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小驸马 >

第1章

小驸马-第1章

小说: 小驸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第一卷:田园生活】

    1、宁静小镇

  作者有话要说:讲一个从早上开始的故事
  南山是位于大宁中部的一个偏僻小镇,距离县城昭阳也有百十里路,镇子不大,从东头走到西头也就半个时辰的功夫,说好听点是个小镇,其实也就是一个稍微大一些的村庄罢了,镇上的人大多相互都认识,此时刚过清明时节,这几日镇上下了三四场小雨,土壤日渐松软,眼瞅着,田野里一点点绿了,山上的杜鹃和不知名的野花一大片一大片地开得正好。
  莫家就住在镇子西头,门前有一棵高大的梧桐树,花还未落,春天的新叶刚冒出来。
  “那我用命来偿。”毒药入喉,胸口传来剧烈的灼烧感。
  “啊……”莫南槿从梦中惊醒,再无睡意,他坐起身,摸摸额头,全是冷汗,那一幕都过去五年多了,怎么今天又梦到了?
  都已经过去了,他已经逃出来了,莫南槿不断安慰自己,发现还是心悸地厉害,不会是要发生什么事情了吧?
  睡在一个被窝里的两个孩子光着肉团团的小身子,似乎是怕冷,蜷缩着,不自觉地往他身边偎依。
  莫南槿的心瞬间温软下来,重新躺下亲亲两个孩子,将被子角掖实了。
  “一转眼,你们两个都五岁了。”这是他的儿子景止和行止,当初知道自己怀孕的惊恐,不甘和排斥都已经淡去,很庆幸当时将孩子留了下来,现在孩子是他全部的支撑,有他们在,这些年才能坚持下来。
  闭上眼睛什么都不想,感觉心跳渐渐平复,一切都过去了,贴在枕头上侧耳听去,外面还在下雨,密密的雨水打在树叶上沙沙的,天不好的原因,青色的床帐里还有些昏暗,但应该是起床的时间了。
  莫南槿轻手轻脚穿衣下床,刚打开房门,寒凉的风带着水汽迎面扑来,从昨天下午开始的雨到今天早上了还没有停止的迹象,雨下的并不大,但很密实,院子里积了些水,石缝里刚冒头的小草,顶着水珠,在这雨中愈发的青翠,站在屋檐下一眼望去,远处的山峦和近处的小镇都笼罩在一层青黛色的薄雾中。
  镇上的人这个时候大多还没起床,小镇在这早春的雨中静静沉睡,安然祥和。
  莫南槿洗漱完了,其他屋里还没动静,看来应该还没醒,下雨天也没什么事,让他们多睡会无妨,他到厨房里淘了米,准备先将粥熬上,最近总是下雨,稻草都潮了,点了好几次才点着,烟气大,很呛人,他掩嘴咳嗽将窗子打开透透气,粥熬到差不多,上蒸笼热了馒头和一些腊肉。灶
  膛里留一点火温着饭。
  看着外面的雨好像小了一点,他决定出去走走,来到这个镇上已经五年了,刚开始还有些不适应,这几年就好多了,和街坊邻里都熟悉了,镇上的人也不再将他们家当外来户一样疏远。
  “槿哥儿,这么早去哪呢?”对门的田大爷正在门洞里修锄头,见莫南槿出来就高声打了声招呼。
  “田大爷,忙着呢,我去早市那边看看。”镇中十字路口那里常年有摆摊子的,从早到晚。
  “今天下雨呢,恐怕没什么人啊。”
  莫南槿笑道:“没事儿,就当是早晨起来遛弯儿了。”
  镇上的人姓氏很杂,以云和田姓居多,小镇的具体形成时间,今天已经不可考据,地方志上的记载可以追溯到两百多年前,但小镇依旧不繁华,逢着初一十五,是镇上的集市,那时候才显得格外热闹些。
