”冰兰答应几句便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她以前一年都说不了几句话,就是说话也是对着播放的节目自言自语,那是她唯一的娱乐。
回来还上蒋招娣的一块钱,在卫平的提醒下给那边包了一小包糖球。“妈,肉怎么吃?”卫平问道。
“怎么做最好吃?”冰兰问道。
“过年时候炖肉最香”卫平觉得她妈怎么好像什么也不记得了,很多事都要问她。
“那就炖了”
“炖着咱们只能吃一顿”卫平提醒道。
“炖!”冰兰肯定道,她一定尝尝炖肉。
“爷爷奶奶那边怎么办?”
“该怎么办还怎么办?”她回想了一下,以前平时没炖过肉,但是做一些好的食物都会给那边送去。眼前的肉就那么二斤,送去多少?这个星球的人际关系好麻烦。即使她没亲人也知道,在海狼星都是自己养自己,成年的孩子就要分出去独立生活。
老人也会独立生活,只有在庆祝日或者聚会的时候大家聚在一起吃饭。那时候孩子是要送上一份礼物的,不像眼前,平时吃东西也要给老人送去。
但是入乡随俗,这是他们培训一再告诫的。冰兰亲自看着卫平炖肉,自己也要学学。肉香味很快传出来,卫东跑上跑下欢快地像只兔子。嘴里含着妈妈给的糖球,原来小孩子真的很喜欢糖!
“大嫂,你家炖肉呢?”楼下胡凤英喊道。
“妈,快去拦住二婶,不然咱们家别想吃几口”卫平防备的跟冰兰道。
“为什么?咱们家的肉跟他们什么关系?”她是胆小,但到了这里一看别人根本不如自己力气大,便数起信心。她不会怕他们任何一人。
“妈,快点去,等会儿你就知道了”听着脚步声上来,卫平更急了。
难道还有人敢抢不成!这是她的肉,谁也别想动!冰兰起来迎出去,胡风已经上来了。“大嫂,今天什么日子?炖起肉来了?我家卫阳早就闻到香味了”
“今天我去卖了笋子,给孩子们解解馋”
“那我就等一会儿,快熟了吧?正好我们那几个还念叨吃肉呢!看你这当大妈的比我们当爸妈的想的还周到”胡凤英笑着道。
“我是给我的孩子的,没考虑你们家”冰兰很直接回绝。
“大嫂,你这可就不对了,你做长辈的怎么就不懂得心疼小辈?你就好意思看孩子馋着?你也能吃得下?再说还有爸妈呢?”
“老人那份我会给,但是别人就不好意思了”
“既然大嫂不好意思,我们也就不好意思了,你们家可是还欠着我家的钱呢!今天这肉就当我收点利息!”胡凤英躲过冰兰奔去锅灶。还没走,背后就被一股大力拉扯回来,“欠债我会还,我说了肉是我给我孩子的,没你们的份”冰兰拖着胡凤英下楼。
胡凤英感觉自己好像被拎起来一样,踉踉跄跄就到了楼梯口。“是我扔下你去,还是你自己下去?”
“你敢?”胡凤英怒道,一边用力挣扎。人却突然被拎起来,眼看着从上面下来。“放开!”她大喊,“你神经病!”随后一阵眩晕,“啊!”人已经落地。
楼梯半腰站着冷冰冰的冰兰,“记住,这里是我家”
胡凤英爬起来有些像怪物一样看冰兰:“你等着,你一个寡妇逞什么能?”
看着胡凤英跑了,冰兰叹口气:“这里的人好麻烦!”
胡凤英跑到婆婆那里先告了一状,“妈,大嫂越来越不像话了,她偷着炖肉,不但不给我们东阳一口,连您二老都不放眼里。您来她给您送来了没”
张绣花沉了一下脸道:“老二家的,她吃肉是她们的事,已经分家了,谁有钱谁吃!改天你也吃就是”
第5章 初为人母 4
“妈,大嫂有钱不想着先还债却先想着一家人吃,您老的棺材本什么是个头啊!还有我们辛苦攒下的那三十块。那可是我们一家子的全部积蓄啊!”胡凤英一说,老四家周淑梅心里沉了沉,是啊,大哥出事他们几家的钱几乎全被借走了,到现在还没个话呢!有钱不还却先吃肉了!
