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虎步天下-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宫闻言略一沉吟,身子忽然猛的一颤,脸上霎时浮起狂喜之色,连声道:“对啊!我早该想到了!妙!妙啊!”
吕布一脸的疑惑:“公台,你这是……”
陈宫满脸的兴奋,忙道:“奉先,这事晚点再跟你解释,你速去集结人马,攻破寿春就在今日!”
本书纵横中文网首发,欢迎读者登录。zongheng查看更多优秀作品。
第二十二章 覆灭
当夜,仲氏皇城。
“陛下!大事不好!大事不好了!”
袁术怀里搂着一名身材窈窕的宫娥,正呼呼大睡,忽然被一阵凄厉的叫喊声惊醒,袁术睁开惺忪的睡眼,只见一个小黄门一路连滚带爬的跑了进来。
“何事惊慌?”
袁术强作镇定的问道,小黄门惊慌失措的样子让他不由得心里有些发慌,潜意识告诉他,有什么不得了的事情发生了,而且一定是坏事!
“贼……贼兵已经杀进皇城了!正朝陛下的寝宫杀来,陛下快点逃吧!再晚就来不及了!”
“什么?!”袁术只觉得似乎有一个炸雷在头顶响起,头皮一阵发麻,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把将怀中的宫娥推到一边,咆哮道:“胡说八道!寿春城高壕深,又有朕的数万精兵镇守,贼兵怎么可能攻进来?!”
“奴才岂敢欺瞒陛下?”小黄门惊惶失措,连连磕头,“贼兵以冲车撞塌了南门城墙,随后又在内应的协助下抢下了皇城南门,一路直杀进皇城来了!城中的文武大臣们都已经各自逃命去了,奴才不敢忘记陛下厚恩,方才冒死前来禀报。”
听小黄门这么一说,袁术犹如当头被浇了一盆冷水,彻底呆在了原地。
南门城墙被冲车撞垮,虽然听起来不可思议,但袁术还勉强可以接受这个事实,可是他却怎么也想不通,皇城内好端端的怎么会突然冒出来贼兵的内应呢?!
对!一定是那个时候!
袁术忽然惊觉,顿时出了一身冷汗:不久前,吴氏被人救走时的事情,外城的南门曾经出现了一伙抢占城门的黑衣人!若是为了安排周密,在皇城的城门附近,一定也埋伏有同样的一群人!只不过当时皇城守卫被袁晴喝退,所以这群黑衣人才没有现身,一直潜伏在皇城之中,直到今日!
“陛下!快走吧!贼兵马上就要杀进来了!”见袁术失魂落魄的呆立在原地,小黄门急得直跺脚,慌忙上前拉他。
袁术这才略微回过神来,他已经能够清晰的听到不断有喊杀声从宫外传来。
袁术叹了口气,苦笑着朝宫娥和小黄门挥了挥手:“你们都逃命去吧……”
二人面面相觑,犹豫了一番,还是急匆匆的往外跑去,转眼间便消失在袁术的视线中。
耳边的喊杀声已经越来越近了,袁术颓然瘫倒在地,环视着雕梁画栋、异常富丽堂皇的宫殿,嘴角浮起一丝苦笑。
“呵呵……想不到啊,朕最后,居然栽在了自己女儿手里……”
。。。。。。。。。。。。。。。。。。。。。。。。。。。。。。。
汉建安二年十一月,孙翊、吕布联军攻破寿春,仲氏太子袁耀、鲁王袁喜、齐王袁贺、丞相杨弘皆死于乱军之中,袁术为联军生擒,孙翊下令斩之于以谢天下,遣使送传国玉玺于许昌。
其时,曹操方与张绣对峙于颖阴,闻讯上表汉帝,嘉其功,以孙翊为扬州刺史,又听从荀攸建议,表吕布为九江太守,以安其心。
十二月,孙翊率众班师,历时半年有余的讨袁之战至此落下帷幕。
。。。。。。。。。。。。。。。。。。。。。。。。。。。。。。。
舒县。
孙翊斩杀袁术、传玺许昌的消息早早的传遍了整个庐江,这天,天刚蒙蒙亮,庐江太守鲁肃便带着郡中的大小官员来到城外,迎接孙翊凯旋,一同出城来的还有无数的庐江百姓,大家都想一睹孙氏这位年轻主公的风采。
吊桥旁、城楼上,到处都挤满了黑压压的人群,可谓人山人海。
两个时辰后,当孙翊的大军终于出现在地平线上的时候,沉寂许久的人群中忽然爆发出一阵又一阵雷鸣般的欢呼声,喧天的锣鼓声也同时奏响,直透云霄。
“这是……”
队伍的最前方,孙翊猛地听到锣鼓震天,抬头又望见远处人山人海的景象,不禁微微一愣。
旁边,策马与他并肩而行的周瑜微微一笑:“看来,是子敬在欢迎主公凯旋啊。”
孙翊又望了望密密麻麻的人潮,听着震天响的锣鼓声,不自觉的皱了皱眉头。
很快,大队人马便来到了吊桥前。
鲁肃早已带着一群人迎上前来,对孙翊躬身施礼:“庐江太守鲁肃,率郡中大小官员,恭迎主公凯旋!”