  小镇得名于背靠的南山,并不是险峻秀美的名山胜境,除了本地人大概很少有人能叫出它的名字,但要说起它的主脉云岭,整个大宁大概很少有人不知道,云岭横亘整个大宁的东西,是这个国家最绵长的山脉。当然这对于南山镇的百姓来说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他们只知道小镇后面的山是南山就可以了。
  今天的早市果然没什么人,四五个摊子稀稀落落地摆着,一眼就看到头,第一家是卖包子的,摊子前热气腾腾的。
  “莫家大哥,这一屉酱肉包子刚出锅呢,要不要来几个?”小贩是临近梅岭村的,但天天在南山镇卖包子,镇上的人他都能叫得上名号。
  “给我包六个吧。”酱肉包子三文钱两个,价钱好几年都没变过了,时间在乡下地方好像走得特别慢。
  莫南槿掏了九文钱出来,小贩却递过来七个包子,他指着最上面那个咧嘴笑道:“这个白菜的,是搭上的,老主顾了,下次再过来啊,莫家大哥。”
  莫南槿道谢,心里明白今天下雨包子不好卖,白菜包子又是最便宜的,但人家肯给就是好意。
  刘大婶摊子上的甜豆花,家里小姑娘很喜欢,今天出来没带碗,刘大婶从摊子下面拿了个大碗上来,清水冲过一遍。
  “回头我让家里人给你送过来。”
  “不用急,大婶这里别的不多,这碗筷是有的是,就这么点地方,我还怕你跑了不成?”刘大婶长相富态,笑起来很爽朗,掀开锅
  子盛了满满一大碗甜豆花。
  莫南槿回家的时候,明月已经在堂屋里擦桌子摆凳子了,看到他撑伞进了院门,忙上前迎着,笑道:“姑爷,下雨天怪冷的,大清早的,您这是去早市了吗?”
  “恩,出去转了转,就一点东西我拿得过来,你别出来淋雨了。”莫南槿将伞手里的油纸伞放在屋檐下晾着,“早市上人少,就买点了包子和豆花。”
  明月将他怀里的大碗接过来,只看了一眼,就笑道:“刘大婶的甜豆花啊,咦?这不是咱家的碗。是她摊子上的吧,我待会换下来给她送回去,不耽误她做生意。”
  莫南槿答应一声,掸掸袍袖上沾到的雨水进门,问道:“夫人呢?”
  明月回道:“在房里给云止小姐梳洗呢。”
  “我也去看看两个小家伙醒了没。”
  还没走到门口,就听到房里有动静,果不其然一进门就看到景止光着两只小脚丫,床可能对他来说有点高,他正撅着小屁股慢慢向下蹭,莫南槿快步走上前一把他抓进怀里,景止兴奋的尖叫一声,转身搂住莫南槿的脖子,一叠声:“爹爹,爹爹!”
  “恩,恩,乖了,乖了,景止。”亲亲儿子的小脸颊,粉粉嫩嫩的,柔软的像果冻。
  “爹爹,爹爹!”行止坐在床上伸出两只肥肥短短的藕臂。
  “行止也乖。”莫南槿一手抱起一个,不知道是不是养的太好了,两个五岁的孩子抱起来还真是锻炼臂力啊,太沉了。
  给两个小家伙穿戴好,三个人抱着在床上笑闹一会儿,终于想起还没洗漱,邵明庭就端着洗脸水进来了。
  “明庭?怎么今天是你,小莫呢?”莫南槿抱着孩子从床上下来,这些年辗辗转转的,只有小莫和明庭一直跟在他身边,从未离开过。
  “天还没亮,就到地里去了,说要去看看田里前些时候刚插的秧苗,这雨都下了一夜了,还没有停的样子。”
  景止行止的自理能力已经很不错了,四岁过后洗脸洗手漱口的事情已经可以自己做了,等他们自己洗漱完,很自觉的把小脑袋凑过来,等着爹爹给他们缠上发带束好头发。