“这事我会跟你大嫂说,谁家的钱也少不了。哪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张绣华道。心里也是有气,老大家啥时候不会过了?以前可不这样!
周淑梅忍了忍没多说,有二嫂出头,钱的事不会这么算了!等卫华送肉过来的时候,张绣华看到那碗肉不少的份上,态度算是很和气的告诉孙女:“卫华啊,回去跟你妈说,这肉不年不节的还是不要吃了,有钱就先把你叔叔婶子的钱还了”
卫华答应着回来跟冰兰一说,冰兰倒是没怨婆婆说,欠债还钱理所应当。这个道理到哪儿都一样。一想到钱的问题,冰兰再次陷入思考中。
卫青放水回来,桌子上摆了一盆肉汤炖笋,一大碗红烧肉,一盘凉拌笋,米饭也是一大盆。
“妈,笋卖了多少钱?”
“五块多”冰兰没敢多说,戒指里的那些不作数。
“下次我跟你去卖”一听能卖钱,卫青来了精神头。
“你还是在家看着水田,苗起来了咱们好把那两块栽上”冰兰道,大米饭和肉一起吃真是美味无比。卫青只得答应下来。第二天一家人接着挖笋,这次是挖的另一座山,那座山几乎都是竹林。
这样隔两三天便去卖一次,冰兰手里的钱存到了二十块就让卫华带着卫凤卫东去隔壁村子上小学一年级。家里卫平料理着院子、鸡猪,偶尔跟着拔草。
地里卫青看着水田放水,冰兰两边打打下手,或者去县城卖卖鲜笋和酸笋。随着夏季到来,雨季也来了。几乎每天都在下雨,不过雨来得快,去得也快。
冰兰慢慢适应了这种潮湿的气候。开始琢磨着怎么弄钱,家里的米粮眼看着就要被她吃光,在新粮没下来前,家里不能没吃的。
她已经喜欢上食物的味道,每逢去县城走在大街上,闻着那些食物散发出来诱人的香味,就让她激动。她一定为食物而奋斗,还有那些外债。
“听说宋家的儿子在外面发财回来了”冰兰在县城享受馄饨的时候听隔壁桌子上的人道。发财是不是有钱的意思?冰兰用心听起来。
“宋家哪个儿子?”
“就是宋老三,去年跟着他姑父出去了,今年回来穿的可阔绰了!听说从外面运来一批货在市里卖呢!”
“怎么他们跟百货公司还有关系?”
“没在百货公司卖,是在露天大市场,听说市里建了一个露天的市场,卖啥的都有”
“政府这是彻底放开了?”
“放开了,还鼓励大家做个体经营。有些人从乡下收货去卖呢!也有从外地弄来货批发给小商贩,你没看咱们这儿的小贩都比以前多了?”
“还真的!”
“出摊就有钱赚,我想跟家里商量一下,南下寻点货”。。。。。。。
等人都走了,冰兰还在那里发呆,出摊就有钱赚!就是像她卖笋。但她知道赚钱的前提是你的东西得有人买。那她能卖什么?自己带来的东西可不少,虽然是垃圾,不过这里还没一件东西能跟她带来的媲美。
工具太笨重粗糙,也不够锋利,布料粗糙不说更是不耐穿,一件衣服据说只能穿一年,第一二年不是小了,就是破了。她身上穿的还都是家里织布机织的棉布做的衣服。颜色不是黑就是蓝,再不就是不染色,发黄的白。
外面大街上有穿花布的,还有劳动布、涤卡什么的,但都要花钱买。事情最终还是要归结为一个钱字!她对这个世界还不是很了解,花钱买就是有需要,那人们需要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海狼星一样有为人们提供服务的商场,你可以去实地买,也可以在家通过影像网络交流买。冰兰在家都是看商场展览商品,也只是看,她买不起。
她能给这里的人提供什么商品?一个人在热闹的大街上商场走着,仔细看人们都在买什么。除了吃的,就是用的,有的人买针线,有的买鞋袜,也有的买剪子菜刀。就是竹篓簸箕笤帚都有人买。
一个个信息收集起来,就像那人说的,出摊就有钱赚,她从头到尾还没看到一个摊贩的东西没用。卖菜和禽蛋肉的最快,尤其猪肉,很快卖完了。想想自家猪还很小,变不了钱。鸡蛋卖的也快,可惜家里的鸡很少。
好像从自己家找东西卖这条路走不通。那就只能从别处找东西卖。那人不是说南下寻找货源带回来卖吗?初步信息有了,冰兰回到家。
晚上一家人吃饭后,卫平再次提醒冰兰:“妈,咱们这样吃饭粮食坚持不了几天的”冰兰让一家人吃饱,吃饱了就废粮食。
“还能吃几天?”
