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二十世纪日常-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香港已经成为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人工的费用增加着。成本提高,价格不能涨太多。御花园再次召开股东大会。同来的还有一直合作的代表齐先生。
绢花的价格还涨吗?这就是这次要讨论的。
会议室从来没有的沉闷,齐先生道:“以前咱们合作一直很愉快,现在是原材料在涨价,人工在涨价,不得不逼着我们也要涨价。如果不涨,那么我们这块地皮还不如用来做其他行业,或者建房”
“市面上已经有了类似的仿真花了,高了消费群体少,不涨,就如齐先生说的不划算了。”何孝恒道。
“如果涨价会不会还有那么大的市场?我们的销路呢?如果涨可以少涨一点试试市场反应。能接受就行,如果大家选择价位低的仿真花了,那么我们只能减少产量”冰兰道。
“如果是那样的结果,我们这边一样减少产量。也许会考虑停掉一个工厂转成录音机、收音机。”齐先生道。他说的都是刚刚兴起的电子产品,还有电视机,电子表等等。这些一经出来,就受到众多人的喜爱。
最后表决,仿真花涨价通过,市场就如大家预料的,有些消费群体转向了低档次的仿真花。库房开始积压的时候,冰兰不得不同意降低产量。
“我觉得我们应该换别的产品”何孝恒提议,“例如收音机或录音机”
“何叔,我想把仿真花移到内地生产,那边工人的工资低,成本相对就降下来了。本也想跟你们商量这事,这边再生产仿真花就不如生产电子产品了。我打算这样,不管谁去内地,只要生产仿真花,我不会要专利费。只是到那边咱们各家生产各家的,设备谁要了按折旧算。”
何孝恒和梁建辉没想到冰兰会提出这个问题,也就是拆分。其实也到了拆分的时候了,以前冰兰不是没提过这个意思。“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咱们合作了二十年,都是老朋友,不如就放开了谈谈”何孝恒道。
“也好,内地改革开放,我就有心思过去,不管做哪一行,那边地皮便宜,人工便宜。这就是优势。就是我做仿真花,也会随着市场价位走。时代变革,不可能一成不变。
如果何叔和梁大哥愿意过去内地,咱们一起走,这两块地建房卖出去。如果你们还想留在这儿,这两块地皮就让给您二位。我们兄妹可能去内地发展”
这两块地皮现在买都买不到!让给他们倒是占了便宜。两人客气后,也就接受了,按着市价核算价钱,设备冰兰全部买走。最后兄妹几个分得一笔钱和全部设备。
但是提出,厂子要半年后关闭,他们需要找到新厂才能搬迁。这一年内产生的效益还是按原来分割。
“大妹。真的要走吗?”
“走,我们去深圳,与这里就隔一条河的深圳”
“那里可以吗?听说很乱”周振东没有自信。
“为什么不可以?哥,放心吧,咱们这就过去跟当地政府谈。在那边需要建工厂,需要建楼房”冰兰这次带着周家小一辈和他们一辈全都过去了。
绢花厂,冰兰打算自己给欣然建一个,别人想做一起建。她相信降低了成本的绢花市场一然巨大。周家人怀着各自心思来到深圳,冰兰从没感受过如此快速办事的政府部门,他们一提出想要过来建工厂,还要建生活区。“申请拿来,马上批准”
“我们在哪儿建?”