孙翊赶忙上前扶住他,微微一笑:“子敬辛苦了。”
“翊哥哥!”
孙翊正要再接见一番鲁肃身后的大小官员,一个清脆的声音忽然在耳边响起,孙翊心头微微一抖,忙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身影正从人群中挣脱出来,像一只欢快的鸟儿朝他飞来。
半年多不见,秦玉似乎长高了一点,皮肤也更白净了,此时的她一袭翠绿的衣裙,笑靥如花,如水的眸子里溢满了欣喜。
孙翊微微一笑,也迎了上去,打算给她一个久别重逢的拥抱,秦玉却像受惊的小鹿一般猛地一闪,一脸惊惶的盯着他。
“翊哥哥,你……你干嘛?”
孙翊这才猛然发觉,周围霎时一片鸦雀无声,所有的人都用一种看怪物一样的眼光盯着自己,略微一愣后,才反应过来,心中冷汗直淌:我勒个去!现在可是汉末啊,大庭广众之下自己居然还想和一个女子搂搂抱抱,真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错了!还好是秦玉,若是换了别人,估计早就已经尖叫起非礼来了!
秦玉似乎也看到了孙翊的尴尬,不由得扑哧一笑,上前扯住他问道:“对了,听说你把婶母接回来了是吗?快带我去见见她!”
“哦……对对对!母亲的马车在后面呢,我带你去!”
孙翊脸上正火辣辣的烧得慌,听到秦玉给自己找台阶下,慌忙应声道,一面带着她来到吴氏的马车前,让她和吴氏等人同乘入城,自己则再次回到了鲁肃那边。
吴氏见到秦玉,得知她是秦颉的女儿,又听她说起秦家的遭遇,两人不由得双双落泪,吴氏忙将秦玉搂在怀里宽慰了一番。
“咦?”
好一阵,秦玉才收住了眼泪,这是她才注意到,吴氏旁边,还坐着一个面容姣好的白衣少女,正一左一右搂着两个孩子,此时正静静的注视着她。
吴氏擦了擦眼泪,连声唤道:“匡儿,香儿,快见过你们玉姐姐!”
“玉姐姐!”两个孩子乖巧的一笑,奶声奶气的叫道。
“真乖!”秦玉笑着摸了摸他们的脑袋,她曾经听孙翊说起过这对弟妹,此时见孙匡和孙尚香长得乖巧伶俐,顿时也心生喜爱。
“这位是?”
秦玉的目光又落在袁晴身上,上下打量了她一番,见她容貌、衣着都不像丫鬟,不由得疑惑道。
袁晴朝她友好的点了点头,浅浅笑道:“我姓袁,单名一个晴字。”
吴氏也对秦玉微笑道:“晴儿和翊儿同年,大你半岁,对我来说,你们都如女儿一般,以后以姐妹相称便是。”
。。。。。。。。。。。。。。。。。。。。。。。。。。。。。。
深夜,结束了鲁肃准备的接风宴,孙翊才在徐舟的护卫下,带着一脸的疲惫回到县衙。
“孙翊。”
正要回房休息时,一个银铃般的声音忽然从旁边的阴影里传来。
“嗯?”
徐舟眉峰一锁,条件反射般的按紧了腰间的长剑,警惕的盯着声音传来的方向。
在山阴的时候,孙策遭到伏击,他当时有别的任务没有在场,但事后却还是自责不已,如今继续担任孙翊的护卫,对自己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对任何风吹草动都十二分的警觉。
孙翊却微微一笑,朝他摆了摆手:“徐大哥,不用紧张,这是谁的声音你还听不出来么?”