  到堂屋的时候,早饭刚刚上桌。
  小女儿云止乖乖的坐在椅子上,两个小家伙跑过去握握妹妹的小手,渔阳端着碗正在盛粥。
  “景止,行止,来,坐下吃饭了。”今天渔阳穿了一件月白色的棉布衣裙,早春的天气,风里还带着寒意,她在外面又加了件天青色掐线的夹衣,简单略显粗朴的衣着,在她穿来却很大方得体。
  众人入座后,莫南槿抱过身边的女儿,粉底黄碎花的棉衣裙,圆滚滚的大眼睛,甜甜的苹果脸,一笑起来有两个深深的酒窝,可爱得不得了,景止和行止都疼她,在她面前时刻端着一副小哥哥的样子。
  桌上的早饭很简单,小藤筐里是馒头和包子,其余就是白米粥。一盘腊肉,一盘小油菜,小葱炒了个鸡蛋,去年冬天腌的青萝卜咸菜切成小块浇了勺热油,单独给云止炖的鸡蛋羹,她没吃几口,就闹着要吃甜豆花。
  “云止乖,娘喂你吃甜豆花,让爹爹吃饭。”渔阳见孩子一直缠着莫南槿,他也没法吃饭,伸手想将云止抱过来。
  云止很不给面子,小拳头死死攥着莫南槿的衣衫不撒手,嘟着嘴巴:“我不,我要和爹爹一起吃。”
  莫南槿刮刮她白嫩的小脸,笑道:“想和爹爹一起吃甜豆花,也不是不行,不过云止要先吃半碗鸡蛋羹,爹爹才答应。”
  云止皱着鼻子,想了一会儿,拖着长长的腔调,不情愿地答应:“好吧。”
  “云止最乖了,来张嘴。”
  “啊……”云止仰起头,张大嘴巴。
  “还是你有办法。”渔阳见此,无奈的摇摇头。
  大家吃到中途,小莫披着蓑衣回来了,手里还提着半篮子荠菜,一进门就说道:“少爷,夫人,你们看这时候的荠菜多新鲜,叶子都还滴着水呢。”
  “都看到了,你快进来吧。”邵明庭起身拿了一条干手巾递过去。明月去后面厨房将留给他的饭菜端过来。
  “还是明月姐姐疼我。”小莫对明月露出个大大的笑容,擦擦手脸坐下来,又对莫南槿道:“少爷,咱家的田我都去看过了,下过这场雨,前些日子还蔫蔫儿的秧苗都绿起来了,麦田里也没积水。”
  莫南槿看他那样子也跟着笑了:“就你最能干了,别光说话,趁着还热乎快吃。”小莫今年已经十九岁,放在这个年代,早该娶妻生子的年纪了,但依然孩子气的很,自己提过几次,他也没把娶妻之事放在心上过。
  堂屋的门开着,早春的小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这宅子的上个主人家在东墙下栽了两棵桃树,这两年长势不错
  ,一进三月,桃红粉白的一树花,看着就喜庆,南风一吹,满屋子清甜的花香。
  有湿漉漉的东西蹭到脚边,莫南槿低头一看,是他养的两只狗,大毛头和小毛头,都是黑毛金黄色爪子,唯一不同的是眼睛的颜色,大毛头是琥珀色,小毛头是漠蓝色,这一大早,不知道去哪了,一身光滑的黑毛被雨水打湿了,服贴在身上,两只小东西,见莫南槿看过来,卖力的摇着尾巴,圆乎乎的眼睛满是讨好和无辜。
  “养了这么些年,也没见长大多少。”这是刚到南山镇时抱养的,是那一窝里最大的两只,可养了五年多,还没他手臂长呢,调皮捣蛋倒是一等一的。两只经常合伙出去打架,这附近的狗现在见到他们俩,老远就学会绕道走了。
  小莫端着它们的饭盆过来,唤了一声,两只小东西飞快的跟着过去了。
  莫南槿眼睛里笑意满满,这是他的家,有妻有子,有明庭小莫明月,还有两只狗,这样就很好了,其他的……他已经不再奢望。