“还有十来天吧,不行咱们就混合着菜吃”卫平提议。
“先吃,这两天我出去看看”市场上已经有卖高价粮的了,不用粮票,就是价格贵。但只要有钱,这些不成问题。
“妈,秧苗可以插了,咱们家什么时候插?”卫青提醒道。
“那就明天,两亩地一天就能插上,剩下的给你三叔送去”冰兰回答着,脑袋里还在搜罗怎么赚钱。“后天跟我出去两天,咱们想办法赚钱。”
“哦”卫青哦了一声,村里有的年轻人已经出去看了,那只是极个别。他妈倒是开通,也想出去看看。
第二天插秧,下半晌帮着蒋招娣把剩下的苗插完。两家回来的时候,远远看到孟国顺和胡凤英热情地送出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子和穿戴很新的卫权。夫妻俩笑容满满,看到两家人回来,胡凤英高高高抬起头鼻孔朝天进了房子。
“大嫂你们回来了”孟国顺跟几人打了招呼。
“家里来客人了?卫权怎么跟着走了?”孟国斌问道。
“孩子舅舅来着,问问卫权愿不愿意出去做工,他舅舅那里建了一个袜子厂,正招人呢,每月三十五,管吃管住。我和孩子妈都觉得是个机会,这不就让卫权跟着他舅舅走了”孟国顺有些炫耀道。
“这可真是好事,以前招工那是城里人的事,啥时候轮到咱们头上?”孟国斌道。
“就是,现在不比以前了,听说别的镇上、县城都在建厂。好像国家鼓励办乡镇企业,不过咱们这边还没动起来。”
“要是咱们这儿也建厂多好,孩子们也有个工作”
听着那哥俩的谈话,冰兰注意到卫青神色带着羡慕。“想出人头地只能靠自己,每月三十五快不少,但是你可以赚比三十五更多的钱”冰兰回来对卫青道。
“我能干什么?”
“做你最想做的”作为一位母亲应该这样鼓励儿子,冰兰是这样想的。
“我走了,家里怎么办?”
“我们能把地照管好,大米一毛五一斤,如果你赚了一百块,就相当于收获了两亩地的稻谷。”冰兰给儿子算了一个帐,赚钱可能比种地更快。
“妈的帐算得很对,如果有招工的我也会去”卫平道。
“为什么一定要给别人干活?”冰兰不理解,给别人干活就是低等人。她不想再做低等人了。她想实现自己的富贵梦,但她更希望儿子帮她实现。因为她还有更多事要做,例如做美食。
“可我们又能干什么?”卫平问道。
冰兰也不知道,但她知道给别人干赚的是有数的钱,那些对于她来说远远不够。家里交给卫平,她和卫青带着家里的笋干直接去了省城,省会位于交通枢纽,经打听他们找到露天商品交易区。这里摊位卖着五花八门的东西,而且有零售价和批发价之分。
零售批发相差很大,“这是为啥?”冰兰不明白。卫青年轻,接受能力很强,解释道:“他们批发给小商贩,走的量大,薄利多销。他们给小商贩留了利润空间,如果单卖也便宜,那还谁去买小贩的?”
冰兰明白了,娘俩走遍了整个市场,虽然冰兰看不上眼,嫌弃东西粗糙,质量差。但是这些已经是目前最好的了。卫青不那么认为,如果批发回去都有赚头。可惜娘俩没钱进货。
找了位置把笋干摆上,由于临近中午,买的人不算多。直到都收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