“这一片都可以,你们选,选好了签合同,多少年你们定。原则是五十年”
“我们建的住宅区可以选择哪里”
“小张、小刘过来帮客人选住宅建筑基地”领导一发话,马上有人过来帮他们耐心解答。跟踪服务。周家人出来都觉得仿佛在做梦!这就是深圳速度。
周欣然绢花厂,周正良电风扇厂,周正浩,电视机厂,周振福冰箱厂,黄云杰熬夜给他们设计了厂子图纸和后面的员工宿舍,厂区规划和二十栋十七层住宅。“住宅你过去帮我们建,我怕那边的水平不够。要结实的,咱们一用也要上百年。”冰兰道。
“好,我这边交给他们做,马上就过去”
对于深圳,只要钱到位,没有办不成的事。本来打算半年搬家的御花园,第四个月厂子一切就绪,就连工人都找好了。只是缺少熟练工和技术工。冰兰从这边带走了三十名骨干。
人工比香港便宜一半还多,开始免税,地皮没要钱。销售上依然走海运,只不过用上了中国船舶。便宜,什么都便宜!一算账,现在这个价位价值赚大了!冰兰主动下调了价格。价格会涨,她打算一点点涨上去。
周家的其他厂子先后投入生产,电器基本上都是德国和美国的生产线。相对内地收入,来厂子上班的工资高,待遇好。员工有宿舍,吃饭有食堂。对比香港复杂环境,这里简直就是天堂。
第148章 生在五十年代 24
二十栋高档住宅楼建好后; 成本更是低,住宅楼建的好,卖的速度也快。当然还是主要针对职工售卖。黄云杰也没想到一河之隔的深圳是这个样子,除了震惊就是震惊。
冰兰将何孝恒和梁建辉带过来; 让他们真实感受了一下什么事深圳速度后,两人把各自的厂子先后搬过来。
沿海的振翅高飞终于惊醒了内地,人们的思想在变; 观念在变。冰兰没忘记周继民的心病。她亲自跑了一趟河北省的政策办公室。
“我爹是宁城工委,王兰庄乡,岔河村的村民。五零年的时候被定性特务反革命。我爹就是大车店的车把式,怎么就成了特务?当时要开公审大会枪毙我爹; 所以我们当天跑了。后来偷渡到香港。
但是我爹一直念叨想回老家看看。人老了; 总想寻根,所以我要问问我爹这事现在怎么个结论?”
接待人员倒是很客气,他们寻找卷宗; 像这样的卷宗应该在当地市或县级保存。但是他们潜逃就有可能追捕。
接待人员还真找到了当年的追捕令; 而且是动员了当地公安和部队人员都没抓到这一家人。这事他做不了主。“你们家这事我需要请示上级”
“好,我在宾馆等你们的消息”
“周继民一家想回来?”这一消息迅速传递出去,当年参与抓捕的公安和部队上的领导记忆犹新。他们就纳闷了; 怎么他们出动这么多人就没抓到那一家老小!
“我们应该见见来的周冰兰,有些事一定要弄明白; 不然我退休都不得安生!”老公安局长道。
冰兰在会议室与穿各种服装的人见面了。她不觉一笑:“各位老首长老领导好”
“呵呵; 你是周家里的大闺女吧?周冰兰?”老局长先问道。
“当初实在情非得已; 不然也不想离开故土”
“你们一家知道让我们动了多少人不?不光河北; 就是天津、河南、湖北、湖南、广州的全因为你们一家动起来了。
我们当时为什么只发现了你的行踪而没发现你家人?这是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现在事情都过去了,你们离开不做追究。我们也去调查过你爹的事。那就是一个错误。那现在能不能告诉我们你们到底怎么逃走的?”
冰兰想了N多种说辞,就没一个可以说通的。“不管你们相不相信,真正跑的一直是我一个,他们都在一个地方躲着。没出来过所以你们没见到”
“就是你为什么我们也没抓到?这么多人围追堵截,我们不相信抓不到你。你给我们的感觉总是在快要抓到的时候能消失一般。而且沿途没人帮助很多事你应该办不成,这是为什么?”
“有些事我没办法解释,也解释不了。不过我好像一直在你们前面搭车跑,有时候人就要靠运气。总之我们家没做过坏事,没对不起国家,没对不起人民,也没出卖过国家。”冰兰不说话了。
“的确,而且你们在国家困难的时候还伸出过援手。因为我们一直想弄清你们到底怎么走的,所以你们卷宗一直没动,别人的早就平反了”
冰兰只得沉默不说,说也说不明白。众人只得承认人家运气好,够聪明。但是他们一家人怎么走的?冰兰得到答复,可以带着家人回乡算是祭祖也罢,看看也罢!