“嘻嘻……”
一串清亮的笑声传来,紧接着袁晴一蹦一跳的出现在了他们面前。
孙翊一笑:“怎么不在你的房间里休息,来这里干嘛?”
袁晴莞尔一笑:“来找你啊,我又不好一个人跑到你房间里去,只好在外面等你咯!”
与和其他人在一起时的端庄冷静不一样,在孙翊面前,袁晴整个人似乎都活泼了不少。
(PS:感谢书友乱了浮生唯Z的打赏!吸取了第一卷剧情发展过慢的教训,第二卷涪江在剧情上会详略结合,觉得没有必要着墨太多的就略写或者跳过了,不过镜头跳跃跨度不会太大,会最大限度照顾到大家的阅读,该交代的细节都会交代清楚,大家有什么意见也可以随时在书评区留言哦!)
本书纵横中文网首发,欢迎读者登录。zongheng查看更多优秀作品。
第二十三章 大才
房间里,孙翊和袁晴隔案对坐。
袁晴轻声道:“刚才,我去看他了。”
孙翊微微点头:“以后恐怕就要尽量少去才行了,舒县这个地方人多眼杂,若是被人看到就麻烦了。”
袁晴撇了撇嘴,苦笑道:“这还用你说?反正他见到我也是火冒三丈,以后我也懒得去看他了,由他自生自灭吧。”
“嘴上倒是说得轻松。”孙翊指了指她,笑道:“不管怎么说,他也是你父亲,血浓于水嘛,有机会的话还是去看看他,毕竟现在他在这世上就你一个亲人了……”
之前徐舟告诉他袁晴的请求时,一开始他还有点意外,但随后转念一想,却又觉得实在是人之常情。
所以,几乎没有做任何考虑,孙翊便答应了下来,用一个死囚将袁术调了包。袁晴的几个哥哥都在乱军中被杀,不过这也让孙翊暗暗松了口气——藏一个人容易,但若是要藏一家人,情况就复杂得多了。”
“谢谢。”|袁晴微微一笑,柔声道。
“怎么又跟我客气了?”孙翊摆手笑道:“说起来,该我谢你才是,若不是有你帮忙,只怕我也没办法把母亲接回来。”
袁晴歪着下巴想了想,笑眯眯的点了点头:“那倒是哦!那你今后可得好好报答我!”
孙翊白了她一眼:“我就客套一下,你还真来劲了。”
“哈哈哈哈……”
轻松的笑声不时在屋内响起,在夜色中传出很远很远。
。。。。。。。。。。。。。。。。。。。。。。。。。。。。。。。
虽然夜里和袁晴聊天聊到很晚,但第二天孙翊还是早早的起了床。
现在的他,作为一方诸侯,孙翊对自己的要求也开始变得严格起来,除非有不可抗力,他是无论如何也不愿意把自己的时间浪费在床上的。
“主公,鲁太守来了。”
孙翊刚刚梳洗完毕,来到书房,徐舟便禀报道。
“让他进来吧。”孙翊点点头。
不多时,鲁肃便来到了书房前,在门外整了整衣襟,这才缓步来到孙翊面前。
“主公,不知唤肃前来有何事?”
孙翊抬了抬手:“子敬,坐。”
鲁肃拱手施礼:“谢主公。”
孙翊微微一笑:“今日请你来,主要想听你说说,这半年多来庐江的情况,尽量讲得详细一点。”
孙翊本来打算找总理三郡政务的张昭谈谈,结果得知他此时正在吴郡巡视,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先向鲁肃了解一下庐江的情况。
把庐江交给鲁肃,孙翊自然是一百个放心,不过这次讨袁一走就是半年多,期间虽然不断有文书向他汇报重要的事情,但对于具体的一些情况孙翊还是一无所知,对自己下一步要做些什么也觉得有些茫然,所以才决定先把鲁肃叫来,了解清楚庐江现在的状况,有必要的话,再到丹阳和吴郡走走,等把三郡的情况都摸清楚,再集思广益,确定下一步该怎么做。
“喏。”
鲁肃拱了拱手,开始滔滔不绝的说了起来。
芍陂的治理、民兵的屯田、水军的训练、军械的储备……
鲁肃一条一条的详细介绍着,每一条都极其详尽,报出来的数字也相当精确,一开始孙翊还暗暗吃惊,不过后面听鲁肃说了这半年多来他是怎么主持庐江工作的之后,孙翊也就不觉得吃惊了。
半年的时间,鲁肃跑遍了庐江境内的全部十四个县,尤其是芍陂旁边的六安、安风,和长江沿岸的寻阳、居巢、襄安等县,由于屯田和练兵,地位十分重要,鲁肃几乎是一有时间就往这些地方跑,片刻不得空闲。
也正是由于他的努力,在这半年多里,周边形势最为复杂的庐江反而成了三个郡里最稳定的一个。
看着鲁肃明显黑瘦了不少的面庞,孙翊不禁在心里暗暗感叹:有这样卖命的能臣,自己作为主公,若是还不思进取,那可就真的是惭愧万分了!