    2、莫家日子

  作者有话要说:某作者就喜欢有东西吃的日子,嘿,别太计较,大家一起吃吃喝喝就好了。
  本来的打算是今天去麦地里拔草的,但下着雨,也没法下地干活。
  “拔草这事也不差这一时半会,再说地里太湿了进去踩了麦子。”饭后小莫和明月将碗盘收厨房里,渔阳踩着凳子在橱子顶上找东西,听莫南槿说起这事就回了一句。
  莫南槿敲敲腿,阴天潮湿,身上到处都疼,总要找点事情忙活,老这么坐着更难受。
  渔阳摸到早先放在角落里的两包药粉,想起一事,说道:“下过这几场雨,天就该暖和了,蛇虫鼠蚁也多起来,我前几天买了些药粉,要不就今天收拾收拾屋子撒上吧?”
  “也好,我前两天还想着要把仓房里的东西规整一下呢,天热了,很多东西就存不住了,收拾出来该吃的吃了,该用的用了。”莫南槿觉得这个建议不错,就决定这么做了。
  莫家的宅子是个两进的院子,坐北朝南,背靠南山,地势较高。
  前院三间房,正中最大的一间是堂屋,偶尔招待客人,大多时候就是个家里人吃饭的地儿,乡下地方并没有太多的讲究。堂屋左边那间稍微大一些,小莫和明庭合住,右边那间原本是客房,里面放着一张床,但莫家也没什么亲朋故旧,那屋就空着,后来莫南槿让镇上的木匠打了三套小桌凳,孩子们可以在里面玩耍,也可以读书练字。
  内院子有正房四间,耳房两间,正房中莫南槿带着景止行止住在最西边那一间,旁边是他的书房,再往东去是妻子渔阳和云止的房间,渔阳的侍女明月住最东边那间,耳房在东边,大间是粮仓,小间是个仓库。
  内院里有一方小荷塘,就在莫南槿的书房窗下,四周围了矮篱笆,因着下雨水面上涨不少,现在时节还早,里面还残留着去年的枯荷叶,雨滴落在水面上破碎又一层层晕开去,水面上刚刚冒出几个尖尖的新鲜荷角,蜻蜓在细雨中低低的飞着,有的停住在小荷角上。
  后院那里原先是盖房子剩下的荒地,很大一块,但都是些碎石头,他买下这宅子后,就收拾了出来,后半截都开成了菜园,自己家里人吃菜方便还新鲜,前面里离屋近点的地方,雇人挖了口水井,种了果树和葡萄,搭盖了三间小房,左手边厨房和浴房挨着,右手边那间存放着家里面日常耕作用的农具以及一些杂物,挨着外围墙的地方搭了一个小鸡棚子,茅草作顶,围了两尺高的竹篱笆,家里的鸡不多,总共就那么十来只,养起来也不费力,野菜混点麦子皮瘪谷的就行,每天能捡七八个鸡蛋
  ,家里自己吃很够了。
  开春的时候,家里大清理过一次,这次撒药粉也不费什么事,主要是怕孩子们不小心沾到,所以各个屋里需要搬箱子抬柜子尽量撒到角落孩子们碰不到的地方。
  粮仓平日里去的次数少,里面很干净,去年风调雨顺,家里的收成不错,水稻算是收了两季,小麦一季,玉米也有些,这些年太平,国家赋税也不重,上缴了去还能剩下不少。去的次数少,最麻烦还是小仓房,自去年入冬后就没怎么打理,里面一堆家用杂物和吃食,下面的菜窖里还有好些过冬的菜,存到现在估计也不是很好了。
  进到库房,首先看到的就是门边的两个大缸,里面是去年秋后腌的咸菜,一缸是萝卜,晒干的萝卜干和鲜豆角,用剁碎的红辣椒和盐巴揉一下,最后撒上芝麻,这样腌出来的萝卜干咸菜又香又辣,还特别有嚼劲,另一个缸里是笋丝,另外加了梅菜和木耳,腌的时候再放一点菜油,格外脆爽。旁边两个小点的坛子里是咸鸡蛋和猪肉酱,这个猪肉酱是小莫的独家秘方,他每年入冬都要制上两坛,炒菜加点就极香,厨房里放着一坛,已经只剩下一点了,这剩下的一坛省着点能吃过小半个秋天去。有时忙起来家里没空炒菜了,光这些咸菜就能对付一顿饭去。
  墙上挂着几个篮子,年前做的腊鱼腊肉腊肠还有不少,靠北墙的架子上空的差不多了,只剩下小半袋红枣和花生,还有一袋黄豆,莫南槿将地上的米酒和菜油罐子放到最下面那层。
  南边窗下的竹篾子上零散的放着一些晒好的梅干菜,萝卜干,干豆角,蒜头,成串的红辣椒,还有年糕。
  东向的窗子大,采光好,菜窖就在旁边,平日里盖着块石板,有台阶通到底下,下面很阴凉,莫南槿受不住那寒气,小莫和明庭下去了,葱还好,白菜就有些烂帮子的。
  “白菜都拿上来,天好的时候晒晒,烂掉的帮子撕掉就行。”莫南槿在上面喊了一声,白菜这样也不妨事。
  萝卜和姜埋在沙土里也很新鲜,山药很干爽,翻了一下角落里的土豆,有不少已经发芽了,不能吃�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