“这样吧,我在外面也赚了点钱。来一趟不能让大家白忙。我就给家乡修一条路吧,再建几所学校。一切费用我出”
这话一出倒是引起热烈反应,“家乡太需要你们这样的能人了,我们替父老乡亲感谢你”这回省委书记都出面了,冰兰真正体会到钱的魅力了!现在的干部还是很朴实的,等以后怕是一条路的钱吃去一半。
她拿钱心甘情愿。这事委托给当地县里或市里就行了。冰兰带着公函来到宁城,这里还是老样子,改革开放仿佛跟他们没什么关系。
回乡祭祖的,当然欢迎,更何况还带了钱。公路就从市里一直修到他们村进去,原来的老路拓宽,冰兰按以后路宽要求。既然修就修一个好的,修桥铺路本是积德行善的事。一路经过两座桥,也一并重建。
学校把市里一中,县里的一中重新扩大盖新楼,冰兰大致提了一点意见,既然盖就盖一个好一点。加上乡里的中学,村上的小学,冰兰让他们做了预算。
给了高于预算的三成才返回深圳,随后到香港。周继民一听到自己没事了,可以返回老家了。激动地留下老泪,落叶归根,他死也要死回去。
李氏一样开心:“总算能回去了”原来他们都想回去,只是没说罢了。自己要他们开心,冰兰无所谓多花点钱,她也不想给自己家留下一个那么罪名。
冰兰让他们等等,市里说把公路修上,学校建起来,等他们去剪彩。但是周继民已经归心似箭,“我还能活几年?那些虚的不要也罢,走吧,不去看看我睡觉都不安”
冰兰召集兄弟姐妹:“爹娘要回老家看看,你们谁有空?”
“我们有空,可是这么远的路,爹娘能受得了吗?”周振东道。
“怎么受不了?我跟你妈坐飞机去”周继民马上道。怎么自己在孩子眼里就不中用了?
“去吧,不然你爹天天念叨”李氏道。
周家一家开始筹备回家,第四代都上学了,现在天南海北的哪容易聚到一起?冰兰开始于那边联系,“老人想回去先看看,其他的都不重要”冰兰说明了这边的想法。
为了给周继民增加声望,兄弟几个坐一起商议,“内地招商引资,搞活经济,他们也许更希望他们建厂做什么投资”冰兰这样跟那哥三说。
“那钱我们都出点,别让你自己一个人花,咱们建什么厂给他们?”
“我把绢花厂需要的柳编筐给省里,一年最少也要几万件吧,多少就是那意思。别的我更想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看看当地适合做什么?”
“建厂可以,但是销路问题或者运输都是问题。到时候问问吧,如果爹娘想留在老家养老,咱们好好打算一下”哥四个暂时就这样定下来。
冰兰得到那边的答复后,周继民发话了:“都去,有啥事也要放下,咱们都回去”
儿孙们开始打电话把各自的孩子往回叫,美国的直接坐飞机去北京,香港的陪着老人坐飞机去跟小辈们集合。深圳的也都放下手里的工作直飞北京。三十多年过去了,周家从走的时候十三口,已经扩大到了四十多口人,真正算是四世同堂了。
孩子们没结婚的也带着未婚夫。妻,众人从北京直飞天津。在天津租了一辆中巴和四辆桥车开往宁城。市里县里的人已经等候多时了,周继民和李氏被孩子们簇拥着下来,“欢迎啊,欢迎,一路辛苦了”市委书记亲自过来握住周继民的手。
周继民又是一阵感动:“麻烦大家了”
“哪里?是我们应该做的”
“继民大哥,还认识我吗?”一个黑瘦的老人被两个青年扶过来,激动地握住周继民的手。
“你是?是五叔家的继全吧?”周继民看着对方道。
“是,我是老三继全,你们走了,我爹找了你们好久”
“五叔还好吗?”