一个多时辰后,鲁肃才说完,孙翊忍不住站起身来,恭恭敬敬的朝他躬身施了一礼。
“子敬,这些日子,辛苦你了。”
“主公使不得!”鲁肃一惊,慌忙起身扶住孙翊,满眼感激的道:“鲁肃承蒙主公错爱,委以重任,半年来夙兴夜寐,只为了恪尽本分,不使自己有负于主公厚恩,如何敢受主公如此大礼!”
“受得受得!”孙翊一笑,依然坚持行完了这个礼:“我这一拜,乃是为了庐江的数十万百姓谢谢子敬,若是没有子敬如此勤勉,他们又哪得安居乐业?”
鲁肃慌忙还礼:“身为庐江太守,勤政为民,亦是本分。”
二人重新落座后,孙翊正色道:“此次北讨袁术,我们与吕布联手,分得了九江的成德、合肥二县,子敬以为,这二县该如何治理为妥?”
鲁肃沉吟了片刻,拱手道:“成德临近芍陂,合肥南滨巢湖,土地肥沃,目前六安和安丰的屯田已经初见成效,主公若是能在此二县推广募兵屯田,军资所出,足可媲美一郡之地!二县之中,尤以合肥为最重,此地乃是南北要冲,主公来日若欲与北方争衡,合肥进可征讨徐、豫,退可为江北遮要,故而当以良将重兵捍守此处!”
孙翊微微颔首:“子敬以为,我军中谁可当此大任?”
鲁肃微微一笑,铿然拱手道:“肃愿为主公保举一人,若使此人坐镇合肥,北方可保无虞。”
孙翊眼睛一亮:“何人?”
“此人复姓诸葛,单名一个瑾字,表字子瑜,乃琅琊阳都人,有不世之材,胜肃远矣!”
“诸葛瑾?!”孙翊失声道。
鲁肃讶道:“主公也听说过子瑜?”
孙翊这才觉得自己方才有点失态,忙笑道:“早先有听人说过,此人现在可在庐江?”
鲁肃道:“现为安风县令。”
“既有如此大才,子敬何不早荐?”孙翊喜道:“如此,我当亲往安风,看看这个诸葛子瑜是不是真如子敬所说,若真有经世之才,必当重用!”
其时,当鲁肃说出这个名字的时候,孙翊之所以吃惊,并不是因为这个名字本身,在他的印象中,诸葛瑾不过是江东诸多能臣名将之中极其普通的一个,几乎没有任何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真正让孙翊吃惊的,是他的另外两个身份——诸葛亮的哥哥,诸葛恪的父亲!
三国历史上,这两个人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诸葛亮自不必多说,至于诸葛恪,乃是孙权去世前为幼子孙亮指定的辅政大臣,能力出众,手握吴国军政大权,堪称江东版的“诸葛亮”。
如果诸葛瑾真如鲁肃所说,有经世之才,那孙翊自然喜不自胜,但若是能够通过诸葛瑾,找到诸葛亮,以及那个不知道现在出没出生的诸葛恪,将来孙氏便可谓如虎添翼了!
“不劳主公前往,肃知道主公班师,已经让子瑜在舒县恭候数日了。”
鲁肃的话又将孙翊从思绪中拉了回来。
“如此甚好!”孙翊大喜,忙道:“那我今日便去拜会。”
鲁肃拱手微笑道:“主公爱才若此,孙氏幸甚!”
孙翊也微微一笑,忽然想到了什么,蹙眉道:“对了子敬,郡中事务繁忙,今后我再有出征回师之时,无需再劳众相迎,一切如常即可。”
昨日在城外,人海人海的情景让孙翊觉得很不妥,一来有扰民之嫌,二来人太多的话,若是其中混有刺客