“早没了”周继全哭起来,“六一年就没了”
周继民明白,紧紧握住对方的手,老泪纵横。众人劝说着都进了宾馆招待大厅,可以说当地拿出了诚意接待他们,大厅布置的很热烈,最前面写着一排“欢迎周继民先生及全家回家”
一番热闹的场面后,市里领导陪着参观了市里的几处历史性建筑和准备重建的学校。眼前的一片旧校舍将会建成十栋整齐的教学楼。这是周家捐助的,所以周家受到学校师生的热烈欢迎。
冰兰身边专门有一位负责落实周家捐助项目的李主任。一路上向冰兰回报资金将用于哪方面。
“市里的招商办谁负责?我们这次诚意十足,有些项目想跟这边商谈。但是我们更多的要考虑家乡的亲戚朋友。所以投资重点会放在县乡村”
“我们理解,周先生身在国外心想家乡。我马上帮你们联系”
到了县里乡里又是一阵热闹。这边居然请了锣鼓队和秧歌队。引得周围百姓围观。最后到了岔河村,三十多年过去,村里除了新建了一些房舍,没什么变化。村口的老槐树,各家的柴草垛。
一家家破旧的房屋,村口站满了人。全村人都出来了,有几位老人被簇拥着走在前面。老人叫着周继民哥哥兄弟的,小一点都叫叔叔爷爷。周继民挨个与他们握手,一一寻找着以前的影子。
周继民抓住那些熟悉的人就是哭,所有人跟着落泪。李氏被同辈的嫂子弟媳的簇拥着跟在男人们后面。村里的孩子一个个好奇打量着这群衣着光鲜的人们。冰兰吩咐欣然、雨盈等女孩子把带来的糖果分给孩子。
无论男孩女孩嘴里都有了甜美的味道。他们与周家的孩子们混在了一起。这边传达着友善,那边满是纯真善良。
大队的院子搭起了棚子,里面是一个个桌子和碗筷。一边的大灶上传来阵阵香味。“村上杀了两头猪,今天一起给叔一家接风洗尘”支书道,现在的支书是周振峰,冰兰知道,他就是那晚给她家送钱的三哥。
“我们也准备了一些那边的特产,等下让嫂子们帮着切切,让大家尝尝香港的特产”周振东跟一旁的本家哥哥们道。
县里乡里的领导被让进屋里,现在是人家一家叙旧,他们就别搀和了。冰兰叫上一群村里小子们去车上搬吃的。她不去不行,东西都在她那里呢。
第149章 生在五十年代 25
半风干的海虾; 油汪汪的烧鹅,腊肉,饼干蛋糕等等。孩子欢笑着往大队里搬东西,不时传来大人们说教几句声。加上一些酒; 所有人都怀疑这些东西怎么拉来的?
热火朝天的聚餐让整个院子都沸腾起来。冰兰仿佛看到三十年前周继民屈辱地跪在那里的样子。一切如同一个梦。他们梦游了一圈又回来了。
众人已经坐上席了,在外面的孩子根本没看到过这种阵势,与村上的青年孩子聚在一起谈笑着。语言不太明白的微笑总没错; 周继民来的时候就说了,谁敢回去在乡亲们面前摆架子,别怪他翻脸。这一句话绝对有震慑作用。大家都知道他们的父母对老两口一直很尊敬的。
冰兰随意加入了一桌,饭菜都是标准的农家宴客八大碗。有鱼有肉有豆腐等等。基本上都上了大海碗,加上自家带来的东西; 桌子上满登登的。桌上人各自介绍了自己,“我公公是周继青,以前我们见面都认识的,三十多年了变化太大,让我都不敢认你。”一位嫂子道。
可不冰兰都五十多了,“我爹一直想回来,可是那几年太乱了,想回都不敢回来”
“是啊,我们这一辈,鬼子赶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